回到过去做财阀 第260节

  旁边的工友一位悠哉悠哉的解释道。

  “前几天,北婆罗洲公司不是和荷兰人签了个《阿姆斯特丹条约》买下了苏拉威西、马鲁古群岛和西伊里安,三个地方就改名为中兴、永定和东宁三个公司特别区,对了,还有纳土纳群岛,现在叫永平群岛。”

  直到这会众人才明白过来,虽然大多数人还是不知道中兴、永定、东宁在什么地方,可是瞧着布告上提及的工资,不少还没结婚的工友,难免会动起心思,毕竟,那可是涨了20%的工资。

  在婆罗洲,除了官方制定的最低工资之外,大公司还制定有一套复杂工薪等级制度,可无论如何复杂,有一点是肯定的,长安的薪水不会比永宁高,基本上整个婆罗洲是同工同酬的,也正因如此,基本上不会有人跳槽,而且公司也主张“终生雇佣制”,而这也和劳动力需求激增,熟练技术工人的稀缺有直接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动向员工提出更多的保障,以谋求获取稀缺劳动和维持雇佣稳定。

  为了稳定雇佣关系,劳工部才制定了一个基本工资制度,确保大公司与小公司的薪水差距控制在15%以内。因为不需要担心人员变动,企业可以放心对人力资源进行长期投资,为自己培养更多、更专业的人才,而劳动者也不用担心工作环境的变动,可以更专心的投入本职工作中,通过打磨自己的技能,来获得更高的薪水,而不是通过跳槽来提高薪水。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增加20%的薪水,绝对是一件充满诱惑的事情。

  但是对赵德亮一点诱惑力都没有。

  家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好不容易有了家的赵德亮来说,他想过的日子,就是老婆孩子一家子人生活在一起。

  终于轮到我了!

  三天后的下午,在公屋申请处前排队的时候,赵德亮的内心是激动的,甚至不时的数着他前面有多少人在排。南洋只有少数花钱就能买的房子,价格不菲,绝大多数都是公屋,只要满足入住资格,就可以申请公屋。

  在过去的四年中,申请公屋,早就成为了南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是他第二次来这里,上一次是结婚登记后,那是来这里登记申请凭结婚登记证申请,墙上就公布着等待期397天,时间又延长了。

  等待期每天都会变动,有时候提前,有时候延长,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延长。毕竟,每天都移民涌入,每天都有人结婚。

  397!

  这意味着今天申请的人需要等待397天!

  不过,今天赵德亮关注的是另一个数字“186天。”

  也就是半年的时间,这是已孕夫妻的等待时间。在南洋,公屋分配遵循一个原则夫妻优先、家庭优先。

  在南洋是不需要买房子的,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可以通过申请公屋来解决住房问题,尽管每个月都需要支付房租,但是房租却是极其廉价的。支出仅仅只是相当于普通人收入的10%左右。

  而且还是夫妻一方的收入,正是这种福利性的公屋和房租,让所有的南洋人不需要为住房而操心。

  他们只需要结婚生子,就必定可以解决住房的问题,这个就是南洋式生活的核心,也是这里没有房地产产业的根本原因房屋,在这里早就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基本福利,而不是赚取暴利的生意。

  终于,在等待半个小时后,轮到赵德亮了。

  “你好,这是我的申请表,这是医院证明信。”

  申请表上写着他之前的申请信息,而医院证明信则证明他的妻子已经怀孕,只需要这封信,就可以提前半年入住,但没人敢出具假证明,不仅仅是因为出具假证明的医生会吊销执照,负刑事责任,就连同购买者也会付出代价不仅会终身失去申请公屋的资格,而且还失去廉租公寓的资格,同时还需要负刑事责任。

  总之,代价惨重到,绝对不会有人敢尝试。可即使是如此,审核员仍然仔细的查看证明信的水印、编号等防伪信息,又拿出赵德亮之前的申请书,一一对验之后,才收下资料,为他更换申请表,重新盖章后,说道。

  “恭喜你赵先生!祝你和尊夫人能够早生贵子,早日入住新家!”

  “谢谢,谢谢……”

  接过申请书的赵德亮,脸上溢满了笑容,好了……有家了!

  186天后,他就可以带着玛丽搬到他们的新家了,到时候不仅可以让毛头他们常到家坐坐,他的孩子也会在新家出生,在新家长大,然后读书,上学、结婚,生子……那时候,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家。

  走出公屋申请处,满面春风的赵德亮抬头看着天空,此时阳光明媚,蓝天白云,徐徐的暖风吹在人身上,好不舒坦。

  瞬间,他笑了。

  ……这就是南洋啊!

  就是他的家啊!

第407章 人才有未来(第二更,求订阅)

  这就是南洋啊!

  一架C95客机在驶入长安上空时,特意在太平湾转了个弯,这使得机上的乘客能够清楚的目睹太平湾东岸的繁华一栋栋摩天楼耸立于湾畔,海湾里万吨轮往来不断。

  这就是长安!

  机上的乘客用惊讶的眼神注视着太平湾,注视着这个在短短不到四年内,就已经成为南洋第一都市的城市。

  这座城市和南洋的其它几座城市一样,它们的发展与崛起,在外界被称为“南洋奇迹”,无论贬抑它的人如何说,都无法否认其奇迹般的崛起。

  在唐山,甚至有人用“未来我们也会像南洋一样,迅速发展起来”来形容他们的未来。

  南洋的奇迹!

  正是从这里开始的,从当年警备部队攻进山打根,从山打根建立起第一座工厂。

  山打根是过去一个农业的旧时代的婆罗洲。

  而长安则是未来一个工业的现代的婆罗洲!

  尽管从来没有来过这座城市,但是他一直渴望来到这里,甚至在他的心中,长安早就成了他的家。

  现在,他终于回家了!

  在飞机于机场降落后,这边飞机刚停稳,在机上乘客们还没下飞机的时候,就有空乘走到他的身边,半鞠半蹲在椅边说道。

  “朱先生,总统府派来的汽车已经到了。”

  微微点头,朱一海便带着两名随员,起身离开舱室,而后面的乘客,大都只是好奇的看看,没有人会去问,毕竟,能够让汽车直接到飞机下面接机的,肯定是大人物。

  离开机场后,刚刚抵达南洋的朱一海就像看不够似的,让司机带着他在长安转了圈之后,又转了一圈,他总是会问司机,那栋楼是什么楼,那栋大厦有多层。

  高楼大厦,这一切都是都市的象征,但绝不仅仅只局限于此,路过往来的行人,行人的神情、衣着,也在朱一海观察的范围内,这些细节才能暴露出最真实的一面。

  他曾经参加过重庆的招待会,也曾去过宝塔山,甚至就连长春也去过。很多时候,朱一海都是以一个商人的观察力,去观察细节,通过细节去做出一些判断。

  而现在,他看到的是什么?

  答案在朱一海的心中,在他的脸上,笑容越发的灿烂,起来。

  “经理,好像比杂志上照片上的还要繁华。”

  下属的话,让朱一海微微点头,然后说道。

  “论做生意,致远是个好手,论治国,他更是远超过其它人。四年……这一切,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啊。”

  注视着车外的行人,看着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更重要的是光,他们的目中都带着光,那种光不仅仅只是希望或者渴望,而是发自内心的,对未来的确信!

  是的,是相信!

  他们所有人都相信自己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不仅仅只是繁华,衡志,等以后你就知道了!”

  说罢,朱一海才对司机说道。

  “去总统官邸吧!”

  如此,汽车才算是去了此行的目的地总统官邸。

  在汽车于官邸前停下时,车门刚打开,不等车上的朱一海下车。李毅安已经迎上去,给了他一个有力的拥抱。

  “一海!欢迎回家!”

  几年不见的朱一海,终于从唐山回来了。

  “这几年,你辛苦了。”

  进入书房后,李毅安又一次看着他说道。

  “瞧你说的,要是说辛苦,你这边更不容易,从巴斯托涅到南洋,我真不知道这一路你是怎么走下来的。”

  每每在唐山得知李毅安的新闻时,朱一海更多的是惊讶,到后来他也就是习以为常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办好他吩咐的差事。

  “就这么一路走下来的,说起来,南洋能有今天,多亏了你,2000万!”

  李毅安笑着说道。

  “去年12月17日,南洋的人口突破了2000万大关!”

  不仅仅只是移民,还有生育,无论如何,南洋终于成为了一个拥有2000万人口的大国了,而且这2000万人里头,80%都是16至45岁的青壮年。其他的大都是儿童和这几年生育的婴幼儿。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少之又少。

  有了这个人口基数作为底子,南洋未来可期啊!

  “今年应该能突破3000万。”

  朱一海说道。

  “现在唐山那边的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徐蚌会战惨败之后,江宁的大门算是敞开了,我离开的时候,那里还是政争不断,有人逼宫那位下台,也有人督促驻日占领军归国,你知道的,这个时候,压根就没有人愿意回去送死。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差不多就是今年了……”

  和很多人不同的是,朱一海压根就没有提和谈的事,对于唐山的局势他有自己的看法。他所有的看法都源于对于细节的观察,正是因为那些细节,他才会得出一些结论做出一些判断。

  在他介绍着唐山的局势时,李毅安想了很多,唐山那里的局势发展之快,远远超出他的意料,原本他以为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不曾想,变化会那么大,燕城、津门,现在仍然在激战之中,那里的战事激烈甚至远胜过徐蚌。

  “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最机会,尽量的运人,我估计扬子江那边最多还能通航三至四个月,等仗打到扬子江,那边的航运估计也就断绝了,现在扬子江两岸至少有六七百万难民,我已经指示各地办事处,尽量把他们运出扬子江,下一步的重点就是南方沿海各省了。”

  想了想,朱一海说道。

  “一千万人,差不多没有问题,往后差不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得出结论了?”

  李毅安问道。

  “我去长春考察过。”

  抽了一口香烟,朱一海说道。

  “现在的长春,包括东北,确实是日新月益……”

  随后朱一海将他在长春以及东北地区的耳闻目睹,事无巨细的说了出来,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中,李毅安一直在听他说,不得不说,就像当年朱一海能在唐人街中看到自己一样,朱一海的观察力还是非常值得称道的,等到最后,面对他得出来的结论,李毅安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岔开话题问道。

  “这么说你就把办事处全都关闭了?”

  “是的,他们都是我雇佣的,这些年也算是劳苦功高,所以,要把他们尽可能的都带到南洋来。”

  “确实,没有那些招工办事处,就没有南洋的现在,现在办事处的情况怎么样?人都过来了吗?”

  李毅安问道。

  “我们在北方的办事处,基本上都被关闭了,除了少数职员不愿意离开故土,绝大多数人都带着家人撤离了,只有青泥洼还留有一个办事处,现在那里卡很严,只有持护照的才有离开,招工是不可能的了,不过,这几个月办事处还是发了几千份护照。”

  发护照是最后的办法的办法了,多一个人总比少一个人要好,毕竟,明年的这个时候,那个窗口将会彻底的关闭。

  “让他们也做好撤离准备吧,月底之前,就安排船只,把他们撤出来吧,他们的家人朋友,愿意撤离的,也可以一并带过来。”

  点着一根雪茄,李毅安抽了一口,然后默默的站起身,一言不发的注视着窗外,此时他的心情却显得有些复杂。良久才说道。

  “一海,既然回来了……先休息,休息,放心……”

  不等李毅安说完,朱一海便摇头说道。

  “现在还休息不了,我和孩子们见一面后,就直接去武昌,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要抓紧时间,如果扬子江那边……我就去长沙,再去穗城,尽量多拉一些人吧,对南洋来说,人才是根本,只有有了人,才有将来。”

  看着朱一海,李毅安点了点头,说道。

  “是啊,人才是最重要的……”

第408章 打断日本的另一条腿(第三更,求订阅)

  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无论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人。

首节上一节260/8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