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 第345节

  他们都是盟军特别派遣队的战友,自然比很多人亲近许多,一番寒暄后,朱培林便直接进入主题。

  “我想向银行贷一笔资金,我希望能够贷款3000万,其中2000万是美元!”

  虽然数额很大,但之前张弼也已经了解一些,直接问道:

  “美元贷款?那这笔贷款的用途是?”

  朱培林回道:

  “这笔钱准备从美国的底特律引进汽车自动化生产线,剩余的1000万,则用于工厂的改建。”

  “汽车自动化生产线?”

  张弼顿时忍不住重新打量老战友起来,虽然他们是派遣队的战友,但是朱培林在训练结束后,就去意大利的公司实习,而他则去了美国学习金融,虽然是战友,但并不是多么熟悉。

  “这么说,荣光打算造汽车了?国民汽车?”

  “对!”

  朱培林点了点头说道。

  “我们公司研发了一款新型汽车,虽然规格很小,但是价格却非常便宜……”

  说话时,他伸手从阿尔奇德那接过项目说明书,递给张弼。在张弼翻看说明书时,他继续说道。

  “按照官方的统计,去年职工人均年收入是 280元,收入增涨了18%,如果今年能保持这个水平的话,将会达到 330元,根据计划,公司将会在明年3月份完成改扩建,5月份汽车正式投产,届时人均收入应该在390元左右,而我们的汽车售价,将控制在400元以内。基本上等于普通职工一年的收入。”

  接着,朱培林又补充道。

  “如果细化到工种的话,技术工人的年收入目前已达到400元的水平,换句话说,在明年汽车投入市场时,一辆汽车仅仅是技术工人人均收入的 75%左右。从负担上来说,这种汽车其实就是绝大多数家庭都能够消费得起的普通消费品。”

  翻看着汽车项目说明书,张弼问道。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普通人有买汽车的需求吗?而且你的这个车……”

  指着说明书上结构图,张弼说道。

  “它是双门4座的布局,应该知道,咱们的家庭都是大家庭,毕竟“增产报国”嘛,这样的汽车,家庭出行的话,恐怕不方便。”

  面对张弼的质疑,朱培林摇头说道。

  “一个家庭五个孩子,这是最起码的标准,哪怕就是保时捷博士设计的甲壳虫,也坐不了七个人,车不够……那就买两辆嘛!”

  张弼睁大眼睛,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他,问道。

  “两辆汽车,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呢?”

  朱培林解释道。

  “5年后,职工人均收入将会超过600元,大多数家庭夫妻双方的收入,都会超过1200元,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加,买两辆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看着张弼,朱培林说道。

  “虽然到时候会有保时捷博士设计的汽车竞争,但是400元的低价汽车,作为家中的第二辆汽车,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而且,还可以出口嘛!美国人也需要第二辆汽车不是?要不然,甲壳虫就不会在美国畅销了。”

  “甲壳虫”在美国畅销靠的是什么?

  就是便宜,现在的美国许多家庭都为家里添置第二辆车,当时美国轿车普遍在 2800美元,即便是二手汽车,也需要1600美元,而甲壳虫在美国的售价仅为1500美元,简直比二手汽车还便宜。于是许多美国人买了一辆甲壳虫作为他们大学毕业后的第一辆车,或者作为他们家庭的第二辆车。

  “第二辆汽车。培林,你可真敢想,咱们不少战友都还没买车呢,你居然就想着一家两辆车了,不过,想一想也是,收入高了,自然要消费,有些事情,总要敢想……”

  翻看着面前的资料,或许不敢相信南洋每个家庭都有第二辆汽车,但融资说明中提到美国市场,说服了张弼,他想了想,笑道:

  “虽然荣光也是公司企业,但是这笔贷款金额太大,需要董事会批准,我最近会需要安排人,去荣光进行考察,没有大的问题,行里应该会放款的。”

  在走出婆罗洲银行大厦时,看着那些在大雨中撑着雨伞行走的路人,朱培林忍不住握紧拳头,在心底自言自语道。

  “好了!很快,南洋所有人都会自己的汽车……”

第545章 灵光一现(第三更,求订阅)

  雨季时候,雨水总是下个不停,有时候,雨来得急,去的也急,有时候雨会一直下,倾盆大雨。

  如果不是城市中修建可以抵挡台风级强降雨的下水道,一场雨季的豪雨,估计城市差不多就变成威尼斯了。虽然地面上没有积水,打着雨伞匆匆赶路的人们,少不得还是会湿身。有些没有带雨伞的人,就倒了霉,即便是头顶着公文包匆匆跑到的公交站台下面,身上也难免被淋了透。

  在公交车进站后,人们纷纷坐上公交车,看着车外的大雨,湿身的乘客则显得有些尴尬。

  “对不住,对不住,早上一时走的急,忘记带雨伞了。”

  “这都能忘,雨季嘛,那天不下雨。”

  “可不是嘛。”

  在你一言我一语话声中,那人解释道。

  “哎,平常雨伞都是挂在门口的,不曾想今个忘记拿了,你说要是雨伞能放进公文包里多好,总省得忘了。”

  那人的话音刚落,旁边就有人说道。

  “两折伞不是挺小巧的嘛。”

  “两折伞还是太长了一些,放不进去,应该再小一半。”

  “那么小的雨伞怎么挡雨?”

  “那就多弄几折呗,都有两折了,再折一下也不难啊!”

  或许其它人听着像是乘客的玩笑,但是赵海听到这句话时,脑海中的灵光一闪。

  再折一下!

  三折雨伞?

  打量着手中的两折雨伞,赵海的心里寻思着。

  “三折……似乎也不难啊吗?”

  只读过工专的赵海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发明家,他只是制伞公司里最普通的技术员而已。

  但对于雨伞他是极其了解,两折雨伞虽然比普通雨伞小巧,但是长度仍然有 55厘米,如果三折雨伞的话,完全可以放到公文包里。

  回到公寓后,赵海就趴在桌案上忙活了起来,一边研究着两折雨伞,一边在构思着三折的“三折”。

  “两折就是“V”字,三折就是再折一次……”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之中,赵海都趴在桌案上研究着如何实现雨伞的三折。

  加班,有时候,人们总是会主动的加班,并不是为了企业,而是为了兴趣,或者说脑海中的灵光一现。

  ……

  加班。

  伴随着产业的兴盛,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尤其是新进职员。

  按照劳工部的统计,去年南洋周平均工作时间为 48.5小时。以至于劳工部发出警告频繁加班不仅会影响社会消费,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生育。

  随即劳工部开始实施一项制度:禁止员工晚上 8点后加班。并且派出督导官员,一经发现,就会给予企业重罚。

  于是,八点就成了企业下班的最后时限。

  李庆隆是八点准时离开公司,八点四十分才回到家,和大多数单身职员一样,他李庆隆也是住在公寓里。

  爬着楼梯到三楼,打开了自己的房门。单身公寓谈不上宽敞,但也绝对不狭窄。这套公寓有五个房间:一起居室,一间卧室,一间浴室,一个小厨房,还有一个小房间,里面堆放着杂物。

  这种公寓是按标准化图纸大量兴建的国民公寓,大多数单身职员都住在这样的公寓之中工人大都住在集体宿舍。

  从南洋大学毕业后,他就搬进了进来,装修简单的房间里,挂着一张老照片。那是一张全家合影,那是四年前,李庆隆离开家乡时,和一家人在照相馆拍摄的。一家人站在照相馆的布景板前面。爹和娘站在前面,他们兄弟姐妹五个,站在他们身后。

  从此之后,这张照片一直陪伴着他,搬到公寓后,他一直把这张照片摆在那里,成为了他对家人的全部思念。

  看了一眼照片,李庆隆自言自语道。

  “娘,你就放心吧,我在这里一切都挺好的……”

  随后,李庆隆就和往常一样,从公文包中取出资料,继续工作起来,或许在公司不能加班,但是回到家,一样可以加班的。

  反正一个人无事可做,加班也可以了解思乡之苦。

  直到深夜,仍然没有睡意的李庆隆,只好打开收音机,想听点音乐。他转着收音机旋钮,惊喜的发现,收音机里放的是爱乐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本身就是音乐爱好者的他,自然听得如痴如醉,但是他很快发现一个盲点:

  “这个声音为什么这么……爽口?”

  看了眼闹钟,李庆隆自言自语道。

  “现在是凌晨2点啊!爱乐乐团早就休息了;但好像这又不是录音啊!16寸蜡质胶盘录不出这么出色的声音啊!”

  奇怪,真的很奇怪,难不成南洋广播台有什么高科技不成?

  ……

  几天后,特意跑了一趟南洋广播电台的李庆隆,终于解开了疑问。

  “我们采用的是磁带,这个技术是战前德国的发明。”

  “磁带?什么是磁带?”

  随着电台技术人员的解释,李庆隆总算明白了,什么是磁带。

  “战前,德国发明家将带磁性的铁粉涂在纸带上用以记录声音,后来经过改良由醋酸纤维素箔作为载体材料,涂有氧化铁漆作为磁性材料,醋酸纤维素作为粘合剂,这种磁带由磁听机放送……”

  在电台技术人员的解释中,李庆隆总算是弄清楚了什么磁带和磁听机的工作原理,在他的请求下,技术员用那台差不多像冰柜一般大小的磁听机播放了几支曲子,让他震惊的是,几乎听不出现场演奏和录音的差别。

  “磁带,磁带……”

  在离开广播电台的时候,李庆隆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念头研制更好的磁听机和磁带。

  “能不能改进一下这玩意?”

  想着那台足足有一个冰柜那么大的机器和它播放的大型磁带,李庆隆下意识的想到了先从缩小磁带着手。

  “磁听机应该再小一点,就像,就像……收音机那么大,先把磁带缩小。”

  虽然李庆隆是个外行,但作为一名工程师,在下定决心后,他立即扑到了磁听机的研究中,从图书馆找来相应的技术资料感谢德国的战败,战后德国遭到盟军各种的清算,许多战前德国持有的专利直接进了公有领域,在图书馆里,很容易找到这些专利。

  事实上,甚至就连同广播电台的磁听机,也是利用那些公开专利加以改进制的。

  有时候,很多发明是基于灵光一现。剩下的就是时间与汗水累积,这个过程甚至是充满曲折的,几乎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当朝阳再一次升起的时候,研究了一夜磁带和磁听机的李庆隆,朝着窗外看去,尽管窗外尽是阴云,可是他的脸上却尽是笑容,人从来都是如此,只要找到了目标,总会发生由内而外的变化。

第546章 感恩的机遇(第四更,求订阅)

  清早,晨曦灰时分。

  他便早早醒了。太阳还未露头,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合著双眼,脑子已从梦中转来,在调整思路的时候,他想了很多。

  想到了过去的几十年经历,又一次在为国际安全区的宛如地狱般的经历,再一次在他心底浮现时,他的手指在微微颤抖着。

  “哎……”

  “亲爱的,你在想什么?”

首节上一节345/8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