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日清晨,一大早福山就和西川一起到了钢铁公司,作为三井会社的职员,他们一到公司就表明了来意洽谈业务。
战后被拆走三套大型高炉和炼钢设备后的日本,钢铁产量远不能满足重建的需要,只能大量进口钢材,日本也是东海钢铁主要海外市场之一。
在商洽好今年的业务后,福山又向销售人员提出了参观工厂的要求,对此销售人员并没有拒绝,这也是正常的要求,很快一行人就乘一辆吉普车进入了工厂,工厂里弥漫着金属的味道。
“这是一号高炉,那边是二号高炉,他们是东海钢铁奠基炉,是当年阁下从意大利买回来的,福山先生,那边就是三号、四号高炉……”
提到这两座高炉时,徐江特意看了一眼福山,众所周知,这是从日本拆来的。原本想欣赏其表情的他,有些失望的发现福山完全是一副不为所动的模样。
“嗯,我知道的……”
远远的看着那两座高炉,福山故意问道。
“好像看起来和过去的不太一样了。”
“是不一样,当年从日本运回来安装时,当时它的容积只有944立方米,出于长远发展的需要,公司决心进行技术改造,利用当时的高炉基础及框架,确定高炉扩容到1300 m3,高炉本体基本重新设计,改进了热风炉等一系列设备,同时通过优化配料结构、采用新的冶炼工艺,进一步提高了高炉利用系数,其日均产量超过了3400吨。”
3400吨!
日均产量!也就是一年是一百二百万吨以上了!
只是算出这个数字后,福山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虽然不是冶金专家,但他还是从这个数字中发现了一丝端倪,于是便问道。
“贵公司的这些高炉都是经过这样的技术改造吗?”
“是的。”
徐江点头道。
“也就是就说,这四座高炉,年产量就是超过500万吨了!”
“去年的产量是473万吨,目前公司的工程师们还在进行新的研究,以进一步提升产量。”
徐江的回答,让福山和西川两人无不是惊愕的说不出话来,他们瞬间安静了下来。
不相信的注视着眼前的这座工厂,甚至都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了,仅仅只是从高炉利用率上来说,这座工厂无疑是全世界利用效率最高的。
而这也意味着什么?
成本是最低的!
这两个日本人脸上的惊讶,让徐江终于舒坦了一些。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其实年前,美国伯利恒那边来的钢铁专家,大抵上也是这副表情,只不过脸色更难看黑黑的,就像是吃瘪一样。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们,实在是无法相信,一家亚洲工厂超过欧美的水平。
而现在这两个东洋人呢?
他们的表情就更有意思了,这副模样,惊讶,愕然、诧异,还有一丝的心痛,能不痛嘛,这里有一半的设备都是从日本折的。
心痛之余,福山仍然注意到了一丝端倪,便问道。
“钢,贵公司的粗钢产量很高,炼钢设备应该也进行改造了吧!”
第569章 把落后产能淘汰到外国(第三更,求订阅)
何止是进行的改造,而是需要直接淘汰了!
几乎没有人知道,早在两年,在李毅安的提示下,东海钢铁公司就研究出了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他们用一座 15吨转炉做了进一步的试验之后,四八年的三月东海钢铁公司第一个转炉车间投入了生产,随后在当年的10月,50吨顶吹转炉车间投入了生产。
一经投产,氧气顶吹转炉的优势,就尽显无疑,平炉炼钢需要 10到 20个小时,而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只需要几十分钟。而且氧气顶吹转炉的高效率使其能够连铸技术配套,在连铸技术成熟后对平炉炼钢的优势更是进一步扩大。
不仅如此,氧气顶吹转炉生产成本低。氧气顶吹转炉无需额外提供热量,而平炉在炼钢过程中需要持续提供热量以保持炉内温度,因此平炉炼钢的成本更高。
面对产量高、成本低的氧气顶吹转炉,东海钢铁毫无疑问的选择了它,于是便立即投入了大量的技术力量,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开始在钢铁公司内部进行技术升级。
一个接一个的氧气转炉生产车间建立了起来,同时连铸生产线也被研究了出来,被应用于生产之中。
作为正在建设中的国家,南洋对钢材的需注是惊人的。钢材是南洋的汽车、电器、飞机、船舶、摩天大楼、桥梁、管道和高速公路所必须的原料,其需求数量之巨,一直是东海钢铁无法满足的。
面对氧气转炉的高产量,东海钢铁自然是全力推进它的应用,以增加粗钢产量。这让南洋成为第一大规模采用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的国家。
其实,几乎同期,欧洲也在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不过尽管研究证明氧气顶吹转炉技术的优越性已经无可争议,但是欧美各国的钢铁公司在在五十年仍然延宕了采用了的进程,为的是多从官方争取点折旧补贴。这也让那些公司此时留下了巨大的过时产能,为六零年代后期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不过东海钢铁在这一技术上,却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对此福山等人当然是一无所知的,也就是在福山等人参观着公司时,在公司的总经理办公室内,丘玉池正盯着技术项目书,眉头蹙成了一团儿。
“这么多炼钢平炉要淘汰,成本上有些吃亏啊!那些平炉咱们可是才刚用没几年啊!”
嘴上这么说着,丘玉池又说道。
“可是成本上的优势,又无法忽视啊,钢铁的冶炼成本低了那么多,全部采用氧气转炉的话,以后焦炭的用量也会减少很多,只有炼钢高炉上才需要,再加上连铸机的采用,公司整体的运营成本,也将会下降很多……”
作为冶金专家的丘玉池,当然知道氧气转炉的优势,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接连建起了六座 50吨氧气转炉,事实证明他的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公司的钢材年产量直接增加了300万吨。
爆炸式的产能增加,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奇迹!
也正因如此,东海钢铁公司投资的东宁子公司的建设中,就全部采用氧气转炉。
“所以,才需要趁着氧气转炉技术还没有普及开的时候,把那些老式的炼钢平炉和附属设备都淘汰掉,然后卖到有需要的地方去!”
白丞泉平静地说。
作为公司业务经理的他,一直负责着公司的销售,对于技术升级他有自己的看法。
“总经理,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是需要时间的,因为这个技术是我们首先应用的,所以我们可以抓住普及的时间差,把我们淘汰的设备,出口到其它的国家。”
坐在椅子上,白丞泉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份文件,说道。
“就眼下来说,印度的塔塔钢铁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转让对象,随着印度的独立,他们也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塔塔公司已经规划了钢铁工厂的扩建方案,现在他们正在各国考察技术装备,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平炉都淘汰给他们。”
“塔塔钢铁……他们会愿意购买这些落后的设备吗?”
丘玉池问道。
“毕竟,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已经在业界公开了,他们肯定也会有所了解的。他们要引进炼钢设备的话,肯定会更倾向于引进先进的设备,有谁会引进落后的设备呢?”
“总经理,塔塔钢铁公司是一家私人公司,他们首先看重的是价格他们引进氧气转炉是可以,但是这涉及到专利以及制氧设备等方面的费用,其价格远远超过平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肯定更倾向于采购平炉,毕竟它的价格更低,而且,技术更成熟,也更适合印度的技术水平,所以,如果我们的价格合适,这些落后的设备,还是可以卖出去的。”
看了看总经理,白丞泉又说道。
“总经理,低价输出落后的且是被我们淘汰的设备,即使是价格低一些,我们也是有利润的,如果我们今年不卖的话,那么明年,恐怕就卖不掉了。”
“谁说不是呢,只不过,淘汰的设备真的能卖得掉吗?”
丘玉池沉思着,两眼向向了窗外,看着远处烟雾缭绕的工厂,他实在是不相信印度人会有那么傻啊。
明明都是已经落后的设备了,他们又怎么可能会去购买呢?
“有时不去尝试谁知道呢?”
白丞泉笑着说道。
“总之,经理你只管批准把今年对所有的平炉车间进行技术改造,而我呢,我去想办法,把那些设备卖出去,指不定……”
顿了顿,白丞泉说道。
“咱们还能把自己的高炉设备卖出去呢,虽然咱们给东海公司提供的高炉有一部分是德马克机器和设备制造公司供货的,可整体技术却是咱们的,能把成套设备卖出去,利润也是非常丰厚的。”
“嗯。”
点点头,丘玉池起身走到了窗口,看着远处的高耸的烟筒,高炉以及缭绕的烟雾,说道。
“这两年在冶金技术和设备研制上,咱们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果能把成套装备打入国际市场,那也是非常不错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既然是新技术,我们就要采用,不能有丝毫的犹豫,”
丘玉池从窗前转过身来,看着白丞泉说道:
“白经理,你去干吧,不论那些淘汰的设备能不能卖得掉,公司都会全力推动技术升级,毕竟,新技术就是利润,就像我们的炼铁高炉一样,进行全面的改造之后,炼铁成本差不多降低了40%!从工业发展上来说,本身就应该要向新技术索要利润,也是提高工厂利润的最佳途径。所以,只要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都要去做。”
然后他又说到。
“况且阁下现在一直在说技术立国,这个技术立国,就是要向技术去索要利润,毕竟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啊。”
尽管“技术立国”这个新的要求是刚刚提出来的,但是作为一名冶金专家,丘玉池很清楚这几个字之中的分量,毕竟相比于很多企业在过去的几年之中,东海钢铁采用的新技术最多的,而且利润也是最为丰厚的,技术不仅仅是生产力。
技术就是金钱啊。
第570章 最大的优势(第四更,求订阅)
黑色的福特汽车沿着高速公路一路疾行。
手握着方向盘,福山忧郁地望着窗外洒满了阳光的道路。
“技术立国啊!”
一声感叹从副驾驶位上传来,将报纸放到前面,西川感叹道,
“原本还不知道这个“技术立国”是什么意思,这次去了东海,总算是明白了什么是“技术立国”了。”
借着挡风玻璃倒映,可以看到报纸上的文字,虽然看不清楚内容,可是黑体字印刷的标题却看得很真切坚持技术立国,推进贸易通商。
“是的。”
福山点了下头,说道。
“眼下“技术立国”已经成为南洋新的国策,按照报纸上的说法,就是工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过去还不知道什么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现在总算是明白了,从设备生产效率,东海钢铁是业界的一倍,而工人数量仅相当于业界的60%,人均生产效率两倍于欧美,真的很难以想象啊!”
注定着空荡荡的高速公路,福山用极其认真的语气说道。
“现在的日本,还在讨论着如何摆脱战败的阴影,如何进行战后重建,至于追赶欧美国家,就连内阁也只是想一想而已,可是南洋呢?他们却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在发展追赶型工业中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超越!”
“这已经不仅仅只是超越了!”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西川的脸上,那副天天挂着的微笑已经看不见了。
“而是引领世界的技术发展,过去是亚洲人在追赶欧洲,但是现在南洋却让欧洲在后面追赶他们,就像氧气转炉一样,听东海公司的人介绍,他们欧洲一样,都是在三年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只不过他们更早通过试验证明喷枪将纯氧高速喷入转炉比通过底吹喷管喷入的效果要好,所以他们就集中力量开发了这一新工艺:在转炉中用顶枪将氧气以超音速吹到熔融金属和炉渣混合物的表面……”
用惊叹的语气描述着东海钢铁的创新,西川说道。
“好了,现在这个工艺是他们的了,全世界想要使用这个工艺,都需要支付他们专利金,真的很了不起啊!”
“确实了不起!”
手扶方向盘,福山继续望着前方的道路,说:
“战争改变了一切,他们利用战败的机会从德国引进了那么多的科学家,现在那些科学家都在南洋发挥作用了,正是依靠他们的学识,南洋才取得了令世人惊讶成就。南洋的大统领阁下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居然能够抓住了这机会。”
“哎呀,真是这样啊,他们不仅挖出了德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连日本的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也都到了这里,在东海钢铁公司,也有日本的工程师,可惜他们都归化成南洋人了!”
开着车的福山没有回答他。
这就是日本现在所面临的现状在过去的几年中,为了生活,有一部分学者和工程师跑到了北方。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和工程师来到了南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经归化入籍成为了南洋人,就像获得诺贝尔奖的汤川秀树。尽管他是在日本读的大学、博士,他获奖的研究也是在日本取得的,可是那又怎么样呢?现在他已经入籍了,甚至就连介绍时也不会提到“日裔”。
这就是作为技术人员的有利条件之一,你只要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就可以很容易的移民,来到南洋挣取很多人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高薪。
面对日本的贫穷与饥饿,许多有能力的人都来了南洋。
其实,如果自己是工程师的话,他也毫不犹豫的来南洋的,自己会这么想,其他人当然也会这么想了。
“没有办法啊,毕竟,这里的薪水真的很高啊,哪怕就是最普通的工人收入也是我们的几倍,如果是工程师的话,每个月可以拿到上百元,比在日本一年挣的都要多得多少,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还要留在日本呢?”
回过头来看着他,福山反问道。
“那么日本呢?如果都离开了,那谁去发展日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