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号召一下就不累了;不想干了,号召一下就全力以赴了。
生怕被人说不积极。
那个时代,妥妥的用爱发电!
不过,在南洋不一样,南洋的劳工法上写着“加班”两个字,而且用法律保护,企业主想逼工人用爱发电,肯定会被严厉打击的,想让工人加班,就必须要谈钱。
但谈钱顶多也就是伤伤企业主的感情,但确实可以让工人们很幸福。
工厂员工们加班的热情,让孙德昌也稍微松了一口气,至少担心的局面并没有发生工人很乐意加班。
终于,在时针指向八点,下工的电铃声响起的时候,下工的工人们虽然有些疲惫,但她们仍然满面的笑容,等到她们到食堂打饭的时候,脸上的笑容更浓,不仅仅是因为饭菜像中午一样,有米有菜有肉,更重要的是厂长告诉她们。
“大家肯定都累了,饭可以打好了带到家里吃。”
闻言,众人无不是一阵欢呼,原本的晚餐吃的就少,这一盒饭完全可以带回家,当成早餐吃嘛。
不得不说,这代人节俭惯了,即便是现在,她们也不会
在工人们打饭时候,已经统计好当天产量的孙德昌向老板报告了一个好消息。
“老板,根据这个生产进度的话,按时交货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好,不错,孙先生,当初我雇你的时候,就知道,你孙先生是有大才的,不错,不错,这样……”
想了想,方启德说道。
“从这个月起,你每个月加薪3块钱!”
升职加薪!
这让孙德昌的心情大好,下班以后,特意去买了一只烧鸡,打算回家让媳妇陪着自己喝上一杯。
第616章 领养的狼崽子(第二更,求订阅)
清晨的马路上,自行车的铃声和公共汽车的喇叭声声音交织在一起,数以万计的工人们骑着自行车,或快或慢,穿梭在狭窄的非机动车道上。与此同时,一辆辆公交车也在道路上行驶着,车刚一靠站,车门一开,工人们就涌出车厢,朝着工厂快步走去。人们一边走,一边交谈着,话声和笑声和自行车的铃声混在一起。
在工人们涌入工厂的时候,在工厂附近的大厦前的停车场上,站在车边的杨元恺又一次点了支香烟,双眼直直的看着远处的大厦。
TCL大厦。
TCL公司不仅制造了全世界第一台晶体管电视机,而且还发明了集成电路。
而这次杨元恺来这里,就是想要和他们谈判引进晶体管电视机的技术。
狠狠的抽了一口烟,杨元恺抬头看了一眼大厦,自言自语道。
“好了,就看这一次了!”
说罢,他就走进了大厦。
……
十几分钟后,在大厦 7楼,杨元恺正与TCL的副总经理夏元一见面了,今年三十岁的他,相貌英俊,身材高大,并且因为当过兵这是公司企业特点,很多高管都出身于盟军特遣队,他们身上有种普通职员不具备的阳刚之气,做事雷厉风行。
夏元一对这位造访的客人第一面印象非常好他比自己早到了20分钟。
也是他今天接待的第一位客户。
夏元一是第一批特遣队员,三年前才从军中退役,加入 TCL公司,短短三年时间,就从公司的中层做到了公司副经理,能力可想而知。
面对这位夏经理,杨元恺的语气里满是对沪海同行投机黄金的不理解:
“大多数沪海商人,他们对投资实业都缺乏足够的信心,他们习惯了投机,标金、债券、外汇、煤炭、棉纱,因为投机获利更大,即便是不做投机,也不过只是做买办,这一点是他们身上最大的问题,但是我与他们不同,我相信实业,才是最具备投资价值的行业,尤其是南洋,南洋以“贸易立国”,投资实业注定将会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
他之所以会这么回答,是因为两人刚见面时,夏元一的诧异为什么一个沪海人会选择投资实业,有些“不合常理”。
夏元一微微点头,说道。
“杨老板所言甚是,“贸易立国”嘛,肯定是要发展实业的。不过,金融投机,也没有什么问题,金融投机,即是投机,同样也是投资,只是度的问题,过尤不及嘛!”
沪海商人喜欢投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不过造成这个局面的,与唐山的实业屡遭重创有直接关系,第一次是一战期间,实业界获得了大发展,但在战后又受到各国冲击,许多实业大亨破产。再就是所谓的“黄金十年”,工厂实业在战争中遭受难以想象的损失。相比于投资实业耗费资金与精力,还需要担负的各种外部风险,投机金融不仅收益高,而且风险小,反倒更受人青睐。
“不过,我很好奇,杨老板,你为什么觉得,我们公司愿意转让晶体管技术给你。”
看着对方,夏元一说道。
“如果产品受到外界欢迎,那么我们随时可以扩建工厂,增加产量,完全没有必要扶持一个竞争对手。”
尽管早在几个月前, TCL就已经研制成功了晶体管电视机,但是实际投产还有些问题比如工厂里积压着大量的电子管,比如经销商的积压的旧产品,所以,直到现在晶体管电视机并没有投放市场。
现在有人找上门来要求购买晶体管电视机的技术,这等于是要买走他们最核心的技术,这就有点儿匪夷所思了。
“道理是这道理,但是夏经理,阁下经常说,南洋是一个三千万人的企业,我们是要出海和外国企业竞争的,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我的公司和TCL绝对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TCL确实拥有最先进的技术,但是在海外市场,肯定要面对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的竞争,就像联合通信的TR-1收音机一样,现在欧美各国也推出了同类收音机,对于联合通信的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众所周知,收音机这种工业产品的专利,很容易绕开,TCL的电视机投放市场后,我们同样也可以仿制,改进,绕开专利,最终,你们所面对的局面,就像联合通信一样,不仅被几百家欧美厂商围攻,同样还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虽然这种竞争并不恶性的,但总归是竞争,可是如果竞争对手是伙伴呢?我是说真正的伙伴,我们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杨元恺深吸一口气,说道。
“而且,阁下曾说过,公司不仅有研究新技术的责任,同样也有扩散新技术的义务,向社会输出管理和技术人才是公司的责任,输出新技术同样也是公司的义务!”
这正是杨元恺为什么敢过来要购买最新技术的原因因为公司一直在向外界转让新技术。
夏元一被杨元恺说的微微点头,眼睛看向杨元恺,赞同的说道:
“我也认同这一点,南洋的企业,说是十万家,可是这十万家企业,不应该是竞争关系,在海外应该是一个整体,这是我们出海掏金必须持有的立场,当然了,生意嘛,肯定是要以盈利为本的,公司的技术输出,并不是非要通过公司前员工的方式输了,其它的方式也是可以采纳的。”
其实,输出人员与技术,是公司“养狼战略”的一部分,在过去的几年中,公司一直在致力于推动这一计划,它有助于在南洋推广科学的管理和新技术,通过增加内部的市场竞争,防止企业在国内的垄断,通过竞争维持和提高企业的自身水平。
通过与国内同行企的竞争,甚至对抗,公司能够发现并改进自身的不足,从而保持其领先地位。最后,这一计划还促进了南洋企业的大发展,增强了南洋的经济工业实力。
只不过,因为生产电视机的投资规模大,直到现在 TCL还没养出自己的狼,现在有人主动找上门来,倒让夏元一看到了机会。
其实,狼嘛,不一定非要是自己亲生的。领养的同样也可以成为亲儿子,就像阁下说的那样,有一天当儿子的能把老子干翻了,那才是本事。
其实那样的话,反而说明养狼养成功了。被自己人干翻了,总好过将来被外国人干翻。
“你们的资金充足吗?”
闻言,杨元恺长长呼出一口气,他知道,这个生意基本上算是谈成了。
“差不多吧,我已经谈妥了700万元的投资,只要获得你们的授权,我就可以和银行谈贷款的事情,把公司办起来,肯定没有任何问题。”
微微点头,夏元一思索片刻后,说道。
“我会尽力促成技术转让的事宜,”
在夏元一看来,公司没必要对公司之外摆架子,而是应该对所有人开放,帮助那些企业做大,他们做得越大,南洋的工业也就做的越大。
这是一种良性发展,虽然是企业的高管,但是夏元一,从来没把他的目光局限于 TCL一家公司,他所思所想的,是整个南洋!
第617章 绊倒一个国家的大事(第三更,求订阅)
生意谈成了,按道理来说,是应该开香槟的。
不过这边刚签下合同,杨元恺就驱车往长安赶去,一千多公里的高速,需要连续开上十几个小时。
从出了古晋上高速后,天色略显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仿佛沉甸甸地压在头顶。
“不会下雨吧!”
看着车窗外的天色,虽然杨元恺有些担心,可仍然踩下油门,继续往长安赶着路。
几个小时后,感觉有些疲惫的杨元恺把车驶进了服务区,空荡荡的服务区里并没有几辆车,下车后,往餐厅走去时,杨元恺看了一眼门旁的遮阳伞下,那里坐着几个欧裔客人,他们一边吃着三明治,一边看着地图,似乎是在寻找着什么。
“应该就在附近吧,”
弗兰克看了一眼地图,又看了下报纸说道。
“第115号农场,差不多就在这个区域吧。”
“找到农场的位置了吗?”
科克大使问道。
一周前,他就驱车离开了长安,沿着李毅安的脚步一路“追踪”,可结果连他的人影都没见到。
“该死的,地图上根本就没有标注农场的位置,咱们现在只能下高速,挨个的去问。”
“你买的不是最新版的地图吗?”
科克大使问道,
“是最新的不错,可是地图上只标注了垦殖区,那些农场在垦区里,我们根本就不知道115号农场那里……”
弗兰克郁闷的说了一句,然后他把目光投向服务区另一侧的农场。农场在阴沉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宁静,田野里的作物随风轻轻摇曳,远处,一群牛羊悠闲地在草地上吃草。偶尔有几只鸟儿从天空中掠过,留下一串清脆的叫声。
这样的场景看起来和美国的牧场没有多少区别,不过这里是热带地区。
“应该就在这一带,照片上显示他在视察肉牛养殖,第7垦区的农场都是在养殖肉牛为主,大使,要不然,我们就从这里下高速吧!”
就在弗兰克这么猜测着的时候,他并不知道的是……李毅安就在十几公里外,驾驶着越野车于土路上行驶着。
路两侧尽是高达三四米的牧草,坐在旁边的安娜问道。
“这就是用为养牛的象草?”
“对,它是我们从非洲引进的象草,它的营养非常丰富,用来养牛的话甚至都可以不用精料,这样就大大降低养殖成本,目前南洋的肉牛、奶牛都是以它为主饲料,”
这个时代产自非洲的象草,虽然产量高,而且营养丰富。但是还没有被利用在养殖上,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世界各国研究不够深入,直到二十几年后,这种优质牧草才得已被发现,在畜牧专家的推广下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起来。而南洋对象草的利用,完全得益于李毅安个人对它的了解,其实,也就是无意中看过这方面的资料,了解一下罢了。
可怕就是这个偶尔,其实也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也是超越时代的。
“还有就是上次我们在棕榈油厂里见过的棕榈柏,就是压榨棕榈油后剩下的残渣,它可以替代部分玉米。”
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其中却贮藏着一定的“科技含量”南洋的畜牧业虽然起步很晚,但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除了引进象草这种亩产十几吨的高产牧草之外,还采用规模化养殖等方式,不过只是短短几年的功夫,南洋就基本上实现了牛肉的自给自足,而且慢价格还非常低廉。而在饲料上,还开发出了棕榈仁粕这种饲料,它也特别适合用于牛之类的反刍动物的饲养。
“这一路上,你似乎非常看重农业,”
看着道路两侧宛如雨林一般高大的牧草,安娜说道。
“好像这一路上,你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种植园和农场,最关心的也是农业。”
安娜看了一眼身边的男人,想到他在农场牛棚里亲自喂牛的模样,很难把他和总统的身份联系在一起。
“因为农业真的很重要啊!”
李毅安正色说道。
其实,相比于工业上的进步,李毅安反倒更在意农业上的进步,毕竟,饭碗还是端在自己的手中更稳当。
看着身旁若有所思的安娜,李毅安想到了她身后的那个国家俄国。
在历史上,尽管二战后苏俄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但是却无法满足其国内的需求准确的来说是吃肉的需求,而吃肉,本身就是经济生活水平发展的必然。可无论是养牛、还是养猪都需要大量的粮食比如说玉米。这也是是赫玉米之所以推广玉米的原因,本质上就是为了让俄国人吃上肉。
为了吃肉,俄国国内粮食供应缺口越来越大,粮食进口也逐年增加。
70年仅需要进口2000万吨,可短短五年后,就要进口 1590万吨,五年的 80年,则达到 2940万吨,到 85年则达到 4560万吨。整个80年代苏俄罗斯粮食进口量占据了世界粮食进口量的 15%以上,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
苏俄进口粮食,并不是粮食不够吃,而是因为苏俄民众需要吃肉,需要喝牛奶,养肉牛、奶牛以及养猪养鸡都需要大量的粮食。
为了满足百姓吃肉、喝牛奶的需求,为了解决购粮款问题,缺少外汇的苏俄甚至不惜多次抛售黄金,一次抛弃就超过其黄金储备的 1/3。
吃肉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在国际油价大涨的七零年代,苏俄终于缓了口气,其通过出售石油获得大量外汇,购买粮食自然没有问题,可是在油价大跌的八零年代,石油卖不上好价钱,就没钱买到足够的粮食,接下来就是很多人熟悉的排队场景了,苏俄老百姓不得不忍受食品匮乏,排起了长队。而为了进口粮食解决百姓吃肉的问题,苏俄不得不大量抛售黄金,同时大举借外债。
最后导致苏俄的崩溃的因素中,“吃肉”绝对是排得上号的,毕竟,吃肉不仅仅涉及到国计民生,还涉及到民心向背。就在苏俄解体的不久前,为了进口粮食,苏俄极为悲惨地消耗光了最后一亿美元的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