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 第406节

  “渔区冲突”之后,日本渔区的缩小让不少日本渔民失业,而为了推动渔业的发展,也是为了缓解劳动力紧张的局面,渔业公司便开始引进日本渔夫,现在南洋的远洋渔船上差不多7成的水手都是日本劳工。在赵飞云的“飞云号”上,当然也不例外。

  这些单身劳工最喜欢的去处,就是“特约茶室”只不过因为收入有限,去的次数倒也不多,现在有船长请客,又怎么可能不高兴。

  很快“飞云号”就驶进渔港,船刚进港,就公司的验货员上船查看渔获。

  “赵船长,看船的吃水,这一趟又是大丰收吧。”

  “差不多吧,才78吨!”

  赵飞云笑着说道。

  “那可真不少,都是什么鱼……”

  很快成筐的鱼就被抬了出来,一筐筐的鱼过磅后,验收员一一将种类重量记在账册上,在南洋渔船的捕获的渔获都由渔业公司统一包销,价格是公开的,每天都会根据品种调整价格,

  经过几年的发展,帕劳大岛已经成为了南洋的渔业基地,南洋的渔船在这里聚集,将成百上千吨的渔获送到港口,这些鱼会被送到冷冻车间冷冻,然后装上冷冻船运往长安等地的农贸市场,有的则会制成鱼肉罐头,进而出口到世界各地。

  在渔船进出港口的时候,在距离渔港不远的一栋大楼内,站在窗边的王文德点着一根香烟,先抽了口烟,然后端详了一番手里圆滚滚的铁皮罐头,说道。

  “说到底,大家还是喜欢吃鲜鱼啊!”

  南洋的鱼类罐头和水果罐头一样,都是以出口为主,与水果罐头在欧美很受欢迎不同,一开始的时候,鱼类罐头并不受到市场的喜欢,大家喜欢去购买新鲜的鱼类食用,但是因为肉食的短缺,很多欧洲人不得不选择鱼类罐头来吃。

  但是随着欧洲各国的肉类供应情况的改善。鱼类罐头已经不再是人们的必选项了,这自然影响到了鱼类罐头的销量。

  罐头的销量看似和作为帕劳民政官的王文德没什么关系,但是对于致力发展本地工商业的他来说,鱼类罐头厂似乎是这里唯一能够发展的企业,毕竟,这里有丰富的鱼类资源。

  “要是罐头不好卖的话,那还有必要引进罐头厂吗?”

  无奈长叹口气,王文德便把手里的鱼肉罐头放到桌上,心里那个发展本地实业的念头,又一次被市场给扼杀了。

  其实,对于帕劳这样远离本土的海外小岛来说,发展实业本身就不太现实,毕竟,这里的人口有限,土地资源也非常有限,相比发展实业,未来这样的岛屿应该以发展旅游业为主。

  只不过,对于五零年代的世界来说,像帕劳这样的位于大洋深处的小岛,发展旅游业同样也是极其不现实的。

  对于这座只有几千人的小岛来说,眼下能做的是什么?无非也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发展渔业。

  除此之外,无论是干什么都只是奢望而已。毕竟,无论是发展什么样的经济,都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环境了,人口了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换句话来说,在这种地方当官儿……压根儿就不需要考虑怎么样发展地方实业。

  因为这个官……差不多也就是村官而已。也就只有几千居民罢了,还有就是一些南洋的渔民,至于那些外劳,就是外劳而已。

  终于,把罐头放到办公桌上之后,王文德重新面对了现实这地方,能发展一下渔业,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其它,想都不用去想,正当王文德收起那番想要大干一番的心思,决心面对现实,准备拿起钓杆去海边钓鱼的时候,办公室的房门打开了,助理拿来一份电报说道。

  “厅长,东宁市发来的电报。”

  “哦?”

  放下手中的钓杆,王文德接过电报看了看,然后满面疑惑的他,自言自语道。

  “扩建机场?东宁那边在想什么?这样的地方建大型机场,不是打水漂吗?”

  帕劳的机场是日本托管期间修建的军用机场,尽管在战争中多次遭到轰炸和炮击,但是在美军占领后,机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修复,不过受限于机场的规模,现在仅仅只能起降诸如DC3之类的双引擎飞机。

  而现在这份突如其来的电报,却让王文德的心里不禁涌现出了很多疑问。

第646章 方,真的很方(第四更,求订阅)

  其实扩建帕劳机场,基本是出于“早安计划”的需求,毕竟,原子弹试验之后,需要派遣飞机从蘑菇云中飞过,以获得相应的数据。尽管在试验场附近有海军的特鲁克基地,但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需要设立备用机场。

  帕劳大岛就成了备用选项。除了军事上的需求之外。当然也是为了将来帕劳的发展,毕竟,在另一个世界,帕劳的经济支柱就是旅游业,而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机场。

  当然,也离不开飞机。

  实际上,就南洋这个群岛之国而言,飞机甚至比轮船还要重要的,毕竟,轮船的航速太慢运货还行,如果客轮的话,从长安到东宁至少需要五六天时间。

  也正因如此,在南洋的长远规划之中,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客运,飞机是不可欠缺的交通工具。

  隔着机舱也能听到涡桨发动机的噪音,尽管“子爵”号客机的速度远超过C95之类的活塞螺旋桨飞机,但是在李毅安看来,这种客机终究还是会被淘汰的。

  “喷气式飞机才是未来。”

  自言自语中,李毅安在记事本上写下了一连串的字眼。

  两台涡轮风扇发动机

  80到100个座位。

  航程 4000公里……

  “可以从长安直飞东宁……”

  嘴里这么自言自语着,李毅安在记本事上用笔勾勒着飞机的外型草图。

  其实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一个合适的对象 SE-210,也就是快帆客机。这架飞机有着漂亮的外观,与之前的其他喷气式客机不一样的是,它两台发动机吊装在了飞机的尾部,并且有着相当有特点的三角形舷窗。这种飞机就是世界上第三种喷气式客机,是欧洲人在空中客车之前仅有的两种能赚钱的飞机。

  而且它还开创了很多第一。

  第一次只通过两台喷气式发动机就让庞大的客机起飞;

  第一次把发动机设计在了客机机身尾部两侧;

  第一次把客舱窗户设计成了三角形,;

  第一次在飞机机尾设计了一部登机梯;

  第一次在民用飞机制造领域真正引入成本控制的概念,采用了很多成熟设计;

  第一次在民用客机上采购别国发动机;

  第一次让法国人拥有了自己设计的民用喷气式客机;

  第一次把欧洲人的飞机卖到美国;

  第一次让喷气式客机在商业上实现盈利

  ……

  这架开创许多第一的飞机是由法国南方飞机公司设计和生产的,这家公司在历史上是由西南飞机公司和东南飞机公司合并而成的,不过在李毅安抄底西南飞机公司后,现在的西南飞机公司,已成了南洋的企业是南洋航空工业公司的一部分。

  “这样的支线飞机,应该是非常适合南洋的,它既然能够满足南洋国内各个地区的航空运输需求,也能提高了区域交通和经济发展。”

  在这些字的下面画了两条加重线后,李毅安看着草图,自言自语道。

  “好了,就是它了!”

  在作出研制“快帆”这一决定的同时,李毅安甚至就连快帆的“套路”也拿了出来。

  作为世界上第三种喷气式客机,快帆飞机的研制速度是惊人的,从提出方案到试飞仅仅只用了区区三年时间。

  之所以研制速度如此之愉,是因为它第一次在民用飞机制造领域真正引入成本控制的概念,采用了很多成熟设计;比如大量借鉴了之前的螺旋桨动力飞机上的成功经验,比如在螺旋桨时代大获成功的 DC-6/7的直径3.2米的机身截面。同时。考虑到减少研发时间以及方便欧洲的航空公司运营上获得通用性的考量,快帆飞机还采用了一些彗星飞机上使用了的技术和部分零部件。

  当然,快帆飞机还改进了彗星上最大的败笔方形的会带来结构疲劳的舷窗。于是也就有了了独一无二的,只有快帆上才拥有的三角形舷窗设计。

  “舷窗……”

  突然,李毅安像是意识到什么似的,他连忙扭头朝机舱的舷窗看去,然后才稍微安心的说道。

  “还好,还好,这是圆型的,不过……大飞机用是什么形状的舷窗?不会是方型的吧!”

  李毅安之所以会冒出这个念头,是因为“慧星”客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式客机成为民航界的里程碑的同时,也因接连而来的重大事故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彗星式客机发生了3次解体坠毁事件。而导致彗星号客机坠毁的原因就是这个时代,被人们忽视的金属疲劳。而金属疲劳产生的裂痕最初产生的部位正是舷窗处!而真正的元凶就是舷窗方方正正的形状。

  “707项目该不会用的也是方形有舷窗吧!”

  坐在飞机上的李毅安,不禁有些不淡定了,要知道他可是希望靠着那架大型喷气式飞机,把南洋航空工业公司打造成为不逊于波音和空中客车的民用航空制造商的。

  而大型喷气式客机制造业,也将是南洋产业升级中的一部分。要是发生空难,那可真就完犊子了。

  就像“彗星”客机一样,那可真是空中一闪而过的彗星在空难发生4年之后,尽管“彗星”客机再次重返蓝天,但之前的空难早就让这个喷气式客机的鼻祖名声扫地,直接导致了它在商业领域一败涂地。

  而作为喷气式客机的鼻祖的德哈维兰公司虽然起了个大早,但别说是晚集了。甚至都没有赶上趟。

  因为坠机事件元气大伤,随后由于缺少订货而被霍克希德利公司兼并,发动机部则并入布里斯托尔西德利公司。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而在此期间,大名鼎鼎的波音 707问世,随即开始了大杀四方的经历,他主宰60年代的喷气式客机市场,在整个70年代变得无所不在。到最后一架波音707在1979年下线时,该机总产量达到了1010架。成为历史上第一种产量超过1000架的大型民航飞机。

  拜波音 707强劲销售业绩所赐,波音公司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客机制造商。

  而李毅安想要复制的,实际上正是波音 707的成功,甚至就连型号他都想好了就是707。

  总之,一句话,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这才是真理!

  可问题是,南洋航空工业那边,别真的走了“慧星”式客机的路了,如果没记错的话,在研制喷气式客机项目时,他们借鉴了很多“慧星”式客机的成熟方案工,甚至直接从德哈维兰公司引进了一部分“慧星”式客机技术。

  想到这,李毅安真的不淡定了,因为他真的很怀疑,以那些德裔工程师的刻板,他们非常有可能……用方的。

  ……

  几个小时后,在长官的官邸办公室内,看着 A707飞机的模型,李毅安真的有点儿坐不住了。

  方这可真方!

  “方形舷窗?”

  “是的,阁下!”

  作为项目总工程师萨蒂斯塔,颇为骄傲的介绍道。

  “方形舷窗不仅漂亮精致,而且因为采光面积大,所以机舱内更显得宽大敞亮……英国人在“彗星”式客机上也采用了同类的方型舷窗,不过我们的更大,更敞亮。”

第647章 直线飞机(第一更,求订阅)

  方形舷窗精致且漂亮!

  采光面积大!

  宽大敞亮!

  面对萨蒂斯塔如数家珍式的介绍,李毅安的表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好家伙,你是英国派来的人吗?是不是专门坑我的?

  其实,对于“707项目”李毅安一直都是非常关注的,毕竟,这涉及到南洋的产业升级,它不仅是南洋航空科技发展的龙头,而且在未来还将会涉及到几万人,甚至十万人的就业。

  正是因为重要,所以才会关注,甚至还特意修改了“707”项目的草图,其实也就是借鉴了一下波音707的外形图样,对其草图进行了适当的修改罢了。

  不过,当时李毅安确实没有注意到它的舷窗。当然更没有想到他们在大量引进“慧星”技术的同时,又把“彗星”最致命的硬伤给“引进”了过来。

  而更要命的是,他们甚至还引以为傲。或者说,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未来,可不就是嘛,那么大的窗户,敞亮啊。

  这又不是什么别墅要什么大窗户。

  没办法,谁让大英的“彗星”客机是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客机呢?

  作为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客机,“彗星”一经推出就震惊了世界:喷气式发动机带来的高速体验缩短了空中旅行的时间,增压座舱带来的舒适性提升了空中旅行的体验。彗星代表人类叩开了民用喷气式客机时代的大门,把航空旅行带进了新的时代。

  理所当然的,“彗星”也就成为了工程师心目中的NO.1。自然而然的“彗星”也就成了大家伙借鉴和效仿的对象了。

  “707项目”就引进了“彗星”客机的一些成熟技术比如操作系统以及起落架等子系统。

  德哈维兰别出心裁的为“彗星”设计了3套相互独立的液压驱动系统,假设当某一系统发生故障时,飞行员仍可以使用另外两套备用系统保证飞机的正常飞行。

  作为一款商用用途的飞机,德哈维兰公司充分考虑到了其乘客的舒适性需求,为了使飞机在起飞与降落时更加的平稳安全,德哈维兰公司为“彗星”客机单独打造了全新的起落架系统,新型起落架的体积更大,使用小车式的设计,在主起落架上前后布置有四个轮子,并配备了防滑与刹车装置,这样以来在“彗星”的起飞与降落时会有效减小传统螺旋桨客机的剧烈震动与噪音,提高了乘客乃至机组成员的飞行体验感。

首节上一节406/8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