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着烟刘企仁的目光中满是无奈,规则如此,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想了想,他又说道。
“不过,就目前我们的经济实力来说,要求增加份额,也是理所当然的,但这涉及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股本增加,问题很复杂,行里和财政部,都曾对此进行过沟通,他们也这么认为,不过,他们对增加份额的前景还是非常乐观,毕竟,西德等国的经济也在发展,他们肯定也会要求增加份额的。”
“肉就那丢多,僧多粥少,分的人多了,咱们能吃到的就少了!”
盯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画着的线条,王利森说道:
“说的不错,咱们到餐桌前是晚了点,结果肉都到别人的盘子里了,可是别忘了,还有人起身离开了餐桌了!”
“什么?”
刘企仁一愣,一时间,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
“还有人起身离开了餐桌了?是谁?”
王利森并没有回答,只是用力的抽了一口烟,在吐出烟雾时,说道:
“对,不仅起身离开了,而且,属于他的那份肉还在餐盘里好好的搁着呢!”
第1117章 分俄吃肉(第三更,求订阅)
谁掌握了世界金融,谁就掌握了这个世界。
这句话,或许不尽然,但绝对没有毛病。而且历史早就一次次的证明了这一点。
也正因如此,一直以来,李毅安都致力于把南洋打造成另一个世界金融中心在纽约、伦敦之外的,第三个世界金融中心。
为此不仅在司法体系上靠近英美,在金融等立法上与英美靠近。其核心就是为了无缝承接世界金融中心手地位。当然,把永安打造成继伦敦、纽约之后的“世界金融中心”,不过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世界金融中心重要,金融安全同样也极其重要,而在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更是极其重要,但是很不幸,因为南洋建国晚的关系,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几乎……等于没有!
“……45年12月27日,“布雷顿森林协定”在美国国务院内举行签字仪式,这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便正式宣告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确立的,是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支柱,即实行黄金一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制度。”
这就是美国的私心了!
这一制度的实际含义是,美元就是黄金,黄金就是美元。美元正是靠着这一地位,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最终成为全世界的硬通货。
在“大明宫”的书房之中,听着王利森介绍国际金融体系时,虽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但李毅安并没有打断他,而是翻看着他的报告,不得不说,他的这份报告,确实很精彩。
夺席吃肉这种事情,又有谁会嫌弃呢?
“……当时美国财政部经济专家哈里德怀特主持拟定计划的原则是:这笔基金由各会员国用黄金、本国货币和政府债务缴纳,认缴份额取决于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化等因素,而各国投票权的数额又取决于该国缴纳份额的多寡。
这种规定能够保证美国在其中拥有最多的份额和最大的发言权。由于重大问题的表决须经五分之四多数票通过,拥有投票权数额最多的美国还自然地拥有了否决权。
这理所当然的遭到了其它国家的反对,许多国家对基金规定的份额表示不满,但争论的结果,除了苏联和唐山的份额得到提高外,其他的仍按原案通过。
随后“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这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便正式宣告成立。”
深吸口气,王利森指着挂图说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额最初为88亿美元,其中美国的份额为27.5亿美元,每一会员国的固定投票权为250票,另外再按其所占份额,每10万美元增加一票,这样,美国的投票权就占到总投票权的27%。而我们的投票权低,本质上,就是因为份额少,我们仅仅只有1.75亿美元,这无疑与我们在世界经济中所占地位是截然不匹配的。”
微微点头,李毅安笑道。
“所以呢,你就想到要夺席吃肉了!”
“对!”
王利森说道。
“当时谈判时,只有苏联和唐山的份额提高,唐山的份额经交涉提高到5.5亿美元,苏联的份额也提高到12亿美元,事实上,根据当时的核算,他的份额大概也就是在5亿美元左右,说实话,我不知道苏联为什么可以获得那么多大的份额,毕竟基金份额的问题也就是一国家在基金组织资本金里头占多少份额、在组织中有多大的发言权、影响力和控制力。”
李毅安笑了笑,他知道原因。
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内幕,就是其设计者是苏联间谍。哈里怀特作为整个货币基金组织和银行设计者、财政部的部长助理,是苏联间谍。
所以,在设立这一体系时,是倾向于苏联的。
但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苏联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参与方,只不过是后来他退出了。
而苏联一开始签字了,但后来拒绝加入这一体系的官方看法,就是说美国设计这个体系就是针对苏联的陷阱。
苏联间谍设计了一套针对苏联的陷阱……这想想都刺激。
“虽然苏联在《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和两个附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也就是“布雷顿森林协定”的文件上签字了。但是会议有规定,各国政府决定的条款,要回国内在四五年底前得到国会批准,国家才算就正式加入。但随后苏联发了个电报,说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想好。当时美国也给予了苏联三个月的延长期,所以在四六年3月理事会上,苏联是以观察员而不是理事的身份参加的。但……后来因为美苏关系了陷入僵持,两年后,苏联及其控制的中东欧国家先后拒绝加入或者退出。”
话声稍微一顿,王立森的嘴角轻扬,道: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漏洞苏联以及中东欧国家的份额至今仍然作为创始成员国的份额,在那里虚悬着。”
李毅安笑道:
“这也就是你说的,有人离开了餐桌,但是肉还在餐盘是吗?”
“是的,事实上,我们的份额,就是由波兰、匈牙利等国的份额剥离的,既然可以剥离他们的,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把苏联的12亿美元的份额拿过来呢?”
看着阁下,王立森说道。
“如果,我们获得这12亿美元的份额,再加上之前的1.75亿美元的份额,我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的投票权就达到13.5%,也就是美国的一半,这意味着我们将会成为继美国、英国之后,IMF的第三大股东!”
美国的一半!
13.5%!
听到这个数字时,李毅安的眉头微扬,不得不说,这个数字真的非常诱人啊。
在另一个世界,无论是东大还是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着扩大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从恢复代表权时3.72%,到后来利用多次增资的机会,增加到6.4%,其目标就是为了扩大自身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这要是能实现确实不错,而且这盘肥肉确实摆在那里,可问题在于美国人恐怕不一定愿意让咱们吃下这盘肉,这才是最大的问题,不是吗?”
面对阁下的反问,王立森抿了嘴唇,思索片刻后,说道。
“我们主动去要,他们肯定不会给的,既然这样,那就让逼他们主动拉我们回餐厅上,把这盘肉上到我们面前吧!”
王立仁的建议,让李毅安的眉头轻扬,说道。
“哦!说来听听。”
“苏联!”
王立仁,直接说道。
“对于美国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苏联,我们有消息称,随着苏联控制的经互会作用的发展,在目前的苏联和东欧洲要求建立苏联版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呼声逐步提升,希望形成独立于美元以外的国际货币体系。当然,这只局限于苏东集团,如果我们表现出兴趣的话,相信必定会给全世界带来冲击!”
何止是冲击!
简直就是惊吓了!
冷战之后,无论是北约,还是华约,亦或是经互会与布雷德森体系,本质上都是两大集团的对抗,这种对抗可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而是楚河汉界,泾渭分明的对抗和竞争。
苏联目前的经互会,本质上就是将经济、市场与金融与西方世界隔绝和对立起来。现在,南洋加入进去,这个消息传出去,肯定是会吓死人的。
“哈哈!”
李毅安哈哈大笑道。
“你信不信,你今天的这些话传出去的话,明天永安证券交易所的至少会大跌10%以上,到时候,不知道多少人会给你寄子弹的。”
寄子弹都是轻的,甚至有人可能真的会到他家门口去开枪,毕竟,南洋并没有实行真正的禁枪,符合条件的人还是可以申请购买猎枪之类的武器,所以民间枪支还是非常多的。
要是有人知道他的这个建议,真的很有可能会开枪。毕竟,这等于把南阳往苏联人的嘴里送啊。
说不定到时候会有人大喊着“天诛国贼。”
“应该会有人往我家开枪。”
王立森耸了下肩膀,说道。
“但是这是唯一的办法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才会同意把那些股份转让给我们,以拉拢我们。我们到了餐厅,也来到餐桌前,但是餐桌上剩下的都是别人的残羹剩饭,如果想要吃肉,就非得从别人的碗里扒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苏联人既然已经退出了,咱们总不能让他们继续占着餐盘吧!”
“你说的很对,”
李毅安点了点头,说道:
“我们确实不能只满足于他人的残羹剩饭,而且增加我们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也事关南洋的金融安全。”
想了一会,李毅安补充道:
“这件事暂时先保密,不过这块肉我们肯定是要吃的,但是在吃肉之前,要想出一个办法,怎么样把这块肉吃到肚子里!嗯……”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这块肉最后还是被人吃了被西德和日本以及其它一个个新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家一一瓜分。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现在南洋所面对的问题,无非就是独吞大鹅而自肥,还是和其它国家一起瓜分大鹅。
稍微顿了一下,李毅安又说道。
“可以成立一个绝密的小组,先研究一下如何在吃这块肉,兵行险着是不错,但是,要把握好分寸,至于俄国嘛……”
深思了一会,李毅安的心里倒也有了主意……
第1118章 老大哥的问题(第一更,求订阅)
在不经意之中,在有的国家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就被端上了餐桌,是在很多时候,当事人都是一无所知的。
而这也是国际事务的复杂性,即便是手持刀叉的超级大国,有时候也会因为选择的问题,摇身一变成为盘中之餐,让其它国家大快朵颐。
也正因如此,在国际事务中,即便是大国,也不能妄自尊大,看似不可以一世的背后也许很有可能就已经沦为了盘中餐。
就像南洋一样,虽然从五六年起,凭借着正面硬刚苏联,南洋已经挤身有影响力的大国了,但是仍然小心的应对着纷乱的国际事务。
对抗从来都不是永恒的,对抗之中也难够需要缓和。
而为了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南洋首先向赫鲁晓夫发出了邀请,邀请其访问南洋。
这个消息自然震惊了世界毕竟,众所周知,南洋是西方世界的头号打手!
而南洋的邀请,虽然有些意外,但莫斯科却是欣喜的,毕竟,利用切可能性分化西方集团,是后钢铁时代苏联的即定策略。
在过去的几年中,赫鲁晓夫频繁出访西欧各国,本质上就是为了缓和以及分化。
所以,对于南洋的主动邀请,赫鲁晓夫是非常高兴的,他甚至颇兴奋的拿着南洋大使馆递来的邀请函,说道:
“你们看,这就是南洋……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各个方向施压,已经让他们意识到,与苏联的对抗,是不可能持续的,而且也不会取得胜利的,所以,他们开始要让步了!”
克里姆林宫武器库大楼中会议室里,那张铺着绿色的台面呢的会议桌前,面对着同僚们,赫鲁晓夫显得有那么一些意气风发。
此时的他,无疑是得益的。
去年,十月底,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布尔加宁等一大批前朝老臣,联合马林科夫在会议上共同发难,要求赫鲁晓夫下台。
眼看局面不利于自己,赫鲁晓夫只好宣布暂时休会,明天再议。
马林科夫等人并没有当回事,毕竟大部分委员都在他们这边。
再议?再议也是这个结果。
然而,他们注定要为这次轻敌大意,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过去的几年间,靠着纠正钢铁时代的错误,赫鲁晓夫获得了许多中低层党员的支持,尤其是地方上的支持。只要召集这些人,办一次扩大会议,到时候马林科夫那帮人就要变成少数派了。
说干就干,赫鲁晓夫连夜派遣飞机到苏联各地,把委员们接来莫斯科开会。在第二天的会议上,直接逆转了战局,把马林科夫等人全都赶出了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