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婆罗洲确实不方便直接出面。
比如,帮助殖民地独立啦,策划某些狂人上台之类的事情,甚至可以直接扶持傀儡嘛!
“九头蛇”去干这些事情,简直就是再正常不过。
即便是暴露了,美俄等国追查的话,他们查到的将会是什么?
不甘心失败的三德子!
顶多也就是在世界各国的情报机构中多一个名叫“九头蛇“的秘密情报组织,或许到时候,这个组织的头目就叫“红骷髅”,一个神秘的三德子特工。
而婆罗洲呢?
则可以完美的隐藏于幕后,作为硬币的另一面。
激动之余,李毅安甚至直接画出了九头蛇的标志,放下手中的笔,仰身靠着椅子,颇为得意的他不禁吹起了口哨。
“九头蛇万岁……好了,就是它了!”
第二更了,求首订!求支持!各位大佬多多支持!拜谢!
第134章 几十个小目标的大买卖(第三更,求订阅)
“砍掉一个头,再长出两个头”。
九头蛇虽然不错,但是必须等到第三帝国崩溃之后,才有可能推动建立这个组织。
眼下更重要的是为将来做好准备。虽然身处纽约,但李毅安始终通过电报与远在法国的特遣队保持紧密的联系,指挥着特遣队的行动。当纽约的第一场冬雪缓缓降下时,他收到了一封从法国马赛发来的电报。电报的内容简洁直白。
特遣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在法国各地搜索、寻获并集结了超过二十万件轻型武器和大量重型武器,其中仅弹药就超过两万吨,这些武器弹药足以让国内的军队装备水平提升几个等级。而且,在盟军的战利品中,还有大批从德军缴获的军火在等待交接。
这些都在李毅安的意料之中,毕竟,德军在法国确实遗弃了大量的军火,没办法,盟军的攻势太猛烈,而且速度太快,短短十几二十天就解放了整个法国。
除非了马赛的电报之外,还有从国内发来的电报,电报是朱一海发来的,招聘工作进展的非常顺利,已经有接近三万人与公司签订了合同,其中30%是大学生或者专科生。第一批人员在接受了一个月的基本军事训练后,已经乘机通过驼峰航线进入印度,他们会在印度进行进一步的军事训练,下个月就会乘船前往法国。
为什么要进行军事训练,因为他们要深入战区,总需要一定的自保能力。
“一定要好好的保护这些人,将来他们可都是自己控制婆罗洲的本钱啊……”
因为搜索队需要深入战区搜集武器,难免会与德军发生交火,截止到现在已经有数十人伤亡。
想到这里,李毅安自言自语道。
是不是可以做些什么?
战场上刀枪无眼,首先要保证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的安全,心里这么寻思着,李毅安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在后世最常见东西防弹衣。
实际上,早在一战时期就出现了钢质的防弹衣,而在二战中,美军的轰炸机机组成员也普遍穿着防弹衣,用于抵挡弹片伤害。至于俄国也研制了可以抵挡冲锋枪子弹的防弹胸甲,并且将其装备到突击队。
不过,受限于这个时代的冶金水平,这些钢质的防弹衣,无一例外的都是笨重不堪。
“钢质的……”
李毅安直接了当的将它排除了出去,钢质的防弹衣太过笨重不说,而且防护性能差。
心里这么寻思着,李毅安俯身向前,按了一下对讲机的开关。
“徐秘书,请你来一下。”
徐闻志是李毅安的的私人秘书,在此之前,他一直在纽约大学学习法律,虽然有纽约的律师执照,但受限于各种原因,他并没有执业,现在,作为公司的秘书,他的工作无疑是极其称职的。这会儿,他走进房门,那道门安在木板镶嵌的墙壁上,当门关上时,看上去就是墙的一部分。
“徐秘书,你看看让采购部门,询问一下有哪些工厂生产氧化铝陶瓷,我们需要采购一批高纯度的氧化铝陶瓷吗?”
得益于另一个世界发达的资讯,李毅安虽然是个文科生,但也知道氧化铝陶瓷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防弹材料,作为防弹插板,它的防护性能好,重量轻,且成本低廉,所以深受各国军方的追捧。
而眼下氧化铝陶瓷不仅早就被发明了出来,而且已经开始规模化生产,但是它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泛,仅仅用于制造火花塞,还有某些电力设施需要它作为绝缘材料。
其实,很多材料一开始发明出来的时候,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应用范围狭窄。就像大名鼎鼎的凯夫拉纤维一样,尽管早在60年代就被发明出来,但是直到70年代初,这种高强度材料才找到其用途用于替代赛车轮胎中的部分钢材,又过了几年,才被人发现可以用来制造防弹衣。
而对于来自后世李毅安来说,他却熟知应该在什么地方发挥那些新材料的长处。
就像氧化铝陶瓷一样,现在只是被用作火花塞和高压电力设备内的绝缘体,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用处。甚至就连生产氧化铝陶瓷的工厂,这种产品都不是其主打产品。
不过在一个成熟的工业国家,只要有钱,基本上可以买到你所需要的一切工业品。
一百公斤厚度不同的氧化铝陶瓷片,也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交付了。
有了氧化铝陶瓷片,剩下就再简单不过,用一毫米厚的薄钢板作背板,正面粘贴氧化铝陶瓷片,一块防弹插板也就成型了,在接下来的试验中,从五毫米厚度的氧化铝陶瓷片进行试验。
几天后,在靶场看着防弹插板呃一个个满是白色碎屑的孔洞。
李毅安不禁陷入了沉思。
“老板,它真的能挡住子弹,哪怕就98k都没能打穿20毫米厚的插板!”
相比与试验人员的激动和欢喜,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的李毅安,却显得非常平静。
现在他所考虑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把防弹背心交给特遣队,他还在考虑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么好的玩意儿是自己独享,还是拿出来分享。
所谓的分享就是和五角大楼做生意。
五角大楼肯定不会拒绝性能如此优异的防弹材料。如果能够成为独家供应商的话,仅仅只是2000万美军的订单就足以赚个盆满钵满了。
它的利润甚至可能会高达十几个小目标!
想到这儿,李毅安突然有些不太淡定了。
这样的大生意又岂能错过了?
“徐秘书,我们需要收购几家企业!”
几天之后,只用了几十万美元,美国仅有的三家生产氧化铝陶瓷的工厂就被李毅安收购了。
实现了对原料上的垄断之后,为了安装防弹插板,李毅安特意借鉴后世的战术背心,设计了一款融合了弹药携具的战术背心,胸前背后可以插两块防弹插板。
尽管战时服装的生产供应很紧张,但通过军方的协调,很快,第一批25000套战术背心就被制造了出来。
而最重要的是什么?
想让五角大楼的那些官僚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批准大规模的采购订单,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前线的迫切需求来倒逼后方。
但是想把非军方采购的物资送到前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压根儿就没有任何人会理会。
于是乎,李毅安又一次去了五角大楼,通过托马斯霍尔库姆这位前海军陆战队总司令的帮忙,才得已向海军陆战队提供了1000套用于试验,至于什么时候才能送到太平洋前线进行实验,怕只有老天爷才知道。
世间万物无外乎人情,没有之前的人情,想敲开五角大楼大门,简直没有丝毫可能。
为了尽快通过战场实验,当然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人,李毅安又一次起了人肉背货人。亲自乘飞机送到了法国的前线,
按计划,除了特遣队自己装备20000件,再留下2000件备用之外,剩下的2000件会在法国前线提供给那些特遣队有着良好合作往来的部队,数量不多,但也是卖人情,无非就是告诉他们只要你急时把缴获的武器给特遣队,多配合特遣队,咱就可以提供防弹战斗背心。而等到那些人在枪林弹雨中活下来之后,前线的呼声就可以倒逼五角大楼,到时候,那可就是好几十亿刀的大单子了。
不过前脚刚下飞机,人才到特遣队位于梅斯的总部,李毅安就被突如其来的消息给弄了一个措手不及,惊愕道。
“什么?我们的人怎么去了巴斯托涅?而且还是三个大队!”
第三更了,求首订!拜托大佬多多支持!
第135章 巴斯托涅(第四更,求订阅)
四四年岁末的西欧,有点儿像是东欧!
整个西欧都遭遇了五十年不遇的寒冬,刺骨的寒风、凌厉的暴雪,让人怀疑是不是到了俄国。
这一年的冬天来的很早,雪下的很大。
才十一月的法国北部就已经下起了大雪。
虽然雪很大,天气很冷,可是人心却是滚烫的。
半年前的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始,短短两个月内,盟军很快就从德军手中解放了法国和比利时的大片地区。
盟国上下都笼罩在胜利的余波中,压倒性的胜利,使得盟军中有人开始认为,战争就要结束了。好像挺进第三帝国的本土,只是个时间问题。
短短半年之中,德军就在西线损失了45万士兵,而且还损失了大量的武器。对于“秃鹫们”来说,德军的损失显然是件好事战场上到处都是被遗弃的武器弹药。
秃鹫,是法国人对盟军司令部特遣队的蔑称,不是因为他们的不死鸟臂章,而是因为这些家伙,就像秃鹫一样,会在战斗结束的第一时间,在战场上捡拾德军遗留下来的武器弹药。别说是坦克了,甚至就连同散兵坑里散落的弹链,也会一个不落的通通拾走。
“他们就像秃鹫一样,贪婪的搜寻着战场上遗留下来的一切!”
不过现在,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盟军攻势遭遇上了近五十年来最为冷酷的寒冬,在德国的边界沿线,在齐格菲防线附近陷入了泥潭,停顿了下来。从萨尔到亚琛,进行了一系列的血腥战役,但除了不断增加的伤亡人数外,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盟军的进攻受挫,特遣队自然也就没办法打扫战场,只能就近驻扎下来,等到盟军恢复进攻后,再执行搜索任务。
在通过往阿登山区的道路上,坐在吉普车里的李毅安,看着窗外被大雪笼罩的山林,眉头皱成了一团儿。
阿登……
嘴里念叨着这个字眼,李毅安的脑海中所想到的就是德国人要西线最后的反攻阿登反击战!
那是三德子最后的反攻,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小胡子狂妄到什么地步用二十五万军队进攻75万盟军,而最要命的是什么?
是他还差一点成功了。
如果恶劣的天气能再持续几天,如果美军能像法国人一样崩溃,而不是负隅顽抗的话,或许,他真的会成功再一次把盟军赶入大海。
可最终,小胡子还是失败了。
好吧,这些都和李毅安没有任何关系,现在他来到这一带,是为了把第六、第九,第十三个搜索大队撤下来。
三个搜索大队,那可是足足六千人的队伍。
整个特遣队30%的力量,都在这一带为了尽可能多的搜集武器,搜索队一直紧随盟军的脚步,而盟军在比利时、卢森堡一带进军速度快,特遣队自然投入了更多的力量于北部地区。
结果,他们就到了阿登,现在三个搜索大队,都在阿登山区数鸭子呢。
“要赶紧把他们都撤下来。”
裹紧身上的M43防寒风衣,李毅安在心里盘算着时间。
眼下是11月27日,历史上,德军是12月16日发起的进攻,也就是说,自己差不多有二十天的时间。
“只要把部队撤到梅斯,就安全了,打仗的事情,还是交给美军吧!”
心里这么寻思着,透过车窗,李毅安看到了一个路标。
“巴斯托涅。”
看到这个路标,李毅安的眉头一皱,这就是他此行的目的地。
在另一个世界,巴斯托涅的大名,但凡稍微了解二战的人都知道,这里是整个阿登战役的关键所在这个比利时的小镇,从开战之初就成了双方都关注的焦点,德军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机动必须依靠道路,而阿登山区的7条公路都经过巴斯托涅,所以德军必须夺下这里,盟军也必须守住这里。
李毅安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搜索队要撤下来,也必须要通过巴斯托涅。
“巴斯托涅……”
嘴上念叨着这个地名,不知道为什么,李毅安的心里涌起一阵不安。
“没事的,还有小二十天呢!”
心里这么想着,车队继续向小镇行驶,
十五分钟后,一队由吉普车和卡车组成的车队慢慢的驶入了巴斯托涅,这里只是一个比利时的小镇而已。
与法国北部前线巴顿的第三集团军不断的进攻不同,阿登地区是个“幽灵前线”在这个寒冷安静的地方,发射炮弹往往是为了校准,巡逻队探测敌人战线也只是为了训练。虽然都在彼此步枪射程之内,德方人却静静地看着美国人吃饭,美方人则眼睁睁地看着女人在傍晚的时候,溜进齐格菲防线的碉堡里。两个多月以来,双方都在休整,相互察言观色,彼此都避免招惹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