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178节

  毕竟府库之中,还有银绢布帛百万计,十倍于蜀汉灭国时的府库。

  要知道蜀汉灭国之时,只剩下了黄金两千斤,米四十万石,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

  除了锦绮彩绢还不少之外,钱粮都不及如今江东的十分之一。

  当然这也不足为奇,蜀汉人口总共还不到百万,但如今天下从董卓进京祸乱朝政开始,天下大乱也才六七年。

  六千万的大汉人口,再怎么死伤,幸余人口也远超蜀汉。仅吴郡一郡,现在人口就抵蜀汉全国。

  孙策也是十分关注这方面,问道:“长史,如今江东各郡,人口共有多少?”

  张昭如数家珍,立即回道:“如今能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畜积饶,其重中之重便在于官府对各郡形势有所掌控,尤其吴郡、丹阳两地,吴郡有十三县,共有户籍十二万四千户,人口六十五万人,田亩一千七百万亩,其中上田增加百万亩,共计五百三十二万七千五百二十一亩。”

  “丹阳十六县,共计有七万六千户,人口三十七万三千人,田亩八百九十万亩,上田约百万亩。”

  “今年之重心则在豫章、会稽两郡,若此两郡能统计人口百万,将军治下人口便可超过两百万人!”

  孙策面容凝重的点头,由此可见,偌

  大的江东,其核心就只在吴郡一地啊!

  吴郡人口已经接近恢复战乱之前的水准,还差不到十万人的规模。主要是吴郡本身也没经历过什么大型战乱,地势又相对平坦,百姓没有办法搬入深山,人口恢复的极快。

  而更重要的是,如今不征人头税,隐户们没有必要再托庇于豪强门下,纷纷去开拓良田。仅吴郡一地的上田,要比江东其他几个郡的良田加起来还要广阔数倍。

  太湖平原,鱼米之乡,不愧是天府之国,是孙策最大的基业。

  与之相比,丹阳就逊色多了!

  丹阳广阔,比吴郡面积大出一倍的前提下,人口却只是吴郡的一半,良田更仅有吴郡的四分之一,可能还没有吴县一个县的良田广阔。

  这一正一反的差距,说明丹阳的开发程度可能连吴郡的八分之一都没有。

  不过这的确也是不急于一时,吴县那早在春秋之时就开发出来了,是吴国的国都,能够支撑吴越两国北上参与争霸呢。

  丹阳要一直等到孙权时期才开发出来,成为南方的经济中心。

  孙策现在筑城建康,就是干的孙权经营的事情,繁华可期。

  随后孙策问道:“豫章郡的统计情况如何?”

  张昭摇了摇头,眉头紧蹙,说道:“豫章郡叛乱云起,人口统计不便,如今郡县政令难出城邑,能够统计的户籍仅九万八千户,人口四十六万人。”

  孙策笑了,豫章郡二十一县!在册户籍不到十万户,每个县户籍才四千多户!但一个叛乱逆贼却就能拉出上万户宾客来?

  豫章郡就算再乱,也不至于人口短短一两年间就从一百六十万,骤降到四十万人,关中李、郭汜天天劫掠都没有这么快的降低速度。

  孙策手握长刀,凛然说道:“让当地郡县官员强力清查隐户,凡恶意隐匿百姓者,超过十人,即处以徒刑,迁至建康,男子营建城垣!女子种桑缫丝,纺织锦缎!”

  孙策就不信,大军刚刚剿灭了数万人的叛逆,将叛乱贼首砍了下来,传示郡县,紧接着就有豪强敢顶风叛乱。

  如今刘表大败,外无强援,内无民心,他们就算脑袋发热,也不可能振臂一呼,就发起叛乱。

  而更重要的是,孙策觉得可以让豫章郡的豪杰多到丹阳、吴郡看看,看看吴郡世家、豪强之富庶,民生之繁华。相信他们很快也会接受如今江东的政令。

  放弃以往固守坞堡,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开始大规模的生产,开垦荒田,劝课农桑。

  毕竟这一个郡可是比后世一个江西省面积都大!这么大的土地上才四十多万人,也未免太空旷了。要知道战国时的楚国,人口还有五百多万呢。

  这么大的地方,开发进度却如此落后,一百六十万的人口,短短几年就消失到了四十六万,朝廷权威丧失,官府无法强力掌控地

  方是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孙策说道:“豫章郡土地广阔,又川泽密集,樟木丛生,郡府实在是难以管控地方,故使豪强隐匿,宗贼盘踞,此辈皆倚地险深远,以抗官府之令。孤打算将豫章一分为三,自彭赣泽(鄱阳湖)划界,分阳、彭泽、鄱阳、余汗四县为鄱阳郡。”

  这东西切了豫章郡一半的土地,却只有四个县!就可想而知,当地究竟有多地广人稀,这也是为什么鄱阳贼总是发起叛乱。

  孙策随后说道:“鄱阳以南近千里之地,有宗贼横行,而无郡县管控,在鄱阳之南,再新建上饶、葛阳两县,以兴余水!”

  余水是灌注进鄱阳湖最大的一条河流了,在这一带十分适合发展水运和农田水利设施。

  上饶市在后世也是非常出名的。三清山、灵山都在这里。

  东吴在这里始设郡县。

  东吴的人口,肯定是比不上汉末的。

  之所以能够始设郡县,无非是为了加强管控。

  所以孙策在这里新设郡县,人口和土地条件是存在的,甚至比东吴还繁华成熟,只是看孙策治下官员能不能在军队的支撑下,有效的管控住当地了。

  张昭对鄱阳一带的水利十分清楚,说道:“我以为的确可以在当地新设一郡,以开发当地。豫章郡也不过是秦时新设之地。驻军筑城南昌,而始创豫章。我等开垦鄱阳,不会比秦时开垦豫章更为险阻。而且鄱阳内不仅有余水,还有赣水,可连通丹阳、会稽,可兴工商。”

  赣水啊!

  孙策感慨,后世的景德镇就在赣水之上!

  当然,如今大汉也已经有了青瓷,甚至白瓷也产生了。

  孙策将军府中就有不少白瓷,为天下冠!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汉的瓷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南岸,尤其以会稽为主。

  会稽才是当今天下的瓷都。

  北方的瓷器供应,或者说天下的瓷器供应,都主要倚靠江南,确切的讲倚靠江东东南。

  孙策要不是忙于征战,这一两年早就开始筹备在豫章建立瓷都了。

  现在把鄱阳郡建起来,就是为了开发赣水、余水沿线,为瓷都从会稽迁往景德镇作准备。

  倚靠丹阳,鄱阳郡的瓷器产出必定比在会稽更有前途,会更利于通商。

  分出鄱阳郡之后,豫章郡还是剩下了十七个县,再加上从江夏夺取的长江以南三县,豫章郡还是有二十个县。

  这个规模依旧庞大到无以复加,尤其沙羡那还是后世武汉,上接汉水,下控长江,如此重地,必然牵扯豫章郡府大量精力在西北,根本没办法跨越近两千里再去管豫章南部靠近交州的各县。

  所以孙策继续说道:“再分平都、石阳、南城以南,庐陵、赣县、雩都、南野七县为庐陵郡,新设郡府,开发江南!”

  其实东吴在这一带还有一个临川郡,也就是把豫章郡分为了四个郡,然后将临汝、南城两个县划为临川郡。这两个县不仅土地广阔,而且人口众多,划为一郡后迅速在其疆域上新设了十个县,人口稠密,经济繁华,是江东倚靠的重心。

  不过孙策这里暂时还没有统计到那么多人口,不需要新设这么多郡。待人口繁盛之后,将来在庐陵郡里面新增七八个县就足够了。

  待庐陵郡也有近二十个县的时候,江南的开发程度就彻底提上来了。

第191章 三千玄甲

  张昭汇禀完人口,孙策对江东的情况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之后,立即就将目光关注到了军事方面。

  国之大事在于戎,戎之大事在于马。

  孙策最关心的自然还是江东战马的数量,骑兵出去纵横了这么久,战场上一次次冲锋,折损的战马也有六百多匹。

  战马不像人的耐力这么坚韧,身披数创,中数箭都能活下来。战马非常的金贵,他冲锋途中,踩个陷坑,马腿就可能折断,被长矛从马胸插入,就绝对救不活了,中伤几箭,等他奔驰一阵,退下战场,基本上就流血过多,性命垂危了。

  所以战场上面对骑兵冲锋,也是挽弓用强,射人先射马。

  从跟吕布交战,到跟袁术决胜,又到柴桑踏碎刘表,江东骑兵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是损失了大量的财富。尤其最后一战,骑兵五日间强行数百里,从丹阳抵达柴桑,然后发起决胜冲锋。不到两千铁骑,正面踏碎五千黄祖统帅的徒卒。

  这种长途行军和激烈交战,不可避免的战马会大量折损。

  六百匹这个数量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了,占数千骑兵的两三成。

  所以能否补充战马,是当下孙策关注的重中之重,孙策看向张昭问道:“长史,江东目前有多少战马?孤以严为牧官都尉,负责牧羊战马,市马交易,成效如何?”

  张昭立即答道:“将军在淮浦大败吕布,于东阳击破纪灵,又大破黄祖于东阳,威震江淮之际,缴获战马近两千匹。牧官都尉市马得战马千余匹。如今江东全军共有战马四千又五百七十二匹。”

  四千五百七十二匹战马!

  孙策大笑而起,喜出望外!按这个数字,江东就算一人双马,也能组建起来一支两千人的精锐骑兵了。

  但事实上,由于基本上不需要长途奔袭,只要具装龙雀突骑保持一人双马即可,一千规模的具装龙雀突骑,搭配两千玄甲骑兵,正好四千多匹战马。剩下的数百匹可以作为补充骑兵损失的战略储备,或者组建为斥候轻骑兵。

  三千江东铁骑的规模已然形成,现在差的反而是兵源了!

  孙策惊喜的问道:“江东有这么多身高七尺七寸以上的武骑士吗?”

  《六韬》选骑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壮健捷疾,超绝伦等,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者,名曰武骑之士。

  按这个选拔标准,武骑有成千上万,连蜀汉都组建了武骑、散骑。

  孙策觉得自己从江东数百万人中百里挑一选出几千名超过七尺七寸的玄甲骑兵也不是多大问题。

  毕竟汉末是豪强庄园经济,豪强、大族左右州郡的政治,总不能他们一边势力强大,甚至可以左右诸侯。一边又连几千个雄壮子弟都没有。

  那也太矛盾了。

  张昭则笑着说道:“组建具装龙雀突骑的武骑士是绝对足够了,仅朱氏一族,便为将军提供了十几名骁勇子弟。”

  “就连陆氏亦有一名族人,参与武骑选拔,为将军效力。”

  “吴县陆氏?”孙策眼睛一亮,问道:“可是陆逊?”

  张昭摇了摇头:“名为陆远,并非是陆逊。”

  孙策略有遗憾,不过依旧心情澎湃,陆氏族人很多,在守卫庐江时,他们爬城墙翻入城中,为陆康死战。一战下来,族人死伤近半。

  这一战可以算是孙策打过的最艰苦战事了,足足打了一年多。陆氏族人的雄壮忠勇,慷慨壮烈,让孙策记忆深刻。

  作为一个世代两千石的公卿贵族,陆氏考虑问题肯定要从全族出发。

  在江东被孙策占据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不可能全族都放弃仕途,选择与孙策硬刚到底。

  这世上或许有隐士,但不可能有隐居的世家大族!

  陆康的直系子孙可能选择不出仕,但整个陆氏要保持世家大族的门楣,必然要派出子弟到孙策麾下效力。

  况且就算是陆康之子陆绩,后来也是出仕到了江东,官至偏将军,而且清廉为民。

  势力壮大到了一定的程度,世家大族的出仕就不仅仅是为君主一人了,更多的考量是整个势力的政治分布。

  而陆氏的出仕,最令孙策激动的无疑是陆氏的青年才俊陆逊可能加入军中。

  这可是出将入相的人才,又一个跟子龙、子义一样的六边形战士。

  而且陆逊可不是演义中那位年轻的江东都督,他今年已经十五岁了,就是他帮年幼的陆绩撑起了陆氏的门户。

  十五岁的年纪,吕蒙都上山砍山贼了。郑和都在明军里面征战多年了。

  孙策倒不要求陆逊现在就出仕,江东的基业,可以允许他一直游历、学习,直到弱冠之后,加入军中。

  在与曹操的决战中,能够建功立业,助北伐功成,克定中原。

  他还有五六年的时间就加冠了,孙策觉得自己用十几年的时间扫平天下已经算是极快了。

  陆逊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在军中建功。

  说不定江东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可以同时领军出战,征伐中原。

  这样孙策也不需要忌惮哪位将领的兵权太大,威望太重,可以放心放权。有其他三位都督在,谁造反都是在自投死路。

  想到这里,孙策心情极佳,说道:“如今愈发得江东大族之助力,可见我等大势渐成,羽翼渐丰。”

  张昭笑着点头,说道:“不仅如此,将军龙雀之翼,亦将垂天矣。军器监马铠已有三百余套,及此前军中所有,武库共有马铠七百又三套,待明年,将军麾下具装龙雀突骑便将有全副武装千人。”

  “善!大善!”孙策大笑,只感觉壮志勃发。

  七百具装龙雀突骑,率此精锐,天

  下何处不可去?肃清天下,在孤一人!

  随后孙策继续问道:“武库中玄甲有多少套?”

首节上一节178/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