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虞翻担任扬州别驾,那魏滕担任徐州别驾也正合适。
第266章 臧霸去留
打下徐州之后,孙策也顺势退兵了。
此战江东出军兵、吏民十余万人,对江东的负担亦是极大,许多徭役仓促被征召,饱受徭役苦寒,冻伤的百姓多达千余人。这也已经是张昭全力运作的结果,从府库里拿出了大量戎装分配给了徭役。
江东军队春秋两季都会给士卒新入伍的士卒发放两套夏冬戎装,由于江东是募兵制,三年一期。所以老卒每三年也会有获得两套新服。
但即便如此,建康城中的冬装也就不到两万套,毕竟三年一期,每年生产的戎装也相对有限。
所以仓促调拨这么多徭役,很多徭役都没有在北方过冬的冬袍。
也是得益于江南已经平定多年,百姓富庶,所以被征募的徭役家中能自备几套过冬的绵袍。
绵袍不是棉袍,也就是在两层布之间充斥了一些絮头、碎布、鸡鸭绒毛的长袍,这种过冬服饰自然无法对抗如今愈发严寒的天气。
这种情况下,再打下去只会加剧民间苦难。
江东北伐,最好的季节无疑是等春夏之交,河水大涨,然后舟师齐聚,水陆并进。
而且江东拿下了徐州,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肯定是稳固人心,巩固防御,然后联络在青州的袁绍。
这一战,让江东对曹操的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所有文武无比赞叹其才。
曹孟德顺风的时候可能会很浪,但在逆风绝境里,所表现的雄才伟略,着实是对得起他超世之杰的评价。
若不铲除他,孙策、袁绍都寝食难安。
所以孙策一定是要联络袁绍,同讨曹操。正好如今徐州被江东拿下,在东方与袁绍势力的青州相连。
所以返回建康之后,孙策就一直在筹备与袁绍的联络。
他袁绍或许好谋无断,但绝对是当世之杰,十分清楚他要讨平天下,一定要远交近攻,共同对付曹操。
历史上孙策身死,孙权继位,江东不稳,袁绍甚至不惜去联络镇南将军刘表和建忠将军张绣,要他俩袭曹操之后。
如今江东强势,袁绍这方面共讨曹操的战略,一定是跟江东不谋而合的。
所以他此前派了使节荀谌亲自拜访孙策,如今孙策拿下了徐州,于情于理都应该派一位使者前往邺城,跟袁绍通报一声。
恐怕袁绍对这局势也是乐见其成,毕竟刘备占了徐州第一时间遣使向他汇报,他也欣然认可。
只是这个使节人选孙策还没选定,张昭便亲自进入垂拱殿向孙策汇禀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军情。
“将军,据徐州琅琊相孙邵传来消息,曹军大将臧霸率精兵万余北上已击破青州齐国、乐安、北海三国。”
孙邵就是北海国人,这可是历史上东吴的第一位宰相。
在孙策麾下,也是深受重任,此前他一直担任吴郡田曹。
要知道在江东,田曹的地位极其特殊,已经不能视为普通郡吏,那
是执掌一郡财富的最显赫官员,几乎相当于大半个郡丞。
而随着郡丞被孙策罢置,三司使职权加强,田曹就是事实上掌管一郡财富的独立官员,几乎不受太守的干预。
毕竟江东税赋就是以田税为主,计亩征税的情况下,田曹的职权、威势都远迈寻常郡吏。
而吴郡更是整个江东财赋重心,吴郡一地的良田沃野,关乎着整个江东的财富和税收。
所以能担任吴郡田曹,那可是显赫之要职。
对这种重臣,而且是率先投效孙策的人材,孙策也就直接将他提拔成了一郡守相。
琅琊国就跟北海国挨着,孙策也是期望能以他的威望去招徕青州的百姓和豪杰。
事实上这也是很有效果的,听闻孙邵在琅琊担任国相,不乏有北海的豪杰投效到他麾下,担任府吏。
毕竟如果全指望琅琊那几千人,他要组成一个郡府的数百属吏,怕是把所有识字、不识字的青壮都用上都不够。
而也正因如此,他对青州的消息也格外灵通,臧霸率军北上的消息可以及时传来。
对臧霸这泰山贼寇,孙策还是很看重的,陈寿的评价是,李通、臧霸、文聘、吕虔镇卫州郡,并著威惠。
也就是他至少与文聘是同一级的大将。
而且他与文凭不同,他是雄霸一方的藩镇,有点类似于孙策前期与袁术的关系。可以类比张绣、黄祖。
所以他部下还有泰山精兵万余人。
听闻他率军北上,孙策笑着说道:“他臧霸倒是识趣的很。孤记得他此前屯驻于开阳?”
开阳就在琅琊国境内,而且位置很靠南,可以说割据于徐州北境,与青州、兖州毗邻。
张昭回道:“在吕布篡夺徐州之际,臧霸便取琅琊相萧建于莒县,霸占了琅琊一郡,颇同于王朗据守会稽。只是曹军一战大破刘备之后,威震中原,臧霸畏其威,乃退出莒县,驻军于东武县一带,北望高密。”
东武县已经是琅琊国的最北面了。
从琅琊最南端一举撤退到琅琊最北端,可以看的出来,臧霸是真的很畏惧曹操威势。
毕竟他一战而击破刘备,尽夺徐州的战绩太骇人了。
徐州境内基本上都无险可守,他在琅琊如果不臣服恐怕也难免重蹈刘备覆辙。
撤到东武已经是将整个琅琊都让给曹操了。再往北就进入袁绍的势力范围北海国。顺潍水而上,就是北海重镇高密。
孙策之前还曾思考,怎么解决这个割据一方的诸侯,没想到他很识趣的撤出了徐州。
张昭继续解释道:“臧霸恐怕也是迫不得已,曹军新败,将军虎吞徐州,臧霸此前曾助曹操屠戮百姓,必然不容于我江东。若不想被我大军击破,只能选择向北进军青州北海,或者向西撤回泰山道。”
是撤回泰山郡还是进军北海国?
这个选择对普通人而言可能很困难
,对臧霸这种雄霸一方的诸侯而言却完全不用多想。
那肯定是北上攻略青州。
撤回泰山郡境内就意味着他彻底成了曹操在兖州的部将,早晚会被曹操夺取部曲。就比如朱灵,曹操常恨之,欲夺其营中部曲。乃以于禁威严毅重,将数十骑,赍令书前往朱灵营中夺其军,朱灵及其部众莫之敢动;
而进攻青州,还可以继续割据一方,说不定趁机还能开疆拓土。哪怕战败了,也有退路,再退回兖州境内,成为曹操部将不迟。
反正徐州,他臧霸是绝对不待了。
这里地势太过平坦,无险可守,正是江东铁骑纵横之处。几百里的距离对步兵而言是天堑绝壁,但对铁骑而言,不过是一片坦途。
三千铁骑朝发夕至,他继续待在东武,说不定哪天就被诸葛亮砍掉了脑袋。
孙策虽然撤军了,但在淮南、徐州境内依旧留有一万驻军,其中周瑜领大军主力屯驻在淮南,诸葛亮领八百精锐突骑和两千玄甲骑兵进驻在下邳。
徐州的平原虽然良田荒僻了,但地里并不缺刍草,正适合江东牧马,所以下邳、彭城一带驻扎着江东精锐的骑兵。
三千精锐铁骑,纵横驰骋于徐州,这正是骑兵用武之地。臧霸作为知兵大将,深知这种形势下,徐州并非徒卒久居之地。
事实上,算是他跑的快了。
诸葛亮就是琅琊人,他早有尽复琅琊之心,若是臧霸不走,诸葛亮必定会分遣精骑,掠袭其众,令其不得安。
让诸葛亮占据了优势,他不仅敢主动北伐,还能直接驻扎在敌方眼前,把他们的麦子、粮食全部抢收,而且保证做到军民无犯,收当地之民心。
不过臧霸的进军青州,应该也不仅仅是出于他个人野望的考虑。
孙策思索着说道:“曹军从右路进军青州,恐亦与曹军战略相关。曹操以兖、豫两州之地而抗南北霸业之兵锋,宜速胜而不宜久脱。臧霸进军青州,其能不费力而得青州数郡,不仅削弱袁绍实力,亦可改善其形势。使其与袁绍争锋于河南之际,不受右路袭扰。”
历史上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臧霸的出兵青州、牵制袁谭可谓是功不可没。
随着淮南战败,折损军兵两万余人,辎重器械遗弃不计其数,曹操与袁绍的势力对抗,显然又落入下风了,所以再次推动臧霸这步棋,往前拱一卒。
张昭十分认可孙策的分析,说道:“曹操失徐州之地,兖州、豫两州又皆曾残破,可谓是以一州之地而抗天下之势,若不能速战,则终败无疑。就是不知袁本初能否稳住形势,务农逸人,然后渐营河南。如此中原形势可坐定也。”
孙策不禁露出笑容,他曹孟德也落得这个地步了啊。以一州之兵伐九州之国,以一人之谋较天下之智。
半个残破的兖州加上半个残破的豫
州,也可以勉强算一个大州,而且论人口财富肯定在蜀国之上。
但即便如此,他曹操要想事业有所成,也必须主动进攻。
孙策叹惜一声说道:“如此只怕兖、豫之民将倍遭苦难啊。此次曹军损兵折将,返回之后必定穷兵黩武,再强征青壮数万。”
搞不好,曹军的规模可能会跟蜀国一样达到十余万人。
张昭此时断言道:“曹操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其势必败。”
“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宗族如焚,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曹操今日暴虐百姓尤甚于项籍,而智略弗如霸王远矣。焉能不败?”
孙策慎重的摇了摇头,说道:“曹操武略固然不如项籍,然其雄才敬贤,治国法度,却百倍于项籍,固其能称雄于中原。若袁本初不能定其长计,被曹操所激,朝令夕改,弃其庙胜而决之一战,恐终败于曹操。故而孤打算遣使前往河北,与袁绍约期同伐曹贼,两军遥相互应。”
孙策实在是不放心袁绍的决断,他这个人优柔寡断,很容易就被其他谋士的意见所左右。
说的好听一点,这叫能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说的直白一点,他这就是主见不足。反正谁的意见他都采纳一点,不偏听,亦不全信。
所以他明明占据优势,部下的派系斗争却明显严重于曹操。
不能任由他这样随遇而安下去了,江东必须主动联络他,定下一个共同的出兵日期。
一同出兵讨伐曹贼,这事在三国也算是司空见惯了。蜀国、吴国就经常一同出兵北伐,遥相呼应。
但曹魏势力强于蜀、吴两国,能两面防御,再加上孙权统兵能力实在拉胯,又不愿意放权,所以很难动摇曹魏根基。
如今孙策坐拥整个淮河以南,兵锋更加凌厉,是时候主动作为,联合盟友了!
谈到主动作为,孙策不由得想到了另一个盟友,他对张昭问道:“御史中丞赵彦应该还在建康?”
从礼节上讲,赵彦必定要向孙策当面拜辞才能返回雒阳,孙策最近一直没有见到他,他应该还没走。
张昭立即答道:“赵彦仍留在江东,其去拜访王朗,代天子征辟其为朝臣。”
说完,张昭问道:“将军是欲联合关西,一同进围曹操?”
孙策点头,从天子调停的那一刻开始,孙策就明确表态了,这天下只有一位能挽天倾的忠臣大将。
天子也该表态支持孙策、袁绍一方,还是支持曹操一方了。
从朝廷的利益考量,天子肯定不希望有任何诸侯一家独大,比如袁绍扫清了天下,成为整个关东之主。
那将极大的威胁汉室的统治地位,袁术有僭越之心,袁绍也不是没有。不然当初袁绍也不会问臣僚,结果被逼得杀了那个劝他宜顺天意,从民心的谋士。
如果天子强势一点,很有可能选择支持曹操从而平衡天下的势力。
但孙策觉得天子应该没有这个魄力,到现在天子和朝廷中的许多大臣都觉得大汉不会亡,会再有一位皇甫嵩一样的大将,为朝廷扫清乱局。
所以袁绍、曹操、孙策三人都有朝臣赞之为大汉砥柱之臣。
可天下哪来那么多郭子仪?
逼迫朝廷一下,他不一定会合兵进攻曹操,但他绝不会再相助曹操。
第267章 约期而击
定下要与袁绍共同进攻曹操之后,约定的日期就极为重要。
这世界本就是个草台班子,所谓政治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朱元璋能够长期坚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所以他是千古一人,能够以一个叫化子的身份最终逆袭为大明朝的开国之君,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这种人千古无一,反倒是袁绍这种朝令夕改,优柔寡断的诸侯,才是人间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