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地处中原,为南北所夹击,若反复之势,则势力固穷矣。当坚定奉行此策,对孙策以防,对袁绍以击。”
其实这个政策,是曹操刚得淮北之时,荀就给他定下的。
当时曹操派使节交好江东的同时,就在蔡、汝、徐、淮一带修建城垣,构筑防线,增兵屯守。
以张昭之断言,曹操上策就在于深根固本,以收民心,休养生息,以蓄士马。
使中原势力稳固,四方固若金汤,则任何大军攻之,都将举步维艰,要一路攻城拔寨,方能图之。
然后曹操全力迎击袁绍,先破强敌,再取河北。以整个北方之强盛,威加淮河以南,天下可定也。
只是曹操笃定,孙策不可能与其交好,必然趁势袭其后。
乃提前进攻了淮南,意图趁孙策在淮南立足未稳,大胜孙策一场,使孙策数年之内不敢北顾。
彻底杜绝他在与袁绍决战河北之际,孙策派兵袭其治所许县的可能。
事实上,也不能说他想的有错。
寄期望于江东不会出兵掩其后,那简直是异想天开。
孙策作为江东之主,整顿军队、囤积粮草,准备北伐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
只要他曹
操六七万主力开赴向黄河沿线,后方空虚。
那孙策就一定会出重兵,袭其治所许县。
曹操这种奸雄不肯受制于人,提前打一场淮南之战,意图重挫孙策,战略上亦无可厚非。
要怪只能怪他这一仗,实在是太轻视了东南,以为江东贫乏,而孙策年幼,非英雄也。
只把他当作了一个普通的东南割据诸侯,与刘表、刘繇、刘璋类似。
结果被张辽、诸葛亮、周瑜、张飞等诸多武庙名将所重创,其左右两路的将才,完全不敌江东,使得他虽然有孙、吴之资,善用兵,变化万方,亦无从与敌接战,就被切断了粮道,被迫撤退。
一战损失两万余人,并大量辎重、车马,其多年休养生息的优势一朝尽去。
整个曹营事实上已经经不起第二场大败了,再损失一两万人,甚至两三万人,曹军的精锐战卒就去其泰半。
在如今这个大争之世,先后损失五六万军队,他要休养生息三四年,已经足够孙策和袁绍将他彻底覆灭了。
很显然,这种情况下,去打徐州是不可能的。
但程昱既然这么说了,曹操也很快就反应过来,问道:“卿是打算声东击西?”
程昱点头,说道:“今我等兵少不敌河北,需分兵势乃可。将军作势欲攻徐州,则青州必轻之。袁绍用人不明,颜良、文丑等皆一人之勇耳,袁绍却以之为大将,可一战而禽也。今将军亲自轻兵袭乐安,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
曹操当即大喜,说道:“孤得卿,何愁天下不定?”
颜良所部可是有着三万之众,若颜良被斩,其众摧破,哪怕只斩首数千级,亦足以震骇袁营!
三万大军被击破,袁绍必颜面大失,以其骄矜,怕是会更与部下谋臣离心离德。
曹操素来不觉得袁绍之才能超过他曹孟德多少。因权夺利,得占河北而已。
若袁绍能用谋臣之计,尚为强敌,智计难以应对。
毕竟田丰、沮授等人实河北之雄杰也。
高祖能用沛县之地的人杰,便打下整个大汉疆土。
孙策得用江东三郡之人杰,就已然中分天下。
而袁绍若能用整个河北的人杰、智计,曹操自度实难拒之。
可他袁本初能聚人而不能用人,则形势大不同矣。
于是曹操亲自将精兵五千,自东阿而向东急趋而去。
青、徐、兖、豫四州实在是距离太近了。
这四州名为四地,但各郡县疆域密布,交错连结,东阿名为兖州之地,但向东跨过一县就进入了济北国,再跨过一县就到了济南国,而济南就是青州地界。
当初曹操正是担任济南相,在国内废除淫祀,才得青州之民心。
因而青州黄巾贼才肯向曹操投降,并自始至终只尊奉其一人。曹操死后,青州军不等中央号令,就自行鼓吹而散。
曹丕甚至没办法责之,而是令各州郡妥善安置其回归。
小民并非无心,曾经之善政给曹操遗泽数十年。
而曾经之恶行,也无时无刻不在对局势产生影响。
袁谭、田楷在青州的各略百姓,使得青州士民也深恶之。
曹军猝至,袁军被打得措手不及。
这可是曹操麾下最精锐的五千部队了,相当于江东的具装龙雀突骑和解烦军。
历史上曹操带着这五千精兵,击败了淳于琼上万人重兵把守的乌巢,以及来援的袁军部队。
这些人可并没有喝酒,就是野战不敌曹操的五千精锐。
如今曹军猝至,配合着臧霸、孙观所部,掩击颜良。
毫无防备的颜良,一日之间顿失营垒三十余处。
袁军完全没想到曹军主力会忽然杀出,军队来不及汇聚,防线崩溃,仓促后撤,坠河而死伤者不可胜数。
第277章 太史慈进军东莱
由于江东军队就在青州,而且东线已经近乎打通了长江、黄河一线,消息畅通无阻的直接传回了建康。
很快孙策就收到战报:“曹操亲自引军五千,兼行趋青州,解臧霸之围,未至十馀里,颜良大惊,来逆战。曹操乃使大将典韦、张绣前登,击破颜良。”
“颜良且战且退,于济水复集主力上万人,背河而守,欲反击曹操。曹操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数千,颜良为典韦所阵斩,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塞流而下。”
看完战报,孙策就命人召来了长史张昭,将军情急报递给了他。
待张昭看完之后,孙策慨叹道:“曹操此人着实不可轻视啊。其逆境之下,总能绝处逢生。此战击破颜良,可谓大胜,足以改中原之形势。”
一战击破颜良所部三万人!
这是个什么概念,几乎相当于夷陵之战陆逊大破刘备。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
中原是震,已经是必然。
张昭收其军报,放在一旁,凝眉说道:“此所以我等联盟袁绍而击曹操也。各率五万之众,争衡于两阵之间,袁绍大抵落败必然。而曹操却未然。”
孙策立即点头,不说五万了,就算是袁绍举十万之众向南,孙策感觉袁绍亦未必能胜江东。
而曹操哪怕只挥军五万,孙策亦不敢言胜之必矣。不然临淮之战,孙策直接就集结主力,莽撞的跟曹操决战了。何必以势胜,包围曹操?
毕竟这可是赫赫有名的魏武帝啊!被盛赞为,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曹操也。
他顺风的情况下,可能还容易浪没了。
但逆风的情况下,简直锋芒逼人,任何人都不敢轻视。
不过孙策也有气吞万里的雄志,笑着说道:“曹操虽效孙、吴之术,但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其又任人唯亲,贤才难当重任,非曹氏宗亲不得都督一方。我举十万之众,三路北伐,其必然左支右绌,难以应对。顾此则失彼,终将以势败也。”
“待其势衰,我等兵进兖、豫,曹操虽功盖中夏,威震四海,崇诈杖术,征伐无已,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其破之必矣。”
这也是孙策跟天下诸侯逐鹿中原的最大信心之所在。
汉高祖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
韩信说大王您能带十万兵。
高祖非常高兴,又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
韩信说,我韩信点兵,自然是多多益善。
于是高祖笑着问:“你多多益善,怎么会为我所禽?”
韩信于是答道:“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这对话里面,仿佛高祖只能带十万兵,是一件比较不足的能力。
但要知道,自古能
将兵十万,而不出差错的将领,那无一不是天下之名将。
就汉高祖本人而言,那也是身经百战,攻无不克。秦末之际,天下将领里面,他可能也就打不赢韩信和项羽。
但打其他人,那从来都是摧枯拉朽。
汉营当中,除了韩信,刘邦本身就是最能打的。
所以成皋-荥阳一线,也正是刘邦顶住了项羽的攻击,才有韩信从侧翼包抄瓦解了项羽的势力。
至少在防守战方面,项羽号称千古万人敌,对刘邦是没什么办法的。
甚至项羽撤退后,刘邦还敢毫不犹豫的率军追击,最终把他包围在垓下。
所以后世刘渊、石勒等人都说,大丈夫当效仿高祖,所谓魏武帝何足效哉?
至于石勒看的就更清楚了,他的部下对他说:“陛下神武筹略迈于高皇,雄艺卓荦超绝魏祖,自三王已来无可比也,其轩辕之亚乎!“
石勒笑着回道:“人贵在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大丈夫行事当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这便是因为能将兵十万,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了。
至少曹孟德在将兵十万这方面,众所共识,远不如高祖。所以李世民评价他,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汉末这些诸侯,大概都是这个水平。说他们顺风浪,也不合适。他们就是带不了十万以上的部队,基本上谁带十万之众,谁打败仗。
要直到司马师时期,曹魏人杰经过了大量的历练,才能兴兵二十余万,平定淮南之叛。
而在江东,在大规模交战方面,无疑是比曹操占据了极大的优势的。
孙策本身就能征善战,关键是他肯放权用人,导致周瑜、吕蒙、诸葛亮、程普、太史慈以及张辽、张飞等人都算受重用。
韩信对高祖说,陛下善将将,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在孙策身上亦然,他这个选贤任能的能力,实乃天授之资,人力所不能及。
兴师十万之众,孙策任命的都督一方的大将,那是曹操所绝对不能比的。
曹仁不可能敌得过周瑜,司马懿可能挡得住诸葛亮,但却没被曹操所信重。
所以,在从容自信的说完之后,孙策说道:“我等之败曹操,在于势胜也,不似于曹操崇诈杖术,故而孤欲在曹操逞凶之前,尽量壮大我江东之势。”
张昭若有所思,踟蹰了片刻,问道:“将军意指东莱?”
孙策当即重重点头:“不错,东莱!”
随着曹操解青州之围,颜良授首,青州之战,江东也打不下去了。
总不能让诸葛亮率三千偏师,向西继续进攻。那无非就是复刻一场陈仓之战的结果。很难打下曹军重兵把守的坚城,而且一旦
有失,怕是中分青州的局面也容易出现板荡。
与其如此,还不如诸葛亮派兵守住剧县这处,青州仅有的几处军事重镇之一。
孙策对自己部下的精兵还是有绝对信心的,以数千精兵把守这处军事重镇,曹军就算不惜代价也打不下来。
青州的曹军将被阻隔在北海以西,因而江东军队可以从容的攻击北海东面的东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