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305节

  在宋军决定选他为目标时,他还在广川县对袁尚的骄狂而怒不可遏。

  平原跟清河国很近,当初就是他率军从清河国出发,向东进攻到了平原郡,然后率袁军进军青州与公孙瓒所部田楷、刘备等人争青州之地。

  当初敌军也是从渤海南下,威胁袁军侧翼。

  只是没想到,时过境迁,不同的敌军却在相同的方向对他造成了同样的困境!

  本来他是负责青州一线的防御的,应该与诸葛亮对垒于乐安、齐国一带。

  结果来自邺城的一纸调令,他就被迫率万余精锐步骑从青州返回,准备配合袁尚剿灭渤海的宋军。

  这就已经够让袁谭大发雷霆了,他对着自己的谋士管统怒声道:“陛下将冀州封给了袁尚,又以其为国本,治冀州腹心之地,他御众无能,使宋军驰骋,今须孤前来救援便罢了,他居然还颐指气使,命令到了我这个兄长头上,让我移驻广川,听其调令!是可忍,孰不可忍!”

  袁谭跟袁尚的争锋由来已久,可随着袁绍将袁尚立为了东宫太子,袁谭部下就又一波土崩瓦解,大量文臣武将见风使舵,转换门庭投向了袁尚。

  而在宋军大举北伐之后,袁谭的部将刘询更是在漯阴一带起兵反叛,诸郡呼应,青州的乐安、齐国、平原、济南等地皆有叛军,所以才会使得两个月的时间诸葛亮、张辽就打下了半个青州,袁军龟缩在历城一带。

  面对这局面,袁谭也一度沮丧倾颓,感慨:“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

  但正是管统坚定追随,甚至弃其妻子赴袁谭军中,为其出谋划策,才使得袁谭信心复振。

  面对袁谭的怒火,管统劝解道:“移师广川也未必是东宫之意,此前我等守清河东界,未有山河为倚,粮草转运不便。屯驻广川,与邺城一水相连,乃朝廷之所期也。”

  听闻管统的劝解,袁谭心情总算是舒畅了一点,广川离邺县虽然比之清河郡治更远,但是运粮却是便利不止百倍!

  清河从邺县北上,迤逦直达广川。著名的界桥战场,就在这条河上,大概在魏郡与清河国的交界附近。

  是如今春暖之后,水面上涨,从邺县、魏郡运输的粮草可以极为便捷的运输到广川城中,给袁谭提供补给。

  若是兄弟二人和睦,袁尚就应该屯兵到广川,这里北面就是修县。

  修县地理形势之重要毋庸置疑,地锁四国咽喉,乃河北之兵家重镇,周瑜打下渤海的第一时间就派

  兵抢占了这里。

  如果赵室能在这里屯兵五万,不说万无一失,至少宋军难以轻易击破赵军。

  可两兄弟互相厌弃,袁谭屯兵在这里,袁尚便引军屯驻在了更北面,倚靠漳水补给。

  因而袁谭一脸厌恶,说道:“庶子罔顾大局,如此之徒,焉能承社稷之重?”

  管统劝道:“大王深疾之何不顾全大局?自古兄弟相争,乃败亡之道也。”

  “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属有谗人,固将交斗其间,以求一朝之利,愿明使君塞耳勿听也。若斩佞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以横行天下。”

  对袁氏这些公卿大族的纷争,管统属实是难以评价。

  既有袁绍与袁术既相左于前,复又袁谭与袁尚复相争于后,各自矛盾,以贻敌人之利,岂不重可惜哉?

  管统也只能劝他们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

  赵室文武有远见者,莫不如此相劝。

  只可惜这两兄弟根本就一点也听不进去!

  袁谭闻言也是一脸怒气,说道:“孤与袁尚势不共存,此勿复言也。今当思为国难破敌,卿有何良策?”

  管统也想有良策!

  可兵法正道就是以多为胜,他们兄弟二人这么分兵,要怎么才能击破敌军近十万之众?

  管统还未来得及为袁谭梳理,袁谭的亲卫忽然急匆匆的闯至帐前,惊慌的说道:“大王,事危矣,宋军铁骑出广川西南,占据清河浦,威胁我军后方!”

  “什么!”袁谭、管统再顾不得与袁尚的争执,纷纷震惊的起身。

  清河浦就是清河与绛水交汇之地,乃是袁军重要的补给枢纽。

  袁谭虽说是驻守在广川县内,可他深知不能守孤城,所以是带大军屯驻在修县以西的清河郡界上,依托险要之地扎营。

  如果这里都不守,让宋军自由出入,谁也不清楚他们会沿绛水、清河进军到何处。

  这里的位置有些类似于豫章郡的柴桑,在这里画地而守之,就是扼宋军咽喉使其不得进。

  这是袁谭以少敌众能做的最佳部署了,不然宋军大军进入清河,分兵进军,他袁谭更加无力对抗,只能坐视城池失守。

  可宋军铁骑怎么会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清河浦?

  袁谭第一反应是袁尚故意为之。

  他立即警惕的问道:“莫不是袁尚欲借刀杀人?”

  管统立即说道:“东宫不至于拿上万将士性命做儿戏,但不论如何,我等必须立即派兵击退宋军,保证清河浦在我等掌控之中。”

  袁谭也清楚这一点,便暂时按耐住狐疑,说道:“点精兵五千,与我前往清河浦!”

  宋军来的太诡异了!

  如果不是袁尚故意打开防线,露出破绽,让宋军长驱直入。

  那宋军铁骑规模应该有限,因而袁谭十分果断,要一举夺回此咽喉之地。

  袁谭手下还是有心腹的,他部下华彦、孔顺不论才干、品德如何,但至少深得袁谭器重,敢于为袁谭赴死。

  孔顺率军先行,很快就抵达了清河浦,见到宋军立即发生了激烈战斗。

  袁谭率军继之,行程未半,就接到了前方捷报:“先锋孔顺已大破宋军,正轻兵追击,逐北十余里!”

第323章 拓土清河

  赵军大破宋军?

  听到这个捷报,袁谭的第一反应就是己方中了敌军的圈套!

  自战端开启以来,赵军不说屡战屡败,望风奔溃,那也是损失惨重,难以对抗宋军兵威。

  宋军气吞强虏,往往只数千人就能长驱直入,开疆拓土。

  能有这种气魄,也是因为宋军真的是训练有素、器械精好。

  三军之中都有一种开国的气象,将士们是真的心怀理想和信念,以为自己必能扫平乱世人,让天下人都过上建康一样的盛世生活。

  所以他们敢打敢杀,哪怕十几个人就敢策马冲阵,斩首而出。

  这使得赵军士卒跟宋军对垒之时皆心中紧绷,打心底里发怵,不知道对面有没有那种悍不畏死的疯子。

  尤其是赵军屡败以来,军中已经是见贼而逃者为上勇,误听而逃者为下勇。

  很多长吏是闻宋军将至便已弃城邑而走,窜伏山野。

  赵军更是畏敌如虎、遇敌即败,不然青州一带也不会败的那么惨,空山而后遁,遗弃的军械、战马不计其数。

  当然在这乱象当中,赵军也不是所有部队都表现不堪,也有赵军猛将阎柔在兖州一带率领万余步骑发起反击,力战破敌,击败了宋军驰援定陶的守军,斩首上千级。

  只是袁谭有些难以置信,阎柔拼死力战才击破的敌军,己等随随便便就大胜敌军了?

  于是袁谭立即对传信的骑士问道:“发生了何事?先锋怎么会如此轻易击破宋军?这才多长时间?”

  宋军以坚韧的重步兵和强大的具装突骑而闻名,其部队更迭进退,坚韧持久,哪怕是赵均处于优势的战斗,战事也是累日不决。

  可这一战,才刚刚过去一两个时辰,前锋刚过去,己等主力未至,就轻松的大破敌军?

  骑士却不觉有异,立即兴奋的回道:“禀大王,清河浦的敌军并非朱旗红袍的宋军,而是千余胡骑,孔将军与敌力战,斩首百余级,于是率军追击。华将军率游骑侦察了战场,敌军确实较少,乃率军继之。我军大获全胜,有首级为证!”

  这不的确不能说是孔顺和华彦轻敌了,探子探查到的情报显示,这一带宋军的确不多,大破敌军自然是要继续追击。

  袁谭这才稍微放松下来,说道:“传令给孔、华二位将军,令其务必小心防备敌军,若遇敌大众不可正面应敌者,可依托险要之地设伏。”

  能一战斩首宋军上千人,这将是极大激励赵军士气的大胜,更将极大改善袁谭在袁绍心目中的形象。

  所以袁谭等人甚至一度抛弃了辎重,向着溃兵一路追击了上百里,到了东武城境内。

  按县志记载,武城,禹贡冀州之域。春秋为晋东鄙地。晋因备齐始城焉。

  这里是防止齐国进入冀州的要地,因而在当下也是冀州防备青州的诸葛亮大军的军事重镇。

  追到了这里

  ,袁谭就谨慎的下令停止追击,在东武城西北之地,他还能保证宋军未能踏足冀州,可越过了这一带,他就不敢保证宋军有没有设伏了!

  因而袁谭对全军下令道:“敌骑间出我等之后,逐之可也。穷寇莫追,我等返回营地。”

  这一战虽然没有一战覆灭赵军全部主力,但大胜一场已是事实,至于战果究竟有多少,那完全在于如何汇禀了。

  他幕府的参军大笔一挥,斩首数百级变成斩首两千余级全不在话下!

  再稍微夸张一下,斩首两千余级,变成破敌上万亦是情理之中。

  如今朝廷迫切需要大胜赵军的胜绩以鼓动人心士气,就算知道这战绩中有虚报,朝廷也会乐得承认,主动坐实。

  孔顺、华彦作为这一仗的大功臣,也乐得收兵,毕竟再打下去,若中了宋军埋伏,就反而得不偿失了。

  于是孔顺向袁谭恭惟道:“大王用兵进退有度,不给诸葛亮任何可趁之机。宋军今尤在东南,大王谨慎应之乃是持重之举。”

  这也是整个袁谭势力的共识了,宋军主力在东南!

  他们对西北的宋军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心态,那就是这里的宋军一定会进攻袁尚,不会进攻清河。

  这诚然是一种鸵鸟心态,可人总是这样,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否则他们实在没办法想象自己万余人该如何应对南北两路,近十万宋军的围攻。

  而就在袁军后撤的路上,宋军从西北抵达的精兵已经伏击于路。

  这一战伏击的主力正是周瑜所部加上田豫等大量精骑组成的一万八千余精锐步骑!

  宋军以周瑜亲自为都督,率陆逊、魏延、文聘、太史慈、田豫等大将从河间国的弓高县出征,统一由周瑜指挥。以刘晔为幕僚参军,平虏校尉陆逊为先锋,大军合兵行进,经安平国,再迅速渡绛水,在到清河沿线出敌人之后,伺机破敌。

  说起来这个部署似乎非常的麻烦,仿佛经过了大量的郡县,横跨三国,实际上弓高县就在河间国最南端,而广川县就在清河国的最北端,两者相距不过短短数十里。

  只因这数十里的疆域都属于安平国才显得似乎跨境极多。

  但在事迹的河北大地上行军,宋军只是向南数十里,就直插到了清河浦一线,出袁谭之后,在其归途设伏破敌。

  袁谭所看重的那些兄弟相争,各防一域,对宋军而言可没有任何约束性!

  宋军就是要出奇不意,用北方渤海、河间的精锐部队,打袁谭一个措手不及。

  随着大军抵达,周瑜便立即下令士兵在高坡上准备篝火,联络友军。

  其实参谋之前曾经考虑,要不要在各地设置鸟笼,等赵军归途,打开鸟笼,飞出大量的飞鸟,己等就与诸葛亮大军围攻敌众。

  但周瑜直接拒绝了此议,对众将校直接断言,赵军归途必在清河

  沿线,故而一万八千余大军皆设伏于此。

  而果然次日上午,以逸待劳的宋军就见到了施施然返回的赵军。

  他们由于轻兵追击,甚至抛弃了大车和辎重,此时士卒、战马缺粮已有近三日。

  毕竟追击百余里对一支军队而言已经算是不短的距离,来回两百里更是足以耗尽士兵的体力。

  这个时代,行军打仗,永远是行军在前,决定了战事的胜负。

  最后的打仗环节,不过是武夫的持械斗狠而已。

  基本上中原精锐军队,只要能顺利的开赴到指定战场,极少有打不赢的战事。极罕见的在正面战场还打输了的战役,无不被史学家、大儒浓墨重彩的记载和描述,可谓是后世皆知了。

  中原五千年历史,打过的战事怕是有数万仗!除了那少数被浓墨重彩记载的败仗,绝大部分都是碾压性的胜利。

  此时的清河之战,也毫不出意外。

  宋军率先抵达战场,以逸待劳,可以说是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首节上一节305/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