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307节

  宋军北伐的右路的确是长驱直入,战事顺利,三月的时间已经从青州打到了冀州,夺取数个郡国,近乎拓土一州。

  但这并不意味着宋军是绝对无敌的,若赵国有一位忠壮之士,在此危难之时能率一万步骑渡过漳水,驻守坚城之中,誓与城池共存亡,则必定能挡住宋军的兵锋数月。

  只是袁尚显然没有这种勇气与决心,他也不认为自己能做到这一切。

  所以阴夔立即说道:“殿下,我赵室非不敌宋军也,亦并非无忠贞良士,更不缺猛将锐卒,如今所缺者唯战机而已。”

  “宋军北伐,却进度各不相同。右路军战绩斐然,然左路军却逡巡不前,中路军更遭逢败绩,其进兵之势,亦不顺畅。”

  “只要殿下守住坚城,为我大军取得优势,陛下调四方之众回援,则宋军孤军深入,必难以功成。此时三路北伐,两路不顺,则另一路亦必然退缩。”

  “而待张将军击破关中诸将,高并州阻曹操于河内,则我攻守之势易也。一朝尽复渤海、河间之地,覆灭宋军数万之众,则黄河以北莫不威服,淮河以南天下震惧,孙策数年之间不敢北顾!”

  “使陛下不幸百年,而殿下继赵室大统,

  以殿下英武锐气,未必不能与孙策逐鹿中原,最终饮马长江,一统天下!”

  听到阴夔给他描述的这个宏伟蓝图,袁尚终于意动。

  他也是一个年轻人,容易热血亢奋,孙策以孤童子尚能威震天下,他袁尚难道还不能与孙策麾下几个将领相抗衡?

  于是他激动的握住阴夔双手,说道:“设使无卿,孤几使社稷倾覆矣!孤这便下令,三军向下博开拔。”

  袁军出乎宋军意料的没有向西奔溃,而向北开拔至下博,宋军将校也是颇为惊愕。

  袁尚兵至下博,据城而守,这就使宋军也没办法直接向西挺进。

  毕竟宋军在河北的部队已经接近了八万人!

  没有这八万人的规模,宋军也不可能气吞万里如虎,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打下青州、冀州、幽州大量的郡县。

  从渤海到河间,从清河到安平,从渔阳到涿郡,这么庞大的疆域,可是大军一次次猛烈攻势,才拿下来的。

  仅这所提提及的郡国就有六处,还不包括青州的平原、济南等,在汉末乱世前期,一位诸侯两三万的部队,就算像曹操攻徐州一样,每战皆捷,也不可能三个月跨越这么广阔的疆域。

  这都是规模庞大的军队,四下进军才取得的效果啊。

  可军队规模庞大固然在开疆拓土方面有极大的优势,可也意味着宋军的补给线极为关键!

  必须要有庞大的运输、徭役队伍在后方跟随,供应粮草、军械。

  大军可以轻易的绕过某些城池,可后面的补给队伍可无法绕过啊。

  袁尚可能打不赢诸葛亮的数万大军,但他砍个万把的民夫、徭役可是再轻松不过了。

  尤其是在宋军主力远离数百里的情况下,赵军一定会从容的袭扰宋军粮道。

  要攻击这些民夫、徭役,赵军只要出动千余人就能轻松拿捏。

  因此,宋军大将诸葛亮只能分兵,大军主力进围下博,然后令大将张辽率精锐步骑万余,分定郡县,向西、向南夺取安平国的大片郡县。

  就如所有人预期的一样,冀州此刻相对空虚,张辽率万余步骑进军,很快便攻破安平国国都信都,克唐阳、拂柳、南宫等数县。

  其兵锋所至,赵国文武莫不弃城邑而遁逃,更甚至大军尚未抵达巨鹿,巨鹿郡的广宗、曲周等数县便相继降宋。

  大军打到这里,威胁性甚至已经超过了公孙瓒对袁绍的压迫感。

  当初袁绍、公孙瓒相争,袁绍也是将半个冀州送给了公孙瓒,其冀州大军在西南,公孙瓒大军在东北。

  两军对峙于广宗境内清河之上的界桥附近。

  公孙瓒兵锋最凌厉之时,亦未曾突破界桥,威胁冀州腹心。

  可随着曲周、广宗等地的长吏降宋,宋军兵锋第一次抵近了河北的核心腹地魏郡!

  从曲周向南,只需不到百里,就能抵达魏郡大县平恩,再向南百里,就是大汉鼎鼎有名的馆陶县了!

  汉室曾以馆陶富庶,而将其封给馆陶公主为封邑。

  要不是赵室将邺县划给了赵国,此时宋军可谓已经攻到了赵室的京畿重地!即便如今,这也算是攻到了赵室的三辅之地。

第325章 宋室的朝堂派系

  随着诸葛亮大军进围至下博,宋军在东线终于开始了第一场惨烈的攻城战。

  这是宋军从上到下都不愿意见到的局面,一旦大军顿兵于坚城之下,北伐战事就很容易出现变故。

  尤其是攻城战惨烈的伤亡,每天战死大量士兵,就使得诸葛亮营中的将校充满了怨言。

  魏延天生胆大包天,从清河南下,配合诸葛亮进军之后,更是怨气冲天。

  他虽然不是典型的江东才俊,但也是跟朱桓一样有着狂症,耻于人下。

  也就是不愿当别人的副将,他在清河方向正无拘无束,高歌猛进,开疆拓土,好不自在。

  结果一纸调令下令,他就被迫放弃向西方轻松的进军,被迫南下配合诸葛亮啃硬骨头,在下博城下碰的头破血流。

  这种情况,很难让他不心生怨气?

  大家都是将军,凭什么我们要受你诸葛亮节制?

  要不是诸葛亮深受器重,常年担任都督,统帅一方,魏延早就沸反盈天了。

  可即便如此,营中诸将也是纷纷物议诸葛亮,将他不会打仗。

  没错,北伐受阻,诸葛亮承受的最大物议就是军中将校对他军谋能力的质疑。

  造成这一切的最大原因就在于诸葛亮开战以来,就一直倚多为胜。

  别看诸葛亮被誉为天下之奇才,宋军又猛将如云,兵精将猛。

  可自开战以来,诸葛亮就没打过以少胜多的战役。

  大战几乎全是倚多为胜的碾压性胜利。

  因而从将校的角度看过去,诸葛亮就是只会打呆仗的统帅,倚靠宋室国力,对敌方进行碾压。

  用军中将校所言,就他指挥的那些战役,拴条狗在那,宋军也能打赢。

  尤其是宋军从北线调来上万士卒,开始对下博进行围攻后,诸葛亮的风评一时开始向李广利的方向迅速滑落。

  魏延此刻就在大帐内含沙射影,说道:“宋公大举十万余众发起北伐,此乃关乎天下兴亡之壮举,若北伐不顺,将天下板荡,多年府库所积财富,恐一朝丧尽,自此天下攻守形势异也。诸将士正当思奋之时,左路、中路却几乎毫无建树,连累他人!更为竖子所累,诸军不得寸功,着实可恨啊!”

  营中大将们皆纷纷附和,有人立即说道:“此乃诸军争奋,开疆拓土之时,缘何顿兵坚城之下,而籍籍不前?”

  诸葛亮听的一清二楚,他们这是在抱怨左路跟中路吗?

  他们这分明就在抱怨自己。

  三路北伐,前后出兵在两三个月时间内都很正常。

  右路先发,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左路可能还没踏出疆域也不是什么奇怪的情况。

  而此次北伐的更独特形势在于,宋军左路跟中路总共也不过五万余人,不到六万!

  宋军十二万大军不可能全部参与北伐,总要留一定的部队镇守后方,稳定人心。

  而北伐的军队中,右路独占了五万精兵,

  留给左路和中路的部队总共才五六万,却要面临赵军十余万大军的防御,能够牵制住他们都已经为之不易,怎么可能还大有建树?

  双方国力相差不大,精锐军队都是十余万,如果当面锣,对面鼓的展开,宋军甚至能否突破赵军防线都不好说。

  这也就是宋军神兵出奇,且部署轻重得法,才使得宋军能够在右路以多击少,取得如此辉煌战果。

  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他们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之所以他们还在抱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诸葛亮严重耽误了他们的开疆拓土以及斩获功勋。

  所以诸葛亮开口说道:“诸位将军既知左路、中路难有建树,我等在右路就更应忠壮报国,为宋公解忧,力争一举破城,覆袁尚全军!”

  “此战之重,不在于夺城多少,唯在于覆军斩将!所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我等若不能覆灭袁尚三军,纵夺取冀州大片疆域,其形势稳固之后,亦可轻易重夺冀州各郡。”

  “若能覆灭袁尚部众,甚至斩首袁尚,哪怕常山、中山等郡不取,亦足以使冀州是震,乃至于赵室土崩!”

  军事谋略,的确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

  同样是十几万大军,宋军可能规模上尤少数万,如果正面堂堂之阵的交战,可能会两军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

  但通过集结兵力于一个方向,形成以多打少的局势,就很可能直接形成碾压性的战果。

  所以哪个将领能做到倚多为胜,那绝对是当世顶级的名将。

  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抽调北方的军队南下,对袁尚进行围攻。

  他必须保证宋军在赵军大规模回援之前,己方全力攻击,击溃了袁尚。

  就像他所言,此战是以对敌军的重创和覆灭为主。

  两军相当,可能要斩杀袁尚还比较难,这种局势下,袁尚要率轻骑突围而走,宋军难以彻底困杀他。

  但他部下这数万精锐,绝对不能放过。

  从小处着眼,这可以使宋军之后对赵军的战事更加有利,减少了赵军的规模,宋军依旧占据人多势众的优势。

  从战略上讲,这更可能影响整个天下时局。若在赵军主力未归之际,宋军顺利击破了袁尚,冀州就再无强军可用。

  没有了精锐军队,宋军很可能效仿汉高祖之壮举,趁敌军空虚,一举攻入敌军国都之中。

  在敌军精锐主力尤在外的情况下,完成对敌方朝廷的覆灭。

  可若是大军行动迟缓,分兵贪图郡县,赵军稳住了局势,主力从南方回援而至,那宋军现在就算打下了再多的郡县也守不住。

  因为宋军不可能长期在河北维持八万大军!

  后勤补给的压力下,使得宋军若攻势不顺,只能主力撤退,留下几位大将驻守城邑,等待来年或者几年后朝廷恢复了元气,积攒了一批粮

  食,再行北伐。

  而这期间,赵军卷土重来,必定会收复大量宋军已经攻打了下来的郡县。

  尤其是魏延等将领想打的中山、常山等地,那都已经靠近了黑山,在安平国以西。

  现在分兵去打,就算打了下来,将来也守不住。

  相反,若袁尚被覆灭,宋军进围赵郡,这两郡不用打,也能望风而降。

  所以宋军到底是战略上的大胜,还是局势的艰难对峙,亦或将来的被迫撤退,全取决于这一战覆灭袁尚的速度!

  可即便如此,魏延还是心有不甘,说道:“既然如此之重,为何不让张辽率部参与夺城,反而向南进军至信都、广宗一带?”

  在北线将领看来,这就是诸葛亮要己方来攻城血战,让他的嫡系去开疆拓土、夺取战功。

  在任何军队里都不少了这种事,血战、苦战是其他将校上,要摘取胜利果实了,结果主将换上自己的亲信嫡系。

  但魏延这一次还真是误会诸葛亮了,因为首先张辽就不是诸葛亮的嫡系。

  诸葛亮是太子系的人,而张辽现在还没有站队,也不敢站队。站队的那一刻,就是他的丧命之时。

  由于孙策已经进位至宋公,所以也是可以设立世子了,孙策便立诸葛亮为世子詹事。

  詹事即给事、执事,历代相沿,为太子官属之长。秩达两千石!

  如果类比的话,这就是孙策给孙绍找的太子太傅!一如杨勇的老师高,朱标的太子少师李善长,给太子保驾护航的核心人物,潜邸之臣。

  中原的政治,只要君主脑袋正常,没有废长立幼的打算,就不会出现太子在后方京城,结果另一位皇子在边疆统领了三十万精锐大军的情况。

  想让太子死,大可以直接一点,用不着这么拐弯抹角。

  太子手上如果没有兵权,而其他皇子手握重兵只会出现一种结局,那就是杨广杀兄、玄武门之变以及靖难之役。

  而太子要是亲自监国,还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就别监国了,早点退位吧,还能留个全尸,你没当皇帝的能力。

首节上一节307/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