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雄姿英发之英杰,却不是自己亲族后辈,何其令人惋惜。
周尚由衷的感慨道:“可惜伯符已经有了妻室,否则我定将小女许配给你,以结秦晋之好。”
孙策笑容僵在脸上,坏了,不会用力过猛了吧?这波好感刷的太多了!自己可从来没想过把工具人变成老丈人啊。那周瑜不就从发小变成外戚了?
倒是一旁的周瑜眼神一亮,非常意动,面向周尚真诚开口劝道:“叔父,伯符重情重义,以我两氏情分,小妹嫁给伯符,绝不会被亏待。小妹情况特殊,已经十九岁了亦难遇良媒,叔父难道欲让小妹二十之后亦不嫁人?亦或是嫁给一些贪图我族声名财富的宵小之辈?”
周尚眉头紧拧在了一起,抚着下颔胡须极其深沉的思考着。
周氏可不是寻常人家、地方豪杰,而是真真正正的公卿世家!族中两世人接连担任三公中的太尉,威望仅稍弱于四世三公的袁氏。
更是早在大将军窦宪勒石燕然,南匈奴彻底臣服之前,周氏先祖就已经担任州刺史、郡太守,最后历任两朝天子尚书令,掌管整个尚书台。
之后族内才俊辈出,世代有人位居朝廷公卿、地方使相,前后相继垂两百年。
如此公卿之家,女儿自然是不愁嫁,更不可能嫁人为妾。
就像周瑜所言,仅是贪图周氏的声名和势力愿意娶周氏女者便如过江之鲫,无论其美丑。
但周尚却着实不愿将自己爱女嫁给这种居心叵测之辈为妻。
但若要嫁给其他公卿之子为妻,自己这爱女情况又着实是太特殊了一些,寻常男子根本难以接受。
而孙策看着周尚眉头紧锁,苦苦沉思的模样,更是内心大叹不妙,你周瑜不会也有个黄阿丑这样的丑妹妹吧?
自己可不是诸葛亮啊!孔明能无视乡间民谣:“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自己可做不到啊!江东美孙郎,万一娶了丑女,还不得被人笑死?
而且自己很专一的,只喜欢腰细腿长的各种美女!
于是孙策慨然拱手,说道:“大丈夫功名未立,何以家为!且死生祸福,无所定也,如何敢误贵府淑女。”
闻言,周瑜遗憾的叹了口气,惋惜不已:
“唉。小妹这七尺六寸的身高,实是一桩难题。若是伯符无意,确实不宜强求,只是小妹想再遇良媒就难了。”
孙策刚刚舒了口气放下去的手,瞬间猛地抬起,紧紧抓住周瑜双手,义正言辞、态度坚决,不容置疑:“公瑾此言谬之大矣!你这么温热的嘴,怎么能说出如此薄凉的话!什么叫不宜强求?你我向来有骨肉之分,亲如一家。贵府有难,我如何能坐视不理,袖手旁观?”
这波就算是自己打自己脸,孙策也认了!
淑不淑女什么的不重要,关键是孙策这种知恩图报的英雄,绝不能生性薄凉的在一旁看着周氏面临难题!
七尺六寸的小姐姐啊!
这可是孙策最喜欢的区间了!身高超过175,一寸大概有2.3厘米左右的浮动区间,也就是她在177到179之间,取个平均值也是一位身高178厘米的小姐姐。而且她才19岁,只要自己喂饱她,说不定还有第二春,突破180厘米。
这简直是人间绝色啊!
李清照19岁结婚,二十多岁的婚后生活正是她一生中最美的年华,诗词里充满了青春荷尔蒙的气息。
孙策一点一点都不在意周氏女19岁,更不在意她超过175的身高。
这不是她太怪异,只能侧面证明,她家境优渥,知书达礼!
身高这东西的确是受一点点基因的影响,但最主要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生活饮食。饮食好,小日子几代人就从一米五几窜到了一米七几。
而天朝更是只用了三代人,男性身高就普遍从一米六窜到了一米八甚至一米九。
与后世天朝那普遍是农民,第二代人方才初步解决温饱不同。周氏世代公卿,哪怕在这个封建时代,作为朱门大户他们也是衣食无缺,肉蛋禽奶对她们而言从来只有富余,而没有吃不饱的情况。
所以才有周瑜跟孙策这种贵族子弟普遍身高八尺以上。
而另一面自然也有些贵族之女长得比较高。她这七尺六寸的身材,在当下可能鹤立鸡群,但在后世的高中,甚至初中,也就寻常身高而已。
看周尚和周瑜的俊美容貌,孙策就能断定这位小姐姐不仅腰细腿长,容颜也必定是倾国倾城。
能在当下遇到这么一位腰细腿长的人间绝色,孙策瞬间就认定周瑜这个大舅哥了!这就是自己的卫青、窦宪啊!
看着孙策如此坚定,周尚都不知道该如何自处了,他都还没想好要不要嫁爱女给孙策为妾呢!
但看孙策如此决绝的态度,他甚至不好开口拒绝,以免寒了如此杰出晚辈的热情之心,恶了双方关系。
周尚不得不认真审视了一下孙策。别看他现在地位不高,但其实他本来是能世袭乌程侯的,只是战乱导致朝廷使节不通,李、郭汜等人把持朝政一直没有遣使册封。
乌程侯封
地就在隔壁吴郡的乌程县,这可是大汉最顶级的县侯!
县侯!这是大汉朝廷官方认可的最高爵位了,再往上已经封无可封。是大汉豪杰们毕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哪怕已经天下大乱,绝大部分诸侯、武将都距离这个地位差了十万八千里。能封最低级的亭侯者都寥寥无几。关羽仅仅是封了个汉寿亭侯就骄矜了一辈子。
如果朝廷恢复安定,那孙策就是最高贵的君侯,可以称孤道寡,对眼下所有人称卿。
说实话,哪怕周家两世三公,也没有人曾经达到这个高度,最高也才是乡侯。而周尚更是自己都没有把握封侯。
可这位年轻人却从未对不公有何抱怨,一直豪爽阳刚,有信心凭自身才干博得一份更高勋荣。
这不仅仅令人钦佩,更是令人赞叹,因为周尚已经看到他功成名就的可能。
这位晚辈有俊才大志,更勇冠三军,用兵如神,大军东驱,无人能挡。只要有充足的兵力和后勤补给,让他不断征战,他终有一日能打下整个江东。
想到这里,周尚不得不承认自己有些意动了。因为给这种年轻俊杰资助,是周氏最容易得到回报的事情。而且并不需要他周氏投入多少财富,只要他在治理丹阳之时,稍微转变一下治理方略,就可以将丹阳郡的士卒、钱粮转化为自己的人情。
一个重恩义的当世英杰又怎么可能不投瓜报玉?
吴郡、会稽郡在刘繇手中那是敌对的压力,但在孙策手中可就是周氏受益之地啊。
况且自己爱女这身高也的确是不太容易寻到良媒,错过孙策,想遇到下一位般配的英雄,怕是已经年过二十了。眼下至少嫁给孙策,看在两氏情谊份上,他也不会亏待自己爱女。
认真思量了许久,周尚郑重的对孙策说道:“小女并非丑女,相反才情过人,只是此前未见英雄,才未肯轻嫁于凡夫。如今伯符骁雄冠世,足以令小女倾心。佳人配英雄,是一桩美谈,足以媲美沛后嫁光武。”
“当初真定王嫁女的嫁妆是十万大军,我亦仿此美举,以宾客、部曲千人为小女嫁妆。只望伯符看在这一切,亦让此美事一直圆满下去,善待小女,莫要使其受到欺辱。”
沛后即沛太后郭圣通,这是大汉第三位皇帝还没有死,就提前升任太后的贵人。
她的故事,哪怕千载之后也是诸夏耳熟能详。光武帝刘秀很早就有了糟糠之妻阴丽华,他在河北时为了笼络真定豪强刘杨,乃纳其外甥女郭圣通,遂使北地郭氏与南乡刘氏合两姓之好,结为姻亲。
真定最大的豪强刘杨以十万大军为嫁妆,助刘秀逐鹿中原,一统天下。
纳跟娶,区别还是很大的。
周尚弗如刘杨远矣,但孙策却未必不如光武帝。若是周尚能援助给孙策十万大军,孙策一月内就能一统江南,三个月之内就可以北上参与中原争霸。
周尚自然是看得清这一切,所以他反倒觉得孙策纳自己女儿,将来未必就不是如光武帝纳郭圣通一般流传千古的美谈。
而周瑜则是最赞成此事的,他自幼与孙策交好,十分了解这位总角之交的英气与才干,非常希望将自己妹妹许配给他。这绝对是一桩良媒,自己的妹妹也绝不会被欺负。
他笑容喜庆:“那伯符等候迎纳佳人吧。舍妹除了身高之外,绝对是倾城国色,与你才情堪配。”
感谢书友梁人文打赏得1000起点币
第43章 市马与嫁娶
孙策当日便从周瑜那儿成功打听到自己即将迎纳的佳人名字,周澄,字令仪。
周氏取名颇有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味。周瑜的名通榆,周澄的名通橙。
不过周氏也的确是配的上这一句,他们百年世家培育出来的子弟,不仅姿容出众,更气度不凡,雄姿英发,哪怕千百年后亦令人神往。
周澄的地位跟郭圣通和糜夫人的身份是一样的,都是地方豪强与当世英雄政治联姻的纽带。
郭圣通嫁给了光武帝刘秀,这位英雄最终地位是光武帝。
糜夫人嫁给了刘备,这位英雄最终地位是昭烈帝。
而周澄嫁给了孙策,这位骁雄绝世的江表英雄,必然也有王霸之业。
不得不说,当世这些豪强世家,投资英雄的眼光都极为精准。
所以虽然只是纳妾,周尚也操办的非常隆重,主要是向丹阳郡境内的世家、豪强展示丹阳郡府跟孙策强军的政治联盟,共同进退。
效果十分斐然,当双方联姻的消息传出去,那些此前对郡府政令视若无睹的豪强、大族,也都纷纷低头,派人走出坞堡,前往丹阳郡治贺喜。
整个泾南五县,也都纷纷表示接受郡府统治,请郡府派遣长吏。
而能形成这种浩荡之势,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双方联盟,对其他势力具备了碾压性的优势。
孙策从这次联姻中受益足足有四千军队!
周氏对孙策鼎立相助的结果就是,孙策麾下大军已经突破一万人。
仅在宛陵城下,孙策的军队就包括了周氏资助他的四千人和吴景、孙贲统帅的四千余人。再加上牛渚营里他的四千大军,军力总规模达到一万两千人。
汉末一个郡正常能养的军队基本都在万余人上下,这基本上已经意味着周尚整合了整个丹阳。
双方联姻是一个彼此都互相受益的政治联盟,孙策获得了军队粮草,周尚获得了政治版图以及更强力的郡县掌控。
随着丹阳的豪杰、大族都云聚在宛陵城内,孙策顺势命部将袁雄负责市马、买粮。
这一波效果十分斐然,袁雄亲自向孙策报喜:“将军,这几日市马买到战马三十余匹,驮马一百四十余匹,合计一百七十多匹马,数量颇为可观。粟亦买了五千多石。”
孙策点了点头,想到了吕布买马被刘备夺走,便笑着说道:“马买到了也要好好看管,丹阳郡境内还有大量豪杰、山越剽掠纵横,并不稳固太平,莫要被人劫走。”
“唉!伯符,你现在还在担忧别人抢你战马呢?你现在应该担忧的不是有人抽刀劫新妇吗?”孙贲抱怨的声音从堂外传来。
孙策笑着起身相迎:“你当这里的游侠都是曹孟德、袁本初吗,喜欢抽刀劫新妇。况且今日新妇就要入门了,有什么可担忧的?”
孙贲带着两名军吏走进大堂:“
你也知道今日新妇入门啊!还忙于军务,不赶紧梳洗一下。跟这些糙汉厮混在一起,你身上万一有虱子,跳到周氏贵女身上,你不得被嫌弃死。”
袁雄闻言也大笑起来,说道:“将军,我在市集上给您买了粉英、金蕊,这就让士卒奉上来,您打扮一下。”
闻言,孙策只感觉脑袋都嗡嗡作响,这个时代的有些习俗,孙策真的是接受不能,比如男人也要往脸上涂一层厚厚的粉,更夸张的是喜庆的时候可能头上还要簪花。
敷粉何郎就不多说了,就连曹植这位大诗人曾经一次为了敷粉,都让客人足足等了一个时辰。
敷粉这件事耗时许久,所以孙贲才会这么着急。
孙策不得不摆手,坚定的对所有人说道:“都给我停下,你的粉英、金蕊都给我拿一边去,我简单梳洗一下就行了。”
孙贲强烈反对:“伯符你今晚可是大喜日子,怎么这般敷衍,被周氏见了,还以为你故意怠慢。不行,赶紧把粉敷上。”
孙策坚定拒绝:“敷粉和敷衍,我宁肯选择敷衍。我仔细用清水洗涤一下,黄昏日暮,看不出来的!陈武,快烧水去。”
孙贲看了看他,也只能妥协,毕竟他面如冠玉,不敷粉也是顶级的江东才俊。
随后两名军吏把大喜的服饰、玉佩送到了孙策面前,服饰是锦服,黑色为底,红色为缘,上面绣着玄鸟、流火。
玉佩则非常复杂了,男子佩玉必双,也就是一左一右会挂两组,每组七件,有云、龙、藻、麟各种形象。
佩玉最主要的目的倒不是因为他走起路来叮当悦耳,而是为了修身。提醒佩玉者子行止必须从容适度。因为走快了,佩玉的撞击声非但不悦耳,而且很乱;走慢了,力度不够,佩玉就不会发出撞击声;只有不疾不徐,从容适度,佩玉才会发出悦耳的声音。
孙策手持一串温润光滑的玉佩,内心感慨,这么价值昂贵的东西,自己在后世都不敢奢望,如今却从容握在了手中。
这个时代不缺财富,只是普通百姓根本享受不到,战乱、苛税导致百业俱废。
见孙策一直在沉思,陈武一边往木桶里添水,一边开口询问:“将军,今天大喜的日子,有泾县豪强数百人赍牛酒五十余车而来,要不要犒赏士卒,全军畅饮?”
孙策此时沐浴在一座木桶之中,白藤藤的热气不断升起,使他身体舒畅通红。
听闻陈武之言,孙策诧异的问道:“泾县豪强给我们送酒干什么?”
陈武理所当然的回道:“恭贺将军大喜啊。这不是寻常礼节吗?况且我军与民秋毫无犯,在石城县时亦常有百姓竞以牛酒诣军。”
泾县豪强居然如此热情好客。
孙策也没有多想,或许这个时代风情的确殊异于后世。“将士们都想饮酒?”
“那是自然,今天将军大
喜,将士们自然想跟着将军沾光,开开荤。”
孙策暂时放下关于战乱的沉思,笑着说道:“那若不让你们饮酒,倒是显得我太不仁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