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237节

  你们一点也不惊讶稀奇?

  ……

  刘彻表示,我们老刘家的宗旨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

  汉末献帝时期

  “呵。”

  曹操看着天幕里那声势壮大的一幕,一阵冷笑。

  “王莽那么野蛮,杀掉了好几个亲儿子,但对让位给他的三岁小屁孩都没有动刀,只是软禁起来。”

  “就连司马家那种逆贼篡位也没杀我家禅让小儿。”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季汉,

  “这……”

  刘备张口欲言,欲言又止。

  一旁的诸葛亮叹口气道:

  “诛杀禅位皇帝的例子一开,不知后世又起多少风波。”

  ……

  曹魏,

  司马懿面无表情,司马师沉默不语,司马昭咬牙切齿道:

  “我要去彭城!永绝后患!”

  ……

  大唐玄宗时期

  “三郎,你看!好大的阵仗啊!”

  双手扶腮,半梦半醒的杨玉环蹙着弯弯的眉毛,看着天幕憨声道。

  一旁醉眼朦胧的李隆基看着天幕,大着舌头说道:

  “不过也挺符合宋武帝的气势!”

  “在那政局动荡不安,州郡官员都纷纷背叛朝廷,胡人不断入侵晋朝之际。”

  “能在危难中应时而出,为朝廷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官居相位,统率百官,最终取代晋帝,建立了宋朝,真可谓时势造英雄!”

  拿起执壶,对壶嘴灌了一口美酒,一大片酒水洒落在身。

  “可惜,宋武帝当政不到三年就去世了,此后帝位之争激烈,亲兄弟互相残杀,实在让人心痛。”

  “最后葬送了祖上的江山社稷,被坐享渔翁之利的萧道成篡夺了皇位,由齐代宋。”

  ……

  大明,

  坤宁宫,

  “自西晋时匈奴皇帝刘渊在北方建立第一个胡人国家起,到刘裕消灭南燕、后秦的一百多年间。”

  “东晋的祖逖、庾翼、桓温、谢安等名将皆曾挥军北伐,但无一例外都铩羽而归。”

  “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姜维北伐中原,也都是想平定北方,但最后都是空余遗恨。”

  朱元璋坐在凳子上看着天幕,对一旁的马皇后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只有刘裕以雷霆之势,干净利落的占领了北方的两京之地。”

  “改写了南方汉人在面对北方胡人侵扰而束手无策的被动局面。”

  “虽然有诛杀前朝皇室的污点,对他自己的后代也不是啥好影响。”

  “但刘裕的战绩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怎么夸他都不为过。”

  ……

  大明嘉靖时期

  朱厚看着天幕,对身边的太子朱载道: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指责刘裕开了灭禅让皇帝的坏头,却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开这个头。”

  朱载束手敬听。

  “其一,刘裕出身寒微,司马氏是世家大族,假如有人扶持司马皇室反抗,就会波折不断。”

  “其二,刘裕晚年得子,又常年在外征战,对子女的教育是一个弱项,如果有士族扶持司马皇室对刘裕的儿女反攻倒算,就又重覆东晋之辙。”

  “其三,刘裕和司马氏确实有私人仇恨,刘裕是汉楚元王刘交的后人,而在五胡乱华时期,匈奴人刘渊假僭“汉”室名号败坏了“汉”的名号。”

  “汉室宗亲刘秋,后主刘禅的儿子刘询都死在了匈奴刘渊的手里。”

  “而刘渊有个儿子也叫刘裕,刘裕小时候,就被人问过,屠各酋长刘渊的儿子刘裕和你是什么关系?”

  “而屠各刘渊为首的匈奴人正是从司马师时代就被养肥的匈奴人!”

  朱厚捋了捋袍袖。

  “如果当时坐在皇位上的人就算不是刘裕,而是另外一位汉室宗亲,司马家还是会被灭的。”

  ……

  二更兽再次进化!

第155章 宋文帝刘义隆

  刘宋顺帝时期

  建康宫太极殿

  “愿我今后生生世世都不要再生在帝王家中!”

  悲呼声回荡在大殿内。

  望着被抢走印玺,瘫倒在地的小皇帝。

  殿内观“禅位”礼的众臣大多是一脸麻木,偶有几个擦擦眼泪。

  听着幼帝绝望的控诉,王琨擦着眼角低声叹道:

  “高祖啊,您当初逼迫恭帝时,可想过有如此结局啊。”

  “人人都觉得长寿是好事,惟独我认为长寿实在让人悲伤,居然一再亲历这样的情景。”

  齐王宫

  头戴长冠,一身绛服的萧道成背负双手看着天幕。

  “高祖,这一饮一啄,自有前定。”

  “怪不得孤。”

  ……

  萧梁武帝时期

  换下朝服,穿上一身玄袍的萧衍瞥了一眼天幕。

  “休文,朕想以南海郡为巴陵国,迁巴陵王去就蕃。”

  一旁的沈约躬身回答道:

  “陛下,古今不同矣。”

  “魏武帝曾言: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

  “所以有宋武帝鸩晋恭帝,齐高帝害宋顺帝之事。”

  萧衍沉思片刻,点点头。

  ……

  北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看着天幕摇摇头。

  刘裕打仗是个好手,就是这政权交替的活干得太糙了。

  朕虽对不住柴家,但也会保他们一世平安。

  朕也会让天下人看到,朕的大宋会比大周更好!

  “二弟。”

  一旁的赵光义听闻呼唤,低头应道:

  “陛下。”

  “你去让将作刻一块碑,书三条铁律。”

  赵光义一愣。

  “铁律?”

  赵匡胤点点头。

  “第一条,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第二条,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第三条,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赵光义深深的看了一眼赵匡胤,躬身行礼,退步而去。

  ……

  【宋文帝刘义隆】

  ……

  东晋安帝时期

  满脸红光,气血如龙的刘裕猛的一怔。

  等会儿!

  这不对吧?

  义符呢?

  义符不是太子吗!

首节上一节237/10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