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邕,字祢罗突,是宇文泰的第四子。】
【自幼孝顺,聪明且有才识。】
【公元560年,宇文护毒杀明帝宇文毓,宇文毓临死之前拼尽全力喊出口谕,立宇文邕为帝。】
【公元563年,宇文邕联合突厥出征北齐,屡屡获胜,攻占北齐二十余城。】
【后来,北齐兰陵王高长恭与并州刺史段韶、大将军斛律光前往洛阳救援。】
【突厥因为惧怕北齐的兵力强大,不敢前进。】
【导致北周军孤军奋战以失败告终。】
【而这次的失败也让宇文护的威望大降,宇文邕随即决定趁势除掉大权在握的宇文护。】
【公元572年,宇文邕设计在太后宫中铲除了宇文护,随后将其儿子、兄弟及亲信斩尽杀绝,迎来亲政之日。】
……
{谁读酒诰不戴头盔呀?(狗头)}
{你是大周皇帝,我也是大周皇帝,不用争了。}
{双皇帝咯,你皇帝我也皇帝!}
{权臣进宫忘带头盔的坏处。}
{急流勇退不好吗?}
{退了就会放过他么?除非他后台硬的不行,皇帝只能妥协。}
{他那个位置不太好,他也想过给宇文毓放权,类似曹操一开始对献帝只保留兵权,后面不知道为什么又把宇文毓毒死了。}
{兵权不交等于交了个寂寞。}
{凡事得有个过程,曹操兵权都在自己手里,和献帝一开始是合作关系。}
{而西魏八大柱国除了当皇帝的元氏是傀儡,其他几个都是实权,兵权不完全在宇文护手里。}
{宇文护军事才能一般且打仗运气不佳,基本没赢过。但他搞专权的能力真是顶级的。}
{能长期稳定执政,宽容对待且重用宗室,和同时期北齐高家的精神病乱舞、激烈内斗相比,北周直接实现弯道反超,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不直接自己当皇帝。}
……
大汉宣帝时期
刘病已看着天幕,又想到那个男人。
“当他走到那一步时,退与进都由不得他了。”
“不过,朕倒是很好奇,他是怎么安抚住宇文护的势力的?”
权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个权臣掌握权力的背后,是他通过恩威并施,以个人关系或者血缘、部属等各种方式维系起来的庞大权力网。
仅仅杀掉权臣,是将会引发一连串恶性反应的。
而这也会意味着局面的彻底失控。
所以等待合适时机,找到对方的弱点和合理的理由。
表面要冠冕堂皇,内在要不择手段。
这样才能在除掉权臣的同时安抚住朝堂。
不然就会像董卓之死引起长安之隳那样,血流成河。
……
汉末献帝时期
曹操小口饮着黄酒,慢慢思索着。
宰相无事不问,无权不把。
不问事,不当权,是失职,是无能。
并非宰相而问事揽权,是奸臣、权臣。
这也是他宁愿不要大将军一职也不能失去丞相一职的缘由。
但六官不一样。
虽说天官冢宰一般相当于丞相,职位最高,但在理论上讲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是平等的,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
而这宇文护能在十二年里操控权势,可见这个小皇帝一定是把这个“兄长”的天官捧了起来。
因为只有这样,这个宇文护才能有法理执掌政事。
这个小皇帝的彻底放权,既能保护自身,也能稳定住国家大局。
能让一个杀了三位皇帝的奸贼、恶贼、逆贼十二年不动杀心。
可见其能伏低做小,有能屈能伸之志。
而观这宇文护的狂逆之举,这小皇帝十二年如一日的韬光养晦定会得到两个结果。
其一,让这宇文护放松警惕,不起杀心。
其二,让他更加的狂妄自大,尽情树敌。
等到宇文护戒心解除,树敌越来越多时。
他就静待时机,一击必中!
“英雄少年啊。一统天下,定在此人之手。”
……
西魏,
宇文泰看着天幕里英气逼人的宇文邕。
心中突然出现一个想法。
那个北周武帝会不会就是祢罗突?
“让辅城郡公过来见我。”
……
北周武帝时期
看着天幕,宇文邕又回想那十二年。
每次见他,自己都要起身恭敬作答。
每到年节,都去给他母亲跪拜祝贺。
让五府由天官总管,将其高高捧起。
做出沉迷象棋玩物丧志的样子迷惑他。
十二年……
朕是怎么忍过来的?
不过还好,一切都是值得的!
宇文邕慢慢露出一抹肆意笑容。
先灭齐!
再亡陈!
一统天下!
非朕莫属!
……
宇文护死的可真草率啊。
前几年有一部剧讲的就是宇文护,叫什么独孤天下吧?
有一句台词印象很深。
宇文护说:我哪一次出征不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嗯……你是让人打的流血千里吧?
什么破玩意都敢沾历史剧的边。
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
【亲政后的宇文邕第一件事,就是规定六府不必再听命于大冢宰。】
【使大冢宰成为虚职,加强了皇权。】
【而第二件事,就是增加兵源。】
【公元573年,宇文邕下令吸收均田上的汉人农民充当府兵。】
【他将均田制里的田地分为九等,六等以上,也就是获得了最好等级田地的人家,规定家中每有三个男丁,就有一个来当兵。】
【而来当兵的人则授田的同时“不入县籍”】
【当兵者本人可以免除租调和徭役,他的家庭也可以三年内不交纳租调和服徭役。】
【这些新的兵力就送到开府去报道,成了府兵制里招募军队的一部分。】
【只这一条命令,就让北周瞬间多了五万兵力。】
【随后又改军士为侍官,用以改变过去府兵专属于某一军队统帅的传统,使其直接隶属于君主,以加强军队和皇帝的亲近关系。】
……
大秦,
嬴政快速记录着这些政策。
这样的规定十分公平,而且对农耕的干扰、破坏不大。
毕竟已经接受了较好的土地,而且还是家中有三个男丁才需分出一个贡献给朝廷的军队。
当兵的人还授田照给,但一户的所有相关徭役一并免除。
只要家中有人愿意当兵,全家就得了田却不必再负担其他的力役。
多么好的条件!
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