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613节

  “只要他们不傻,就一定会派出大军,派出精锐来拔掉这眼中钉肉中刺!”

  “那么问题来了,宋朝的主将能不能守住呢?”

  李承乾看着天幕。

  就看这徐、沈、种三人的相处……这寨子没了的可能性很大啊!

  ……

  【横山对于西夏来说,比河湟更重要。】

  【永乐城刚建成,西夏便派出二十万大军拼死争夺,其中包括被称为铁鹞子的主力骑兵。】

  【徐禧得到情报,居然不相信,麻痹轻敌,一意孤行。】

  【公元1082年九月二十日,永乐城陷落,三万守军阵亡,二十万民夫死亡。徐禧本人死于乱兵。】

  【十月初一,宋神宗接到永乐城失陷的消息,悲愤涕泣,不思饮食,早朝时面对辅臣失声痛哭,群臣不敢仰视。】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撇了撇嘴,揣着袖口嫌弃道:

  “就你们也配用永乐?”

  “晦气!”

  一旁的朱瞻基看向朱高炽。

  朱高炽绷紧一张胖脸,一只手在胸前轻而快的摇动着。

  朱瞻基咽了口口水。

  佯装无事,继续看着天幕。

  ……

  天幕上。

  福宁殿丹墀上,禁卫成列。

  当值侍人,举止谨慎、神情沉默。

  福宁殿内,已是一片无奈和凄凉。

  御医们神色慌乱,几十名宦侍、宫女都愁容满面,落着眉眼。

  他们三五相依,站在皇帝寝室外的长廊里,望着紧闭的寝门。

  惶恐的等候着宣唤或是那句不敢说出口的哀音传出。

  在不安的等待中,三更梆鼓敲响。

  寝殿内,妇人的痛哭声从中传出!

  ……

  【永乐之役大大刺伤了神宗,史称“及永乐陷没,知用兵之难,于是亦息意征伐”。】

  【他强兵开边的梦彻底破碎了。不仅精神委顿不振,病情也日渐加剧,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公元1085年正月初,神宗一病不起,至二月末,已病重不能说话。】

  【三月初一,立长子、时年十岁的延安郡王赵被立为皇太子,改名煦。】

  【初五,驾崩福宁殿。】

  【终年三十八岁,葬于永裕陵,谥号“圣孝皇帝”,庙号“神宗”。】

  

第383章 赵顼:要人寿命?这是什么邪物!

  【宋神宗赵顼】

  【军事成绩:公元1073年,熙河开边收复失地两千里。

  公元1077年,交趾侵犯边境,宋神宗反攻倒算,交趾割地求和。

  公元1081年和次年,连续灵州、永安两场大败。共损失士卒与民夫近四十万。

  评价C+,得二点五分】

  ……

  大宋真宗时期

  “呜呜呜呜!”

  赵恒抱着刘娥痛苦流涕。

  “呜呜哇哇哼!”

  不容易啊!

  刘娥摸着赵恒的脑袋轻声哄着。

  又看向天幕。

  近百年了,大宋好不容易有点起色……

  希望下一个皇帝能接好这份基业。

  三百年大宋,就看你如何做了。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坐在石墩上一动不动。

  原以为三百年大宋的基业是在此子手上建立。

  却不想就如此草率收场。

  想到怀里的那颗丹药。

  赵祯咬了咬牙。

  就看下一任大宋皇帝能不能借着这股东风让大宋冲天而起了!

  不然…这丹药只能给赵顼留着了。

  “哈……天命……”

  朕若有儿子,会不会有他的魄力呢?

  赵祯不知道。

  谁也不知道。

  ……

  【制度建设:熙宁变法在制度上没有什么改变,改变的是神宗推动的元丰改制。】

  【而宋神宗的元丰改制是将注意力集中到改革宋代官制和强化军队训练等问题上。】

  【宋朝的职官制度十分紊乱,保留着唐代名存实亡的旧官制,又创制了一套与旧官制不相干的实际职务体系,形成了“官”与“差遣”分离的现象。】

  【依旧官制授予的官职只是领取俸禄的参照,称为“寄禄官”或“官”,用以标志官员的级别,实际职务则称“差遣”,另外还有作为荣誉职衔的“帖职”等,名实混淆,机构重叠,职能不专而效能低下。】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宋神宗下令以《唐六典》为蓝本,研究官制改革方案。】

  【公元1080年,颁行《寄禄新格》,开始执行文臣朝官的寄禄官新官阶。】

  【公元1082年,新颁三省以下中央机构的组织法规和《官品令》】

  【元丰官制减少了官阶,重新运作原本虚设的三省六部,简化了官员机构,明确了官员职责。将大权集中在了皇帝手中。】

  【元丰改制后,中央集权越来越得到强化,权力完全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官员只能跪拜执行,这是元丰改制最深层次的影响。】

  【评价B+,得三点五分】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眉间浮起一片愁云。

  官员跪拜执行?

  君臣相得可越来越远了。

  而这是不是一件好事很难说。

  宋朝皇帝就是被限制的太多从而错失很多机会。

  但反过来,宋朝皇帝也是很能折腾的一群皇帝。

  越是大权在握越改越好也就罢了。

  就怕改的越多错的越多。

  不过……

  刘恒又想到那句宋朝三百年。

  应该是越改越好吧?

  但一转头他又想到了李隆基

  ……还真不一定啊……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枕着手臂,嘴里吐槽着:

  “现在想起集权了?”

  “早干嘛去了!”

  卫子夫拿着手帕擦了擦鬓角的汗,笑道:

  “这不也是吃了亏才想明白吗。”

  刘彻鼻子里轻哼一声。

  “这皇帝啊……放到目前的宋朝皇帝中,仅此于赵匡胤了。”

  卫子夫看了看一旁睡熟的小刘据,轻声道:

  “陛下对他们是有所改观了?”

  刘彻起身,靠在软枕上,淡淡道:

  “没有,只此特例罢了。”

首节上一节613/8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