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路出击势如破竹,看着是很威风。
但他的错误也正在于此。
“力量分散,一事无成。”
刘邦拿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
随即暗戳戳的撇了一眼正在跟冯去疾、萧何二人商讨边境屯田事宜的嬴政。
果断扭头跟蒙恬小声道:
“造反又不是单纯打仗。”
“不要兵,不要地,不要粮啊?”
“声势很大,战果很好,不能转化,有个屁用。”
“你又不是流寇。”
“造反就得像朱元璋那样,稳扎稳打。”
蒙恬惊得一身白毛汗,脸色惨白。
你真不是个东西啊!
这话你跟我说?!
刘邦看着身体都开始发抖的蒙恬一阵无语。
你怕个甚啊。
我告诉你就是为了让皇帝知道啊!
你这脑袋怎么不转呢?
……难怪能跟扶苏玩一块去!
……
【公元1359年八月,元军抢回汴梁,刘福通带小明王退守安丰(安徽寿县)】
【公元1361年八月,大宋红巾军连连失败,被追得东跑西颠。】
【朱元璋所以能在江南地区从容发展势力,靠的是有大宋红巾军的掩护】
【如今,元军在北方势如破竹,可能马上就要南下】
【而朱元璋的地盘正处在元军南下的路上。】
【朱元璋还想继续苟,做出了一分抗元、九分对付其他起义军的决策,决定结好元朝。】
【元顺帝得知消息,大为高兴】
【他派户部尚书张昶带着诏书,前往朱元璋处】
【授予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
{朱元璋!你忘了家里人都是因何而死的了吗!}
{历史永远都是祛魅的,没想到你居然是这样的人。}
{他真贼啊,如果朝元命不该绝,胡运复兴,他就倒在蒙古大汗脚下,不失富贵。}
{如果元朝最终不行,他此时结好,也可以避免自己直接受到攻击。}
{?你们在这说啥呢?}
{朱元璋这人就是小刘邦,从乞丐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你们以为靠的是意气用事啊?}
{形势不可能永远对某个人有利,该怂还得怂}
……
大汉景帝时期
“真好。”
刘启欣慰的看着天幕。
“看来后世子孙皆是丰衣足食之辈。”
小刘彻感觉这话里有话啊?
刘启没给小刘彻解惑的机会,抱起他语重心长道:
“攘外必先安内。”
“外有匈奴,内有藩王,先平藩王,再击匈奴。”
“虽然天幕已经尽述你的未来,但你依然不可掉以轻心。”
“没有尘埃落定之前,不能放松警惕。”
“明白了吗?”
小刘彻点点头。
……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
【元朝大将察罕帖木儿在中原受到陈揉头的顽强抵抗,久攻不下】
【朱元璋看元军一时南下不了,于是置元朝任命不理】
【让张昶等人在自己的地盘外苦苦等了一年。】
【直到公元1362年十二月,察罕帖木儿的养子,汉人王保保(被元顺帝赐名为“扩廓帖木儿”)】
【与左丞相答失八都鲁之子孛罗帖木儿,因党争在山西打了起来。】
【朱元璋判定他们不会向南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决心立足江东,自谋发展。】
【于是正式拒绝元朝任命,不过仍与王保保保持密切联系】
【“自今以往,信使继踵,商贾不绝,无有彼此,是所愿也。”】
【这种骑墙策略,使得朱元璋避免了受到元军的直接进攻。】
……
曹魏。
“还真是个反覆狡狯之人啊。”
曹操十分欣赏这种人。
“大争之世,保住根基才能谈逐鹿之事。”
刘备同样理解这种心情。
“可惜晚了一步啊。”
孙权现在的心情就是极度懊悔。
你要是早一点,我不就知道怎么打北方了吗!
我还能成“座上宾”?
真是可恨啊!
……
大明。
“砰”的一声!
“会不会说话!什么叫骑墙!那叫远交近攻!”
朱元璋很不满意骑墙的说法。
“张士诚还是元朝太尉呢!”
“元末诸雄谁没受过元朝官职,再者说,咱不是没应吗!”
马皇后十分想怼他一句,陈友谅就没受过。
不过看在他一直没顺心的份上,就放过他吧。
“不得不说,你眼力确实好。”
“王保保……还真就给你争取了许多时间。”
朱元璋闻言抬头挺胸。
“那是。”
“王保保这人跟察罕不一样。”
“察罕能力有,但对元朝内部束手束脚。”
“王保保不同,他是真下死手。”
“这一来就深陷泥潭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
“要是当时察罕在世,他是不会局限在关中地区的。”
朱元璋摸着白须,眼神中闪过一丝狠辣凶意。
“也不会坐视咱统一江南。”
……
天幕上。
安丰城外。
兵戈林立之间。
残衣破甲的刘福通满脸血污,冷冷看着眼前的张狂将军。
趾高气昂的将军骑着高头大马俯视着他。
正要讲出一番大道理,突然有一士兵自后方跑来。
“将军!朱元璋来啦!”
将军两眼放光,无视面无表情的刘福通。
对着全军将士高呼道:
“弟兄们,扬名立万之日已到!”
“跟我冲!”
……
【公元1363年二月,张士诚派吕珍围攻安丰,围了很久。】
【城里粮食吃完,粮道断绝,不但人吃人,甚至吃腐烂的尸首,和人油炸泥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