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408节

  假书也就越来越多!

  而汉代假书这个问题,对后人的精神毒害威力是相当大的。

  最典型的一个骗局,就要数德道经里那句后世人人广而传诵的道理。

  说什么大器晚成,骗了无数老实人一辈子。

  有的人努力了一辈子,等到真的老了,手上还是一个破房子,一个破碗,家里破破烂烂,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成就。

  有的人老了,倒是家里有钱了。可是年轻时不爱惜身体,中年时过度透支,等到家业成了,人的身体已经不行了,也享受不了福。

  甚至突如其来的家庭条件改善让他十分地不适应,觉得多年卑贱的自己配不上这么好的生活,没过几天咯噔走人。

  可就是这句话,勉励了无数人,让无数人打了鸡血去拼搏去奋斗,去追求某个东西。

  但是人家老子根本就没说这话。

  《德道经》原文本说,大器免成!

  这句话的本意也就是民间有智慧的人自己经常说的那句,“小富在勤,大富在天。”

  真正的道理意思都是一样的!

  如果想要得到大的成就,大的富贵,你得看天意,也就是运气。有那个运气,你就上去。

  没有,就安安心心在家待着,做你的闲鱼,一辈子平平安安舒舒服服,享受清福。这本来就没有错!本来人就应该这么舒舒服服、轻轻松松的生活!

  而衣食温饱,稍有余钱,这是自己稍微努力就可以得到的。

  但是很多人都被大器晚成这句话骗了。

  这句话骗人说,要努力、要吃苦、要自律、要忍耐。

  中国古代从未有心理学,但是驾驭人心那一套,实在是恶毒。

  不知不觉间,又一批老实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被人坑害了。

  大器晚成,这就是后世鼓吹人奋斗的来源吧。奋斗本身是好的,活着就得干点事情。但是当大器晚成被鼓吹的时候,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很多人过分地努力,过分的追求,过早的透支了自己。

  害人最大的,永远都是思想。

  一念之差,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有时候一个决定做错,整整十年都要为那个错误的决定痛苦,回头时人生最黄金的时代已经过去!

  而汉朝伪书盛行的原因除了商业追求利润这个最大的原因,伪造书籍也可出于诽谤他人,党同伐异等目的,这也都有实际记载。

  事实上,也就真的应了那句话,祸害遗千年。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千均的重担。至于错误的思想,流传了千百年,又到底毁了多少人的一生,祸害了多少个家庭。

  电光火石之间,一想到汉朝解释经典的权力落在世家和士人手中,那得是多么可怕!

  说真的,与其由着世家和士人解释经典,真的不如从一开始就收归中央啊,由官府朝廷掌控经书的解释权。

  甚至于万一日后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够强,也不关注这些,那日后想收也收不回来。

  扶苏心里不由得一怵。

  好啊,这可是天赐良机。

  这个差!我必须得接!

  “寡人以为,没有比你更合适在挑起这个任务。你在天下士人心中,本来就有着超然的地位,又曾经师从韩非,现在又以博士仆射淳于越为师。”

  “对于经典,目前为止,只有你的解释最得人心。方方面面来看,只有你做这件事最合适。”

  扶苏听到这些,却有些茫然。

  如果把经典的解释权收回国家的话,那他愿意做这个人,统领百家。

  但是你若说,让自己去解释那么多经典。

  那不是让自己去做士人的差事吗?

  怎么听起来,有点像以后自己要专门去做这件事。

  扶苏感觉眼前分明有个圈套已经给自己挖好了要自己跳。

  再看李斯王绾之流,觉得个个都是面目可憎。

  “儿臣只是偶然灵感迸发,若是要担当这样的大事,恐怕才能尚不足啊。”

  嬴政捋须。

  这件事他是真的打算交给扶苏,因为没有人比他更合适。或许别人解释经典上有私心,但是扶苏他不会。

  他不属于任何世家,不属于任何流派。对他来说,民众的利益就是他自己的利益。

  论地位,天下只有寡人高过他,其他人都不如他。

  论学问,天下的士人没有人能够辩得过他。

  他每天都和这些士人搅和在一起,与其放他出来在朝堂上掺和政事,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不如让他专心做这件事。

  嬴政也不多说,直接面向文武群臣。

  “这不是寡人的意思,是文武诸臣的心愿。我们都一致认为,只有你最适合去做这件事。”

  李斯也出言,“太子素来就通晓经文典籍,解释经典更是接近上古圣人之训。每每出言,都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而太子学冠群儒,深得经典奥妙。事情还未发生,就已经预测到结果。臣以为,太子恐怕比李斯更为明白,如果任由诸子百家学说再这样各行其道,横行于世,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祸乱。”

  “请太子接受大王的命令吧。”

  李斯早就看穿了嬴政的心思,这一招也实在是借坡下驴。既然太子深得士人之心,那就让太子去引领那些士人吧。

  至于等到太子登基。他身后天然就有着一批支持者,根本不用担心缺乏才士的问题。这样太子也就不用自己煞费苦心到外地去寻找名士。

  大王安心,太子的王储之位也能稳固。

  两全其美之法!

  众臣也站出来齐齐道。

  “太子,此事非得请您出来主持大局。”

  众人固然襄举,扶苏自然不肯接受。

  这是规矩,哪能人家一请,你就立刻答应。

  嬴政望着众人托举扶苏,扶苏还不肯答应。

  这时候他就下了一道最直接的命令。

  “寡人任命你为太学祭酒。太学曾经就是你提议修建的,诸子百家的名流也都已经入了太学。从现在起,你来掌管太学,专门治理诸子百家学说。”

  “寡人要的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让杂乱的学术都统一起来。什么百家争鸣,争来争去的结果无非是制造更多的纠纷和争夺。”

  “从今天起,你来处理这百家。”

  祖龙一声令下。

  顿时周围的人气场都要减半。

  “唯。”

  扶苏咬着牙,接下了此事。

  扶苏早已经不习惯被人命令而去做事。

  这一天,上林苑里聚集了上万人。其中大臣名流加起来约有上百人。

  众人襄举一处,于此推举扶苏为太学祭酒。

  场面非常浩大。

  在这上林苑秋狩之际,嬴政听取李斯的意见,又为大秦帝国的创立加上了统一思想学术这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

  因为这次的事情非常重大,在大秦帝国即将诞生的前夕,秦国的国土面积空前扩大,甚至于大过了当初周朝刚刚建立。

  而百家的学说和思想,只是因为秦国的铁蹄踏平了五国,使得曾经沸腾一时的各家名流都一度销声匿迹。

  但是他们的学说始终没有消失,他们的影响力也没有减弱。

  史官们洞察历史,他们预见到了嬴政这个决定将会历史造成多么重大的影响。

  而由扶苏来主持这件大事。

  他的身份是那么的特殊,一国的太子,未来的秦王,凭借着出色的天赋,独特的见解,以不足二十的年纪,统领天下文士,监管当世经学世家,把控对天下经典文书的最终解释权。

  这也昭示着扶苏这位王者继位之后的大政与前人有所不同。

  未来的秦国,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采取什么制度,身为国君,引领国家和子民向什么方向发展,都引人深思。

  史官不仅浓墨重彩地记录这件事。

  更有人将这次上林苑扶苏接受众人推举,接替太学祭酒的大事的宏阔场面做成了石刻画像。

  一共分为六板。

  第一板画面为事情的开始,扶苏带着十八世子质问群儒。

  第二板画面为群儒和扶苏的对辩。面对一众儒士,扶苏的气势在工匠的刀刻下,压过了在场所有人。而群儒提剑,都对着扶苏接连不断地发起质询。

  第三板画面则是群儒对着扶苏低首。群儒固然仗着长剑,可是在扶苏面前却都是心悦诚服的模样。

  这昭示着太子扶苏凭借个人出类拔萃的能力,压倒了不可一世的儒学世家。

  第四版画面就是廷尉李斯向秦王政上谏。这个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丞相,他站出来维护了衡秦王政和太子扶苏权力天平。

  第五版画面就是众人托举扶苏,立其为太学祭酒。这昭示着王室把控了经典解释权。

  第六版画面,工匠却是匠心独运。

  画面中只有嬴政和扶苏两个人。

  秦王政高高在上,气势非凡,他低头对着扶苏做出某种意义重大的安排。而占据画板另外一半的则是年纪尚轻的太子,在高傲专权的嬴政面前,他傲然挺立,昂着头接下这样的命令。

  只是这一版画面上也只有这两个人,再无其他……

  这些自然都是后来的事情。

  

  只是那一天之后,众多公子在亲眼看到了扶苏被秦王任命,又得众臣推举的场面后。

  这引发了他们内心深处极大的自卑感。

  当天扶苏被人任命后,其他公子再看扶苏时,觉得他好像是一只飞起来的仙鹤,而他们只是生下来就用于衬托他的野鸡。

  仿佛扶苏已经成为了一座巍峨的高山,他只要一低头看着他们,就显得他们很是渺小。

  他们从一开始地热烈地崇拜扶苏这个大哥,变成了一个个望着扶苏却不敢走近。

  这些幼小单纯的王弟们,他们生下来就接受了嬴政作为一个君王的强权压制,随后又逐渐地活在了扶苏这个太子巨大的阴影之下。

  在看到自己的王弟们这样的反应之后。

  扶苏立刻以祭酒的身份,对嬴政说出自己打算让自己诸位王弟都进入太学的想法。

  “既然要让王室掌握经典的解释权,那就要贯彻到底!”

首节上一节408/6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