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道!
楚王殿下忽然发现,原来西域的蛮夷比草原上的蛮夷那可是识时务的多啊!
想来也是,西域这块地方,可不只有突厥人,虽然他们足够强大,但像是回鹘、吐蕃、疏勒、波斯、这些族群,也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活跃着,所以这也就造成了大家自觉各自抱团,同时又猜忌防备,最终形成了相互节制又相互依存的特殊生存局面。
而这种微妙的平衡,在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被莫贺咄杀害后,便已经被打破。
当然,如果莫贺咄最终重新整合了西突厥,那么这种平衡就会重新出现,让整个西域再次结束动荡,重归平稳状态。
但可惜的是,偏偏是在这个关键的当口,我们的楚蛮王他带着大军入局了!
“麴文泰,讲屁话没有用,本王要看到你的行动。”李宽说这话时,突然抬头扫了一眼高昌城头,随后道:“回头给本王把大唐的王旗升上去,从今日起,你高昌国将受到大唐的庇护,嗯,这种好事,你没意见吧?”
楚王殿下问的无比真诚,麴文泰却不由闻言心中一苦,可他脸上却还是依旧笑得像一朵秋日里,花开正艳的老菊:“殿下有此心,麴文泰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啊……”
第227章 楚王他不当人啊
“楚王殿下,您这是何意?”当李绩看见那高昌城头飘荡的大唐王旗时,饶是他也觉得脑子有些不够用了:“这些西域小国不过是些墙头草,畏威不畏德的主儿,您现在对其施以恩惠,还不如直接占了这座城,作为桥头堡……”
“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师出有名啊?”回到大军之中的李宽闻言直接便怼了回去:“‘奉天靖难’,那是咱们给国内的说法,这西域连他娘的认识汉字的人都没几个,你指望他们能明白什么是‘奉天靖难?’
况且高昌是咱们进入西域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小国,若是我们二话不说灭了高昌,你信不信,接下来就会有数之不尽的麻烦找上咱们!可你别忘了,本王来这里,是准备活捉莫贺咄,然后去到突厥祖地金山,带着两位突厥可汗祭天,以此达到消灭突厥政权,削减突厥对周边小国影响力,同时强盛大唐国威的目的,所以怎么因小失大?!”
李宽的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有节,这让李绩还有一同议事的大将们除了惊讶,还是惊讶。
大家相处了这么久,也都不是不知道只将《孙子兵法》记了个书名的楚王殿下,打起仗来有两把刷子。
只是大家很好奇,怎么好好地,草原上的恶魔之王,来到西域以后就成真正的王师了?!
尤其是契何力和执失思力,这俩曾经见识过楚王殿下之残酷手段的异族大将,突然就有了一种伤心的感觉。
怎么个意思?
楚王殿下怎么可如此?!
您这般厚此薄彼,让我等心里怎么好受呢?!
“你们别这么看着本王!”李宽注意到大家看向自己的目光里携带的异样,直接把脖子一梗,先是没好气地回了众人这么一句,随后他又指着契何力和执失思力道:“特别是你俩,本王是不是仁慈之君,你俩身为降将,难道心里没点儿数吗?!”
“……”契何力和执失思力闻言顿时沉默了。
理他是这么个理,但事儿好像不是这么个事儿啊……
-------------------------------------
就在楚王殿下改变方针,开始向西域展示大唐王师的仁德的时候,万里之外的长安,李二陛下在大朝会上看着向自己复命的唐俭,已经快气到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了……
“……事情就是这样,还有,陛下,楚王殿下要老臣告诉您,颉利可汗他暂且就不送往长安了,待他自西域将那西突厥的叛逆莫贺咄抓回之后,他要挟这莫贺咄和颉利两个逆贼,去突厥祖地金山祭天,他要告诉世人,什么叫昭昭有唐,天俾万国!”(注1)
随着唐俭的话音落下,大殿之中瞬时便炸开了锅。
武将们自然是将三战打下东突厥的楚王殿下视为了“自己人”,尤其是程咬金,只见他笑呵呵地朝周围的文官道:“哈哈哈哈,楚王殿下不亏是老夫的忘年交,不亏是老夫的忘年交啊!这份气魄胆量,硬是要得!”
文官之中,萧还好,只是对周遭的善意眼神淡定点头,而虞世南……嗯……顾盼自雄!
楚王的兵法谁教的?
需要老夫再来一遍吗?!~~
与此同时。
硬是要得?另一边,楚王的宿敌魏征此时黑着一张脸,听着耳边程咬金的话,只觉得楚王殿下,硬是要命还差不多。
“你没给他看朕亲笔写下的天子手书?这臭小子还敢抗旨不尊?!”原本还因为儿子亲率一千三百骑,就大破沙钵罗,活捉颉利而感到开心的李二陛下,在听闻唐俭此言后,脸色顿时便阴沉了下来:“朕看他是真的想奉天靖难了!”
“父皇!”被自家宽弟一手“奉天靖难”给吓得差点昏厥过去的太子殿下,连忙从座位上起身,走到台阶下面,向李二叩首求情道:“宽弟他只是为国朝大事计,非是有私心啊父皇!”
“你一边待着儿去!”李二陛下暴躁起来身上多多少少带了点楚王殿下的影子:“唐俭,朕问你,你到底有没有给他看朕的手书!”
“陛下啊!”说起这个,那可真是伤了唐俭的心了,只见他颤颤巍巍地从怀中取出李二的圣旨,然后当着李二的面将其展开,随后他缓缓跪倒在地,将圣旨举到头顶:“楚王殿下说……楚王殿下说……算了……您自个儿看吧!”
反正老夫是说不过他,那动手的话……嗯……
唐俭回想起当时楚王送别自己时,身边站着的袁天罡和薛万彻……
算了……老夫堂堂读书人,自幼便有雅量!
“看什么?!那臭小子还敢改朕的圣……圣……旨?”李二陛下原本只是扫了一眼唐俭摊开举在头顶的圣旨,他刚准备继续激情开骂,但是目光一扫,忽然发现那圣旨上面的天子行玺有些不对劲。
“这是……”李二陛下缓缓走下台阶,语气充满了不确定和某种期待。
“陛下……”唐俭还是那副“臣本忠肝义胆奈何当时身陷囹圄,周遭尽国贼”的损色儿:“千真万确,就是真的!”
“……”等李二亲自走到唐俭身前,亲眼见到了那硕大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后,饶是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的天策上将,此刻也难免呼吸一窒。
李二陛下该如何形容自己此刻复杂的心情呢?嗯……这么说吧,当年他要是有这宝贝,还需要开玄武门?玄武门它得自己打开,放自己进去清缴“反贼”才是正理!
“唐爱卿……这……这这这……”李二陛下声音颤抖,尽管唐俭已经承认,事实就如他猜想的那般,但他还是有些难以置信:“这东西,在那竖子手上?”
“陛下啊!”唐俭闻言忽然老泪纵横:“楚王殿下他不当人啊!他……他先前用传国玉玺在您的天子印上盖章不说,除此之外,他还借用您的名义,在臣此番回长安之前,硬是重新给东边的高句丽、新罗、百济、西边的吐谷浑、吐蕃、吐火罗以及西域诸国下了国书,内容……不堪入目!上面全是‘彼其娘之,不识吾父’等污言秽语……简直就……简直就是……”
唐俭憋红着脸,悲愤道:“总之您跟太上皇的颜面,算是让楚王殿下给一次性糟践完了!”
“呵……呵……”听者有意,闻者……闻者红温且伤心呐……
只见我们的李二陛下在唐俭爆出如此惊天消息之后,这位从前身经百战亦然不曾后退过的“堂堂威凤”,整个人甚至都不由自主地踉跄倒退了几步,随后,坐倒在台阶上的李二陛下,失魂落魄,口中更是喃喃道:“这逆子……这逆子……他这是要让老李家三代陪着他一起丢人呐!”
“……”文武百官之中,顾盼自雄的虞世南忽然觉得,当初自己真的多余给那小王八蛋上什么兵法课。
因为此子学成兵法之后,不但对敌人造成了巨大杀伤,这小兔崽子对自己人……那也是没咋客气过啊!
贞观五年的这个春天,楚王依旧不在长安,可长安城中,又有几人不思楚?!
第228章 坏了,真让楚王成了
作为大唐顶级流氓简称“大唐顶流”的楚王殿下,在携六万大军进驻高昌后,是夜,他叫来众人,打算开一次作战会议。
“诸位,大家都说说,这一仗,咱们该怎么打?”城主府的大厅中,坐在上位的楚王殿下望着他的一帮良臣们,颇为难得的摆出了一副要与大家诚心商讨对策的谦卑姿态。
“殿下,要老夫说,咱们想要拿下西突厥,掳走莫贺咄可汗,就眼下这么点人手,其实有点困难啊……”李绩是一个务实的人,尽管楚王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并非草包,他对于兵法一道,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领悟与见解,可是战争并非儿戏,这么多人如果折在这里,对于大唐来说,将会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哈,不困难本王还找你们商量啊?”李宽白了一眼李绩,总觉得这老头儿有一种“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味道:“我说李绩,你是不是心里还惦记我爹呢?咱们出来打了这么久的仗,你就没出过一个能用的主意,尽泼本王冷水了!”(注1)
“……”李绩看着又开始胡搅蛮缠的楚王,他深吸一口气,忽然道:“那楚王您说说,咱们如今怎么办?数万大军进驻高昌,要不了多久,整个西域都会知道咱们来了。对,西突厥现在是处在内乱之中,可人家三四十万的控弦之士,那也不是摆设,更何况这只是西突厥一国,像是吐蕃、吐谷浑、吐火罗、以及虽说重归铁勒的薛延陀,到时候咱们跟西突厥打起来,这些人难道就真的只在一片眼睁睁地看着咱们……咱们……”
忽然,李绩的声音越来越低,他看向楚王的眼神也渐渐有了震惊之色因为他发现,自己将这些困难摆在楚王殿下面前的时候,后者甚至连眉头都没皱一下,神情反而越来越兴奋。
坏了……坏了……难道说这竖子又要……
“说啊,李公,为何停了?”眼见自己的捧哏不说话了,即将英雄登场的楚王殿下有些疑惑道。
“殿下,您就说您想怎么打这一仗吧。”在李绩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一旁早就有所预料的李靖忽然叹了一口气,他现在算是看出来了,楚王殿下此时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了。
叫大家来,不过是走流程罢了。
“嘿嘿!果然,知我者唯有李伯伯是也!”李宽哈哈一笑,无视了李靖身边用眼神对自己骂骂咧咧的姑丈柴绍,他抿了抿嘴,整理了一下思绪后,方才继续道:“咱们这回作战,须参考很多典故,比如说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啦,以及当年冠军侯率八百骑,狂飙突进的斩首行动……还有……”(注2)
“殿下,此举万万不可!”李宽话只说到一半,就被窦师纶和姜去同时打断,尔后姜去看了一眼窦师纶,随后才道:“您在这种时候分兵,无异于是找死啊!人家冠军侯的八百骑中,甚至连厨子跟兽医都有,也就说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人家都能解决,更重要的是,他能收服匈奴人给他当向导,楚王您的名声……哪怕是在西域,也只能说是甚嚣尘上,不大好听……”
姜去最后的形容当真是很委婉了,事实上,楚王的名声别说在西域了,从西边的昭武九姓,再到北边的高句丽那边,横跨几千里的疆域,人们口口相传:大唐楚王只要经过,但凡能喘气的,都得匍匐在路边,以示对大唐的臣服之心。
“没事儿,我爹的名声也不好听,但这又不影响他当一个昏君。”楚王殿下闻言满不在乎的摆摆手,这种事情他压根就不在意。
“……”被楚王的奇妙比喻给弄得心情更为复杂的众人,竟然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尤其是如今军中硕果仅存的“李二陛下的忠臣”张公瑾,他现在甚至都开始怀疑在贞观初年降下的那几场天灾,不是上苍为了惩罚李二陛下,很可能只是单纯的考验大唐而已真正被上天派来惩罚李二陛下的……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楚王殿下,您要想当霍去病,是不是也要问问老夫等人乐不乐意当卫青吧?”李靖在分析了一同楚王的计划之后,当即摇了摇头:“此举危险系数太大,您要真学冠军侯当年,那西域对您来说就是个大泥潭,一脚踏进去,想要拔出来就难了。”
“谁说本王要拙劣的模仿冠军侯了?”李宽把脖子一梗,随后道:“方才本王的话没说完呢除了明修寨道暗度陈仓,以及冠军侯狂飙突进的闪电打法,最最重要的是,本王要学习当年的吕蒙,玩一手‘白衣渡江’,本王要组建几支商队,和西域的胡商以及大唐的商队混在一起,从不同的地方出发,然后在事先约定的期限到达之前率队抵达千泉,与此同时,高昌城内的大军也要动起来,目标就是距离千泉几百里外的龟兹,如果能提前打下龟兹,就据城而守,如果拿不下来也没关系,大军围城,只要能让千泉的突厥人动起来就行,届时我们潜入进千泉的人就可以趁着千泉守备空虚,趁机对西突厥的汗庭下手!”(注3)
楚王此言一出,大家纷纷面面相觑:咱们的楚王殿下,还真的有点东西在身上啊……难道说,传闻中“楚王殿下借由《孙子兵法》开悟”一事,是真的?如今还真让这竖子成了?
“殿下此举,貌似可行。”在一片相顾无言中,沉吟许久,终于下了某种决心的窦师纶缓缓抬起头,看向众人:“诸公以为如何?”
“太冒险了。”李道宗叹了一口气,随后他望向坐在上首满脸期待的楚王,神情有些复杂。
李道宗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位楚王殿下,应该就是整个李唐皇室中,未来最擅长行军打仗的那一位了。
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但无论如何,他还是不希望李宽去冒这样的险,不管别人怎么想,其实李道宗之所以当初跟随楚王来西域,更多的是希望这小子在见识到西域的形势复杂后知难而退。
可让李道宗万万没想到,楚王殿下居然还真就又从典故上汲取力量,真让他修成全新版本的“兵者,诡道也”了。(《孙子兵法》)(注4)
当然,要是李二陛下在这里,他可能会更震惊:因为自家竖子真就如当初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已非“吴下阿宽“了……
(抱歉,卡文……今日一更……)
第229章 大唐有属于自己的蛮夷
楚王殿下是属于做事雷厉风行的人。
所以在定下计划的第二天,他便开始了行动。
“文泰,本王决定让你们父子回长安受封,你以为如何啊?”当李宽将高昌国王文泰叫到面前,表示要让他成为大唐的侯爵时,后者脸上卑微和讨好的表情几乎在一瞬间凝固。
“楚王殿下,小王……这……这这这……”你们唐人,难道就这么不讲武德的吗?
“本王知道你想说什么。”城主府的大堂中,坐在主位的李宽百无聊赖地看着几番欲言又止的文泰,随后他拍了拍手,自己的暗影刺客便从大堂外面抬进几口大箱子:“这些是本王从你手中买下高昌的定金,等你去了长安,我爹给你的爵位就是尾款。”
“楚王殿下,外臣……”文泰刚想开口推辞,就只见暗影刺客已经打开了箱子。
“嘶……”文泰的儿子,麴智盛倒抽一口冷气,看着箱子里那些价值连城的琉璃器,他下意识地发出一阵惊叹。
“……”觉得儿子给自己丢脸了的文泰随即也转过头,待他看清了箱子里的事物后,突然之间,他便失去了开口的勇气。
光这些琉璃器,哪怕是在西域买他们父子二人的命,都属于是绰绰有余了。
“怎么样,本王待你不薄吧?”李宽看着陷入犹豫的文泰,先是调笑了对方一句,随后又道:“当然,若是阁下不接受本王的慷慨,那么本王也略懂一些拳脚功夫。”
“……”楚王此话一出,别说文泰吓了一跳,就连在场的窦师纶李靖等人,在听清楚蛮王的话语之后,也难免在心中生出一些异样。
眼前这位看着人畜无害的小王八蛋,说起来可真的是长安城里殴打老幼的第一高高手:上至七十老叟令狐德,下至八岁稚童蜀王殿下,当年可都是领教过楚王那“极其出色”的拳脚功夫的,至于那让“楚蛮王”一战成名的高句丽的正副使节,更不用提楚王当时能够违背本心,只下狠手而没下黑手,那可纯纯是出于一番孝心,照顾照顾李二陛下的颜面,才最终没有将自己做“蛮王”的下限继续拉低。
楚王这次来西域,完全就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西北玄天啊一片云,乌鸦落在了凤凰群。(注1)
跟你们这些西域的蛮夷比起来,咱们楚王那可显得黑(未开化)多了……
所以文泰,你好自为之吧……
“文泰谢过楚王殿下!”半晌,自知无力回天的文泰重新跪倒在地,向“略懂一些拳脚功夫”的楚王殿下以臣子的身份行礼道:“臣谢过楚王殿下恩典!”
“嗯~~明得失,知进退!阁下不愧是西域的俊杰啊!”李宽笑着点点头,他现在是越来越喜欢这个明事理的胖子了。
“怎么样,诸位,本王厉害吧?轻松拿下!”待文泰父子退下后,兵不血刃在名义和实际双重意义上占领了高昌城的楚王殿下,笑呵呵地望向众人。
众人尽皆沉默以对。
良久,李绩忽然叹了一口气,或许是联想到某人先前说的“白衣渡江的”典故,我们的李大将军忽然说了一段意味极其深长的话:“遥想当年,曹魏有曹魏的风骨,季汉有季汉的浪漫,江东则是有江东的鼠辈……几百年后,日月轮转,时代更迭,到了咱们大唐……却也……”李绩顿了顿,最后来了一句:“咱们大唐,却也有着属于咱们大唐自己的蛮夷啊……”
此言一出,正在洋洋自得哈哈大笑的楚王殿下,忽然就不笑了。
但是原本个个神情复杂的“楚王良臣们”,哪怕是向来不苟言笑的窦师纶,也在满堂华彩的大笑声中弯起了嘴角。
不得不说,最了解楚王的,还是他的“敌人“们,比如眼前的李绩,比如远在长安的唐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