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宽看了一眼弟弟,碍于不好扫对方的兴,他勉为其难的拈起一只蝗虫丢进嘴里,一番大嚼之后,很给面子的点了点头道:“味道不错,少放点盐会更好。”
“那要不要放孜然?”魏王殿下如今已经将吃蝗虫视作头等大事,当然,这事儿主要不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是为了帮助百姓们将糟践粮食的蝗虫变废为宝,当做口粮给消灭掉。
“小泰啊……”李宽叹了一口气,随即望向自己那“何不食肉糜”的弟弟:“我先不说百姓们能不能吃得起孜然,能不能吃得起细盐,我只问你:光是油炸蝗虫这一项所用的油,老百姓出得起吗?”
“额……”李泰闻言顿时愣住了,二哥的问题,显然是触及到了他的知识盲区。
“没有吗?”李泰挠了挠头:“不能吧……”
“大灾之年……”李宽摇了摇头,随即伸手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寻常年份,老百姓都不舍得做饭用掉太多的菜油,眼下又怎么会有呢?况且还拿出来油炸蝗虫……”
“啊?这样吗?”听闻此噩耗的魏王殿下整个人如遭雷击,好半天他才喃喃道:“还好我没说裹上鸡蛋液……”
“行啦,这些事本就不该你来操心。”李宽一把揽过弟弟的肩膀,宽慰道:“你有这份心是好的,不过,说到底还是阅历太少,才导致今天这种情况,等回头有空,二哥带你去玉山别苑住上两天,让你也看看寻常百姓家是如何生活的,想来你会因此获益良多。”
“二哥,那你啥时候有空?”听到要去蓝田,李泰眼中都仿佛带着光芒。
“等蝗灾一事过去吧。”李宽说完站起身,看向不远处的广场上,正在大步奔来的李恪。
“二哥!”李恪在见到李宽的第一时间,便好似忽然卸下一副重担一般,整个人从紧绷的状态中回到松弛:“我寻了你老半天,可算是将你给寻到了。”
“咋啦?又闯祸啦?”李宽呵呵一笑,哥俩这段时日以来,感情是越处越好。
“没,二哥,就是……”李恪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还抱着点心盒子发呆的李泰,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李宽看出李恪似乎有话要单独跟自己说。
“小泰,你去看看长乐是不是又在偷用母后胭脂了,记得给她把脸擦洗干净,小小年纪,光知道臭美。”李宽随口吩咐李泰道。
“哦,”李泰也没多想,听完李宽的话便自觉向大殿内走去,准备抓包古灵精怪的妹妹。
待李泰进殿后,李宽将目光转向李恪:“说说吧,到底是什么事?”
“二哥……”李恪闻言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李宽道:“今天屈突通来找我,说是有几个人想为我引荐,我没答应……”
李恪此话一出,只是电光火石之间,李宽便觉得仿佛有一道大门在自己眼前打开。
仿佛有一道声音在他耳边气定神闲般响起:真相,只有一个!
李宽可算是知道五姓七望之中不曾在裴府现身的那三家如今在何处下手了。
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他们这是把宝押在小恪身上了啊。
这他娘的……
李宽忽然生出一种奇妙的情绪,他很想此刻就按着这三家家主的狗头问上一句:咋的,本王这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就不配当你们的团伙儿老大?!
然而,就在李宽幻想如何“天街踩爆家主头”的时候,太极殿内,原本一心一意练习书法的李二陛下,在听到手下人的禀报后,一副好好的楷书,偏偏在收尾的时候乱了章法,导致那“静心如意”最终毁在了那一点上。
“两个竖子啊……”李二丢下笔,口中喃喃道:“就让为父教教你们,什么是至尊皇权吧……”
第86章 难得正经的楚王
就在李二陛下准备给俩儿子一点小小的皇权震撼的同时,另一边,李宽也在为一件事情发愁。
如今事情貌似已经到了不可控的局面,自己要不要求助虞师呢?
终于,在隔天虞世南给李宽上完孙子兵法的《谋攻篇》后,李宽借着课后休息的时候开始向其问策:“虞师,如今学生遇到了一点小小的麻烦,想要问问您……”
“打住!”虞世南光是听李宽第一次在自己面前谦卑的自称学生,小老头儿就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因为瞅这架势,这竖子就算不是打算去造反,估计也差不多了。
“虞师……”李宽此时感到很委屈:“难道您就不能等学生把话说完吗?正所谓我和虞师心连心,虞师和我动脑筋,此举可真叫人伤心……”
“臭小子……”虞世南忽然露出一脸悲愤的表情:“老夫和你说没说过,老夫全家上下近百口人呢,你小子要犯事,莫要牵连为师可好?”
“虞师,您误会了。”李宽一本正经道:“本王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不过是想让这天底下的灾民人人都吃得上一口饭罢了。”
可能是李宽少有像今日这般忧国忧民的时候,虞世南在听他把话说完后,沉吟半晌,最后才缓缓开口道:“楚王殿下有话不妨直说,您到底打算做什么呢。”
李宽闻言眉毛一掀,他等的就是于是虞师这句话!
呐呐呐,大家都看到了,是虞师叫我有话直说的!
“虞师,事情是这样的……”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李宽第一次将自己起初的计划原原本本的跟虞世南说了一遍:从他最初用琉璃跟五姓七望六家代表除开赵郡李氏之外的五家换来八十万石粮食开始。
他原本的计划是先将这八十万石粮食弄到手,等蝗灾发生后,再用“单翎”的名义向对方再强行购买四十万石,如果对方不乐意,那么自己就安排人手在对方的地头上扮做流寇,抢劫对方的粮食,用以劫富济贫,甚至必要时候,还会组织流民,给对方来上一场小小的暴动。
当然,李宽自然是解释了自己手下的人手来源那都是皇祖母窦太后留给他的的家臣。
“……是以……如今的情况就是,不光五姓七望分成了两股势力,一股支持我,一股支持小恪,这其中还牵扯出了关陇八家,以及前朝以屈突通为首的一帮老臣,所以眼下的形势,本王看着着实有些头疼,故而想请虞师为我分析一二。虞师?虞师?”
等李宽将事情的大概交代完毕,虞世南此刻早就是呆若木鸡。
好家伙……
虞世南想过楚王问策可能会有麻烦,但是他想不到,竟是如此之大的麻烦!
你个小兔崽子……你爹十六岁的时候还知道勤王护驾,您可倒好,如今刚满十岁,都开始搅动天下风云了!
那可是整个关陇集团啊……
可以说隋唐两朝,就是这几家世家门阀关起门来推举出话事人而产生的结果。
如今可倒好……
虞世南望着眼前的李宽,这竖子可能知道事情很严重,但他并不清楚事情到底严重到何种地步。
“楚王,”虞世南第一次用一种威严的目光审视着李宽:“老夫且问你,你当真毫无反心?你的一切所作所为,只是想化解这场蝗灾,解救那些灾民?”
“当然!”李宽瞪大眼睛:“我又不是我爹, 我大哥也不是我大伯,我做个楚王,挺好的啊,当然,”李宽想了想,末尾补充道:“如果能给我换个更合适的封号,那就更好了。”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李宽相信,总有一天老爹会明白他的雄心壮志,让他如愿的,况且他不过是想要个跟“秦”沾边的封号,又不是要天上的星星还有月亮……
嗯……当然了,再不济等大哥上位,自己届时再试试,也不是不行,对吧?
“殿下……臣觉得您如今的封号就挺合适的。”虞世南看着眼前这个连孙子兵法都学不进去的丈育王爷,心想毕竟史书上那位楚王……死后可是被写进《帝王本纪》的啊……不过也可能真的是他真的多虑了,毕竟眼前这么个小玩意儿,哪怕真的身穿皇袍……瞅着都像反贼!(注1)
“啥?你说啥?明明就不合适!”楚王殿下还是听不进劝。
眼见关门弟子如此油盐不进,虞世南现在就很想……罢了罢了……这可是太穆皇后最疼爱的孙儿啊……
那位给李宽留下来的“遗产”,虞世南仅仅只是通过前些天,窦师纶为了李宽而不惜和裴寂发生冲突一事来看,那份遗产,哪怕暂时只是露出来冰山一角,都已足够庇佑李宽一生无忧了。
“楚王殿下,”虞世南看向李宽的神情很复杂:“老夫不明白,您已经有了八十万石粮食,加上朝廷筹措的六十八万石,这些足矣让关中百万之巨的灾民撑到明年开春,为何还要……”
“虞师,”李宽此时的表情是前所未有的郑重:“本王粗略的计算过,这些粮食大约够一百三十万的灾民吃上半年,可眼下受灾的百姓,只有这么多?还有,这些粮食届时派往各地,途中的损耗怎么算?我且不说官员贪墨这事儿,咱们就当这些粮食途中不出现任何损耗:但我想知道,就这么点粮食,能不能做到在这场蝗灾之中,我大唐百姓不饿死一人?! ”
当李宽的这个问题抛出时,就连虞世南一时之间也不知该如何作答。
良久,虞世南呼出一口气,语气怅然道:“楚王殿下,您的想法未免太过天真了。”
“天真吗?”李宽洒然一笑:“呵……虞师,您心里已经有答案了对不对?”
“古往今来,无论哪朝哪代,都做不到赈灾不死一人啊……”虞世南担心李宽钻了牛角尖,于是他尽量放缓语气,试图劝解这个今日让自己几乎一日三惊的小弟子。
“虞师,并非本王天真,”李宽摇摇头,随后道:“本王知道,想要在这场蝗灾之中,不让我大唐百姓任何一人饿死,未免是痴人说梦,可如果不抱着这种心态去赈灾,那么饿死的人,只会更多!”
第87章 其实正经不了一点
“这一点,老夫认同……”虞世南惊讶于弟子的胸怀大义,下意识地点头表示认可,但接着他想到李宽如今的处境,不免有些担忧道:“可事到如今……殿下您都成了过江的泥菩萨了……”
“这些不重要,”李宽打断了虞世南的话,满脸认真道:“先生,我私底下了解过那些世家门阀为何手中会持有大量的粮食,那些粮食,不是一年两年积累下的,有的甚至是数年积累:他们以几年囤积下来的陈粮换新粮,周而复始,以至于甚至有时候市面上压根都见不到新粮!那些,可都是老百姓辛辛苦苦种来的粮食!凭什么成了那些世家门阀奴役剥削百姓的手段?(附注:唐时期粟藏九年,米藏五年。潮湿的地方,粟藏五年,米藏三年)
似眼下这般大灾之年,吃不上饭的老百姓,能抵押手中的田地换些粮食都是条件好的,那些家境贫寒的,将儿女卖给豪绅为奴为婢,承受骨肉分离后,为了活下去,为了有朝一日还能相见,做父母的还要去逃荒……”
李宽说道这里,语气渐渐变得深沉:“本王想不明白,想不明白啊……看天吃饭,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成天在地里刨食儿的老百姓就活该遭受这些吗?可杀死他们的,造成这些惨剧的,是这老天,还是另有其人?!虞师,您说得清吗?!”
虞世南看着眼前义愤填膺的李宽,老人的心中没来由的生出一股久违的热血,这位从南北朝走到隋唐的老人,见惯了这世上太多的人心险恶,也见惯了太多的权利斗阵,在他心中,仅存的一丝信念就是想办法让这已经稍稍好上几分的世道,维持原状,不要回到从前那样的黑暗岁月。
但他没想到,自己当初只是因为“不想大唐生出一个杨广”,抱着这种念头而收下的弟子,会给自己带来这样的震撼。
是的,杀死那些老百姓的不是上苍。
那么是谁呢?
虞世南的眼中,渐起锋芒!
“殿下,您打算怎么做?”
“我要想办法逼这些人吐出更多的粮食!”李宽脸上,神情坚定:“先前小泰说他想到了一个消灭蝗虫同时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就是将蝗虫化为口粮,当然,他的想法是用油炸,这多多少少带着‘何不食肉糜’的味道了。”
“殿下,此举未尝不可啊。”虞世南却是起了兴致:“不能油炸,其他方式不也行么,比如用火炙烤……”
“虞师!”李宽直接打断了虞世南的话:“本王且问你,凭什么蝗灾来了,老百姓就非得要去吃蝗虫?蝗灾的发生是他们的过错吗?
本王不是说人在性命面前,还要顾全生而为人尊严,本王的意思是:粮食不是没有,只是在那些不配拥有它们的人手里,而本王作为大唐亲王,不将它们弄到手分发给老百姓,害的老百姓跑去吃蝗虫,那是本王无能!
难道虞师觉得,本王是那无能之辈吗?!”
“……老夫自是觉得殿下有非常之才,较之那陈胜吴广,也是不逞多让。”虞世南看着刚刚还一脸低声下气找自己问策的某位大爷,要不是这小子这番话说得让自己都忍不住想要拍手称赞,他早就大耳刮子抽上去了。
只是小兔崽子,谁教你这么礼贤下士的?
得亏你小子生在皇家啊,这若是生在乡野,那就是妥妥的大野龙蛇, 你别说“失期”“斩”不“斩”了,老夫估计“王侯将相宁有总呼?”这句震古烁今的经典台词,怕是从你少年时起,就一直憋在心里,只待龙蛇起陆的那一天,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一道,带给这天下苍生一场酣畅淋漓的精神洗礼,以及让你名传千古的一次大起义!
但是眼下,为了顾全自己全家上下的性命,以及楚王殿下的这双腿,虞世南是万万不能让这小子玩什么大起义的。
当然,先前李宽伪造的“单翎”身份,却并非不能用。
虞世南深吸一口气,忽然拿起书案上的孙子兵法,将今日教给李宽的那一篇《谋攻篇》开头的那几段指给李宽:“念!”
李宽看了虞世南一眼,照着老师的指示,大声念道“……夫用兵之法,全国为……”(注1:为避免水文嫌疑,具体内容在本章有话说内标明,另附注释。)
许久之后。
“……其下攻城!虞师,我念完了。”此时念完前几段的李宽,有一种知识从他的脑子穿过的畅快感觉。
“……”虞世南此刻只能是在心中反复念叨:这竖子就是个丈育,这竖子就是个丈育,且不可生气,且不可生气……
但不生气?
怎么可能!
怒从心头起的虞世南,卷起手中的课本,直接在李宽的脑袋上敲了三下:“嘭!嘭!嘭!”
“楚王殿下,动动你的脑子,别担心这玩意儿用了就会报废!”虞世南有时候真的搞不懂,明明这孩子有些时候机敏得不像话,可有时候却又跟榆木脑袋一般,始终不开窍。
但愿这回,他能开窍吧……
-------------------------------------
虞世南在敲了李宽三下脑袋后,便直接告辞离开了,并且他表示近来身体不适,这几日就不进宫教学了。
而李宽,还在思索着这老头敲自己脑袋三下,是不是暗示自己半夜三更翻虞府院墙去找他。
但有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摆在李宽面前:虞府在哪儿,他不知道呀!
果然,难得正经那么一回的楚王殿下,实际上却正经不了一点。
况且李宽虽说能够“随意”(主要是撒泼打滚的手段无人能及)出宫,可留宿宫外……
这是欺母后手中的藤条不利么?
还是说老爹李二的束带不够劲?
算了算了……
李宽决定,遇事不决,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