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奈何,谁让公子真的爱民如子呢。
最后,刘封才走到赵云身前,大礼参拜:“赵叔安好。”
“我有什么不好的,何必多礼。”
赵云一直默默旁观,他的性格就是偏向沉默,平时话并不多,但关键时刻,他却是最敢说的一个。
往往有些时候,习惯沉默的赵云,却是因为话太多而被闲散处置,真是一个黑色幽默。
“此番劳动赵叔了。”
刘封笑着开玩笑道:“想来孙策是听了赵叔威名,您一进城,他就不敢再攻了。”
众将都凑趣的笑了起来,唯有赵云认真的解释道:“公子,可不能如此说,孙策之所以退让,全是因为刘从事,李功曹兄弟,太史都尉和潘司马的血战而得,云不过来的巧合了而已。”
刘封心中晒然,不愧是我赵叔,就是这么实话实说。
“既如此,且先进城吧,众军且先休息,防务可交给文向来负责。”
早在刘封安抚众将的时候,徐盛就已经指挥部队入城接防。
城中的部队早已经是强弩之末,哪怕是潘璋的如山营,那也是体力枯竭,不可再战了。
再战很可能会伤到元气,自然是要爱惜士卒的,尤其是这种能抗的起几十斤铁甲作战的勇士。
徐盛的部队属于新锐,和赵云的部队虽然长途奔袭,却并没有参战,建制完整,状态良好,正是士气高昂,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状态。
等到徐盛和赵云的部队完全接防完毕,徐州军开始派出斥候往南探查。
同时,刘封开始往后方传送情报。
将已经占据广陵东门,与袁术军在城内拉锯半个晚上等情报都书写完毕,派人传递给刘备。
随后,刘封又探视伤员,安排后勤,以徐州牧公子的身份从广陵县民的手里借取大量的粮食、蔬果和肉类,甚至连母鸡都要,约定回头按照市价补偿。
他这次是来的极其匆忙,后勤完全瘫痪,而广陵县内他们又仅仅只有东城门一个据点,府库,粮仓都在对手手里,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说白了,如果不借取粮食,徐州军可就要饿肚子了。
刘封可不会学宋襄公,饿着肚子可没法打仗,只能先找平民们借一借粮食了。
收集到粮食之后,刘封就安排人火速做饭,毕竟将士们都饿坏了。
吃完了饭,就可以尝试进行重点反攻。
不论是粮仓,还是府库,总要拿下一两个再说。
到时候就算继续买粮食,也好有现钱结算啊。
“公子。”
徐盛和赵云联袂找来,神情凝重,却又流露着丝丝喜色。
“怎么了?”
刘封本来心中一紧,可看到喜色之后,就放松了下来:“出了什么事情?”
徐盛看了眼赵云,见对方没有争抢开口的意思,便忍不住开口答道:“袁术军撤退了。”
“撤退了?”
刘封是真没想到这个回答:“怎么会撤退了?”
在他看来,袁术对广陵志在必得,不惜动员数万大军前来争抢。
自己这边依靠刘晔拿到先手,可对方也靠己方失误得以进城,那将来双方就应该在城中争夺主动权,压迫对方的控制区域,以达到最终驱逐对方出城的目的才对。
可这袁术军怎么就突然跑了?
过了一会儿后,刘封慢慢琢磨出味道了,此时,他发现刘晔也正一脸意味深长的笑容看着他,于是问道:“子扬莫非是看出了什么?”
刘晔笑道:“公子定然也已看出来了吧?这孙策军和袁术军,似乎并不齐心。”
刘封点头赞同:“不错,若是这孙策军当真和袁术军齐心协力,那现在应该是想尽办法死守待援才对,可他竟然跑了,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不想留在广陵城里和我们拼人命了。”
刘晔拱手道:“公子所言甚是!”
“善。”
刘封脸上露出轻松了的神态,别人不知道,他可很清楚孙策的难缠,以及孙坚留下来的部曲是何等精锐。
想要消灭掉对方,自己估计也得崩掉几颗牙,而最重要的是,这对袁术基本没有什么伤害。
既然如此,那自己何必费这功夫呢。
留着力气打袁术不好吗?
于是,在刘封的命令下,全军清扫广陵城,修复被刘晔破坏了的东城门,不许出城追击。
很快,各种好消息就汇报了上来。
孙策军虽然竭力搬运,也只是搬走了广陵城积蓄下来的两成财货,多以金饼、贵重的绢素等财货。
剩下的东西,孙策军并未进行破坏,原样封存。
另外,粮仓也是一样,没有进行丝毫的破坏,里面的粮食随时可以取用。
更让刘封感到惊喜的是,广陵郡可是有铁官营的。
而且这铁官营并不在城中,而是在城外。
铁官营的官仓之中,除了大量的铁锭和其他金属制品外,还有整整四十多套甲胄成品,以及找足够打造五十多套扎甲的铁甲叶片。
这可是一百套铁甲啊。
当真是发了大财了。
刘封暗叫侥幸,但凡这批铁甲储存在城里府库中的话,孙策军肯定优先选择铁甲,也不会选择那些财货了。
现在这批铁甲能落到自己手里,如山营又可以扩编了。
“今晚设宴,我要为刘从事和李昆仲庆功。”
刘封果断做出决定。
他打算请刘晔代理广陵郡郡事,请李洛代理广陵郡长史,请李章代理广陵郡郡丞,把广陵郡府的框架重新搭建起来,恢复它的管理功能。
除此以外,刘封还打算以太史慈代理广陵郡郡尉,统领郡兵,不动声色之间,先将广陵郡的兵权抓到了手里再说。
当然,除了郡兵以外,广陵郡内还有一股比较大的军力,那就是豪强们的部曲。
李家部曲虽然伤亡惨重,但依旧还有一千多人,如果再算上李家的姻亲、世交等豪族的部曲,恐怕能有两千之数。
虽然这股军力战斗力不咋地,但想成事或许会比较难,可想坏事那可就简单多了。
故此,刘封打算以郡国长史、郡丞等位置为代价,换取李家暂时交出部曲,由太史慈一并统领。
料想李家应该不会不识趣,如果对方当真不识趣,那自己也有办法应对。
第143章 广传四方
孙策军此时正在后撤的路上,这一次若是说收获,那肯定是相当不俗的,他们搬走了广陵郡府中最为值钱的两成多的财货,随意估算了一下,就超过了两百万钱。
可孙策军的损失也不小,光是战马就损失了六匹,这可是二三十万钱,而且还不好补充。
还有骑卒的损失,铁甲士的损失,都让孙策相当肉痛。
不过这一切同刘晔、太史慈比起来,又算不得什么了。
“北地英雄何其多也。”
孙策忍不住幽幽叹息。
“伯符可是在可惜广陵?”
黄盖凑了过来,言语中也满是惋惜:“只差一步,若是能袭取了东门,广陵可就被我们拿下了。”
“非也,我非可惜广陵。”
孙策却是正色摇了摇头:“就算拿下那又如何,左将军也不可能让我来任这广陵太守。不过为他人做嫁衣罢了。”
这下程普、宋谦等人也都来了兴趣,好奇的问道:“那伯符是在可惜什么?”
孙策悠然一叹:“我可惜太史慈、刘晔二人。”
“若是我们能拿下广陵,此二人必是我囊中之物也。”
孙策自信道:“此二人皆有任事能为,刘晔一介文士,却敢于潜入广陵,说反李洛、李章兄弟,更在得知我们已到江都时,断然说服李家兄弟夜半起事,何等之果决英武?此等谋臣,乃王霸之辅也,非等闲酸儒腐士所能比拟,我若能得之,必拜之臂膀以助王事!”
刘晔这番表现,孙策军上层都已经通过袁绥知晓,对他的谋略还是胆魄,都相当钦佩。
尤其是孙策,求贤若渴的他深恨不能活捉对方,说为己用。
此时的孙策身边几乎没有可看一用的谋士。
张昭还在射阳隐居,张在江都,虽与孙策相识日久,也很是器重他,却始终没有投效他的意思。至于日后的三谋陈端、秦松也都在广陵待着,目前还不认识孙策。
至于孙策的发小至交周公瑾,更是在丹阳踌躇,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因此,孙策虽然和太史慈打出了交情,却对刘晔的渴求更在太史慈之上。
“还有那虎将太史慈,箭术精绝,武艺高超,竟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此人也明珠暗投,竟为刘备所得。”
孙策连连摇头叹息。
他倒不是看不起刘备,而是觉得刘备武勇一般,剑术耍的是不错,可阵战之中,乃是长兵的天下,短兵始终受限太大。
程普、黄盖、宋谦三人也俱是连连点头,对于太史慈的勇武相当惊讶,甚至生出自愧不如的念头。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也是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才有的说法。
真要文无第一,王勃的滕王阁序如何会名垂千古。
李白如何会被誉为诗仙?
程普、黄盖、宋谦三人自觉,恐怕在太史慈手底下走不出二十合,就是亡命死战,最多也就三四十合。
他们和孙策也不是没有切磋过,孙策的勇武和气力,他们是再清楚不过了。
太史慈能和孙策不分胜负,甚至最后还隐隐有些上风,实力自然超过了他们。
黄盖这时候也有感而发:“徐州军确实强将如云,与我放对那个潘璋潘文,此人性情剽悍,威武勇猛,武艺不在我之下。可他在徐州军竟然只是一个别部司马,着实让人吃惊。”
“别部司马?这……何其靡费也。”
孙策也惊了,黄盖有多少实力,他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
能让黄盖承认和他不分伯仲,那最少也是五五开,甚至犹有过之了。
这样的武夫竟然才只是个别部司马?
徐州军人才何其多也。
这次北上之前,孙策其实是有些小觑徐州军的。
虽然丹阳募兵时栽了跟斗,可自从找袁术取回父亲旧日部曲之后,孙策就变得顺利了起来。至少比丹阳募兵时险些把小命都给丢了要顺利多了。
孙策固然几次进攻都被刘繇军打了回去,自己还负了不轻的伤势,但孙家的威名却给他带来了大量的利益,每日都有三五十人前来投奔。
短短几个月,竟有四五千人仰慕孙坚的威名和恩泽,从江东地区云集而来,让孙策的本部一下子壮大到了六七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