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35节

  刘繇越说越觉得有理,起身转了几圈,随后走到许劭的跟前:“就这么定了,这次你一定得听我的。”

  许劭看着刘繇关切的神情,又想了想眼下的情况,犹豫道:“可现在的情况,你让我如何走的开?料想月内,袁术必定增兵江都,到时候他两三万人马驻扎在江都,明着是去攻打广陵,可实际上却随时可能掉过头来偷袭丹徒,这件事情,不可不防。”

  “子将言之有理,我深以为然。”

  刘繇郑重答道:“明日,我即请孙邵去见笮融,请滕耽去见薛礼,务必请他们二人各自调拨三到五千精锐给我,用以驻防丹徒。我再从牛渚前线,抽调四千精锐回来,还驻曲阿,随时增员丹徒。只要能守住丹徒,袁术军就是想偷袭我们,也上不得岸。”

  许劭思考了片刻,点了点头,算是赞同刘繇的想法,只是还提醒了一句:“笮融绝不可信,正礼你千万要小心警惕此人,绝不可无备往见。”

  “子将你且宽心,此事我已尽知。”

  刘繇点了点头,眼中闪过杀意:“若非局势艰难,我早将此僚擒杀之了。”

  “此忘恩负义,毫无信誉之人,与禽兽又有何异?”

  刘繇愤愤道:“只待江东安定,我必杀此人。”

  ***********

  无独有偶,刘繇在这里同心腹重臣商量的时候,远在荆州襄阳,刘表也一样在同心腹重臣叙话。

  刘表此人乃是汉室宗亲,不过在这东汉末年,汉室宗亲的牌坊,甚至都不如三流士族的资源多。

  刘虞、刘焉、刘表、刘繇、刘备这五个人,都是汉室宗亲,可能量却是天差地别。

  更近乎于士族的刘虞地位最高,名望最大,能量也是最强。

  只可惜他遇到的是最不讲规矩的公孙瓒,死的相当郁闷。

  刘表这人就相当有意思了,他虽不如刘虞,但在士人中混的也很不错。

  他最有名的当属八骏之名,但凡有人提到刘表,总免不了夸他一句八骏之一。

  可惜的是,刘表并不是八骏,严格的说,是刘表不配当八骏。

  在东汉末年,人们对名望的追求已经到达扭曲变态的地步了。

  就像现代的组合一样,东汉的人也会自己凑组合,或者给人凑组合,而且这些组合还有极其严格的规矩和阶层。

  所有组合的顶峰是三君。

  三君就只有一个版本,那就是陈蕃、刘淑和窦武。

  其中陈蕃和刘淑是真正的士人,而窦武实际上是外戚,但因为他跟士族太过融洽,几乎完全以士族自诩,行动上又始终如一的追随陈蕃,最后还因此丢了性命,所以才会被尊为三君。

  何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陈蕃的地位,可见一斑。

  

  三君之下是八俊,何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意思是超出当代所有的人,用以形容非常杰出的英雄人物。

  不过八俊这个级别,人物却并非固定,光是后汉书所记载的,就有三个版本。

  可惜的是,不论哪个版本,都没有刘表。

  八俊之下,尚有八顾,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也就是能导人向善的意思。

  三国志中美化了刘表,将他放在八顾之中,可实际上,这里依旧没有刘表。

  刘表真正所在的,是再次之的八及,与张俭等人共列在后汉书中的八及之列。

  张俭是什么人物?

  望门投止这个成语,就是张俭的经历而来的。

  可即便是张俭,也仅仅是名列八及之一,刘表何德何能,能入八俊?

  即便是三国演义里,美化了刘表,也在不经意间,将俊字改为了骏字,更是将天下八俊,改为了江夏八骏,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即便如此,刘表当时也的的确确是在三十五名士,被禁锢党祸。

  黄巾之乱后,刘表得以解除禁锢,进了何进的幕府,担任的却并非文官,而是武职北军中候,执掌北军五营的禁军。

  这对于刘表来说,是相当信任的态度,毕竟北军五营可是洛阳最精锐的一支野战军了。

  而北军中候这个职务,相当于现代的北京卫戍区司令。

  后来,刘表借了孙坚的光,趁着他把荆州刺史给宰了的机会,成功获得朝廷拜除,出任荆州刺史。

  此时,刘表正在同自己入主荆州的大功臣蒯越交谈。

  蒯越此人,也是奇人,擅计谋,能统兵,可治政,堪称全才。

  只是因为能力太强,又是本土大族嫡系子弟,刘表一个弱势州牧,如何敢放手用他?

  不过平日里,刘表对蒯越也是极为尊敬,凡有事,必询问其意见,两人目前还是相处的很是融洽的。

  “异度,我闻北地刘玄德,现已为徐州州牧,掌控徐州,青州刘正礼,也已下扬州,据丹阳,正与袁术隔江鏖战。你看是否可以联系刘玄德和刘正礼,共同夹击袁术,灭此朝食?”

  刘表此时正同蒯越闲聊着局势。

  刘表这个人,和陶谦如出一辙。

  都被三国演义给彻底改换了真实的面目。

  在三国演义里,刘表虽不是陶谦那样的好好先生,也是一个安分守己,甚至被人怒其不争的斥责为守户之犬。

  可实际上在正史中,刘表这人野心大的很,而且能力极强。

  同样对比一下,刘表单骑入荆州,悄悄的逃过袁术的捕杀,先到南郡,果断寻找蒯家和蔡家的帮忙,一举铲除五十多家宗贼首领,尽收其兵马。

  实际上,策划者蒯越都没想到刘表能这么狠辣。

  最初设计这谋略的时候,蒯越仅仅只是建议刘表从这五十多个宗贼头目里,挑选几个罪大恶极的绳之以法,然后降服其他的为自己所用。

  可刘表直接砍了个干净。

  不过也正是刘表的这一举动,证明了这些宗贼应该是本地的流民或者蛮夷的非法武装,而并非是本地宗族武装。

  因为刘表只是个外地刺史,而且还是初来乍到。

  他要是真敢砍了五十多个宗族领袖,蒯越和蔡瑁估计都得反他了。

  随后刘表就开始了扩张,从江陵到襄阳,随后又是樊城,接着射杀孙坚,揍跑袁术,拿下了南阳。

  刚刚坐稳荆州刺史位置之后,刘表果断就将目光转向了刘焉,不但跟朝廷告状说刘焉有造反的迹象,更在刘焉死了之后,直接派别驾刘阖潜入益州煽动刘璋部将造反,还煽动成功了。

  看看刘备,再看看刘表,比起老实巴交呆在徐州,除了迁了一次治所到下邳,全程安静没动作的刘备,刘表的野心简直昭然若揭。

  更别说后来刘表还往扬州豫章郡安插太守,又同荆州南部的长沙太守张羡血战一年,收复荆南,然后开始向交州扩张。

  仔细看刘表的经历,便会惊讶的发现他身处荆州,却向荆州的上下左右全部发展扩张过了,与北面的曹操,东边的孙家,西边的刘璋几乎都成了水火不容的死敌。

  南面的张津本来也能算是刘表的死敌,只是这人太不争气,直接让部下给杀了。

  因此,在正史之上,刘表不但野心十足,敢于扩张,而且对周围的诸侯的变化相当敏感。

  此时,他就盯上了刘繇和刘备。

  蒯越对刘正礼还是挺熟悉的,倒是对刘玄德并不清楚。

  “刘正礼此人,有勇有谋,城府甚深,昔日在神京中,我就看不透他。”

  蒯越有些讶异:“昔日只听说他辞官回乡归隐,如何就成了扬州刺史了。”

  “何止是扬州刺史,已经是扬州牧加振威将军了。”

  刘表这话有些意味难明,要知道他现在也不过是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

  这刘繇窜起的速度,可比他还厉害的多,而且恰好就在隔壁扬州,这让刘表很是忌惮,想要提前做出决策。

  这不仅仅是因为刘表自己对扬州很感兴趣,也同时是担心刘繇会对荆州有兴趣。更别说还有一个被自己打跑路的袁术窝在扬州江北地区了。

  蒯越认真思考之后,竟然点了点头。

  因为他发现,三刘还当真是有联盟基础的。

  首先,三刘都和袁术过不去,都在和袁术进行交战,或者将要和他进行交战。

  蒯越不愧是人杰,此时他和刘表虽然尚不知道刘备已经南下广陵,和袁术为争夺广陵郡而打起来了。

  可他们却一致判断,刘备迟早是要和袁术一较长短的。

  其次,刘繇姑且不提,刘表和刘备可都是袁绍的小兄弟啊,这可是天然的盟友基础啊。

  一东一西,当真是天作之盟。

  最后,刘表心里还有一个隐隐的想法没有直接说出口。

  他不但想要建立起三刘联盟,更想要当三刘联盟的盟主。

第149章 刘表所欲

  如果三刘联盟当真能够建立起来,以他刘表为盟主,那将地跨荆、扬、徐三州,而且还能朝着豫州、益州、交州扩张。

  到那时候,刘表之志,非可轻言也。

  刘表觉得这个操作很可行。

  三人之中,他的官位最高,不但是唯一被封侯的,还是重号将军,拥有开府仪同三司的权力,地位也是最为尊崇。

  况且现在不论是刘备也好,刘繇也好,都被袁术欺凌,此时自己出手相助,想必定然会赢得对方的感激吧?

  到时候顺势提点小要求,应该不过分吧。

  “明公,刘正礼昔日可就不是个好说话的人。”

  蒯越何等机敏,刘表变幻了几个神情,他就猜到了对方心里在想些什么,直接一盆冷水就浇了过去。

  刘表和蒯越相识多年,彼此都很了解对方。

  刘表知道蒯越的才能有多卓著,能量有多强,自然不敢放手使用,否则自己还有什么权力可言,估计都比不过长安城的汉献帝了。

  蒯越也知道刘表的能力和精明,明白对方绝对不会因为自己示弱装傻就放过自己,反而还会横生警惕。

  倒不如该怼就怼,不但出了心里的怨气,还能让刘表不至于那么担心自己。

  吃蒯越这么一怼,刘表也想起来刘繇那臭脾气,确实有些无奈。

  刘繇当年十九岁的时候,他叔父被群贼给绑架了,他就有本事把叔叔给救了出来,然后名扬郡内,并且以此为根基,被举为孝廉,拜郎中。

  随后被选官,起步就是县长,当时跟他一起出道的都是哪些人?

  之前的陶谦治中,现在的会稽郡太守,未来的曹魏三公王朗,忠肝义胆,于酸枣设坛,升坛盟誓,被袁绍誉为青州功第一的臧洪,以及陶谦别驾,名满徐州,却棋差一着,被笮融这个小人暗算身死的赵昱。

  只能感叹汉末英雄豪杰何其多,可惜东汉中枢不得其用。

  刘繇的脾气性格极其刚硬,在担任下邑县长的时候,郡太守以贵戚托附刘繇,只要刘繇肯照顾一二,升官发财必定不在话下。

  可刘繇先是断然拒绝,被郡太守强迫之后,直接弃官跑路。

  弄的当时郡太守很是难堪。

  当然了,刘繇能够这么刚强,也是因为刘繇家在青州的势力很强,就连宦官也不敢轻易和他们为敌。

  刘繇和兄长刘岱两个人,能够紧挨着被州郡举为茂才,弹劾了中常侍的侄子,济南国的国相后,却有功无过,还成功的使得对方被罢免,这要是换了背景差一点的,早就被械送京师了。

  更别说刘岱日后高居兖州刺史,刘繇又被辟为扬州刺史了。

  “确实,正礼性格刚强……”

首节上一节135/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