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57节

  刘封从善如流,看向许劭等人。

  许劭、刘先自然不会有反对意见,一起同意。

  刘封这次北上,带了两百护卫,许劭、刘先等人也各自带了数十名护卫,再加上甘宁的部曲,这些水匪自然没有半点机会。

  得到众人一致同意之后,刘封果断分兵一半,由他亲自带着前往救援,剩下一半则留下保护许劭、刘先等使节。

  出发之后,刘封果断换了位置。

  天色漆黑,木台之上又点燃着火把,这简直是最好的靶子,刘封可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

  他直接下了木台,回到了船舱内部。

  同时,刘封还下令小船注意联系董袭、甘宁,若是联系上之后,让他们速来大船,接替指挥。

  等刘封他们赶到战场的时候,甘宁已经带着五艘小船直接杀入阵中去了。

  董袭则在外围以弓箭支援,并没有贸然合兵一处。

  接到刘封的命令之后,董袭立刻上了大船,接替了指挥权。

  刘封披甲之后,跟在董袭身边,看他如何调派船只,指挥水战。

  董袭先命令另外一艘大船当先突袭,这次夜袭的水匪全是小舟,没有一艘大船,根本挡不住董袭的大船冲阵。

  看见董袭的大船杀来,赶忙躲避。

  躲避不及的则直接被撞翻,甚至被直接撞成两截。

  随后,董袭一声令下,大船两侧弓手齐出,朝着水匪的小舟泼洒出一波又一波的火箭。

  这些火箭箭头特制有倒钩,在扎进木船上后,还能牢牢固定住,然后引燃对方的船只。要是射中人,那更是惨不忍睹,不撕下一大片血肉,根本扯不开这些燃烧着的火箭。

  “快灭了火把,把火把给灭了!”

  水匪中有聪明人大喊要同伙熄灭火把,这样小船就能隐入夜色之中。

  刘封有些紧张,忍不住问道:“若是对方当真熄灭了火把,我们该如何应对?”

  董袭却是一脸轻松,完全不在意道:“少主不用担心,对方此时才想到要熄灭火把,已经晚了。”

  果然,正如董袭所说的那样,现在水面上已经有不少水匪小船被火箭所点燃,犹如一个个大型火把,漂浮在水面上,把一旁的同伙们照的清清楚楚。

  要是刚开始的时候就熄灭火把,那这招说不定还有点用,现在当真已经是为时已晚。

  董袭指挥着大船横冲直撞,同时又以火把传令给小船,让他们分割对方阵型,痛打落水狗。

  之前就已经被甘宁冲阵,杀的混乱起来了的水匪们更是方寸大乱,行将崩溃。

  “少主,若是刚开始的时候,水匪便隐匿藏形的话,那可令小船退后,以两艘大船保持阵型,一路直冲即可。”

  董袭此时还有心思给刘封讲解:“灭掉火把只能藏匿行迹,却不可能原地消失。我们船大,直管撞过去就行了。况且即便小舟,行舟时一样会有水流之声。他们数量如此之多,如何能完全掩藏得了行迹,不过掩耳盗铃罢了。”

第165章 诸葛子瑜

  “少主,此贼便是匪首!”

  甘宁一身锦袍几乎染成褐红色,却几乎毫发无伤。

  不能不佩服甘宁的勇武和气运。

  他一路破阵,连占对方两条大船。

  虽然这些大船也只是相对于能载二三十人,

  汉代的战船大致按照种类作用和大小分为楼船、露挠、先登、艨艟、赤马、舰、斥候、艇等。

  这些看起来非常复杂,而且作用不明。

  因此,刘封经过自己的整理,将这些船只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主力舰,楼船,斗舰都属于此类,这类船只最小也在五百吨以上,最大的楼船甚至可达上千吨排水量,尤其是顶级楼船,甚至可以载重三千名士兵。

  这类舰船不但可行驶于大江大河之中,甚至还能航行于大洋之上。

  第二类则是高速战舰,譬如露挠、先登、艨艟、赤马这些,统统都可以算在这类里。

  不但速度快,而且具备一定的防护和冲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多功能战舰。

  第三类,则是舰、斥候、艇,包括走舸、斥候、游艇等等,这些都是只能乘坐数人的小船,用来探听情报,穿插阵线的。

  射阳湖上的水匪所乘坐的船只几乎清一色都是第三类,就连一艘第二类的船只都没有,最大的一艘船也不过只能乘坐十五、六人,算是较大的走舸。

  而刘封这边的两艘大船都是正统的露挠,自然是碾压之局。

  甘宁初入阵中,就一连抢夺了对方七八条船只,杀的水匪无人敢当他之面,纷纷跳水求生,从而大大减轻了被围攻船队的压力。

  随后,甘宁又在董袭大船突阵之后,敏锐的找到了水匪匪首所在,径自冲杀了过去,将他擒下。

  “真乃虎将也。”

  发出如此感叹的人并不是刘封,而是许劭。

  他在水匪崩溃,四散而逃之后,也让留守的船队上前掩杀,也看见了甘宁的表现。

  刘先神色如常,只是眼神深处有些遗憾。

  荀攸的神情却是越来越兴致盎然,他很敏锐的察觉到刘封对自己的善意和殷勤,但极有分寸,并没有像对甘宁那样热烈而奔放。

  荀攸先前还有些不解,现在倒是看明白了。

  很显然,刘封也很清楚士族之间的默契。

  荀攸是否能留下,刘家父子对他的态度自然是很重要的,可除此以外,其他的东西也必不可少。

  否则,荀攸为何不留在荆州,为刘表效力?

  刘表对他也十分器重,在襄阳时也曾多次召见于他,恩威并施。

  但荀攸为什么始终没有考虑刘表?

  可不就是因为刘表硬实力不行吗。

  因此,想要留下荀攸,刘备父子重视和信任的态度以外,还需要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

  之前荀攸并不认为对方能够达标,可现在来看,对方很可能不但已经达标了,甚至还在自己的预料之上。

  既然如此,那么刘封对自己的态度就很正常了,既尊重,又殷勤,同时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种恰到好处的亲近,让荀攸感到相当舒服。

  尤其荀攸还亲眼看见了刘封是如何对待甘宁的,这一幕让他对刘封又不由的高看了几分。

  要是对方拿对待甘宁的那一套用到自己的身上,生性谦逊低调的荀攸很可能会相当不悦。

  刘封的因人而异,只能说是恰到好处。

  许劭和荀攸的视线正落在刘封的身上,只见少年看都没看那水匪匪首,只是拉着甘宁站起身,一边埋怨道:“将军勇猛骁锐,扫向披靡,确为当世之虎将。只是在封看来,此不过一斗将之才,何足道哉?将军之才,远不止于是,当指挥千舟万军,驰骋大江,纵横大洋。”

  “将军当以此为志,不可轻易赴险。”

  刘封一番话,说的甘宁面红耳赤,无限憧憬。

  甘宁没想到刘封竟然对他寄予如此厚望,又为刘封所描绘的场景而感到神往,当即便道:“蒙公子期许,宁定当以此自砺。”

  刘封闻言,顿时大喜:“善!”

  随后,便让甘宁先去梳洗,换身衣服。

  现在的甘宁,当真像是从地狱中回来的一般,不但锦袍染成了血色,身上更是带着各种不可言说的人体组织,看的刘封有些无语。

  刘封对甘宁是又爱又忧。

  甘宁这个人,其实是智勇双全的。

  很多人以为甘宁只是个斗将,武勇出众。

  其实甘宁不论是在战略还是战术上,都有不小的建树,而且和张三爷一样,他也特别尊重士人。

  只是细微不同之处在于,张飞在历史上对士人过于尊重,以至于有些舔狗化了,而甘宁则是尊重归尊重,该怼照样怼。

  历史上,甘宁投奔东吴之后,就向孙权献策攻灭黄祖,结果遭到张昭的强烈反对。

  张昭当时当真是东吴孙权之下第一人,不仅仅是淮泗征伐派服气他,就连江东本地士族也一样服气他。

  可即便如此,甘宁照样敢当众开怼,丝毫没给张昭留面子,其脾性耿直强横可见一斑。

  而不论是从结果来看,还是后世分析来看,确实是甘宁对,而张昭错的。

  此外,甘宁百骑劫曹营,看似莽撞到送死一般的行动,其实也是深思熟虑之后的产物。

  甘宁的百骑人数虽少,却可一击即走,不会为敌人所黏上,也就更不会被包围吃掉了。

  斩首数十级而回,却可大大提振江东军的士气。

  当时曹操和孙权在濡须口交战数月,曹操屡战屡胜,孙权只能困守濡须口,江东军士气很是低迷。

  提振士气,才是甘宁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从这些事情来看,刘封认为甘宁是有大将之才的。

  可刘封也担心嗜杀的性格,会严重影响甘宁的大将之路。

  不过甘宁这人有一个优点,他一旦醒悟,就会积极改正。

  就好似昔日在蜀中,一朝醒悟,即收心读书数年,可见一斑。

  刘封希望甘宁能够如同收心读书一般,改掉残暴嗜杀的恶习。

  甘宁离开之后,刘封就打算返回船只的木台上。

  恰好此时,被袭击的船队终于派人过来致谢。

  几个护卫护持着一驴脸青年来到大船下。

  董袭询问了几句后,来到刘封的身边禀告道:“少主,下面来人自称是琅琊诸葛氏,前来拜谢少主的援救之恩。”

  刘封嘴角微微翘起,他布局这么久,终于到了接收果子的时刻了。

  只有上苍知道刘封为了这一刻付出了多少辛劳。

  刘封知道布局越简单越好,越复杂就越容易出错。

  所以他始终尽量简化方案,掐准时间,终于成功得手。

  直到此刻,刘封才长出了一口气,放松下来。

  “请他上来。”

  刘封的命令一下,水手们放下绳梯,让诸葛瑾攀爬了上来。

  上船之后,诸葛瑾先是认真的整理了仪容,然后毕恭毕敬的走到刘封面前,大礼拜谢道:“琅琊诸葛氏,拜谢公子救命之恩。”

  刘封借着火把认真的打量诸葛瑾,果然如同历史记载的那般,诸葛瑾的脸型十分狭长,酷似驴脸,容貌其实是有些丑陋的。

  但诸葛瑾有一种审慎稳重的气质,让人能对他产生信任。

  刘封态度郑重的回了一礼,然后问道:“在下刘封,请问先生尊姓大名?”

  诸葛瑾立刻做了自我介绍:“在下诸葛瑾,字子瑜,乃是琅琊阳都人,正随叔父前往荆州。”

  刘封做出沉思状态,片刻后询问道:“尊驾祖上,可是伏节死谊、特立刚直的诸葛少季公?令尊可是昔日泰山郡丞,素有贤明的诸葛君贡公?”

首节上一节157/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