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75节

  “陈王殿下乃是宗室亲王,子将公为何不寻陈王殿下和骆国相借粮呢?”

  刘封很是认真的计算起来:“若是以万人大军计,一月需要三四万石粮食。若是能借到十万石粮食,当可反攻曲阿丹徒一线,或可解许太守之危也。”

  刘封此计一出,正堂中的众人都吃了一惊,随即小声讨论起来。

  堂中一时之间,人声鼎沸。

  刘封目光扫过堂下,大部分人都边讨论边点头,也有少数人在摇头。

  不过即使是摇头的人,也不是怀疑刘封这个主意本身,而是不太看好陈王刘宠肯借粮,尤其还是如此之多的粮食。

  刘封继续开口,又出了个主意道:“此外,荆州景升公已治荆州五年,传闻得荆州士民效力,府库丰盈。荆州本就是产粮重地,若能得景升公襄助,正礼公之危局当可迎刃而解。”

  许劭、滕胄目含震惊,面面相觑。

  这刘玄德到底是如何教授孩子的,这刘封的眼光怎么会如此之大。

  在场众人想的都只是徐、扬之间的关系,纵使有智者也能看到这点,却也会因为顾忌州郡利益而无法提出。

  毕竟扬州能许给徐州江北两郡就是希望徐州能帮忙解决问题。

  若是徐州拉了其他人入局,那这好处岂不是要分给别人一部分?

  可这刘封小小年纪,居然就能压住利益之心,格局之大,让人心惊。

  刘备任由堂中众人讨论,直到声浪声小了一些后,才开口问道:“诸君,尔等以为犬子所议如何?”

  犬子之称,并非是真谦虚儿子是狗,而是因司马相如的小名引申开来的。

  寄托了父母对儿子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像司马相如那般健康成长,成为拥有司马相如才华的人。

  刘备这时候称呼刘封为犬子,显然是心里对他满意之极了。

  堂中众多智谋之士没能解决的问题,我刘备的儿子却一口气给出了两条建议。

  我老刘后继有人啊。

  听到刘备的问话后,陈登当先发言:“少主之二策,登以为皆为良策也,可速行之。为求保险,可双管齐下,不论哪一路有捷音传来,都可破解当下的困局。”

  糜竺等人也都尽皆表示同意。

  荆州刘表处倒还好说,刘表的使节已经来到了郯城,稍后就要接待。

  可陈王刘宠处,到底该派谁前往?

  最合适的人自然就是许劭了。

  一来他最清楚扬州的危局,二来他本身就是豫州名扬天下的大名士,对于陈王和骆俊的说服力不是一般的大,三来这本就是扬州的事情。

  此时,刘封小声的提醒刘备道:“父亲,若是许公、滕先生没有意见的话,那不如等见了荆州来使之后,再决定出使陈国的人选。”

  刘备一听,顿感有理。

  于是,刘备对着许劭说道:“许公,不如今日就到此为止,请许公先回迎宾馆休息,我稍后便请华佗先生去迎宾馆为您诊治。”

  许劭无可奈何,他已经尽力了,可手中的牌实在太少,左右不了刘备的想法。

  况且刘备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相当给他和刘繇面子了,他心中也是感激多过无奈。

  于是,许劭起身准备离开。

  却看见刘备也同时起身,走下台阶,来到许劭的身边,握住他的手道:“许公乃天下名士,如今乱臣频起,割据地方,正需许公这样的名士匡扶汉室,捍卫正道。还请公以天下为念,保重己身。华佗先生乃徐州名医,医术超群,又有过人医德,许公当从华佗先生之言,调理好身体,才能扶危济世啊。”

  刘备一番话情真意切,饶是许劭见多识广,也被对方给打动了。

  许劭当即还礼,拜谢曰:“明公不以劭老朽,先赠以医药,后又嘘寒问暖,劭感激不尽。”

  随后,刘备亲自搀扶着许劭,将其送出正堂。

第179章 盐糖易粮

  刘封之所以提刘表,其实也是深思熟虑下的决定。

  刘繇如今似危实安,比起历史上的情况,现在的他可要好上太多了。

  刘繇至少还有牛渚的一万精兵,也有储藏在牛渚的粮食、军械、被服等各种物资。

  眼下牛渚的粮食,就足够够两万人吃一年。

  孙策成功过江之后,横扫江东,很大原因就是得到了这批粮食。

  因为周尚的突然翻脸偷袭,使得牛渚守军根本来不及烧粮,不但粮库完整的落到了孙策手里,同样军械、被服等各种仓库的屋子也一并失陷。

  这使得过江之后的孙策有钱有粮有军械,直接起飞,追着刘繇屁股一路揍。

  因此,刘封判断刘繇和许劭虽然来徐州求援了,但却并非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还有时间和本钱。

  既然如此,那刘备这边自然也可以拖一下。

  那么把刘表给拉进来也就再合适不过了。

  刘表要是愿意出粮食,那徐州军也不惧战,如今中原流民众多,根本不怕招募不到士兵,怕的只有粮食不够。

  如果刘表不愿意出粮食,那和刘表一比,徐州至少还愿意出兵,只是碍于粮食不足,你总不能逼着刘备饿死徐州百姓去援救你扬州吧。

  至于陈王刘宠那边,其实和刘表是一回事情。

  有句话说的好,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

  陈王刘宠、荆州刘表对刘繇集团的漠视,不更体现出徐州友谊的可贵吗?

  说起来,徐州倒是可以同陈国贸易往来一下,其实两地之间的交通很是发达。

  陈国的郡治陈县到梁国的郡治睢阳,是有名的陆地交通,道路宽大通畅,是很重要的商道。而一旦到了睢阳,就可以改走水路,沿着睢水直达郯城。

  徐州接下来几年会很缺粮,毕竟后年淮南大旱,虽然这波旱情仿佛是诅咒袁术一样,就集中在庐江和九江两个郡国,对周边的广陵,沛国,汝南影响并不大。

  可刘备如果想趁此机会攻灭袁术的话,还是得有大量的粮食。

  否则庐江和九江两个郡国一旦出现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景象,这可真就成了袁术造孽,刘备背锅了。

  而徐州周围,还有大量粮食库存的,也只有陈国了。

  据刘封估算,陈国最少有三十万石以上的存粮,这可是相当惊人的储量规模了。

  “父亲,陈王刘宠性格坚定,勇而刚强,只是与国相骆俊相处的很是融洽,能够听得进对方的建议。”

  刘备送走许劭之后,返回席位,刘封凑过来小声说道:“而骆俊肃然敬重名士,许公正是天下闻名的大名士,若是由其开口求粮,或许有几分成功的可能。”

  刘备点点头:“为父知道了。”

  随后,刘封归席,刘备则冲着堂下众人问道:“刚才许公所言,诸位也都听到了。不知诸位有何意见?”

  下面就要接见荆州使节了,刘备这显然是给重臣们一个说话的机会。

  如果没有什么紧要的事情或是意见,那么刘备就要召见荆州使节了。

  刘备的目光在陈登、刘晔等人的身上掠过,要说有建议的话,就属他们俩最积极了。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陈登、刘晔等人并没有说话,反倒是糜竺开口了。

  “明公,据臣了解,陈县至郯城的商道很是通畅,我徐州缺粮,若是有可能的话,可否趁此机会,也买上一些粮食?即便只是三五千石,也可以多安排一、二百户民屯。”

  刘备只是略一思考,就觉得糜竺所言很对,眼下财货远不如粮食重要。

  若是有机会能买到粮食,那的确不能错过。

  刘备从善如流,直接将任务安排给了糜竺:“可,此事就由别驾负责。”

  糜竺恭敬从命。

  片刻之后,荆州使者刘先走入正堂。

  刘备此时已经离席站立,以示对刘先他背后刘表的礼重。

  刘先看见这一幕后,很是欣喜,上前朝着刘备大礼参拜。

  “使者不必多礼,快请入座。”

  “外臣谢过使君。”

  刘先再次拱手,然后才坐入席中。

  众人都入席之后,糜竺开口询问道:“尊使远道而来,至我徐州,不知有何要事。”

  刘先于席中直起身体,冲着糜竺客气的拱了拱手,然后转向刘备:“使君,外臣此来,乃是奉了我主之命,特来徐州向使君表达亲近友善之意。”

  “左将军袁术,身居显职,却不思报效朝廷,攻城陷地,侵蚀州权,此分明是大汉之乱臣贼子。不瞒使君,我主就深受其害,荆州连年战乱,也是拜袁术所赐。”

  “之前我主虽然已经将其赶出荆州,却不想袁术又去了扬州,还侵占了两郡之地。”

  刘先提到袁术,不但很是不屑,还很有些怨恨之意:“我主深恐此贼死灰复燃,故此派我前来徐州,想要联合玄德公、正礼公一同殄灭此贼。”

  刘先的话其实也没错,袁术确实就是个茅坑里的苍蝇,一旦有点实力,就会四处扩张。

  历史上他后来被围攻,几乎除了孙策以外的所有敌人都是他先去招惹的。

  哪怕就是孙策,也是被袁术给恶心的离了心。

  虽然孙策的确是有野心,不会甘于久居人下。

  可有袁术和孙坚的关系摆在那里,再加上孙坚死后,他庇护孙策家人的恩情,要不是被当猴子耍了两三次,孙家那些将领们也不会这么坚决的支持孙策。

  毕竟袁术对孙家的将领们是真的不错的,孙家老一辈那些将军号,基本都是跟着袁术混来的,同时还兼任了太守。

  最后之所以一窝蜂的反水投奔孙策,一来是袁术耍了孙策好几次,让人看的心寒。二来就是袁术称帝,不得人心。

  像孙策的亲舅舅吴景,亲族兄孙贲,亲叔叔孙静,亲表兄徐琨,可都是在袁术称帝之后才来投奔孙策的,之前他们的地位可是比孙策还高的。

  这时空中,袁术来了扬州之后,不但挑衅刘备,而且也确实出兵和刘备争夺广陵了,双方已经结下了不小的仇怨。

  这也是刘表敢于拉拢刘繇和刘备的底气所在。

  刘晔在收到刘备的眼色之后,率先开口:“尊使可知扬州局势?”

  刘先乃是君子,自然不会撒这种低级的谎话。

  “外臣是自扬州而来,对扬州的局势确是有所了解。”

  刘晔继续问道:“景升公既有结盟之意,晔想请问尊使,对于正礼公如今的危机,景升公可有援助的计划?”

  刘先点点头:“外臣得我主之命,出使扬、徐,自然是抱着善意而来。扬州为左将军所侵略,孙策屠戮吴郡,荆州上至我主,下至士民,无不感同身受。故此,外臣已传信回荆州,一月之内,先送六百套皮甲,三千把长刀,三千面木盾,两百张弓,八万支羽箭,及五千石粮草,以解扬州之急。”

  刘备闻言,缓缓颔首,赞叹了一句:“景升兄不愧是宗室楷模。”

  刘先谢过刘备的夸赞,随后反问了一句:“听闻玄德公也是宗亲,又近在扬州之前,不知能否对正礼公援助一二。宗室如能守望相助,一来可慰我主之心,二来也可叫左将军有所忌惮,不可肆意妄为。”

  刘备闻言,却不作答,反而叹息一声,以拳捶腿。

  此时,陈登直起身体,声如洪钟道:“尊使此言大善!我主仁德,众所周知,徐州上下无不钦慕。先前听闻扬州之事,我主自然是想要助正礼公一臂之力。只恨我州为曹兖州两度侵袭,州中灾民四起,粮食短缺。”

  “不瞒尊使,许公代表正礼公前来求援,我主自然无有不可。然州中缺粮,扬州又无法负担我大军的粮食供应,故此援救一事耽搁了下来。”

  陈登目光灼灼的盯着刘先:“久闻荆州富庶,钱粮满仓。若是景升公愿意援助我州一部分粮草,我州当可在半月之内,出兵万人,援助江东。”

  刘先神色不变,只是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他又不是傻子,怎么会答应这样的条件。

  刘先脸色一正,直接回绝道:“我州确有一些存粮,只是北边有关中凉州贼,西边有蜀中重兵压境,南部四郡也有不尊王道的逆贼。粮乃民之本也,未可轻动。”

  “贵使的意思,我等已尽知耶,在下有一想法,不知是否可行。”

首节上一节175/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