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袁绍和后妻刘夫人都极度疼爱小儿子的袁尚的缘故,在刘夫人的枕头风之下,袁绍竟然生出了废长立幼的想法。
敏锐的洞察到这一点后,河北士族中的绝大部分都倒向了小公子袁尚。
因为袁绍的偏心,所以袁尚作为三子被留在了邺城,而袁谭作为长子,却被派去了青州。
青州濒临徐州,若是袁谭当真一统青州,随后又攻占了徐州,那么袁谭的实力将会膨胀到一个恐怖的地步。
哪怕袁绍主力南下攻打徐州,那么坐镇青州的袁谭也必定是先锋的不二人选。
这样一来,还是给了袁谭巨大的立功契机,这是袁尚党和河北人都无法忍受的。
因此,审配自以为是看穿了辛评的诡计,这厮分明是想要给袁谭创造立功的机会,想要壮大袁谭的实力。
只可惜,如此雕虫小技,如何瞒得过我审正南。
于是,审配当机立断,态度鲜明的表明了反对的态度。
听了审配的话后,袁绍也是点了点头,依旧不说话。
得到袁绍的鼓励后,场中名士们纷纷下场。
基本上都是河南士人支持辛评的意见,觉得不能养虎为患,即便不能攻灭刘备,也要全取青州,给刘备制造压力,让其不能自由扩大地盘。
而与之争锋相对的,则是河北士人,审配,田丰,沮授都认为公孙瓒的问题还没解决,如何能分心南下,况且幽州鲜于辅也只是因为公孙瓒而和袁绍联合,并没有对袁绍俯首陈臣。
因此,鲜于辅那十万异族联军今天能攻打公孙瓒,明天就能攻打冀州,万一大军南下青徐,鲜于辅趁机南下了怎么办?
事实上这个顾虑并非没有道理,后来的官渡之战时,鲜于辅旗帜鲜明的站在了曹操一边,出兵南下,牵制了袁绍北边七八万大军动弹不了。
看见河北派士人强烈反对南下攻徐,辛评、郭图、辛毗竟不怎么生气,只是不断的出言辩驳。
可他们越是如此,河北士人越觉得里面有阴谋,就反对的越激烈。
南下攻徐,还是先解决公孙,看起来是路线之争,其实也是资源之争。
解决公孙,虽然出钱出粮的还是河北人,但好歹这也是收复的冀州郡县。
河北人出钱出粮去攻打青、徐州,壮大河南人的实力,河北人上次这么蠢的时候还是光武帝单骑入河北时。
最后是个啥结果?
河北人为此整整后悔了两百年。
同样的蠢事,河北人绝对不想干第二回了。
“诸君,且听我一言。”
就在众人愈加激烈的时候,别驾田丰开了口。
对于这位理论上冀州的第二人,众人还是给了些许的尊重。
田丰冲着辛评问道:“仲治先生,汝从徐州归来,明公托付给你的任务可有了结果?”
田丰这话一出,众人才猛的想起来,辛评这次南下可是带着任务去的。
只是辛评直接鼓吹开战,引起了众人的激烈反弹,倒是田丰第一个提起正事。
众人转头去看主位上的袁绍,却看见这位冀州之主早就放松下来,重新靠在凭几上,玩味的看着他们吵闹不休。
看见众人的目光聚焦了过来,袁绍这才开口询问道:“仲治,别驾所言不错,汝这次所担之责,是何结果?”
辛评却是不慌不忙,从容答道:“在下与刘玄德商讨之后,已有了结果。刘玄德欲保孔北海之地位不变,再加东莱一郡。如此,他可不再插手我州与田楷之间的事情。”
听完辛评的话后,袁绍满意的笑了起来:“善,仲治可谓不辱使命也,这一路辛苦你了。”
辛评却继续说道:“另有两件事情,正欲报于明公。”
袁绍对于这个结果还是挺满意的,听见辛评还有事情,于是大方道:“哦,何事?仲治尽管说来。”
辛评神情淡然道:“刘玄德欲举荐大公子为茂才,还愿表举大公子为青州刺史。”
评议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不知不觉中,袁绍又直起了身体,目光灼灼的盯着辛评。
“禀明公,刘玄德为了表达对您的感激之情,愿将今年徐州的茂才机会留给大公子。同时,也为了向我证明他绝对不会插手青州田楷之事,特此表举大公子为青州刺史。”
不经意间,辛评摆了一下自己的功绩。
袁绍沉声确认道:“此事当真?”
辛评斩钉截铁道:“断无虚假。”
袁绍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
对于刘备这一示好的举动,袁绍可太满意了。
这就相当于送礼送到了心坎上,虽然不如雪中送炭那般珍贵,可也绝对算得上是锦上添花中的天花板了。
袁绍一直为袁谭的问题而感到为难。
他不是没想过给袁谭一个茂才,甚至只是一个孝廉,但实在是挤不出名额。
要知道举孝廉的名额是相当稀有的,天下十三州,每个州一年才只有一个茂才名额。即便是举孝廉,每个郡国满二十万人才只有一个名额,不满二十万的甚至两年才有一个名额。
别看袁绍现在是冀州牧,可这些名额也不是他随意可以任免的。
他得和冀州的世家大族商量着来,他真正可以做到自由任免的名额能有一到两个就不错了。绝大多数的名额,只能在当地郡国中进行选择。
这也算是冀州保存的比较完好所带来的劣势。
譬如后来孙策强势横扫江东,那时候扬州的茂才,孝廉,孙策就有很大的自主权,因为当地的士族已经被他杀胆寒了,不敢明面上和他进行抗争了。
可袁绍却不能这么做,这么做等于是自毁根基。
在这样的时刻,刘备竟然有能力拿出徐州的茂才名额,又愿意给与袁谭。
这不但袁谭要承刘备的大恩,就是袁绍本人也是要承刘备情分的。
“好!甚好!仲治立下大功了。”
袁绍连连赞叹,狠狠的夸奖了辛评一番,随后又叹息道:“刘玄德,真乃厚道人也。”
这也不容袁绍不感动,他是曹操多年的榜一大哥,这两年曹操丢了兖州大半地盘,没他的粮食援助早就连军队都养不起了。
可即便这样,曹操也没想过要把兖州的茂才给袁谭这种事情。
哪怕他暗示了好几次,曹操也当听不懂,全无反应。
可刘备这边,自己仅仅只是顺水推舟的支持了下他继任徐州牧,就回馈了自己这么大一个礼物,袁绍如何能不感叹刘备是个老实人?
“明公,刘玄德为人确实仁厚。”
辛评拱手夸奖道:“他不但知恩图报,对待臣下也是极其礼遇。这次回来,还委托臣下带回了赠送给明公的礼物,刚才评入州府时,已尽数送入了府库,此是礼单,明公可试阅之。”
说完,辛评抽出一份帛书,让近侍取走送予袁绍。
袁绍打开细看时,另有一人出言,微带嘲讽道:“刘玄德如此礼遇先生,先生回来之后,却要明公出兵攻打徐州,您就是如此回报刘玄德的吗?”
说话之人乃是审配审正南,此人性格刚强直率,嫉恶如仇。
辛评如此行为,在他眼里与恩将仇报的小人毫无二致,他如何能忍得了这等小人欺骗明公?
审配话音刚落,河北名士崔琰也开口补充道:“正南所言甚是,若是刘玄德乃是一小人,明公出兵南下,师出有名。可仲治先生又云其人为君子,礼贤下士,敦厚百姓,知恩图报,报恩明公,仲治先生此举,恐有恩将仇报之嫌啊。”
面对河北士人的围攻,辛评却是丝毫不惧。
更为奇怪的是,其他河南士人也不做声响。
荀谌、陈琳等人不说话也就算了,毕竟他们平时就很低调。
许攸为人贪婪,又仗着和袁绍关系莫逆,于是一人成党,一般不把其他人放眼里。
可郭图是辛评的挚友姻亲、辛毗是辛评的同胞兄弟,这两个人竟然也不声援辛评,着实有些奇怪。
就在沮授、田丰有些疑惑的时候,郭图这时竟然开口了:“辛仲治忠于明公,用于任事。此番言论,必有内因,诸君何必疑他。”
辛毗也附和道:“我兄前恭后倨,定有缘故,毗恳请明公垂询之。”
此时,袁绍也已经看完了礼单,上面的东西不多,却各个价值连城,比如霜糖、雪盐这两样东西,如今在河北地界也算很是有名,刘备竟然一口气送了他好几石,其中霜糖就有两石之多,这让袁绍相当高兴。
心情好,况且他也觉得辛评另有原因,听见辛毗话后,便主动垂询道:“仲治,诸君皆疑汝恩将仇报,汝缘何不自辨乎?”
辛评却是朝着袁绍弯腰拜服,起身后却道:“明公,评此番,的确是恩将仇报。”
这话一出,满堂皆惊,不知道辛评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恩将仇报这种事情,对于一个名士的声望可是毁灭性的打击,一旦坐视了,辛评以后的仕途可就全完蛋了。
袁绍心中惊讶,知道辛评必有后续,于是以目视之。
却发现辛评一脸正色,侃侃而道:“评乃是明公之臣,首要是忠于明公。刘玄德确是仁厚之人,待臣也很是礼遇,可此番恩遇,乃是为主公而给,若是臣记情于外人,因而为其说话,此非忠明公也!”
袁绍心中一震,河北派的名士们足智多谋,反应迅速的,如沮授,田丰等人,心叫不好,隐隐感觉到自己等人是中计了。
可辛评的表现还没完,只看他继续说道:“正因为刘使君能礼贤下士,敦厚百姓,徐州恢复速度之快,让臣咋舌,生出了警惕之心。刘徐州如今能与明公亲善,自可为明公之臂助,可若是其另有野心,岂不会成明公之劲敌?”
“是故,臣恳请明公发兵南下,席卷青徐。”
“是以扼可能之敌于萌芽之中也。”
袁绍听罢,缓缓点头,叹息道:“仲治乃长远之士也。”
河北派名士之间目光游移,却见审配起身反对道:“明公,辛仲治大言欺人也。”
“如今我军新败易京,损失极重。辛评却要明公放下公孙瓒不管,南下讨伐刘备。这岂非将刘备逼去公孙瓒之阵营乎?若是如此,那去年我们又何必支持刘备接任徐州?”
“况且刘玄德接任徐州之后,对我州素来亲近,并无矛盾。如今青州也已划分,我州占四郡,而彼只求北海、东莱,又以此二地为缓冲,此诚仁厚君子也。”
审配大声道:“兴无名之师攻仁义之人,此非忠诚之言也。”
沮授、田丰对视一眼,审正南虽性急少谋,可有些话还真就只有他适合讲。
第207章 以徐制扬
果然,审配说完之后,袁绍竟然毫不生气,反而主动安抚道:“正南之言,也有道理,且稍安勿躁。”
随后,他扭头又对辛评说道:“仲治忠于谋国,无瑕谋身,此非忘恩负义,实乃是大义也。只是刘玄德忠义仁德,谦恭宽厚,此非我州之敌也,若是贸然兴兵,恐为天下人所疑也。”
袁绍这话一出,算是为这件事盖棺定论了。
刘备是个好人,我们不能打他。
随后袁绍又立刻肯定了辛评的忠义,明确辛评提出这个想法,并非是出于私心,更不是忘恩负义,而是为了州郡,为了他这个主君,从而不顾自身的名誉。
得到袁绍的肯定之后,辛评拜服于地:“明公气度恢弘,雅量高致,非评所能及也。”
“明公高见。”
评议堂上众人尽皆俯首,拜服于地。
“诸位快快请起。”
此刻,袁绍心里对辛评还是非常满意的,对方能把对自己的忠,放到对朋友的义之上,这如何能让袁绍不感动?
很多人以为袁绍在河北时就已经有改朝换代的气象了,可实际上这个认知是极其错误的。
袁绍面临的问题不比曹操少,甚至犹有过之。
曹操至少还有基本盘曹家和夏侯家,这两家是出了死力支持曹操的,可袁绍却没这样的基本盘,袁家的死忠不是在汝南郡,就是被袁术给送掉了,他手下还真没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