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228节

  “嘶……”

  曹操突然站起身,在室内来回转圈。

  好一会儿后,才停下脚步。

  “文若,汝随后将这几个月收集到的所有关于刘封的情报汇总之后交予我。”

  随后,曹操又转向让程昱和满宠道:“仲德,伯宁,此次我亲自西征勤王,兖州的事情还是得交给你们和文若。”

  “喏!”

  荀三人应道。

  十二月下旬,天气已经开始转冷,但徐州却于此时正式出兵,前往河东勤王护驾。

  刘封第一次担任主将,而且统领的还是两万五千大军。

  幸好刘封请出了贾习,这位老爷子深悉兵法,又有过诸多实务经验,还有杜畿、刘晔、诸葛瑾等人的从旁辅助,再加上关羽等人皆是宿将。

  最重要的是,刘封自己的声望已经够了,军中宿将别说轻视他了,甚至和他关系相当亲密,无不认为他就是刘备必定的继承人了。

  因此,大军开拔还是相当顺利。

  大军在彭城完成集结之后,以张辽为先锋开路,一路取到汲水,过沛国境,然后在梁国境内转入雍水。

  大军先锋仅仅七天时间,就已经抵达梁国国都睢阳。

  如此顺利的原因,一来是梁国本就是徐州盟友,边境完全放开。

  二来粮食军械辎重都有水路运送,无须陆军忧虑。

  三来也是这段路程历来就是陆路交通的枢纽,不但道路平坦宽阔,而且行人众多。

  大军主力仅仅只比张辽晚上了两天时间。

  有趣的是,刘封的大军在半路上,竟然还遇到了张超的队伍。

  张超带着四千多族兵以及陈留的郡国兵,护送着家眷和财货,一路朝着徐州前进。

  因为缺少船只的缘故,他们只能走陆路,再加上车队中不但负荷过重,而且还有大量的女眷,所以队伍的速度一直提升不起来。

  徐州勤王军都快到睢阳了,张超的车队也才从睢阳离开不过两天。

  刘封特地停下来拜会了一下张超,对方对刘备肯雪中送炭相当感激,在得知刘封正要北上勤王时,还想拿出财帛助刘封犒赏全军。

  刘封自然是婉言谢绝,这大半路上的,为了点财帛就直接让部队停下,未免也太愚蠢了。

  要犒赏,也可以等回来之后再说。

  告别了张超之后,徐州勤王军继续北上。

  第九天傍晚,刘封亲自坐镇的中军也赶到了睢阳。

  豫州此时郭贡出城十里相迎。

  刘封见到郭贡之后,丝毫没有托大,毕恭毕敬的执晚辈礼,这让郭贡相当高兴,对刘封满意之极。

  勤王的邀请早就已经发送给了郭贡,双方也就勤王的的行动达成了一致。

  郭贡会留下别驾黄就在睢阳,迎接后续的刘备进驻,而他自己,则亲自带领三千人,加入刘封军中,一起继续北上。

  在睢阳休整了一日之后,勤王军继续北上。

第219章 封操会陈留

  河内的张杨此时也已经收到了徐州送来的书信。

  除了刘备亲笔书信之外,还有吕布送来的书信。

  就为了吕布这封书信,徐州可是又搭上了一千石粮食,可见吕布是有多么的贪婪。

  不过好在吕布拿了钱也干事,给张杨的书信中,对刘备是好一通吹捧。

  张杨和吕布真就相当投契,哪怕吕布是被袁绍赶出来的,张杨也敢收留吕布。

  因此,对于吕布的话,张杨是很信任的。

  这一封来自于吕布的书信,让张杨立时就对刘备生出了不少好感。

  随后,张杨又阅读起了刘备送来的书信。

  书信里先是对张杨那是一通猛夸,非常认可张杨的忠君忠汉的立场,同时也担心天子在河东遭到欺凌,最后刘备还特地正式邀请张杨一起前往河东勤王。

  对于刘备的夸奖和态度,张杨心里是乐开了花。

  尤其是听说北上的徐州联军足足有三四万人之多,这让张杨心动不已。

  要知道河东那边的白波贼也有数万人之多,张杨迟迟没动身,一方面是在筹集粮食,另外一方面也是有所顾虑。

  他担心白波贼会排斥他,更担心白波贼会以多欺少直接吞并了他。

  张杨只是想从天子那里捞些好处,他甚至连把持朝政的心思都没有,只是想混一个重号将军,以及巩固一下河内郡的地盘。

  因此,他一直在筹谋想要前往河东送粮,看看有没有机会达成这些目标。

  只是还没来得及行动,徐州的书信就到了。

  当然,张杨除了心动之外,也有警惕。

  张杨手底下拢共也就七八千人,刘备这一口气来了三四万,他本能的也会担心对方假途伐虢的可能性,别顺路就把自己给吃了。

  其实郭贡、刘宠等人在接到刘备勤王的消息之后,也都会有类似的顾虑。

  只是郭贡比较特殊,他对刘备和徐州的信任度要比张杨、刘宠高的多。

  毕竟当初他连人带军队都已经落刘备手里了,可人家不但没吞并他,还直接大方的全部释放。要想吃了梁国,几个月前就可以干了,何必等到现在。

  这也是郭贡力排众议,不但把大本营梁国睢阳丢给刘备做前进后勤中心,自己还亲帅三千精锐跟着刘封北上面圣的根本原因。

  同郭贡相比,刘宠、骆俊就逊色了许多,他们只是愿意出粮五万石,其中两万算是支援徐州军勤王,剩下的三万石粮食,则是进贡给天子的。

  除此以外,陈国还愿意再平价出售粮食十万石给徐州,充作军粮。

  这十万石粮食,每石只索价两百五十钱,以现在不断上涨的粮价来看,当真是非常优厚的条件了。

  “明公,你找我?”

  就在张杨表情变幻,一会心动,一会忧心的时候,他的单方面心腹谋主董昭到了。

  对于董昭,张杨是非常信任的,甚至不惜得罪袁绍也要将董昭扣留在河内,为自己效力。

  单说辨才的眼光,张杨在这点上做的是不错的。

  只是可惜的是,张杨高估了自己在董昭眼里的价值,更低估了董昭对于他扣留自己的怨气。

  以董昭的智慧和手段,简直把张杨玩成了稚童一般,甚至比贾诩骗张绣还过分。

  贾诩好歹还帮张绣报了仇,给了曹操一个一炮害三贤的教训。

  可董昭由始至终都把张杨当成个垫脚砖,全用来给自己心里的偶像明主曹操添砖加瓦了。

  “公仁来了?快快入座!”

  张杨看见董昭后,立刻直起身邀请道。

  对于董昭,张杨其实是相当不错的,除了阻拦了他继续南下离开河北外,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先是举荐对方为骑都尉,随后又屡次委以重任。

  初平三年,曹操派治中王必前往长安朝觐天子,结果张杨直接拦下对方,不但不让王必通过,还把他给直接扣留了。

  此时,正是董昭挺身而出,一番鼓吹曹操,数他为天下英雄之最,并且预言袁曹不可能长期联盟,迟早会破盟大战,到时候站队谁对河内就很重要了。

  这番话说是忽悠,其实本身还是拿自己的信誉和才能给曹操做背书。

  张杨最后信的并不是曹操,而是他董昭。

  如此大事,张杨都托付于董昭,可见张杨也是条舔狗。

  董昭长的有些肥胖,尤其是一张脸,圆滚滚的,一对眼睛跟绿豆似的镶嵌在胖脸上,要不是那双眼睛太过明亮,几乎要小的可以忽略了。

  董昭刚一坐下,就主动发问起来:“明公,可是为关东勤王军忧愁?”

  张杨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直接把心里的担忧说了出来,担心联军假途灭虢,趁机灭了自己。

  “明公此言,过于可笑!”

  董昭直接对着张杨开起了嘲讽:“明公以为河内为宝地,担忧别人来抢夺。岂不知在别人眼中,河内不过一鸡肋,有山珍海味,鱼脍珍馐于眼前,谁又会多看一眼鸡肋呢?”

  对于董昭的嘲讽,张杨竟不怒反喜:“公仁,此话何解?”

  “明公,三日之前,您还在询问昭如何西去勤王,如何能在天子跟前脱颖而出?”

  董昭胖乎乎的脸上挂着笑容,看起来富态的很,他继续说道:“就连明公您都想要在天子面前挣个脸面,更何况中原群雄乎?”

  听了董昭的话,张杨尴尬的笑了起来。

  董昭这话已经是客气了,现在想去勤王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羡慕死了西凉武人的地位,想有样学样呢。

  就算是他张杨,也是想去天子面前捞点好处,至不济也能得个将军号啊。

  现在的天子当真是疾风板荡之局,不但深陷漩涡之中,就连衣食都没有着落。

  这时候只要武人表现的顺从一点,哪怕只是口头顺从,天子的奖励就极其厚重了。

  原先时空中,天子羁留在河东的这大半年日子里,给出了十几个重号将军,中郎将、校尉等官职不计其数,几乎是印章都来不及刻制,就随便军头自己填名字了。

  可见名恩滥赏之甚。

  “明公,曹兖州,英雄也,刘徐州,亦英雄也。他们此来,乃是为了迎驾天子,如何能看得上河内区区弹丸之地?尤其是刘徐州,劳师动众,从徐州至河东,何止千里之遥?他难道舍得放弃徐州,就为了占您的河内吗?”

  张杨仔细一想,董昭这话还真对。

  那要这么说起来,自己可就高枕无忧了?

  于是,张杨接着问道:“那依公仁之见,某如今该如何是好?”

  董昭显然早有预料,径自答道:“明公可尽力筹措粮食,料想联军远来,补给定然困难。明公多出一份粮食,就是多立了一份功劳。”

  河内郡遭遇的战火较少,游牧南侵也被河东和并州郡县所遮蔽,因此民生粮产都没有受到太大的摧残。

  听到董昭的话后,张杨沉思片刻之后,感叹道:“公仁真智谋之士也,我之疑难,至公仁处,立时顿消。”

  董昭细小的眼睛里微光闪动,其实他的内心里可完全不像表露出来的这般轻松。

  只是他犹豫迟疑的问题和张杨的问题截然不同。

  困扰董昭的问题是该如何下注。

  原本董昭已经梭哈在曹操身上了,曹操的果决,狠辣和军事才干,让他深深为之钦佩。

  可谁能想得到,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涿县刘玄德竟然能异军突起,势头之猛烈,根基之稳健,扩张之迅捷,无一不深深震惊了董昭。

  如果不是写信来的人是自己亲弟弟董访,董昭甚至都能怀疑是不是有人在给自己做局了。

  在收到书信之后,这短短的几天里,董昭已经反复多次阅读了弟弟的来信。

  这书信中详细的介绍了刘备在徐州的前因后果,详细的能让人起疑心。

  可为何生性多疑的董昭却并没有起疑,原因是因为伴随着弟弟董访书信而来的,还有徐州牧刘备的书信。

  刘备在书信中对董昭是好一顿赞誉,随后又表明了勤王之心的忠谨,以及想要将天子安置到河南的心思。

首节上一节228/5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