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刘封也介绍了自己这边的人手。
不知不觉间,自己身边竟然满是汉贼了。
贾逵乃是曹魏铁杆,虽虐我百遍而终不悔的死忠。
董昭是帮曹操打开魏国公大门的最大推手。
潘璋、周泰都是大魏吴王的心腹爱将,夷陵一战,功盖大魏。
刘封忍不住思考起来,自己一个汉室宗亲,铁杆汉粉,怎么身边全是反贼了。
哦,幸好我爹是忠臣。
酒宴之上,分派席位。
座次上,董昭请刘封坐了首位,本来自己想坐到下面去,却被刘封挽留在身边,坐了主客席位。
这样一来,也方便两人交谈。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话题渐渐深入。
刘封突然开口询问道:“公仁兄非百里之才,当志在天下,缘何甘心居于张太守麾下?在下并非是非议张太守,只是他实乃是守户之心,并无远谋,眼中只有河内一郡之地,恐迟早会为人所平啊。”
董昭有些惊讶,刘封这番话可算得上是交浅言深了,对方就不怕自己透露给张杨吗?
刘封像是看穿了董昭心里所想,笑道:“公仁兄,我可是听说你在张太守麾下,为曹兖州做了不少事情啊。”
董昭小眼睛微微一缩,刘封再次给了他不小的震惊。
而且有了先前的铺垫,虽然刘封没有明说他为曹操做了什么事情,可只是点出了这一点,就由不得董昭不信了。
“曹公,乃英雄也,昭心生仰慕,做点举手之劳的事情,何须表功。”
董昭轻描淡写的想把话带过去。
刘封却听了直想笑。
你吃里扒外,用张杨的力量帮曹操谋利,还要表功?
你倒是表一个给我看看。
“公仁兄,家父刘玄德,亦是英雄也。”
刘封朝着董昭端起酒杯:“况家父还很欣赏公仁兄,视兄为王佐之才,不知公仁兄会否改变想法?”
董昭有些心惊,他早就料到刘备父子对自己很是欣赏,却没想到对方会如此赤裸裸的拉拢自己。
只是董昭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到底是怎么进了刘备父子的眼界的,又是哪里值得对方如此重视拉拢了。
看见董昭沉默不语,刘封却是继续说道:“袁本初好谋无断,不能用人,阿谀奉承之辈环绕左右,如公仁兄这般军政全才,却被投闲散置。”
“最为可笑之处乃是,袁本初既不能重用公仁兄,却又忌惮兄之能力,听信谗言,竟欲打压惩治公仁兄,此举犹如自断臂膀,愚蠢之极。”
董昭目瞪口呆的看着刘封,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轻视当今诸侯之长。
可心里也忍不住生出了痛快的感觉,只觉得刘封这一番对袁绍的斥责羞辱直入了自己的心坎里。
“只是公仁兄,曹操与袁绍毕竟是盟友啊……”
听到刘封带着些许挑拨意味的话语,董昭忍不住心里的恶趣味,故意抬杠道:“曹操,英雄也,如何能久居人下?以我愚见,袁曹迟早反目,快则三两年内,慢则四五年。但终究会各行其道。”
“公仁兄此言有理,却非必然。”
刘封却是正色道:“曹兖州如今只剩下一州之地,又刚刚群起反叛,可谓军心不稳,民心不附。曹兖州恰恰英雄当世,如此情况之下,他如何能与袁绍分庭抗礼?”
董昭不由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刚想开口,却又重新闭上了嘴巴。
因为他刚刚生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联刘抗袁。
可他就在话要出口的时候,却是反应了过来,刘封这是在跟他秀实力啊。
曹操想要脱离袁绍的联盟,都得转而结盟刘备,那不正说明了刘备实力不容小觑,值得他投奔吗?
经历了这一番口舌之争,董昭算是真正清楚了刘备父子对他的看重。
堂堂一州方伯家的公子,跟自己一个骑都尉谈笑风生,董昭可不觉得自己魅力有这么大。
况且刘封这一次北上勤王,恐怕很快就要崛起了。
当今天子的性格,董昭也是有所了解,就在去年,他还曾去长安拜见过,正好赶上了李、郭汜之乱,差点把命都给丢那了。
天子这两年,已经被西凉那帮武人逼迫到何种程度了。
刘封但凡只要能带兵出现在天子驾前,一个重号将军的名号可就跑不了了,说不定还有机会摸一下三公将军的边。
除此以外,刘封带来的徐州嫡系将领也将人人分功,各有名爵赏赐。
刘封只要运气不差,必定一飞冲天。
这样一位少年公子,竟然在这里逢迎自己,这让董昭有些如在梦中。
董昭知道自己其实是心动了,他甚至觉得就算投奔了曹操,恐怕也绝对得不到这样的重视。
既然如此,为何不能投奔刘备呢?
更何况自己弟弟董访可是在张邈军中,而张邈眼下不但和袁绍有仇,也和曹操势如水火。
他可不想因为自己弟弟的关系,在曹操麾下再上演一波袁绍处同样的戏码了。
于是,董昭叹息一声,道:“昭才疏学浅,又为袁绍不容,幸得张太守收容,不得已,暂避河内。不论是袁强也好,曹弱也罢,都与昭无甚关系了。”
刘封闻言,心中登时一喜。
袁强,曹弱都和你董昭没关系了,只要你董昭不是死忠张杨,那不就只剩下我爹了吗?
于是,刘封试探道:“公仁兄乃是大才,只是无用武之地而已。若是公仁兄不弃,家父愿以郡守相许。”
郡守两千石?
董昭愣神了刹那,没想到刘备父子竟然真的如此器重自己。
徐州拢共才五个郡国,他竟然愿意许给自己一个。
董昭突然觉得胸口有些发热,眼睛都变得酸涩了起来。
这种陌生的感觉,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感受到过了。
上一次有类似的情感,还是在家乡被举荐为孝廉,出仕朝廷,准备为大汉效忠。
只是当时的情感,也远没有今日强烈。
董昭竟然有些慌乱了起来,只能自谦道:“昭何德何能,如何当得起刘使君和公子如此礼遇?”
刘封却是越过席位,主动握住董昭的手,询问道:“公仁兄,封尝闻昔日君在袁使君处,钜鹿郡有乱,太守李邵和郡中仕宦认为公孙瓒兵力强盛,都想要归属于他,阴谋叛乱。袁使君属意公仁兄前往钜鹿,临行前曾询问公仁兄,御以何术,您可还记得当时自己是如何回答的吗?”
董昭愣了愣,这事确实是他人生得意的大事,只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名,正因为董昭举重若轻,轻而易举的就平定了一场全郡倒戈的大祸,反倒是显不出他的功劳来了。
虽然不明白刘封是何用意,但董昭却能肯定对方必是善意,于是恭敬的回答道:“昭当时曾言,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阳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刘封听完,连连点头,随后郑重说道:“一人力微,众人力显,往日袁使君不能与公仁兄同心同德,实乃明珠暗投。封不才,也知公仁兄大才。当今天下,群雄四起,汉室倾颓。一人力微,众人力显,封愿与公仁兄合力,兴复汉室,平定天下。”
第222章 破产版江东
董昭这次是真有被感动到,他没想到自己说的话,刘封竟然记得如此清楚。
这可是他三年前在河北袁绍那说的话,做的事,刘封居然一字不差的记了下来,哪怕是为了这次接洽而特地准备的,也要远比袁绍、曹操强太多了。
“昭飘零半生,未曾得遇明主。今日与子升谈,始知知遇之贵。”
董昭叹息一声,整容正色,就在宴席上冲着刘封行了大礼。
刘封赶忙将对方扶起,顾不得堂中其他人的惊讶、疑惑之情,握着董昭的手许诺道:“公仁兄,前路漫漫,道阻且长,封愿与兄日久见人心。”
“日久见人心……好!昭亦是如此。”
说完,董昭双手举起酒杯,恭恭敬敬的向刘封劝酒,刘封欣然而饮。
拿下董昭之后,刘封心中窃喜不已。
自家老爹阵营中,忠义之人太多了,以至于死忠基本盘不太够用了。
像荀攸、陈登、二张这些人,其实都对汉室是有感情的。
这就需要高顺、周泰这些人去制衡。
可高顺、周泰只是武人,文士之中,也需要有人来制衡。
像董昭这种不惜亲自下场,写信和荀辩论曹操封公合理性的大佬,就很值得刘封下心思去拉拢招揽了。
可惜段煨离的太远,人在华阴县,中间还隔了弘农、陕城等张济的地盘。否则刘封还是相当希望能和段煨联系上,存点交情下来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段煨乃是昔日凉州三明,真正平定了困扰了整个东汉百余年的西羌战乱,居功至伟的大功臣段的族弟,更因为东汉三大底线之一,贾诩的妻儿老小,此时就在段煨处。
众所周知,拿捏了贾诩的妻儿老小,就等于拿捏住了贾文和。
只是条件不允许,当真是可惜了。
仔细算起来,贾诩这时候差不多有可能已经到段煨那了。
历史上也没详细记载,只是说献帝在弘农大败,大量百官被李活捉。
李本想活埋了这些大臣,为贾诩劝阻,之后就是贾诩投奔同郡老乡段煨,却被段煨提防的记载了。
“少主……”
董昭开口想要说些什么,却为刘封所打断。
“公仁兄,你我乃是情投意合的同道中人,只管叫我子升即可。”
刘封这话也是出自真心,毕竟眼下还用得着张杨,就算挖了对方的墙角,也不是暴露的最好时机。
眼下把天子迎到了河南才是头等大事。
董昭小眼睛里满是笑意,刘封的心思叫他看的透透的。
其实刚才他这么称呼,其实也有点试探的味道,想看看刘封是不是会有所失态。
结果刘封的表现堪称优异,让他对自己的选择更多了几分信心。
“子升,明日前往野王,拜会张稚叔,切记不可示弱。”
董昭刚一改换阵营,就为新老板刘备父子筹谋起来。
“张稚叔此人欺软怕硬,畏威而不怀德,更管控不住手下军头。昔日吕布以武勇见长,始折服张稚叔与其相交,正是此故。”
很多人都知道张杨和吕布关系很好,甚至后来吕布为曹操围困在下邳时,张杨明明没有力量营救吕布,却还是动员了部队压到黄河边上,想给曹操施加压力。
甚至还因为这一举动引来了杀身之祸,结果把自己的小命都给填进去了。
不得不说,张杨对吕布真的是够朋友了。
董昭突然问了一句:“子升可知张杨与吕布为何一见投缘,结为至交吗?”
刘封摇了摇头:“实不知也,确有些好奇。”
张杨和吕布结交的相当奇怪,这一点光看史料,会觉得相当突兀,前后甚至有矛盾的地方。
正史上,张杨和吕布其实并非旧友,两个人虽然都是并州人,但一直没什么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