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主动换了个话题:“阿银,鲁工研发出来的是哪一件器械?”
鲜于银赶忙回答道:“是投石机,而且公子您草图上画的两种投石机都制作出来了。”
“哦,竟然都制造出来了?”
刘封这次是真被惊讶到了,他当时画的两种草图,第一种自然是最有名的配重投石机,元代的回回炮就是其中最厉害的典型。
另外一种则是轮动抛石机。
如果说配重投石机是古典时代的大炮,那么轮动抛石机差不多就是这个时代的重机枪。
轮动抛石机是改良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杠杆抛石机,将这种杠杆改为快速转轮动构,这使得抛石车能够在短时间内,可连续抛出多块石头,威力相当强悍。
不过轮动抛石机所能抛投的石头,一般仅仅是5到10斤重,在配重投石机的面前简直都不能算是弟弟了,应该叫孙子才行。
配重投石机所能抛动的石头,那起步都是60斤,最终的甚至可达300多斤。
当然,石头的重量越大,对投石机本身的的磨损也会越大,而投放的距离也会越短。
一般来说,轮动抛石机的距离是八十到一百二十米。
配重投石机不论是抛物的重量还是距离,都要比轮动抛石机强多了,可以将200斤的抛物扔出两百米以上。
原本刘封主要是希望能够在配重投石机上有所进展,没想到鲜于银和鲁工两个人给了自己一个双重惊喜。
“好,那就先看这个。”
刘封当即决定,第一个查验投石机的效果。
投石机的成品都很大,而且结构颇为复杂,比较容易损坏。
因此鲜于银特别建造了两个仓库,用来存储投石机的成品和重要零部件。
刘封先挑选了个大的库房,走进去后发现,这里果然存放的是配重投石机。
这座配重投石机最初的成品高五米,长四米,宽一米半,主要分为七个部件。
相比起回回炮来,眼前的配重投石机还是相当简陋的,但大致的部件却已经齐备了。
往后想要继续精益求精,只需要在提升材质坚韧程度的同时,继续增大杠杆和整机结构,就能有效的增强威力效果。
“启禀少主,目前这台投石机,可抛六十斤重的圆石,最远可达一百四十步之遥。”
鲜于银带着忐忑的心情,继续给刘封介绍起投石机的性能来:“可连续抛投三十次不出问题。可三十次之后,机括损坏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刘封满意的点点头,一百二十步差不多就是两百米,这已经大大超过了他的心理预期。
要知道刘封的心理预期仅仅只是三十斤的石弹,抛石弹至百米距离。
毕竟能够达到这个水平,就已经具有实战功能了。
这个时代的弓箭杀伤力也不过是三十米到五十米,强弓才能达到八十米。
弩箭的破甲效果很好,可射程上其实和弓箭差不多,最大射程上甚至还不如强弓。
所以配重投石机只要能够达到刘封的心理预期,就可以直接投入到攻城战中去了,毕竟它的射程已经超过了城头守方的远程火力射程了。
现在投石机的数据几乎超出了刘封心理预期整整一倍,这意味着投石机不但可以立刻投入作战,而且安全性上也大幅度提升了。
原本必须推到城下一百米处的,现在只需要停留在两百米外即可攻击到城墙了。
这中间的射程优势,能带来巨大的安全性,大幅度增加对方出城破坏投石机的风险。
“做的不错。”
刘封先是夸奖了鲜于银几句,随后又对着鲁工道:“鲁工技艺非凡,此番又立新功,稍后必定一并嘉奖。”
鲜于银和鲁工闻言,顿时笑容满面,尤其是鲜于银,因为面容较胖,两只小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条缝。
“走,咱们再去看看轮动投石机。”
刘封一马当先,朝着另外一个仓库走去。
鲜于银、鲁工和刘法等人纷纷跟上。
这一次,仓库里放置的投石机就小了许多,高不过三米多,长宽也都在两米以内。
与配重投石机不同的是,轮动投石机并不是配索,而是一个盘子,可连续将十斤以内的小石弹投射三百米以上的距离,也可以同时抛射五、六枚小石弹,但射程距离会明显缩短。
刘封围绕着投石机转了两圈,随后对着鲁工询问道:“这投石机有多重?”
鲁工想了下后,回答道:“大概有一千一百多斤。”
汉代一斤差不多就是后世的半斤,一千一百多斤等于后世的三百公斤左右。
一千一百斤的重量,只要配上合适的的大车,是恰好可以使用单匹马骡进行拖拉的。
投石机往往都是庞然大物,姑且不提配重投石机,哪怕就是轮动投石机,它的吨位也往往是几百公斤。
前者想要运输起来,实在是难度太高,不但是很难有那么巨大的车辆,同时想要拉动这样的重量,也必须得上双马以上的配置。
而驾驭单匹马骡和双匹马骡之间的难度,却是几何增长的,培养一个能够驾驭双马的御者所需要耗费的时间资源,足可以培养三到五个单匹马骡的御者了。
单匹马骡能够拉动的货物大约是三百公斤到七百公斤之间,换算成汉代斤两就是一千二百斤以上。
之间的差距主要还是看马匹的种类,以及单匹的强壮程度。
特别优秀的驮马,甚至可以拉动两倍以上的重量。
因此,刘封只把希望放在了轮动投石机上,一千一百斤的重量,即便是单匹马骡都有拉力的富裕,甚至还可以在车上准备一些弹药。
得到满意的答复之后,刘封的心情相当好,试探性的问到:“配重投石机可否制作的轻一些吗?只要将它的重量控制在两千四百斤以内,哪怕是威力和射程下降一些没关系,最好能做到单匹马骡即可拉动。”
鲁工皱起眉头,心里默默算了下配重投石机的重量后,果断摇起了头:“少主,这恐怕不行。配重投石机机身本身就需要很强的坚韧度,贸然削减重量的话,只会导致投石机本身强度变弱,会严重影响安全性以及精准度。”
刘封对专家的意见很是重视,当即表示那就不用更改了。
仔细想想,野战的时候也的确用不上配重投石机,那东西实在是太过沉重累赘了。
反倒是轮动投石机相当不错,一想到能够在战场上使用马车来机动轮动投石机,从而制定战术,突然向敌军的某个阵地投射大量的投石,以撕开一个缺口,供骑兵、步兵扩大战果。
刘封心里想想都觉得很是带劲。
恐怕没有几支部队能够在石弹的洗礼下还能顶得住阵脚。
“暂定后日吧。”
刘封想了想后,决定道:“后天我们出城,检验一下这两台的实际效果。”
目前的确是看见了成品,也听了成品的各项参数,但毕竟没有亲眼见过。
虽然数据相当喜人,可最终还是得眼见为实。
所以刘封最后还是安排了一下实战日期。
刘封心里其实早就定了个标准,都不指望他们能够完全达标,只要能够达标六成,刘封就算鲜于银和鲁工合格了。
如果能够达标七成以上,就算是良好了,可以给于一定的奖励。
若是能够达标八成以上,那就是优秀了,刘封必然会给与他们重奖励。
至于再高,刘封暂时不做考虑。
因为大概率是不会出现的,如果真的出现了,那就当是惊喜吧。
听见刘封的安排后,鲜于银和鲁工明显有些紧张起来。不过也仅仅只是些许紧张,他们的成品也都经过实战检验,并非是在欺骗刘封。
鲜于银压下心头的些许慌张,回答道:“是,少主,明日我就安排相关事项,后日在城外演练。”
“善!”
刘封满意点头:“再看看其他东西吧。”
“是!少主。”
鲜于银赶忙在前头引路,带着刘封去了其他的院子。
“去看看水车。”
出了投石机工坊所在的院子后,刘封主动要求去看水车。
事关水利设施的几个机械,现在在刘封心里的地位很高。
因为明年淮泗就要爆发为期两年的大旱灾了,这场旱灾彻底摧毁了袁术的税收基础,使得袁术不得不对外扩张,企图掠夺回足够的粮食。
因为当时的袁术因为称帝的缘故,直接给了孙策背刺他的机会。
孙策的背刺直接造成江东的叛离。
袁术所任命的丹阳、吴郡太守纷纷被孙策阵营的武将所驱逐,而江北的广陵、厉阳等孙家军直接放弃了官职和地盘,返回江东。
仿佛只在瞬息之间,孙家就和袁术做到了彻底切割。
不过这个时空孙策是不会再有这个机会了,眼下被刘备压迫到一隅之地的袁术虽不至于苟延残喘,但那也是混到了得过且过的地步了。
称帝?
现在的袁术也只敢在梦里过过瘾了。
在刘封的计划中,今年下半年就要开始动兵,主攻的就是江北两郡。
胜利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可赢了之后的麻烦事情却是相当的多。
首当其冲的就是明年的旱灾了。
干掉了袁术,这颗大旱灾的雷,可就得徐州帮他顶上了。
第261章 绸缪天灾
一想到明年开始,要持续两年的大旱灾,刘封就忍不住牙根发酸。
之前刘封迟迟不愿意进攻袁术,和刘备、鲁肃、刘晔,陈登等人讨论战略方向问题的时候,始终强调先制江东,后取江北,其中根本原因就是这次持续两年多的旱情。
当时刘备只有徐州四个郡国,彭城等于是白地,粮食产量虽经过刘封不懈的屯田以及鼓励桑农,下沉式管理而得到不小的增量。
可这点粮食的增量在这场淮泗大旱面前,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刘封有救人之心,却没有救人之能,只能忍痛选择放弃。
可现在情况截然不同了,这一年多以来,徐州的屯田得到了更大的推动,收拢安置了数十万流民。
这些流民的税赋贡献几乎抵得上百万之众。
原因无非几点,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没有中间商。
这些流民都是被徐州安置在彭城、下邳、东海等郡国中,这里有大片的无人区,有足够的土地来安置他们,却没有当地的士族豪强的盘剥。
这样一来,哪怕名义上的赋税比起民户来要沉重,可实际上他们的负担反而更轻了。
其次,这些流民中的管理者都是刘封挑选出来的人手,掌控在刘封手中,钱粮产出的数据真实且有效,无疑又少了一层剥削。
最重要的是,这些流民能够活到现在,绝大部分都是身强体壮的青年,是珍贵的劳动力,投资他们立刻就能得到回报,而且还是极其丰厚的。
除去流民带来的大量产出外,荆州和徐州的长江贸易也带来了大量的粮食盈余。
徐州出售的霜糖、雪盐,咸鱼、海带、珍珠等等,都是利润极高,销路坚挺,而且市场广泛的商品。
尤其是霜糖、雪盐这两个拳头产品,对于刘表来说是又爱又恨。
这两样东西在给徐州带去大量粮食的同时,也给刘表的私人府库中送入了源源不断的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