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进因为朝中无人,他在武陵当了整整十几年的太守,后来也不过升迁为交州刺史。而陈群现在可算得上是刘备的元从功臣,股肱之臣,未来当真是不可限量。
听着刘备真心实意的关怀,心中的感激混合着羞愧和后悔,使得袁涣起身下拜,冲着刘备感激涕零道:“涣未能与使君患难与共,实无颜再见使君。”
刘备却是惊讶莫名,赶忙起身上前将对方搀扶起来。
“曜卿此言何意,昔日备自身都朝不保夕,如何能勉强曜卿?”
刘备却是安慰对方道:“曜卿之才,备素来知晓。不日定当上奏朝廷,表奏曜卿入雒中任官。”
紧跟着,刘备拍着袁涣的手道:“曜卿,非是备非议汝主,袁公路非良主也。”
“使君。”
袁涣没有想到刘备对他依旧如此真诚,还关心他的前途,一时之间,他恨不能当即转投刘备,为其效力。
只是即便是为袁术所逼,但自己的确已经为他效力。
背叛主君是袁涣无论如何都无法突破的底线。
历史上他转投吕布并非是抛弃袁术,投奔吕布,而是在袁术攻伐吕布,遭遇大败之后。
袁术急于跑路,扔下了袁涣,导致袁涣被吕布所俘获,这才转投了吕布。
严格说起来,是袁术对不起袁涣,而并非是袁涣背叛了袁术。
刘备却是杀气腾腾道:“曜卿勿忧,袁公路不过是冢中枯骨,此番南下,我定然打破寿春,擒拿袁术,上解雒中,交由天子发落。”
刘备这句话一出,袁涣总算是想起了自己这次出使的使命。
只是这又是一桩进退两难之事。
虽然明知道不现实,但袁涣还是开口道:“使君容禀,涣此来,乃是请和而来。”
“请和?”
刘备哑然失笑,片刻后嘲讽道:“袁公路今日始知我刘备是何人耶?”
袁涣脸色通红,显然刘备这话连他也卷了进去。
虽然刘备这话的本意还是嘲讽袁术那句‘刘备何人也’,可落在袁涣的耳朵里,难免也有嘲笑他有眼无珠的味道。
然而袁涣对此只有羞惭,却毫无怨愤。
一来袁涣的确是个厚道人,二来也是他自己都是这么想的。
袁涣此时只能强行压下心中的杂念,正色拜道:“使君,请听我一言,我主此次确有议和之心,极为恳切。况且我主尚存,对使君也是一件好事。”
“哦?”
刘备好奇的问道:“不知曜卿所言何意?”
袁涣即时说道:“涣试为使君分析一下时局。”
刘备当即点头道:“善!还请曜卿指教。”
袁涣于是开口道:“自西凉乱武以来,天下诸侯纷争,战事四起,然其中本质,袁家内乱尔。细数关东群雄,无非一为术、一为绍也。”
“可如今天下,大司马即将一统河北,虎视河南。大将军掌控兖、司二州,又与大司马多年盟友,彼此互相支援,可谓亲密之极。荆州刘表,素为大司马盟友,双方南北呼应多年。而左将军之友,孙破虏阵亡与襄樊,陶恭祖让徐州于使君,前将军一蹶不振,困守易县,可谓是覆灭在即。如此一来,使君莫非还看不到其中险恶吗?”
刘备为之一愣,渐渐回味过来,明白了袁涣在暗示自己什么。
原本天下无非袁术、袁绍两大阵营。
如今袁术阵营已经处于明显的下风,眼看就要覆灭,而袁绍却势如烈火烹油,花团锦簇。
曹操和袁绍是发小,多年的盟友,彼此互相支援,交情肯定不是你刘备能比的吧?
刘表是袁术死敌,跟袁绍早早结盟,南北声援多年,这情分也不是你刘备能比的吧?
况且刘表远在荆州,刘备的徐州、豫州就在人家眼皮子底下。
哪怕是远交近攻,袁绍也只会先选你刘备,而不会是刘表啊。
袁涣说完之后,一直观察着刘备的神情。
看见对方沉思不语,心中顿时一喜,知道刘备是把自己的谏言给听进去了。
否则对方大可以直接婉拒自己,而不是如此沉思。
能有这么个好的开头,让袁涣对接下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信心。
“使君,您如今得封骠骑大将军,为天子所重,都督徐、豫、扬三州州事。”
袁涣趁热打铁的继续说了下去:“眼下您就是天下第二大强藩,如今袁绍不过受困与前将军,欲攘外而先安内。一旦前将军身死族灭,若想大司马放过徐州,恐使君只有望风出降一条路而已。”
“使君,可还记得韩文节乎?”
袁涣所问的韩文节,正是赠送冀州给袁绍的韩馥。
紧跟着,袁涣又问道:“若非使君宽仁,张孟卓兄弟又是何等下场?”
刘备悚然而惊,目光不由自主的转向一旁的刘封。
第268章 曹袁生隙
此时,先前一直保持沉默而没发言的刘封开口了。
“父亲,袁使所言差矣。”
刘封这话一出,刘备神情登时就恢复了平静。
其实刘备也并非是为袁涣所说动,大军蓄势待发,文臣殚精竭虑转运军需,众将踌躇满志沙场建功,哪里是说停就能停下来的。
况且即便袁涣所说的都是对的,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他却避而不谈。
那就是袁公路,非信义之人。
对于刘备来说,袁术既没有信誉,又没有能力,还恰好坐在徐州的腹部上,直接威胁到徐州和江东的联系。
刘备凭什么信任袁术,凭什么和袁术结盟?
袁术再怎么和袁绍不对付,可他们毕竟是血亲,在东汉这个时代,血亲可不像后世那么容易切断的。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打生打死半辈子,服个软加个传国玉玺,袁绍就轻易的原谅了袁术,甚至派兵接应对方。
别看传国玉玺非常重要,可刘封却觉得即便没有它,袁绍一样会原谅袁术。
有什么能比让袁术匍匐在自己跟前讨好自己,还能让袁绍有成就感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么趁着袁本初没空南顾,迅速解决掉袁术,拿下江淮,不比多一既废物,又三心两意,还拖后腿的盟友强百倍?
更别说这蠢货还想同徐州争夺扬州,甚至还不自量力的觊觎徐州了。
所以刘备并没有被袁涣说动,只是袁涣说的确实有些道理,他一时之间有些不知该如何婉拒对方,同时也想听听好大儿的意见。
毕竟袁涣可是刘备很是喜爱器重的贤士。
好在好大儿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
“袁使以孤寡之道来说我徐州,却是忘了左将军非信誉之人也。”
刘封正色痛斥道:“与左将军为盟友,何异于与虎谋皮。昔日太傅马日何在?太傅为说左将军效忠朝廷,却为其扣押,连节杖都被骗夺,致使太傅吐血而亡。”
“左将军可还有忠义之心?何至于如此丧心病狂。”
“南阳五十万户百姓何辜,竟为袁公路洗劫一空。如今我徐州军乃是吊民伐罪,仁义之师,奉诏讨贼。”
刘封起身走到袁涣身前,逼迫道:“先生乃河南名士,陈郡袁氏子弟,难道还分不清孰忠孰奸吗?如此为左将军开脱,欲以蝇头苟利说我父亲,先生可还有忠义之心?”
袁涣被刘封说的满脸羞惭,只能以袖遮面。
还是刘备出来为他遮挡了下。
“吾儿不可无礼。”
刘备背对着袁涣,给了刘封一个眼神:“还不快快退下。”
“是,父亲。”
刘封应了一声,先行告退。
刘封告退之后,刘备却是对着袁涣说道:“曜卿,袁公路残害地方,逼杀名士,对抗朝廷,甚至还私藏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
袁涣猛的抬起头,满脸的震惊,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刘备完全理解对方的震惊,点了点头道:“正是,此物先为孙破虏在洛阳所得,后袁术将僭号,闻坚得传国玺,乃拘坚夫人而夺之。”
“袁公路得到玉玺之后,不思上交朝廷,归还天子,更是坚定了二心,欲图谋自立,备不才,素有安定天下,还政天子之心,如何能与这等乱臣贼子为盟。”
刘备的话正气凛然,说的袁涣羞愧难当。
这些事情自然是刘封提前告诉刘备的。
最后,袁涣朝着刘备拱了拱手道:“使君之德,涣素来知晓。使君既已有决断,涣明日便返回九江复命。”
刘备不舍的劝说道:“曜卿何故还要折返九江,不如留在项县,备也好日夜请教曜卿。”
袁涣缓缓摇头,回答道:“涣不识大体,险成不忠不义之徒,怎配使君左右垂问。”
不等刘备继续劝说,袁涣又接着道:“涣虽非自愿,却已为左将军麾下,若在此时弃他而去,与禽兽何异?”
“涣去意已决,还请使君勿要再劝。”
袁涣冲着刘备大礼下拜,态度恳切的告别道:“若能再遇使君,涣必常伴使君左右,为使君效犬马之劳。”
刘备很是感动,却也不再劝说袁涣留下。
次日,刘备亲自出城送别袁涣,一直送出十里,才殷殷惜别。
两地距离不远,袁涣很快就回到了寿春。
他刚一入城,就接到了袁术的召见,可见袁术之急切焦虑。
可惜的是,袁涣带来的并不是好消息,同时,袁涣也隐瞒了一些信息,比如传国玉玺之类的事情,他就并没有如实交代。
“这大耳贼何其愚也!”
袁术听完袁涣的陈述,气的直接爬了起来,险些跳起脚来。
在袁术看来,刘备简直迂腐之极,竟然会为了虚弱无能的朝廷和不值一提的蚁民来向自己发难,他以为他是谁啊。
“蝼蚁尚知唇亡齿寒,这织席贩履之徒怎会如此冥顽不灵。”
袁术之所以气成这样,是因为他对议和抱有很大的期待。
袁术他是真的觉得自己和刘备之间没有深仇大恨的,在他看来,曹操才是他和刘备共同的敌人。
有曹操的威胁在,刘备没有理由不和自己联手,自己可是袁术!
天下仲姓的嫡传,汝南袁氏的族长,刘备这样的武人,难道不应该像孙坚那样乖乖的成为自己的打手吗?
孙坚为了得到自己的庇护,不惜将到手的南阳送给了自己。
现在自己屈尊降纡的同他议和结盟,他竟然敢拒绝自己?
“明公,若是刘备不肯议和,执意动兵,那汝阴必为敌所取要地。”
阎象站出来进言道:“汝阴不下,刘备就威胁不到九江,更威胁不到寿春。如此,明公还得继续给汝阴增兵才是。”
袁术停了下来,看向阎象,随后摸着短须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