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302节

  只是这话其实也能分两面说,毕竟这次南下征讨袁术,真要是把传国玉玺找回来了。

  那追回传国玉玺的人也恰好姓刘啊。

  刘协此时远想不到这一层,心里充满了对刘备和刘封的好感,只可惜他现在依旧穷困的很,要不然还真要赏赐刘封些好东西,以示优容之意了。

  从天子那拿到了罢免袁术一切官职、爵位的诏令后,刘封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曹操愿意出借五百套铁甲,价格就按照刘封所给的照搬,不过一样需要刘封抵押两百匹战马在对方那里。

  刘封对此倒是无所谓,这两百匹马就是带回去了,也未必能起太大的作用,抵给曹操那吃的也是曹操的粮食,何乐而不为。

  于是,刘封当即一口答应了下来。

  曹操直接从雒中的军队里抽出了五百套铁甲交给刘封,刘封则将两百匹战马交给对方,然后带着诏令、铁甲以及剩余的四十多匹战马离开了雒中。

  走的时候,顺道去了一次巩县,和杨奉、韩暹一起吃了顿饭,维护了一下交情,最后才继续南下,返回项县。

  刘封走的这么匆忙,除了东西都到手了以外,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陈国。

  这次在雒中去曹操那赴宴,刘封是相当担心曹操提起陈国的事情。

  虽然刘封也找好了借口,至少要拖过今年,可偏偏曹操也没有主动提起,或许正是因为最近和袁绍互怼牵扯了他太多的精力和注意力了。

  袁绍的压力是如此之大,即便是曹操嘴上看不起对方,可身体却还是相当诚实的。

  不过从曹操的角度来说,陈国其实也是个烫手山芋。

  如今陈国已经开始向朝廷输送粮食,虽然是通过刘备上交的,但刘备本身就是豫州牧,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而曹操如果想要占据陈国,最好的方法其实是拉拢陈王刘宠和国相骆俊,强行换人反而是最下之策。

  因为刘宠和骆俊在陈国的威望太高了。

  要么索性学袁术,找人暗杀干掉刘宠和骆俊,这样陈国就群龙无首,他自然可以适时进入,掌控全局。

  可刘备现在和刘宠、骆俊的关系保持的不错,那曹操就没法使用盘外招了。

  因此,曹操说不定也在为此事头疼。

  大家都不是光脚的了,很多事情就得偏向于商谈了。

第272章 万事俱备

  刘封回到项县,不但超额完成了任务,还给刘备带来了五百套铁甲,四十多匹战马,老爹顿时为之大喜。

  接下来,就是鲁肃和刘晔的事情了。

  刘封立刻将项县中的各位军师荀攸、鲁肃、郭嘉和刘晔请了过来。

  此时刘备已经开府,荀攸被任命为中军军师,鲁肃为前军军师,刘晔为后军军师,郭嘉为左军师。

  当然,这仅仅只是霸府的任命而已,并不会影响他们在朝廷中的任职。

  这一套做派,乃是学的隔壁寡妇曹。

  曹操首创霸府,然后以此为基础,展开对汉家天下的侵蚀,并且最终成功篡汉,充分证明了这一套相当管用。

  对此,荀攸、鲁肃、刘晔、郭嘉的反应也相当良好,他们都十分欣喜的接受了霸府幕职,同时对刘备个人表达了忠心,尤其是鲁肃和刘晔,更是一副熬出头了模样,心中窃喜不已。

  很快,四位军师被请了过来。

  刘备取出天子诏令,命近侍将其转给四位军师阅看。

  四人看罢之后,脸上俱是惊喜之色。

  荀攸作为中军军师,地位最高,第一个发言,拱手对着刘备恭贺道:“主公,大事可成也!”

  鲁肃和刘晔的脸上也是笑容满面,区别只在于鲁肃还有些收着,颇为内敛,而刘晔则更奔放的多。

  刘晔当先说道:“徐家和王家已经决定向主公效忠,并且愿意派出质子前来项县。以卑职所见,这两家暂时可信,是可用之人。”

  郭嘉也适时开口补充道:“左将军对地方盘剥过甚,即便是豪强大族也很少能够逃脱苛征,中等之家倾家荡产者数不胜数,往日繁华的寿春如今已现萧条之象。据谍报来信,徐、王两家刚刚被袁术勒令在一个月内,分别供奉粮食五万五千石,民夫一千五百人,其中徐家负担三万石,八百人,剩下的王家负担。”

  说到这里,郭嘉感叹道:“如此苛征,即便是徐、王两家这样的九江大豪,也难以为继了。”

  这几个月以来,刘封早就在暗中对扬州士族豪强展开攻势,同时派出大量的谍报细作,重点自然是江北两郡。

  其中尤其是九江郡为最,毕竟这里是袁术的大本营。

  江北两郡中,有三家是刘封最为拉拢的,分别是九江的徐家、王家以及庐江的周家。

  其中九江的徐家、王家都是当地的大豪强,武力颇强,部曲众多。

  因为九江、庐江虽然河流众多,土地肥沃,但境内也有大量的山脉,庐江的大别山山系更是将庐江几乎一分为二。

  在这些山脉中,生存着大量的南蛮、山越,九江的南蛮、山越特别尚武,经常下山洗劫汉人。

  也因此,九江的汉族豪强武力也颇为强盛,部曲众多,也经常入山搜捕蛮族为奴。

  在这江北两郡的土地上,汉蛮就是如此的和谐友爱,共同进步。

  只是武力太强就容易出事,在东汉末年,九江就是东南方最大的一造反策源地,几次三番的造反,不但斩杀了汉军都尉、校尉,更是连郡守都赶跑过好几次。

  卢植能够一跃进入中枢阶层,关键就是临危受命,赶赴九江担任九江太守,在任内镇压了反贼和南蛮,成功的压制住了九江。

  其实徐姓、王姓在九江本地就是大姓,占了人口的大多数。

  尤其是徐姓,在冲帝时期还出过一个大反贼,名为徐凤,自称无上将军,攻占了九江好几个县邑,可见其实力之强。

  袁术入主寿春之后,对徐家、王家采取的是打压策略,逼迫对方输送钱粮,可同时却又不给对方相应的政治地位。

  如果不是袁术此时还很能打,又有兵马十余万(包括将领的私人部曲,以及地方郡国兵,县兵等卫戍部队),这两家早就造反了。

  之前苦苦忍耐,是因为走投无路。

  现在刘晔本来就是九江人,勾搭了一下,这两家立刻就来了兴趣,暗中与刘晔来往多次,已经决心投靠刘备,为刘备军引路了。

  这些都在刘封的设计之内,刘封摆放在东城的那一路奇袭部队,指望的就是徐、王这些地方豪族送来情报。

  东城到芍陂以东沿岸的距离可不短,最少也有一两百公里,而且岸线很长,有上百里之遥,这范围何其巨大。

  如果没有可靠的情报和对当地地形的了解,这种长途奔袭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一旦走错路导致奔袭扑了空,那损失可就太大了,而且自身也会由猎手变成了猎物,处境会非常危险。

  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反而不是军队的战斗力,而是情报。

  徐家、王家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

  作为九江郡本土的豪强,以及多年和南蛮友谊赛的经验,使得他们对地形非常熟悉。而且他们还能随时掌握袁术援军的增援速度,一旦厉阳、舒县等地开始集结兵力,征集民夫,他们必定会第一时间将情报送往刘备处。

  等刘晔、郭嘉说完之后,鲁肃也笑着开了口:“主公,周家此时也有动摇之迹象,公瑾最近与我多次书信往来,观其言行,颇有向我之心,此时又有天子诏令,罢免左将军名爵,如此一来,周家必会做出调整。”

  “好!很好!”

  刘备听的连连点头,眼下袁术为肉,我为刀俎,袁术还偏偏一无所知,这让刘备有一种尽在掌握的感觉。

  打仗这么多年了,大小也算身经百战了,可还从来没有一次像现在这般胜券在握的。

  刘封此时开口道:“父亲,汝南为天下第二郡,下辖三十七个县邑,非名士不能镇也。以封之愚见,或可以汝南太守之职,委给周尚。周尚丹阳太守的职务我看是不能留,如果他不愿出任汝南,也可以转任其为鲁国国相。若是其有意中枢的话,那可保他一个九卿之位。”

  周家也是两世三公,家中多出两千石,周瑜的亲生父亲还当过洛阳令。

  从父周忠也是官至太尉,又是一位三公,眼下还在雒中,正担任卫尉一职,也是九卿之一。

  刘封迎奉天子东归时,就刻意同周忠加深过关系,对方的卫尉一职还是徐州力保下来的,要不然曹操本来想用自己的人替换周忠。

  此番入雒请天子诏令时,刘封又特地前去拜会了周忠。

  一番深谈之后,周忠果断做出了明智的决定,那就是站在刘备一方。

  刘封此时取出了一封书信,递给鲁肃:“子敬先生,此乃是卫尉周公亲笔书信,请先生将此信转交给周家,相信能助先生一臂之力。”

  鲁肃登时大喜,拱手朝刘封拜谢道:“公瑾虽有动摇之意,肃却缺乏定音之锤,却不想少主早已有准备,实在是令肃汗颜。”

  “先生何以自伤,封多次往来雒中,此不过是顺手为之,举手之劳罢了。”

  刘封却是不敢当鲁肃称赞,很是恳切的回答道:“公瑾之处,还需先生多多费心。”

  鲁肃拱手正色答道:“请少主放心,肃必全力以赴。”

  刘备坐在上位,看见好大儿对自己的心腹谋士如此遵从敬重,内心很是满意,捋须而笑。

  “对了,还有一事,正要告知与你。”

  刘备突然想起来一事,转首和刘封说道:“元龙那边传来捷报,他已打破三座坞堡,逼降九家盐豪,琅琊盐事已定,二十多家大小盐豪非死即降,只有少数逃亡北方,投奔东莱管承。查抄出金银财货数千万,粮食二十余万石,刀剑弓弩数千具,更有铁甲三十余领,战马一百余匹,其他财货器械无数。如今琅琊诸事已定,他已令子龙所部与贾逵、贾斌所部一同南下,算算日子,定然能赶在开战之前到达。”

  如今已经八月,刘备一方是准备在九月开战,至迟不会晚于十月。

  此时正是秋收之际,农作物成熟,只要袁术没有坚壁清野,那几乎到处都是可吃的粮食,可谓是真正的因粮于敌,这大大节约了徐州的后勤压力。

  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打击袁术的守城潜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当然,袁术一方也不是傻子,刘备军磨刀霍霍了半天还不动手,打的什么主意自然是一眼可知。

  只是这毕竟是阳谋,袁术一方唯一的破解方式就是坚壁清野。

  可偏偏这个决定是极其难以下达的,而且主动权依旧在刘备一方。

  刘备一方这次是依托水路的多路齐发,最多的好处是即便突然停止进攻计划了,物资方面的损失也不会很大,因为大部分的物资集结的地点都是战略重地,而且明年进攻时一样能用得到。

  可袁术不行,真把麦子、粟米,水稻全给清了,那明年吃什么?

  袁术不但要面临颗粒无收的代价,还要额外拿出粮食来救急百姓,这让袁术如何能承受的起。

  所以袁术只能硬挺着,不切实际的寄希望于汝阴能够依靠坚固高大的城墙挡住刘备军的脚步,以此来给袁术争取调集援军,收获粮食的时间。

  “好!太好了!”

  

  这可是多了整整六千人,其中还有一千骑兵。

  不过刘封很快就询问道:“不知子龙叔父、梁道和贾斌所部损伤如何?”

  刘备心情很好,笑着回答道:“全靠了你那炮组的功劳,元龙也不缺时间,他让骑兵遮蔽战场,然后一个坞堡一个坞堡的攻克,伤亡着实不高。子龙所部损失了三百余人,贾逵所部损伤了一百余人,倒是贾斌的三河骑士没有什么损耗,只是折损了几匹战马。”

  子龙和贾逵的损伤加在一起,也有五百之多,占了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可见战事还是相当激烈的。

  不过对于东汉末年,动辄三四成的伤亡来看,这伤亡比率还真不高。

  刘封忍不住想起自己在朐县干的事情,幸好自己当初没有自大轻敌,同时也是这些朐县盐豪们平时嚣张跋扈惯了,才让刘封能够设计将那些大盐豪们给堵在了朐县城内一网打尽。

  如果当时计划失败,这些盐豪逃回城外的坞堡中,以朐县盐豪远胜琅琊盐豪的实力,自己恐怕没有几千人的伤亡,根本就拿不下这些盐豪吧。

  如果没有配重投石机,那难度可就更高了,甚至有可能会翻船,功亏一篑。

  刘备看见刘封默不作声,还以为他是心疼贾逵所部的损耗,赶忙安慰道:“你且放心,为父已经给子龙他们补足人马了,贾逵所部还扩充至两千人,为了让他们保持战力,为父还特地给他们补充了数百老兵,剩下的也都是预备兵。”

  刘封笑了笑,也没解释,只是想了下后,和刘备商量道:“父亲,孩儿想微调一下战略。”

  刘备当即来了兴趣:“哦,你又有了什么想法?”

  “孩儿先前翻看情报,经奉孝先生整理之后,江东传来的信息,俱是孙策的精锐依旧在向吴县南部汇聚,显然其目标依旧会是吴地南方,其中尤以由拳的吴郡太守许贡为最,其次则是会稽郡。”

  刘封说到这里,冲着郭嘉点了点头,以示敬重。

  郭嘉笑眯眯的也回了个礼,随即刘封继续说道:“既然孙策已无可能回兵过江,那我军在广陵放置的兵力就过于浪费了。”

  如今集结在广陵的兵力为高顺所部四千人,徐盛所部四千人,潘璋所部四千人,另周、蒋、甘、董水军六千人,此外,还要调遣过去的有赵云所部四千人,贾逵所部两千人,许定所部两千人,贾斌所部一千骑。

首节上一节302/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