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308节

  这次投诚,可谓正确之举。

  这边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庐江郡舒城县也上演了一场君臣相知的戏码,只是这里的君臣相知却是刀光剑影,尔虞我诈。

  袁术任命的庐江太守刘勋正在召见周瑜。

  眼看着北边的刘备虎视眈眈,各部军力不断在汝南北部集结,桥蕤在汝阴守的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天天往寿春发求援文书,弄的袁术也越来越慌乱。

  袁术一慌,那自然也要把情况跟刘勋说一说啊,于是,给刘勋的催逼文书就越来越多,用词也越来越严重。

  刘勋又不能把粮食和兵员变出来,他一个人急也没用啊,只能把这份焦急传递给庐江本地的士族豪强们,而郡望周家就是最重要的一个。

  “公瑾啊,你总算是来了。”

  周瑜刚一上堂,就被迎上来的刘勋一把抓住左手:“公瑾,主上已经屡次三番催问庐江的后援补给何时能够北上。周氏乃是庐江郡望公侯之家,你若是不帮我,我可就真顶不住主上的催逼了。”

  面对刘勋的示好和威胁,周瑜神情恭敬的回答道:“禀告府君,我家已经聚兵两千人,壮丁一千五百人。大车二十辆,牛马四十头,粮食三千五百石,另有酒水二十坛,猪羊十头,用以劳军。”

  “好、好!”

  听到周瑜的话后,刘勋这才长松了口气。

  袁术那边催逼的越来越厉害,要求也水涨船高。

  其中粮食和一万五千民夫还比较好解决,毕竟秋收在即,再加上此时的庐江郡可有三十多万人口,还有大量的隐户。

  抽调一万五民夫虽然吃力,但也不是完全做不到。

  反倒是那八千士卒比较难办。

  刘勋自己手里是有三千部曲的,但这三千部曲可是刘勋的老底子,不但要靠他们来压制整个庐江,而且也是他性命的保障。

  同时,刘勋其实并不看好袁术,刘备之前在颍川的战绩也已经传回来了,半个月内横扫颍川黄巾,这种战绩袁术做梦都不敢想。

  汝南刘辟前年背叛他,人就在葛陂平舆没换个地方,你猜为啥袁术这么小肚鸡肠的人却从来没去找过对方麻烦?

  还不是因为打不过吗。

  因此,刘勋是绝对不舍得把老底子丢进寿春那大坑里去的。

  他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庐江的士族豪强们交出各自的部曲,然后让他们去增援袁术。

  袁术如果赢了,那是他刘勋办事利落的功劳。

  袁术如果输了,那他手里的实力丝毫没有损失,反而庐江地方上的阻力却变得更弱了,更有利于他的统治。

  到时候不论是投降刘备还是投降刘表,甚至是投降北方的曹操,他都有足够的筹码可以去转圜。

  正是因此缘故,他才会对周瑜如此热情,以至于都有些谄媚了。

  “公瑾,你这次可是帮了我大忙了。”

  刘勋满脸惭愧之色,一边将周瑜引入席中,一边诉苦道:“只是还有一事,需你援手一二。你若是肯帮忙,勋必有厚报。”

  周瑜心中冷笑,知道刘勋所谋求的必定不是什么好事情,但他面容上依旧沉静尊敬,听完刘勋的话后,当即表示道:“府君何以如此客气。自府君来到我郡,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士民丰衣足食,此皆是府君之功也。眼下正是我郡士民报答府君之时,还请府君不必多虑。”

  刘勋闻言大喜,连连称赞周瑜识大体,明大局,格局非凡,随后才说道:“左将军令我郡援兵八千,此时军中方才集结了两千人,加上公瑾你这两千人,也不过才堪堪半数。其他各家都不如公瑾汝家明利知世,岂不知覆巢之下无完卵乎。”

  刘勋的无耻还是超乎了周瑜的想象,只是他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倒也没有接受不了。

  只是周瑜并没有大包大揽下来,而是故意迟疑道:“府君,两千部曲,已是我周家竭尽全力所出,不瞒府君,如今我家府上,只有三五十族兵护卫,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啊。”

  刘勋露出尴尬的笑容,解释道:“公瑾误会矣,贵家毁家纡难,慷慨高义,勋岂能不知?某意下乃是请公瑾出面,劝说郑、梁等大家,让他们也为主上之困出一份力气。”

  周瑜这才恍然,原来刘勋是想让他出面,劝说其他家族也多出点血。

  

  可这不是荒谬吗?

  我周家这么毁家纡难,那是为了给刘备下注,里应外合坑死袁术的。

  其他家又不造反,我说破嘴皮子又能有什么用?

  至于拉拢其他家一起干大事,周瑜是敬谢不敏的。

  一来人多嘴杂,容易走漏风声。

  二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周家一家能够通吃得下,为什么还要冒着走漏风声,导致事情败露的风险,把蛋糕分给其他家族呢?

  援军总共就八千人,周家就占了两千部曲,四分之一的兵力,加上通风报信,引来的刘军外援,这六千人还不是囊中之物,瓮中之鳖?

  所以周瑜当即就想拒绝。

  可突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于是话到嘴边变成了:“府君之重任,瑜义不容辞。”

  刘勋登时大喜,立刻下令设宴款待周瑜。

  后来几天,周瑜都极为卖力,往来庐江郡中的几个大家族中,劝说他们交出部曲。

  平心而论,周家在庐江的声望是极高的,又是庐江郡的郡望之家,庐江士族豪强皆以周家马首是瞻。

  如果周瑜拿出些好处,又或者是以周家来逼迫,那这些世家大族们或多或少是肯定要给周瑜面子的。

  最少总能拿出个两三成族兵来交差。

  可周瑜两手空空,又不许诺好处,更没有以势相逼迫,那大家就都懂了,只是在那绕圈子,虽然不至于是一毛不拔,但最后几个大家凑出来的部曲人数竟然高达五百人之多。

  这让刘勋大失所望,不免对周瑜也埋怨了起来。

  周瑜冷笑不已,他早就看穿了刘勋这种性格,而且自己又有所谋,根本不会把这埋怨放在心上,反而还十分关切的主动关心道:“府君,如今距离左将军所限制的日期已经不到十日,自舒城县前往合肥也需要四五日。可兵卒却只有四千五百人,这该如何是好?”

  让周瑜这么一提醒,刘勋也急了,忍不住站起来转起圈来。

  可他素来就不是什么急智之人,甚至都不能算是聪明人,就算转圈转到死,那也不过能为袁术多拉几车米面罢了。

  “这该如何是好?”

  刘勋转了好几圈,突然看见周瑜坐在席中喝茶茶汤,先是心中怒气暗升,我在这坐立不安,你倒有闲情喝茶?

  可随即猛的反应过来,周瑜素有机智过人之名,莫非他已经有了解决办法了?

  刘勋停下转圈的脚步,快走两步来到周瑜身前:“公瑾,汝可是有解决办法了?”

  周瑜本就是在钓鱼,眼见鱼儿上钩,于是他放下茶汤,面露苦笑道:“只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也不知是否可用。”

  刘勋一听对方真有办法,心中登时大喜,连忙催促道:“公瑾,还请快快说来,能否可用,我等可再商量啊。”

  周瑜假意推辞,却拗不过刘勋催促,只能将计划托盘而出:“府君,城中现有部曲四千五百人,所差不过三千五百。我之前所聚壮丁有一千五百人,皆是我庄上仆役,颇熟军伍操演。山蛮下山之时,常常调用他们围堵,所缺者,军服甲胄兵刃也。”

  刘勋渐渐有些明白周瑜的意思了,他这是想李戴桃冠,把民夫假装成部曲。

  “这可行吗?”

  刘勋有些游移不定的问道:“此去寿春,可是大概率要上战阵的。”

  周瑜笑道:“别的不敢说,至少我家庄丁上个战阵不成问题,况且左将军持有坚城寿春,必会坚守不出。野战不行,难道守城也会有问题吗?”

  刘勋心里一琢磨,还真就是周公瑾说的这番道理,可高兴没一会,又脸色迟疑道:“公瑾,即便如此,也不过才六千人,还有两千该如何是好?”

  周瑜露出神秘笑容,干咳一声道:“府君,要么不做,要做就得做全啊。”

  刘勋恍然,周瑜的意思显然是这缺额全部用民夫填补。

  “那这民夫可就缺大了啊。”

  刘勋又皱着眉头抱怨道:“如今民夫只征召了九千多人,要是再调走三千五百人,恐不足六千人了啊。”

  周瑜正色劝道:“府君,两害相较取其轻,即便一人不抽,民夫恐怕也凑不齐一万五千之数,况且如今秋收在即,抽调民夫也必定损害地方之利,到时候我恐……”

  刘勋脸色一变,周瑜虽然没把话说完,他却是听懂了。

  眼下秋收在即,需要大量的人手,他却在这抽调民夫,要是这事做过头了,损伤最大的就是本地士族豪强的利益。

  真要把他们逼的过度了,那这些人手里可都是有人有武器的。

  到时候这些部曲可就是冲着自己来了。

  想到这里,刘勋做出决断,欣然接纳了周瑜的意见,同时对对方盛赞道:“若是庐江郡中人人都如公瑾这般忠谨,我这太守便可垂拱而治了。”

  周瑜淡定一笑,提醒道:“府君,这些人的军服器械还得早做准备,一旦备齐,便可北上合肥,汇合厉阳援军,一并前往寿春。”

  刘勋脸上闪过一丝肉痛。

  要给三千五百人备齐军服器械可不是一笔简单的数字,尤其是甲胄方面的开销,可谓十分巨大。

  虽然不可能为每个人都备齐甲胄,但三千五百人的规模,想要装的样子过的去,最少也得七八百套甲胄才行。

  若是只有简单的胸甲单件,那更是得要一千五百套以上才行。

  这一项就是一笔数百万的开支。

  他忍不住去看周瑜,却发现周瑜低着脑袋看着茶汤,仿佛在研究这茶汤的滋味。

  没办法,刘勋只能自掏腰包:“公瑾,一会我给你令牌,明日你去武库,领取三千五百套军服,五千柄长短兵,再加上一千套全甲,五百套胸甲。”

  “我去?”

  周瑜一脸诧异:“府君,为何是我?”

  刘勋笑眯眯道:“此事,公瑾于我出了大力,勋如何能视而不见?我欲拜公瑾为庐江都尉,此次北援,尽数拜托公瑾了。”

第277章 兵发汝阴

  周瑜心中惊讶,之前刘勋一直拿这个诱惑周瑜出力,但周瑜其实没抱多大希望。

  毕竟刘勋这种人的性格,他也十分清楚,他其实早做了其他准备。

  只是没想到刘勋这次居然玩真的,还征辟他为庐江都尉,这可是军职,统帅一军绰绰有余。

  周瑜曾经在袁术手底下当过居巢长,这是六百石县长,而且袁术还想提拔周瑜为校尉,被周瑜给拒绝了。

  可周瑜却有了足够的资历,刘勋此时征辟周瑜为都尉,不但名正言顺,而且能力、资历都非常匹配,不会有任何人反对。

  对于刘勋来说,周瑜在这次事情中是真出了大力气,不论如何也要论功行赏,否则以后谁还为他卖力?

  还有一层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周家在庐江的声望太高了,而周瑜现在就代表了周家。

  刘勋有意借着增援寿春的名义,把周瑜调遣出庐江,让他一时之间回不来。

  这样一来,日后不论是刘勋想要做出何种决断,他都可以一人而决,不用再去找周瑜商量,甚至分割利益拉拢对方赞同自己了。

  刘勋看着周瑜感激的面容,心中想着自己一石二鸟之计,忍不住得意的笑了起来。

  周瑜在一旁也笑的很是明亮,毕竟他的目的也达到了,更没想到到了最后,居然还来了个意外之喜。

  有了这个庐江都尉的军职,名正言顺的统领大军北上,这简直是给周瑜的计划打上了一个大大的补丁。

  如此一来,周瑜觉得自己的计划堪称万无一失了。

  当夜,刘勋又留周瑜饮宴,双方各取所需,心情大好,俱是一醉方休。

  ********

  刘备得刘辟投效之后,当即拜刘辟为裨将军,何曼、张彭、周仓、裴毅四人为中郎将,分领汝南前后左右都尉。

  同时,刘备还调刘辟领了何曼、张彭精选六千人前往汝阴城下汇合,合力南下。

  刘辟当即领命,准备告辞离去。

  刘备却是抓着刘辟的手道:“公孝,你此去需知一点,我徐州军军纪森严,严禁扰民,但有劫掠百姓,侵扰地方者,一律定斩不饶。我知卿部素来军纪松弛,然如今既入备之治下,不可再忽视此事。”

首节上一节308/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