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是出不了结果的,于是一群虎罴之士们围到了刘封的身边。
幸好刘封身高一直窜的很快,否则估计在这堆壮汉里都没法冒泡了。
“诸君。”
刘封抬起手止住了众将的请缨,随后转向鲁肃和刘晔问道:“两位先生对此有何高见?”
鲁肃和刘晔都是聪明人,知道这时候选啥都是错,自然不会入套。
“少主麾下虎士何其多哉,何人出马都可马到功成。”
“众将齐心协力,士气高昂,晔恭贺少主,此战必胜!”
刘封心里暗骂两个滑头,不得不无奈的正视这个问题。
客观的说,让潘璋上比较合理,毕竟兵力有限的情况下,能够显著提升士卒战斗力的那肯定就是装备了。
铁甲士一直都是潘璋在指挥,自然由他去最合适不过。
但张辽的情绪也得照顾,平时自己对潘璋还是十分重用的,给了对方许多立功的机会,这一次也确实该考虑下其他人了。
一碗水哪怕端不平,但也不能洒了太多,否则可就没法服众了。
最终,刘封做出决断:“夺门之事就以文远主持。仲康、幼平、公奕你们三人各带五百人辅佐文远将军。”
刘封这决定一出,张辽登时大喜过望,许褚、周泰、蒋钦也是喜上眉梢,没想到自己还能落到这等好事。
唯有潘璋却是目瞪口呆,不愿相信的看着刘封。
刘封却反过来冲他摇了摇头,同时吩咐道:“文,你将所部铁甲调拨四百套出来,暂借给文远他们。”
周瑜需要押送大量的军械、粮食物资,所以随行有着许多车辆。
这些车辆上恰好可以用来掩藏铁甲器械。
潘璋虽然内心很是委屈、恼怒和不解,但却不敢违抗刘封的命令,当即点头应道:“是,少主,末将回去之后立即办理。”
张辽得意了片刻之后,也冷静了下来。
心里也有些后悔刚才上了头,这下怕是把潘璋给得罪死了,说不定还得罪了刘封。
好在张辽偷眼去看刘封时,后者神情正常,并没有什么不悦之色,这也让张辽悄悄松了口气。
张辽突然灵机一动,主动开口道:“少主,夺门乃是大事,多一分准备,就多一分成功的胜算。以辽观之,不如请潘将军所部为后援,如此一来,我等夺门可保万无一失。”
刘封有些惊讶的看着张辽,这不仅仅是因为张辽居然会主动退让三分,给潘璋留有余地,更因为对方说出来的话,居然和自己不谋而合。
既然如此,刘封便欣然接受了张辽的意见,对潘璋下令道:“文,你部届时换上孙家军军服,跟在公瑾所部后方,一旦开始抢夺城门,部即可跟上援助。”
潘璋脸色转好,恭敬应命。
虽然他还是有些愤懑张辽虎口夺食,但对着刘封的态度却是不敢有半点不尊。
********
周瑜出发五天之后抵达合肥,此时孙香已经在三天前入驻此城。
合肥守军早就为周瑜等人准备了空的营房,周瑜入城之后,将琐事交给了大哥周道父子俩,自己则带着亲卫,提着礼物前往孙香所在的营中拜访。
孙香倒是听说了周瑜进城了,只是没想到对方居然这么快就来拜访自己,算算时间,这可有点马不停蹄的意思了。
孙香思考了片刻,直接出了大帐,到营门口相迎。
周瑜送上礼物,双方客气了一番,再交谈时,气氛已经轻松了许多。
周瑜表明态度和来意道:“瑜此来也没有其他事情,只是明日出发,想要寻孙将军定个规矩。”
孙香点点头,对此他早就有所考虑。
在收到袁术的命令之后,他考虑再三,决定把自己的部曲和孙贲的部曲各抽两千人,合为四千人放在合肥。
如果以孙香自己的想法,自然是留下自己的部曲,把孙贲的部曲带去寿春。
可毕竟双方可是兄弟,真要这么做,以后还见不见面了?
因此,当时孙香就想好了行军队列,倒是没想到周瑜态度会这么好,主动来和自己探讨。
毕竟孙香一分兵,他可就只有四千人马了,而周瑜却有八千人,还有六千丁壮,姑且不论战力,在人数上可是占据了大半。
“周都尉押送大量粮食军械,我部轻装而行,既如此,我意周都尉率军先行,我拖后五里压阵,不知周都尉意下如何?”
五里地的话,半刻钟时间的急行军即可赶到,而且往往要不了五里地就能接上敌人,毕竟敌方展开阵型也是需要空间的。
而五里地的距离,又能保证孙香会有充足的反应空间和时间,至少不会被周瑜那边的新兵给冲撞了阵型。
孙香的这个安排,是很老成周全的。
最重要的是,很合周瑜的心意。
而看见周瑜一口答应下来之后,孙香也很满意,觉得周瑜为人不错,双方气氛变得更为融洽了。
之后,孙香还特地宴请了周瑜一场。
次日一早,周瑜带队先行出发,开始北上。
等庐江军出发之后,孙香才带着剩下的四千部曲跟了上去。
两个军队这段时日消耗的粮食器械,也都在合肥得到了补充,可谓是齐整满员。
第279章 长途奔袭
合肥距离寿春不算太远,只有三百多里地,以常规行军每天三十里地的速度来计算的话,周瑜他们十二三天就能抵达寿春。
如果再算上当中还有成德可以歇脚,速度还能更快一些。
成德位于合肥和寿春之间,是刘晔的家乡,这个时候还有大几万的人口,可再过几年,这里可就变得像彭城之前一样了。
大旱加上兵灾,使得整个庐江的人口几乎崩溃式的剧减,仅剩的活人也在向四周的郡国逃跑迁徙。
经过激烈的讨论,刘封他们最终决定在袁术军抵达成德之前动手。
合肥到成德大约一百四十里地,成德到寿春则需要走近两百里地。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在合肥到成德之间动手,很容易惊动成德,并且向寿春和合肥示警。
如此一来,整个刘封军团就会陷入到进退维谷的境地,虽然因为军力强盛,加上到处都有秋收的粮食,以及刘封坐镇军中三点强支撑,使得军队不会溃散。
但接下来最好的处境也就是转为攻城战,以进攻城市为主的攻城战必然会带来极大的伤亡,以及消耗大量的时间。
当然,这份计划也是有其不容忽视的理由存在的。
首先,这是源于地理因素所导致的。
周瑜和孙香想要从合肥去寿春,必须要经过成德,而且在成德这个地方,他们北向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从左侧绕过瓦埠湖,然后顺着瓦埠湖和芍陂之间的平原通道北上,可直抵寿春。
这条通道既顺畅,又安全,行军不但是平地大路,而且左边是芍陂,右边是瓦埠湖,几乎没有任何危险。
第二条是从右侧绕过瓦埠湖继续北上,这条路夹河而行,左侧是瓦埠湖,右侧却是一片较为平缓,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带,对军队的危险可比第一条路大多了。
这条路唯一的优势就是比较笔直,比第一条路近了二三十里地。
可想而知,就是傻子也会选择第一条路,而不是第二条路。
之所以会有激烈的讨论,主要的争论点在于是什么时候拿下成德。
目前主要有两方案,一个方案是在周瑜部为先导,进入成德后迅速关闭城门,控制城防,而刘封军在城外对孙香进行围歼。
第二个方案则是等周瑜、孙香他们出了成德,继续北上之后,依靠刘晔的部署,偷袭拿下成德,然后继续北上从后偷袭,然后和周瑜一起围歼孙香。
刘晔无疑是坚定的第二方案支持者。
太史慈则觉得第一套方案更为可靠。
最后刘封在让他们尽情讨论了之后,拍板决定启用第一套方案。
其实这里面还是有私心的,刘晔自己也知道第一套方案更为稳妥,但第一套方案的首功可就是周瑜的了,而第二套方案的首功则是他刘晔。
这让他如何甘心放弃。
也正因此,刘封才让他们争论一番,好让刘晔看清楚大势所在。
刘晔是个聪明人,只是私心稍稍重了点。
刘封不在乎他有私心,但不能因私废公。
做出决定之后,全军即刻动员,按预定批次准备出发,只等周瑜来信,即可兵发成德。
其中,以张辽为先锋,太史慈为中军,徐晃为殿后,统领骑兵先期出发,刘晔为参军随军联络成德县邑中的谍报、细作和内应们。
刘封全权授予太史慈指挥权限,如有战机,可不用等待后续军队,直接动手。
随后,刘封以徐盛所部为先锋,配给贾斌所部骑兵,以及大量的牛马车辆,以提高他们的机动速度,紧随骑兵而行。
刘封亲自带领潘璋所部为中军,周泰、蒋钦押解粮食并四千民夫为殿后。
全军骑步两万四千人,自东城出发,朝着成德猛扑而去。
东城至成德之间,都是大片丘陵,这种丘陵海拔都不高,一般不超过一两百米,而且坡缓地大,就连骑兵都能驰骋,大军行进毫无困难。
只是东城距离成德之间的距离可不短,足有两百八十里。
这就是为什么刘封要集结骑兵在东城的根本原因。
考虑到周瑜与东城之间的信息交流存在五天至七天,甚至更长时间的滞后性,即便有周瑜的预估提前量,那也必须提升机动力才行。
步兵虽然可以提早出发,进入战场,但这种万人以上规模的大战,如此规模的大兵团如何能隐藏得了?
更别说还要求藏好几天了。
步兵的行军速度一般是每天三十里地,常规急行军为四十里地。
不过这并非是步兵行军的极限,真要跑起来的话,精锐步兵一天五十至八十里的重任还是可以的,但问题是,走完这段路之后,不但会有大量掉队的人员,编制还会发生中度甚至是重度混乱。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兵法书上会写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的现实基础。
后世曾经有一种说法,说近代步兵的行进速度已经超过了骑兵,这纯粹是一种误解加上以谣传谣所造成的谣言。
这个谣言普遍的来源于是源自于美国内战时期,在美国西部,连续行军五天或七天以上的时候,步兵连的速度会高于骑兵连。
其实这话本身就很有意思,为什么会要求七天以上?
实际情况是,美国西部全是大戈壁滩,是没有物资给养补充的,马匹只能吃喝自身所携带的物资给养,而马匹的饮水量和食量都是相当大的,而且战马还需要吃精细饲料。
这所谓的五到七天的极限时间,是骑兵连能随身携带的精细饲料和水的极限时间,并不是战马跑了五天或七天之后就跑不动了。
战马这时候还能跑,但继续跑就是找死,必须停下来,甚至折返回原路去寻找自己的补给车队。
轻步兵的巅峰,是志愿军所创造的战例,14小时跑了145里,而且还是山路。
可骑兵的巅峰比比皆是,李世民追击宋金刚,一昼夜跑了两百里,而且期间还下马战斗八次。
蒙古人就更夸张了,蒙古巅峰时期,一人五马,日常行军速度180至190里地。
步兵拿什么去超越?
要知道哪怕到了明末时期,已经稀烂了的关宁军骑兵,也在回援北京城时走出了日行150里的速度。
更别说骑兵赶到战场时候一般能够保持八成以上的战斗力,就算马匹废了,也能保持人类八成的战力。而步兵是不可能有这个体力留存的。
所以古人都不是傻瓜,骑兵一直到马克沁机枪出现之后,才从主力兵种的地位上跌落,而直到装甲力量的出现,才真正把骑兵这个兵种送入了坟墓。
唯有骑兵的行军速度,才能抓住这一闪而逝的战机。
从东城到成德可谓是一片坦途,到处都是长满了庄稼的田地,甚至还需要渡过一条名为阎涧水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