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气氛很不错,滕耽、严都是厚道老实人,而吕岱更是性喜兵事,丝毫没有因为武人身份而去轻视赵四叔。
相反,三人居然都和赵云聊的相当不错,颇为投契。尤其是吕岱,能文能武,此时虽然已经三十七岁了,但雄心壮志却是丝毫未减。
赵云本身的性格也是沉稳刚毅,听见吕岱屡次问起军中事务,能说的也都愿意告诉对方。
末了,刘封请教起众人对如今江东局势的看法。
严还傻傻的分不清时,吕岱已经精神一振,知道刘封的考核来了。
吕岱开口道:“岱有一策,愿献于将军您。”
刘封郑重谢道:“还请定公尽言之。”
“将军至江东,首策在人。江东士族精华,尽数在大吴,而吴郡精华,尽数在小吴。”
东汉时,地名经常会雷同,有时候郡名和县名都会相同。
比如扬州的吴郡和吴县,豫州的沛国和沛县。
因此,一般情况下,如果郡、县名字一样,会尊称前者为大,而后者为小。
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在沛国当豫州牧的时候,沛县会叫小沛的原因。
吕岱继续说道:“虽江东名士尽在吴县,可吴郡各地却也有许多旅居名士,其中不乏我徐州名士。岱愿为明公举荐贤才!陈留濮阳逸、陈国陈融、沛郡蒋纂、广陵袁迪,此皆名士也,可为将军僚佐。况此辈在江东时间已久,与江东士人早已熟识,有彼等举荐,远胜将军自求啊。”
刘封惊讶的问道:“广陵袁迪?”
吕岱听见刘封问起来,赶忙回答道:“其父亲乃是广陵袁绥,曾代理过广陵郡太守职权。”
原来是老熟人啊!
刘封一下子就想了起来,袁绥可不就是自己南下广陵时,在城中夜战的敌人吗。
不过刘封知道的不全,其实袁绥只是比较看好倾向于袁术,并没有彻底站队对方。
要不然以袁绥当时在广陵的地位,广陵早就归属袁术了。
不过这些事情如今也没啥可说的了,就连袁术都已经被刘备父子给连根拔除了。
当时袁绥最后还是没继续留在广陵,而是跟着孙策一起撤军了。
后来袁绥也没有留在孙策军中,而是被袁术征辟去了寿春。
之前拿下寿春时,刘封倒是没见到,这会儿袁绥已经看出袁术成不了事,带着儿子跑去江东了。
只是这些事并没有入刘封的视线,现在听吕岱提起来,倒是有了兴趣。
倒不是袁绥、袁迪的才能有多了不起,而是这里面有名可图。
刘备父子最缺的就是名望了,刘备一辈子打着仁义的旗号,虽然本身性格确实仁厚,但同时也是因为没有其他旗号可以打啊。
刘备没有袁绍四世三公的名望,也没有曹操阉宦世家的财力,连孙坚、孙策的军事能力都不如。
好歹自己的仁义也被世人所认可,再不把这旗号打起来,那还是趁早回涿州卖草鞋吧。
如今刘备父子俩的名望确实是与日俱增,但比起曹操都还有所不如,更别说袁绍了。
曹操毕竟在灵帝时期可就是正儿八经的两千石了,不但自己也是三公子弟,还成天和袁绍兄弟这些顶级门阀的子嗣结交来往。
董卓乱政之后,曹操也有酸枣之败的功勋。
虽然他和兖州、徐州士族闹翻了,可在豫州、河北、司隶、荆州等地方,可还是有很强的号召力的。
也就是刘封下手太快,太狠了,不然此时的刘备集团哪有现在的繁荣,也就比大小猫两三只强上一点罢了。
其实曹操那也不缺人,投奔他的士族可比刘备这边多,只是精英都被刘封给挑走了,才显得曹操缺少人才了。
眼下吕岱的意思很清楚,就是江东士族主要得看吴郡,而吴郡的士族精英都在吴县。
刘封目前就是想拉拢,也暂时拉拢不到。
既然如此,倒不如先招募各路寓居在扬州的外州名士。
这些名士在江东都待了好几年了,时间最久的甚至待了近十年了。
江东名士不可能放着他们不去结交的,哪怕步骘、卫旌都被焦娇欺负成那样了,照样也是有江东士族朋友的。
“定公此见大好!”
刘封大喜,端起酒盏冲着吕岱道:“我敬你一杯,饮胜!”
吕岱大喜过望,赶忙举起酒盏回敬:“岱谢过将军!”
刘封本就对吕岱、严很是满意,考核之中,两人表现也很不错。
严虽然没有吕岱的眼光和机敏,却胜在朴实无华,忠诚勤恳。
当然,这个忠诚也是有限的,虽然不至于出卖主君,但传传消息却还是忍不住的。
历史上孙权想要收拾刘颖,就是严第一时间传了消息过去,才使得刘颖免罪,代价则是严被罢免。
不过这也不能苛求,毕竟东汉时代的君臣关系可远远不像后世明清两朝那般。
这个时代,臣子可是有自己独立人格和思想的,并非完全依附于主君。
所以孙权在罢免了严之后,过没多久,又觉得是自己处置不当,处罚过重了,不但把严重新启用,还加为尚书令,参知朝政。
“定公。”
刘封缓缓开口道:“我欲举荐汝为无锡县长,不知汝意下如何?”
吕岱整个人都懵了,没想到刘封竟然如此器重自己,这么大一个馅饼就砸自己脑袋上了。
等反应过来之后,吕岱慌忙从席位上站起,走到一旁,恭恭敬敬的朝着刘封大礼参拜。
“岱敢不从命!将军之恩,岱铭记于心!”
原时空里,吕岱是公元200年,孙策死了之后才投奔的孙权。
孙权对他也是极为器重,毕竟当时孙权手底下几乎没有什么心腹人才,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周泰一个人,而且周泰其实也是孙策派给孙权,保护自己家二弟的。
因此,孙权直接表举了吕岱为吴郡郡丞。
郡丞是六百石,县长也是六百石。
但别看郡丞带个郡字,其实地位比县长可差海里去了。
县长再小,也是百里侯,郡丞却是凤尾,而且还是不如鸡的落地凤凰。
东汉和西汉截然不同,西汉时郡丞是有明确分工的,手里是有实际权力的,其地位相当于后世的常务副市长。
可东汉却截然相反,郡守几乎大权独揽,郡丞一下子变成了给郡守效命的人了。更为尴尬的是,郡丞是朝廷任命的,而功曹、主簿这些却都是太守直接任命的,你说太守会信任谁?
因此,在整个东汉时期,郡丞就是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历史上吕岱还是立功之后,升迁才当上了余姚长,也就是余姚县长。
“定公之才,我已尽知。”
刘封很满意的点点头,继续说道:“如今江东兵火连天,无锡乃是重镇,又是我大军后勤转运之所,不能没有兵马把手,我欲调拨五百人供你调配,另外再给你五百降卒,委你一别部司马的军职。”
吕岱只觉得身体里的血液都沸腾了,恨不能对刘封剖心示忠。
刘封这番安排,不但让吕岱军政一把抓,还直接给他安排了千人级别的部曲。
吕岱虽然文武双全,可他其实更想要从军。
他早就看出乱世已至,如今从军才能立功,立功才能升迁,聪明而有军事能力的文士早就已经开始向武职转了,而且东汉时代,士人们只是歧视武人,却并不歧视武职。
如河北沮授,荆州蒯越,兖州程昱等等,可都有正儿八经的军职挂在身上。
“岱不才,德疏学浅。”
吕岱先自谦了一句,随后感激涕零的表忠心道:“愿为将军之志效死力!”
“善!”
刘封满脸喜色,亲自上前将吕岱搀扶了起来,送入席中。
随后,刘封又将严安排为毗陵县长,饶是严性格朴实,为人佛系,也为刘封的器重而感激涕零。
刘封之所以这么任命,也是有其目的的。
吕岱也好,严也好,都在江东待了好些年了,比较容易让江东人接受。
刘封这一手,是想潜移默化一下江东士族,同时先占住坑位。
在东南三州的政治版图中,无论是名望、人口、经济、军事,豫州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州。
其次是刘备的龙兴之地徐州,扬州显然是要排在最底层的。
因此,刘封也要尽量在细节方面处理的老到一些,尽力化解江东本地士族豪强们的抵触和反感。
之前拉拢周瑜和周家,过江后接纳张英、于麋、樊能,再到阳羡说降周宾,这些都是为了拉拢安抚江东本地的士族豪强们。
从目前来看,刘封做的相当不错,江东士族豪强并没有视刘封的征南军为征服者,而是将他们视为王师,除了孙家以及孙家的支持者们竭力抵抗外,本地的大部分士族豪强对刘封并没有什么抗争情绪和行动。
其实,这也是孙策之所以拼命南下,进攻会稽的根本原因之一。
孙策的能力、眼光都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他自己也很清楚孙家在江东的糟糕名声。
南下会稽不但是为了扩充自身的实力,来和刘封抗衡,同时也是为孙家准备的一条后路。
会稽西接豫章,南连交趾,北通丹阳、吴郡,如果能够拿下会稽,不但实力大增,同时也有了更多进取的方向。
事实证明孙策的抉择是正确的,尤其是无锡之战后,整个孙家都已经服气了孙策的决定。
要不然,徐琨也不会跟吴景提议,让吴景带人继续南下,前往山阴帮助孙策了。
就在酒宴上一片君臣知遇的时候,突然有近侍悄悄走到了刘封的身边。
得到刘封询问的眼神后,近侍凑上前小声的禀报道:“少主,吴县来人。”
吴县来人?
第325章 吴县来人
刘封看了眼面前的吕岱、严等人,心中略一沉思,做出了决定。
“四叔、伯勤先生。”
刘封当着众人的面前说道:“吴县有人而来,据说是自贼军掌控之中脱困,特此前来求援。”
“吴县来人?”
赵云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江东士族精英几乎尽在吴县,若是能得吴县士族豪强的支持,这江东之日可定啊。
这也不怪赵云会如此想,一来事实的确如此,二来也是刘封的责任,他让刘备集团膨胀的太快了,以至于刘备仅有的几个老班底心态没能同步提升。
别说赵云了,哪怕是此时的二爷也对士族相当尊敬的,远远没有日后那般倨傲蔑视。
你看二爷在徐州,啥时候对陈登、徐等士族龇过牙?
其中固然是有陈登、徐才能卓著,又能办事的原因,可二爷此时尚未膨胀,心态较为平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想想日后二爷在荆州时,那可真叫目无余子了,连马超、黄忠拜将都得喷一下。虽然其中确实是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在,但个人膨胀也是一个抹不掉的重要原因。
赵云此时就是典型的卑微心态,这不是说赵云自卑了,而是他把士族放到了过高的地位上,从而忽视了自身的实力。
如今刘封的征南军钱粮丰盈,兵员精锐,军械充足,谋士如云,猛将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