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399节

  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胜后,就一口气坑杀了八万袁绍降兵,而袁绍也曾坑杀过公孙瓒的万余老卒。

  虽然刘备父子的名声相当好,从来没有屠戮百姓,坑杀战俘的事情发生,可徐琨还是相当担心这一点,想请刘封给一个明确的保证。

  这一点,刘封是能答应的,也愿意答应对方,而且刘封也不觉得这算是条件,出于仁德,这甚至应该是公认的底线才对。

  毕竟他本人可是真的下不了手屠杀俘虏的。

  可同第一个条件相比,第二个条件,刘封那就是相当不满意了,直接一口就回绝了。

  平心而论,徐琨只请求带着几个主要将官离开,的确不算过分。

  孙策那里也不会因为徐琨、徐逸、孙河等几个人的回归而变得更强多少。

  可问题是,局势可是刘封一片大好,能同意徐琨他们投降就已经是开恩了,他们哪里来的底气还想离开?

  面对刘封的决定,徐滂不敢正视前者,得到了答复之后,就返回县衙转告徐琨。

  徐琨叹气一声,他之前早就有所预料,只是希望能够尝试一下,万一刘封答应了呢。

  可现在看来,刘封也不可能放这个口子。

  “尔等可还有什么异议?”

  徐琨看了眼徐逸、朱潮和孙河三人。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都摇了摇头。

  “好,既然没人反对了,那就降了吧。”

  徐琨最终做出了决定,如今吴县之中这大几千兵马里,最少也有千余人是他徐家的子弟。

  徐琨如今可算是明白当年项羽都已经逃到乌江边了,为什么不敢过江,面见三吴父老。

  他现在分外明白这里面的滋味。

  徐琨投降的消息立刻被送到了刘封的案头,随即,在徐琨军上下军官的指挥下,一队队的徐琨军士卒走了出来,将武器防具堆放在了征南军面前,然后前往征南军指定的位置关押。

  徐琨的主动投降,让刘封感到相当满意。

  对方此时手里仍然有四千余人,要是拼死反抗,依托县邑要点进行死守,征南军必然也会遭到重大的损失和伤亡。

  少说七八百的伤亡是必然的,战死者可能还得多上三四百人。

  

  如今徐琨一降,不但这些伤亡没有了,还保住了吴县县中的各种物资库存。

  吴县可是个大县,一直都是吴郡的治所所在,又是孙策的物资聚集点,囤积了孙策军从吴郡各地豪强士族手里盘剥压榨而来的诸多资源。

  光是粮食,就有百万石之多。

  这还是运送了大量粮食南下的结果。

  没有这些粮食,吴县四、五万百姓可就全部要靠刘封运粮过来救济了,加上运费和损耗,这可是相当一大笔的开销。

  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军械物资,被服、绢帛、衣物、鞋子等等各色用具,还一口气俘获了上百艘各色船只。

  吴县一下,娄县又没有孙策军兵马驻守,绝大概率可以传檄而定。

  如此一来,整个吴郡几乎全部落入了征南军的手里,也算是彻底恢复成一体了。

  眼下也只有富春县或许还在孙策军的手里,可同时,征南军手里的吴郡也彻底连成了一片,再不会被分割成南北两块了。

  次日,刘封大宴全军。

  宴会中不但邀请了征南军所有的将官,也一并邀请了吴县大姓,甚至连徐琨等降将也一并邀请了。就连孙策军降兵也得到了一份不错的食物,每人还分到了半条咸鱼。

  这一下子就让孙策军降兵们安定了下来,这年头大部分人还是较为老实的,江东降兵都吃到咸鱼后,都觉得自己这条命是保住了。

  要是征南军想杀他们的话,哪里舍得给他们好饭吃?

  怕是连稻米都不会浪费,更别说这又咸又鲜,味道十足的咸鱼了。

  随即,刘封做出决定,将徐琨所部军官和士卒分离,士卒全部北返,被押送往江北九江刘备处安置,那里正好还在缺少青壮劳力。

  至于徐琨等将佐,包括南方即将送来的吴景等人,则暂时留在吴县安置。

  紧跟着,刘封也敲打了一下吴中大姓们。

  亲眼目睹他们眼中的百战精锐被征南军正面碾压,包括四大姓在内的吴中大姓们惶惶不能自安。

  之前觉得刘封是受天子诏令南下过江东的,这让江东士族豪强们产生了错觉,觉得刘封可能会比较“好欺负”,毕竟他上面有天子和朝廷压着,总不能和反贼孙策一样动不动就杀人全家吧?

  可残酷的事实教育了他们,刘封的好说话只对他欣赏认可的人好说话。

  江东士族豪强们更认识到,天子和朝廷还真管束不了刘封这位征南将军,甚至天子都要站队刘封。

  刘封有数万能征善战的大军,你吴中大姓有吗?

  刘封愿意不远千里的去迎奉天子,年年输送钱粮,你吴中大姓有吗?

  对于吴县四大姓,刘封并非一视同仁。

  他对于陆家无疑是最为亲近,对陆绩好言安抚,并赐酒肉,允其带回家中进奉给母亲,以嘉其孝。

  对于陆议,他是极其欣赏,甚至为其准备了一个举孝廉的名额。

  虽然刘封不是吴郡太守,也不是扬州牧,可他想要一个举孝廉的名额,谁敢不给?

  就凭许贡?

  许贡能不能保住性命都两说,更别说吴郡太守的官位了。

  对于刘封的厚爱,陆议铭感五内,愿为刘封效死,只是他也谦虚的表示才学不足,孝道不彰,配不上举孝廉的标准。

  对此,刘封表示陆议实在是个忠厚人,且虚怀若谷,忠谨谦退。

  故此,刘封试探性的询问陆议,想要给他改个名字,不知陆议是否愿意?

  陆议一听,顿时起身大礼参拜,表达了内心的感激愿意之情。

  刘封顿时大喜,随即言道:“卿生性谦逊,忠谨过人,不如改议字为逊字如何?”

  陆议当即表示同意,自此改名为了陆逊。

  中文实在是博大精深,历史上虽然没有明确记载陆逊为什么会改名为逊,也没有说改名的原因以及改逊字的原因。

  但有人猜测逊字乃是孙字加走底,可能是意指愿为孙家效奔走之劳,也意为效忠的意思。

  但同样是一个逊字,其实也可以解释为送走孙家的含义,最后陆逊过于庞大的功勋,加上直接下场站队太子,直接引爆了老年孙权那爆炸了的猜忌心,最终二宫之变,使得孙氏政权几乎再无安宁。

  一个字,多种解释,完全看角度以及解释人的立场。

  刘封对陆家的看重,使得陆家在吴郡之中的地位急升猛涨。

  虽然家中仅有两位不满十六岁的少年当家,但陆家却是门庭若市,仿佛一夜之间,就已经恢复到了昔日吴郡之首的境况。

  这一切,自然都是刘封所带来的,对于这一点,陆绩和陆逊这对叔侄也是非常清楚,并将这份恩情深藏于心底,愿以死相报。

  别看刘封对陆逊的待遇要远胜于陆绩,可在陆绩心中的感激之情,却是丝毫不比陆逊来的少。

  因为刘封在江东的一系列征战,几乎等同于在为陆绩复仇,而且还相当于将陆绩从地狱之中给拉了出来。

  在刘封来之前,陆绩甚至已经绝望了。

  他已经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别说是复仇了,将来甚至可能还要在仇人麾下出仕,为仇人效力,甚至还要被仇人所忌惮一生。

  可刘封来了,这一切就全变了。

  陆绩仿佛鱼入大海,鸟上青天,再也不受孙家的忌惮和掌控了。

  刘封不但帮陆绩复了仇,更给了陆绩一个新生的机会。

第345章 大军云集

  陆绩年纪还小,虽然刘封自己也不大,但天才神童只需要一个就行了,人人都是神童,那神童还有什么价值?

  所以刘封在夸奖了陆绩一番之后,让他继续回家读书。

  倒是朱桓被刘封所肯定,和陆逊一样,给了朱桓一个都尉的官职,同时让他和陆逊一起随军南下。

  陆逊和朱桓所部的缺额,自然从俘虏降兵以及吴县青壮、豪侠之中挑选补充,费用自然是陆家、朱家自理,军械倒是拨给了他们一部分,来源自然也是徐琨所部。

  张允被刘封征辟,任征南将军府中户曹掾一职。

  唯有顾雍,被刘封好一顿收拾,甚至还让顾家吐出了大量的田地。

  这些田地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水利工程极其发达,地势又好,不担心河道泛滥的上好水田。

  顾家这一波交出了上万亩的田产,超过了家族所有的一半以上。

  就这,还是陆家叔侄俩百般费心帮衬的结果,这也使得顾雍有些郁郁寡欢。

  不过最后,刘封也没有无视顾雍,否则顾家恐怕就不是郁郁寡欢,而是危在旦夕了。

  刘封最后授顾雍参军之职,和张允一样,待在将军府中。

  处理完吴中大姓之后,刘封开始安排起大军南下的事情来,以降兵补充各部,使各部满编之后,刘封留下了徐盛坐镇吴县,都督各部,同时分出一营两千人,押送徐琨所部老卒死忠前往江北刘备处。

  剩下的非死忠,则被刘封编为青壮,既可补充前线消耗,也可以用来运输物资。

  随即,在刘封的安排下,征南军主力开始继续南下,以贾逵为先锋,刘封亲自都督中军,赵凡、于兹所部殿后,大军开拔,向着钱塘三城进发。

  除了留了徐盛镇守吴县以外,刘封并没有再分兵进驻由拳和乌程。

  主要是对于刘封来说,眼下乌程和由拳都已经算不得要隘了。

  如今刘封有多达三条以上的后勤补给线,哪怕由拳和乌程全部丢了,依然能保持后勤补给的畅通,更别说乌程的位置孙策根本就威胁不到了。

  刘封在出发之前,就已经给赵云,太史慈去了书信,让他们暂时巩固余杭和钱塘,不要轻易越过钱塘江。

  刘孙之间的态势,表面上看起来几乎是孙王之间的翻版,可实际上双方的情况其实是截然相反的。

  孙策当时是急于过江,时间紧张乃至于压力巨大,而刘封此刻却是游刃有余,不但不着急,反而还要故意放点时间给孙策去收割会稽豪强。

  会稽这些豪强不但性野,而且几乎每一家都和山越、南蛮有着很深的关联,双方忽而为敌人互相厮杀,忽而为盟友一起抢劫。

  这些士族豪强也不是完全没用,他们彪悍敢战,善于厮杀,只是他们的害处更大一些,尤其是大豪族,在会稽本地又有很高的声望,就比如周、虞、贺、林、焦等家族。

  这些家族刘封是一个都不想留,哪怕他很欣赏虞翻和贺齐,但他仍然希望孙策可以好好干,帮他打扫掉这些问题。

  刘封对孙策有着足够的信心,因为孙策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了提线木偶。

  粮食的短缺,会逼着孙策不得不这么做的。

  毕竟抢一个周家的所得,可能十倍,百倍于那些不知名的小豪强。

  如今几乎整个吴郡都在刘封的手中,刘封只要愿意,南下大军可以以每天四十到五十里的速度南下,沿途自有吴郡各地的县邑、村落可以提供补给。

  但刘封时间充裕的很,依旧保持日行三十里地的常规行军速度南下。

  从吴县出发,抵达钱塘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中旬了。

  赵云亲自领着太史慈、周瑜等诸将出城二十里迎接刘封。随赵云出城迎接的还有两千精锐,以及上万百姓,一路呼声不绝,高呼万胜。

  ********

  时间回到半个月前,孙策在山阴整补休养了部众之后,分派完各地兵卒,抽调会稽资源汇聚山阴,余暨县,高迁屯、固陵一线。

  随后,孙策准备带最后的三万大军西去,于钱塘江边同刘封对抗。

  临行之前,孙策于山阴郡守府中召见了自己的二弟孙权。

首节上一节399/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