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忍不住问道:“公子,此釜底抽薪之计堪称羚羊挂角,精妙之极,不知是哪位高人智者所献?”
刘封突然被鲁肃吹捧为高人智者,有些不好意思,脸上神色怪怪的。
鲁肃看了,还以为这是什么机密不能说,赶忙辩解道:“还请公子切勿见怪,肃只是为这位先生智计所折服,忍不住想要打听一二。若是事关机密,公子自不必告诉在下。”
看见鲁肃急了,刘封也回过神来,解释道:“子敬先生岂可自轻乎?”
“我父常言,能得子敬先生辅佐,如鱼得水,如鸟上青天。此事何须隐瞒先生,刚才犹豫,实乃是子敬先生过誉了。”
“不瞒两位先生,此计正是小子所献,蒙家父和陈功曹允准,才付诸实施。”
鲁肃和糜竺竟然有些习惯了,听到刘封亲口承认这计策是他所出时,居然没太吃惊,甚至心底里还生出了这挺合理的念头。
“原来如此,竺竟不知公子如此多智。”
“不想使君竟有子如此,日后必非一州所能局限。”
刘封不敢怠慢,正色谢过糜竺和鲁肃的夸奖。
随后,话归正题。
“别驾,子敬先生,小子此计能否成功,还得全看两位是否能鼎力相助。”
刘封神情诚恳道:“小子已与父亲商定,两位的援助可视为州府借贷,利息以市价来算,等拿下开阳之后,可以钱粮结算,归还两位。”
以刘封的估计,至少要准备一千万钱的资金。
先前已经计算过,臧霸最多不过能有十五万石粮食,按照市价,约为三千八百万钱。
可后来经陈元龙提醒后,刘封才发现自己疏忽了。
这十五万石中,能以市价收购到的粮食不会超过三万石。
其他的不是收不到,就得抬高价格。
最后很可能有五到十万石的粮食,会被臧霸收入库房,作为仓底,轻易不会出售。
想要弄到这些粮食,光钱是不够的,还得想想其他办法。
做比较宽泛的预算,这一次采粮计划最少要动用上千万钱,刘封父子不得不找徐州的金主们求援了。
当然,这虽然是借钱,可实际上却是送功劳,糜竺和鲁肃都是人精,尤其擅长政治投资,如何会不知道这一点?
两人不但没有债主的嘴脸,相反一脸惊喜的神情,一副请千万给我们一个为州府和方伯贡献机会的模样。
最后,糜竺与鲁肃仅仅只是交谈了几句,就已经定下了额度。
两人愿凑一千二百万钱,糜家出资八百万,鲁家出资四百万,三月可先送来第一批五百万,全部资金最迟四月可凑齐。
刘封大喜,躬身感谢,而且此事两家不但要出钱,还要出商队。
不论是糜家的商队,还是鲁家的商队,在徐州早已经是熟面孔,去臧霸那里收粮,再打上刘备要屯田的旗号,只会显得光明正大,很难引起臧霸等人的警觉。
敲定了计划的细节,刘封又提出了一些后世的先进经验,听的糜竺和鲁肃又惊又疑。
也不知道刘封这么小的年纪,是如何知道这么多阴私……不,是机巧手段的。
两人忍不住不约而同的生出了一个念头。
莫非,世间竟然真有生而知之者乎?
商定要事,三人兴致又起,复外出续宴。
酒酣耳热时,刘封突然提起刘晔,关心鲁肃有没有给他写信劝说。
鲁肃表示已经连写两封信,早就派人送往淮南。
刘封闻言大喜,他心中还是挺欣赏刘晔的。
刘晔这人虽然在选君主上蠢了点,但战术奇谋上真的是有一套,更兼具战略眼光,有大兵团参谋长的天赋。
只看他几次在关键大战役中的进言,那真是言必中,谋必果。
但凡曹操、曹丕父子俩听他一次,也就没后来的三国了。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偏偏选了曹操,最后被逼成了个疯子,因为在曹睿面前表演了两面派,担心曹睿治罪,自己把自己给吓死了。
在刘封的规划中,刘晔或者荀攸搭配上赵云,其实是非常般配的。
赵云沉稳正直,有大将之风,甚至还不缺急智和奇谋,却唯独缺少了大将之才。
这里的大将之才指的是对战场局势的判断,以及战而胜之的办法。
纵观赵云的战绩,他有空营计的高光时刻,可大多数的情况下,他的胜率并不高,最后更是输给初出茅庐的曹真,以至于郁郁而终。
这不能不说刘备、诸葛亮没给他机会,而是赵云没有把握住那些机会。
赵云和张飞就是两个极端。
张飞经常不是大胜,就是大败,反而打平的概率较少。
而赵云极少大败,却也罕有大胜,打平的场次反而多的不行。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给赵云配上一个眼光犀利,足智多谋又具备战略素养的刘晔或是荀攸,那可就是如虎添翼了。
只是担心赵云和刘晔能否合拍,毕竟性格是否融洽,也是将帅和睦的重要因素。
兴尽之后,刘封送糜竺和鲁肃离开。
两人自然是不肯让刘封相送,连连要他留步。
可刘封如何肯从?
最后,还是糜竺和鲁肃拗不过刘封,让他一手拉着一人,握手而行。
手抽筋了……幸好已经攒了三章存稿了,周一五更计划绝不改变!恳请读者大大们别忘了来看,谢谢!
另
第67章 府外遇豪杰
刘封此时虽然年不过十岁,可发育却很快,已经超过了一米六,从外表来看,除了容貌稚嫩,身材已经不逊色于普通男子。
东汉年代,人类普遍不高,普通男性的平均身高也不过才一米六一。
像关羽、张飞、赵云这种魁梧雄壮的壮汉,先天就具备了猛将的底子。
刘封不但身材健硕,力气也大,糜竺也就罢了,鲁肃可不是普通人,自幼习武,喜好与游侠为伍,编练乡中少年,以为部曲。
这位在正史上,可不是演义里那包子性格,相反还是有历史记载的弓、剑双修的大家。
其使大弓,能箭透蒙盾,剑术高超,独步淮泗。
或许不如关张赵之类的万人敌,但至少也是个百人敌,只是在历史上没有发挥的机会罢了。
官微时任文职,转军职时,鲁肃已经身居高位,为孙权所器重,接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周郎,任大都督,自然也就没了搏杀阵前的机会了。
两人只觉得刘封拉着他们的手上力气很足,浑然不像个孩童。
俩人不约而同的隔着刘封对望了一眼,眼神里满是惊讶,不意刘封竟似文武双全。
很快,两人恢复了平静,被刘封恭恭敬敬的送出府外,然后亲手搀扶他们上车。
糜竺和鲁肃感动不已,依依不舍的离开。
直到拐角处,他们透过车窗还能看见刘封站在府外,遥望着他们离开。
如此敬重,如何能让人心中不暖。
“什么人!?”
刘封看着马车远去,拐弯消失不见后,便打算回去休息。
结果身后的潘璋猛的动了起来,抢到刘封身前,用身体将他挡在身后,同时抽出腰间宝刀,遥指一处墙角。
潘璋行动之后,其他甲士也纷纷反应过来,抽出刀剑,将潘璋和刘封护住。
“在下乃是应辟而来,特有机密情报要禀报方伯。”
从墙角的阴影里走出一条壮汉,高举起双手,摊开手掌,以示没有兵器。
刘封透过人群看见,轻轻拍了拍潘璋的后背,示意他让开一点缝隙,对着那壮汉问道:“你是何人?”
“在下莒县徐盛,蒙方伯征辟,不胜荣幸,本欲星夜赶来州府,却不想突然自莒县中探得一消息,因此耽搁了一段时日。”
那壮汉站在灯笼光下,报出自己姓名,并继续说道:“前几日探得确切消息后,盛心急如焚,连夜赶路,想要将消息禀报府君,只是因来的匆忙,没有凭证,进不得州府。”
“你是徐盛?莒县徐文向?”
刘封心中已经确认,对方就是江表十二虎将,百里疑城,吓退曹丕的徐盛徐文向。
此人乃是徐州莒县豪强,也是因为曹操东进,两伐徐州,杀的淮泗血流漂橹,士豪胆寒,纷纷南下江东。
徐盛也在此列中,带着亲人部曲舍弃家乡田产,南下吴县客居。
日后投奔了横扫江东的孙家,终建功立业,名列江东名将。
江东、荆州诸多人才,倒是有大半是自此而得,孙家可是欠了曹操一个天大的人情。
“正是徐盛!”
听见对方知道自己,徐盛心中不由一松,偷眼望去,且看见一玉树临风的少年正在打量他。
和他视线对上之后,那少年还笑了一下,徐盛赶忙垂下脑袋,思考着这少年是什么身份。
只看着四名甲士贴身随侍,就可判断出这少年非富即贵,一定是州府贵人。
尤其是那第一个发现自己的大汉,一看就是勇武能战的高手,虽然没有过手,但只看对方的气势,就为自己平生仅见的大敌。
徐盛觉得自己所见之人中,除去自己外,或许只有开阳臧霸能有此武力。
“文,且让甲士让开。”
刘封确定了对方身份,自然没有必要再紧张了。
况且他这时候只有神童之名,也没人会想要来行刺于他。
潘璋让甲士让开,目光依旧警惕的钉在徐盛的身上,全身肌肉紧绷,如同一头猎豹,随时能够扑杀对方。
刘封主动站了出来,在潘璋的护卫下来到徐盛的面前。
徐盛感受到潘璋的威胁,却不敢有任何防范的举动,反而要松弛身体,以示没有恶意。
在徐盛疑惑的目光中,刘封自我介绍道:“久仰徐壮士大名,小子姓刘名封,乃是州牧之子。”
听见面前的少年竟然是征辟自己的州牧之子,徐盛脸色大变,匆忙下拜道:“徐盛不知公子在此,惊扰大驾,实属罪过。”
“壮士何罪之有?”
刘封毫不犹豫的上前扶住徐盛,用力想要将他抬起。
刘封现在的力气自然是远不如徐盛的大,可徐盛又如何会抗拒,顺势便被刘封扶起。
“徐壮士是何日出发的?”
刘封突然问了个奇怪的问题。
徐盛虽不知刘封为什么问这个,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乃是前日自莒县出发,带双马,日夜兼程,两天两夜,赶在今日闭城门前进了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