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眼下形势逼人,顾雍又没法拒绝,只能沉着心上前取过文书,打开后仔细阅读起来。
当看到吴范名字的时候,他眉头就微微一跳。
吴范的名声最主要集中在会稽,但吴会本就是一体,两郡士民联系十分紧密,且吴范所预之事又那么重大,顾雍作为吴郡的大名士,自然不可能没听过吴范的事迹。
果然,接下来吴范预测紫气东来时,顾雍险些没能捏住手里的绢帛。
“这……”
顾雍一时没忍住,抬头去看上首的刘封。
刘封却是摆摆手:“元叹莫要着急,且先看完再议。”
顾雍悄悄的吐出一口浊气,重新低头翻看起来。
果然,后面还有紫气东来,实为庇佑刘封,以及贾逵所提之建议等诸多事情。
顾雍心里早就炸开了锅,他先怀疑起吴范所说的是真是假。
若是真的话,顾雍的心头一紧。
刘封可是宗室啊。
明确这一点的顾雍忍不住就想到了光武皇帝。
难道大汉还能三造!?
江东士人对大汉的情感是相当复杂的。
毕竟楚汉争霸时,项羽的基本盘可是江东父老,八千子弟兵那可是军官、士官骨干。
虽然项羽的地盘是徐州、豫州为主,可本质上却是南方第一次事实上的和关中争夺天下。
楚国并不能算,因为楚国本质上只有争霸,没有争天下的企图。
因此,江东士族豪强在两汉的序列中,一直都是相当低等的,序列位次都远在河北人之下。
江东士族豪强如何不想改变这样的境况,但吴郡的士族豪强因为经济好,土地又肥沃,人口众多,所以他们是想要通过官场升迁来提升整个吴郡士族的地位。
文书中吴范的从龙之功,深深打动了顾雍,他都有一些控制不住自己那颤抖的手了。
深吸一口气后,顾雍心中做出了决定。
“将军,贾将军此策,雍以为可行!”
顾雍双手将文书奉还案上,退后两步,拱手道:“雍以为不但可在会稽传播,也可以在吴郡、丹阳两地传播。”
“吴范之名,江东之地早有传闻,士人皆知其能。”
顾雍抬头对上刘封的眼睛:“雍虽不识其人,却也久闻其名,吴范当有真才实学。”
刘封嘴角弯起,顾雍这是在向自己表忠心了啊。
吴范说自己有紫气庇佑,顾雍说吴范有真才实学,这可不就是顾雍觉得吴范说的没毛病吗?
刘封在顾雍紧张的目光中,缓缓点了点头。
只是刘封并没有采纳顾雍的建议,而是保守道:“既然元叹也觉得此议可行,那就先在会稽试行一下吧。至于吴地和丹阳……,且先缓行。”
顾雍心里有些奇怪,他是真心想要投效刘封了,故此在吴地和丹阳传播此消息,也是顾雍认为的投效之状。
他原本以为刘封会欣然从之,却没想到对方居然给否了。
刘封看了眼顾雍,却没回答对方的疑惑,而是面带微笑的问道:“元叹,你观我可有紫气?”
顾雍心中一紧,赶忙低头作揖道:“吴文则乃江东观气名士,其能远胜于我。不过以雍观之,将军自过江以来,屡战屡胜,贼军竭尽所能,也无法阻遏将军之履。之前雍也曾有不解,如今无文则之论,或可解惑。”
刘封哈哈大笑了起来,当晚留宴顾雍于郡守府。
********
一条谣传悄悄的在会稽本地传播开来,其中的内容震慑人心,却又让人有些信服。
伴随而来的是会稽剩余的士族豪强们变得更加顺服起来,各地虽然依旧还有小规模的叛乱,但更多的士族豪强们宁可捐出自己的存粮,甚至是田地,也不再参与暴力反抗。
刘封统计了一下会稽各县传回来的战报,大部分的叛乱已经由本地士族豪强领头组织的,转向了以山越头领勾结本地人所组织的类型了。
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这几乎明示了会稽本地士族豪强开始屈服,不再积极反抗刘封了的表现。
对此,刘封也抛出了一些好处和诱饵,开始吸纳最早最顺服的一批本地士族豪强进入官吏队伍。
因为士族的大量消失,剩余的豪强也分到了不少肥肉。
一般而言,在中央朝廷中没有背景的豪强,哪怕实力再强,一般在本地郡县里的上升天花板就是六百石的郡丞,而且大部分时候还做不到。
几乎没有可能突破这个天花板,因为突破的关键道具举孝廉始终是捏在士人手里的。
士人内部都不够分,怎么也不可能有余额分给豪强们。
可现在不同了,征南将军府中悄悄的流出消息,因为士人数量的减少,刘封有意分出一个孝廉名额给豪强中的有能之士。
这一下子在会稽本地激起了不小的动荡。
按照汉代的体制来说,刘封的决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因为从来没有明确的文牍规定举孝廉必须是出身士族。
一直以来,这只是被士族实际掌控,却并非是法定掌控。
从法理角度来说,哪怕是农民都有资格被举孝廉,实际上整个东汉,以农民、商人被举孝廉的其实也并非没有。
所以刘封这个决定并不能说有多标新立异。
只是对于会稽本地的士人来说,那就真的相当难以接受了。
可偏偏本地的士族力量大受打击,又失去了公推的领袖,就连虞翻、贺齐等人此时也不再北会,士人们虽然还有不小的力量,但却团结不起来,更影响不到刘封。
这时候会稽士人们才真正害怕了,他们发现自己不但在刘封身边没有可靠的人手,完全没有对刘封的影响力,而刘封此时却把持着会稽的主导权。
这样一来,会稽士人们惊骇的发现自己正在失去对会稽的掌控权。
山阴城里的刘封此时也是颇为紧张,高度关注着会稽郡中的动向。
因为这一手是刘封扔出来的试探,就连之前放出来的官职,也是为了配合这一手试探,以防万一局势失控的甜枣。
刘封这一手的目的,是逼迫会稽士族主动来团结自己,而不是让自己去团结他们。
眼下是会稽本地士族最虚弱,最分散,最力有不逮的时候,会稽地大物博,而且又有大段大段的海岸线。
刘封很清楚这片土地未来将承载多么巨大的人口体量。
一百年后的东晋时,这里可就有一千五百万左右了,这种体量完全不是八百万关中所能匹敌的。更别说越往后去,江东的人口体量就越恐怖,和关中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到最后关中只能望尘莫及。
尤其是如今刘封拿出来的农业大杀器,几乎在江东会起到最大的效果。
占城稻最佳的种植地区就是江东,而江东的大片平原,众多的河流湖泊,无疑为兴修水利提供了最好的基础。
刘封对整个江东的期许是相当大的,也正是如此,他才要彻底打断江东士族豪强们的脊梁,让他们老老实实的为自己所用。
这些消息传出之后,会稽本地士族豪强中产生了不小的激荡。
士人固然是一片哀鸣,可豪强们却是弹冠相庆。
如此一来,士族豪强之间也隐隐有了些许裂痕。
就在这个时候,刘封突然高调宣布要开始行县,在北会稽各地巡视一番。
一时之间,会稽本地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山阴,很快,消息传出,刘封巡视的第一站就是上虞县。
刘封已经尽量轻车简从了,但队伍依旧高达千人。
要不是刘封严令各地不许出城五里迎接,上虞的贾逵、吴范、魏滕等人,都恨不能直接到山阴城外来迎接刘封了。
刘封走陆路,花了三天时间抵达上虞。
途中,他还巡视了不少村庄,不得不说,南方的情况确实是要比北方强许多。
这里的情况更稳定,治安更好,战乱更少,存粮却更多。
虽然依旧被贪官污吏,士族豪强们盘剥,但至少还能生存下去。
也难怪日后统一了北方,收拢袁绍降兵十万,又得十万荆州兵不战而降的曹操南下江东时,拢共才二十余万大军,而仅仅只有三分之二个扬州的孙权却有六万大军,几乎是曹操兵力的四分之一了。
若是荆州直接和孙权联盟,双方合兵之后,最少也在十五万人以上,足以同曹操平分秋色了。
这也是为什么曹操赤壁一败之后,对南方再也形不成绝对优势了的根本原因。同时,这也是为什么三国鼎立之后,随着时间推移,曹魏对季汉、东吴的优势就越来越大了。
归根到底,是中原死的人太多了。
很快,刘封来到了上虞,贾逵率麾下军官以及吴范、魏滕等本地士族豪强们出城五里迎接。
上虞几乎是目前除了山阴以外,整个北会之中最为安定太平的一个县邑。
尤其是考虑到上虞的体量相当大,在整个会稽中,是能排进前五的存在,又是北会的水陆交通枢纽。
上虞安定,就能稳定的沟通北会的东西两部。
第372章 两路大军
豫章郡,南昌县。
作为豫章郡的郡治所在,又是水陆交通枢纽,一直都是极其繁荣的,是南方有数的大城之一。虽然没法和吴县相比,但与山阴相比,却也是不遑多让。
只是眼下南昌县中,气氛却是颇为紧张。
往来行人匆匆,店铺虽然营业,却透着一股萧瑟的气息。
南昌县中上至士族豪强,下至苍头百姓,都知道郡守和征南将军开战了,而且还拉上了山越蛮兵,结果却是大败亏输。
如今南昌县里已经戒严,只留出一个城门供百姓出入。
这倒不是朱皓特别亲民,而是惯例。
要是所有城门都封闭了,百姓家中可是连隔夜柴薪都没有了,要不了两三天就得饿死。
虞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南昌县的,稍一打听,就得到了华歆的住址。
华歆此时隐居在南昌县中,此时可远远没有原时空中风光。
原时空中,华歆在一年之内完成了三级跳,先是在朱皓被笮融杀死之后,代理成为了豫章郡太守。紧跟着,在几个月后,刘繇病死,被刘基等刘繇旧部拥趸为扬州刺史。
再之后,就是被虞翻所游说,带着整个刘繇集团投降孙策,成为了孙家政坛中前期相当庞大的扬州牧集团。
只是现在因为刘封的关系,笮融一直没有逃去豫章,眼下更是直接被他于句容斩首示众,传首徐州。
这样一来,朱皓在豫章活的好好的,华歆的太守之位自然也就不翼而飞了。
好在朱皓对华歆颇为敬重,平时多有馈赠,华歆虽然没有收下礼物,但有了朱皓的态度,他在南昌县中的日子还是过的很是舒适。
次日,虞翻一没带随从,二没带礼物,三没带名刺,就自己一人大咧咧的登上了华歆家门。
华歆听到仆人来报,有些惊讶,当即升堂将虞翻请入。
“在下余姚虞翻,见过子鱼先生。”
虞翻上堂之后,朝着华歆拱了拱手。
华歆讶然问道:“可是余姚虞仲翔?”
虞翻颔首道:“正是在下,不想子鱼先生竟也识得虞翻。”
华歆惊喜道:“居然真是仲翔,景兴与歆乃是旧识,常有书信往来。其在心中对你是好一番夸赞,还将你所做文章连同书信一并寄来。仲翔博览多识,文章雄阔,让华某爱不释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