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443节

  许褚等人齐声应命。

  一行人疾驰到骠骑大将军府外。

  下马之后,刘封不忙先进府里,而是将吕蒙,凌统叫了过来。

  “阿统,你带上我的名刺,前往大将军府外求见,就说我想明日过府一叙。”

  凌统当即应命道:“喏!将军!”

  随即,带上名刺重新上马离开。

  随后,刘封又对着吕蒙道:“子明,安排人手,以甲三号方案,依计行事。”

  吕蒙脸色微微一变,恭敬应命。

  安排完毕后,刘封带着许褚进了府中,随后派人去请诸葛瑾、诸葛亮、庞统、张辽等人前来议事。

  刘封此次面圣,实际上并没有太久。

  诸葛亮等人也是入府没多久,刚刚安顿下来,休息了片刻,不想刘封突然请人来召。

  很快,众人被请入了后院书房之中。

  等诸葛亮等人入座之后,刘封开口将事情述说了一遍。

  堂上诸人脸色俱是一变。

  难怪刘封没请诸葛玄过来了,这种事情还是不适合让诸葛玄知道的。

  “统有一策,不知是否可用。”

  庞统开口前先看了看两边,尤其是诸葛亮。

  沿途行来,诸葛兄弟和庞统年纪相当,又都是名族子弟。

  庞统出身好一些,但并非嫡系,诸葛兄弟是嫡系,但出身却是差了庞统一筹。

  总体而言,双方也算身份相当。

  而在学识方面,诸葛瑾虽然有失机敏,却胜在长才。

  诸葛兄弟二人皆是学识渊博,博古通今之人,沿途一番暗含比较的攀谈,使得双方反而结成好友。

  庞统深知诸葛亮之机敏聪慧,故此才会在开口之前去看对方。

  看见诸葛亮没有开口的意思后,他才主动开了口。

  刘封对庞统也很敬重,当即表示道:“士元有何高见,当不吝赐教于我。”

  庞统谦逊一句,随后答道:“主公为天子、朝廷出生入死,上马讨贼,下马安民。五万将士血战沙场,付出诸多伤亡,百万石粮草,方才安定扬州。可天子、朝廷此时却想要伸手摘桃,实令有识之士愤慨。”

  

  庞统之计其实颇为歹毒,故此必先要为自己立于道义的高地。

  诸葛亮悄悄的了庞统一眼,诸葛瑾、张辽听不出来,也不懂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只会同仇敌忾的觉得庞统所言甚是,可他却很清楚这一点。

  果然,庞统接下来话锋一转道:“既然如此,那主公当务之急,是让朝廷知道主动在扬州的重要性,更要让朝廷和天子清楚,扬州离不开主公。”

  刘封眼神一亮,冲着庞统拱手作揖道:“还请士元明言。”

  刘封的反应让庞统心中大喜,谦虚了一下之后,立刻出言道:“下官曾听闻主公言,豫章太守朱皓图谋不轨,勾结山越,对抗王师。以统之见,山越毫无信义,朱太守此举,无异于与虎谋皮,恐怕会为虎所伤。”

  刘封闻言,细思片刻,随即露出深以为然的神色道:“士元此言,大有道理!我当修书一封,告知公瑾,嘱其小心,务必保护朱太守安全。”

  诸葛亮嘴角溢出一丝笑意,他哪里不知道刘封说的是什么意思,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来之前,刘封和他就拟定了几个后手,这正是其中之一。

  只能说庞士元和他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庞统首次出谋,即得刘封赞赏和采纳,平平无奇的脸上也多了一层光彩。

  随后,庞统又献策道:“先前会稽士豪勾结山越,发动叛乱,虽为主公所平定,但统听闻其余党心怀二心,蠢蠢欲动。如今主公上雒,其部必定作乱,不可不防啊。”

  刘封的笑容越来越明显,点点头夸奖道:“士元先生老成持重,算无遗策,实王佐之才也。”

  ********

  刘封这边讨论的热火朝天,太尉府中也聚集了不少人。

  南宫卫士令杨良下值之后,就来了太尉府,并将之前的事情悉数告知了太尉杨彪。

  和刘封猜测的不一样,杨彪此时居然是真的病了。

  年纪大了之后,有个头疼脑热的十分正常。

  以杨彪刚强的性格,要不是真生病了,他如何肯在家中休息。

  此时杨彪躺在榻上,其子杨修在旁侍奉。

  客席之中,坐着杨党诸人。

  其中除了杨良外,尚有张喜、刘艾、董承等人。

  刘封的异军突起,再加上和曹操的结盟,使得董承被彻底边缘化了。

  原本时空里董承还能独立一党,并把自己女儿嫁给天子刘协为妃。

  可在这个时空里,董承被边缘化的厉害,别说当国丈了,自己都从老大变小弟,依附于太尉杨彪一党了。

  董承和杨彪的合流,倒是大大增强了杨彪的实力。

  不论董承作为军阀有多弱鸡,但他毕竟手握兵权,他这一投靠杨彪,再加上杨良出任南宫卫士令,这使得杨党成功染指了兵权,也让杨党底气大了不少。

  在关中长安那几年,朝中的士族变化也很大。

  被西凉那帮武夫给欺负了个够呛的同时,朝中的名士们也看清楚了武力的重要性,如今变得开始拉拢起武夫来了。

  其实刘封才是最适合拉拢的对象,毕竟曹操、刘备都是一方诸侯,唯有刘封,年纪还小,又知兵,麾下部曲精锐敢战。

  可问题是,刘封他不受拉拢啊。

  前两次入雒,也参加了不少三公九卿的宴会。

  只是刘封根本没这心思,他一好好的诸侯二代,来给士族当狗?

  他又没疯,怎么可能这么干。

  眼下可是东汉末年,可不是唯以笑(孝)治天下的魔法大晋。

  这年头的恩主关系可是相当牢固的,一旦恩将仇报,那对名声的打击可太大了。

  比如董卓,他犯的一个很重要的错误就是杀了袁隗全家,这其实是彻底撕破了他和士族一切的合作基础,属于是掀桌子了。

  其中原因,就是董卓是袁隗的故吏,同时他复出并州牧也是袁隗为他表奏的。

  刘封又不是没其他路了,哪里需要走这条负面效果爆棚的道路。

  可对于这些名士们来看,那可就是刘封不识时务了。

  这些人只会觉得刘封不识时务,要知道十年之前,武人都想投效他们都找不到机会呢。

  这一次杨彪出手,多多少少也是想要给刘封一点颜色看看,让刘封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听完杨良的叙说后,堂上陷入了安静之中。

  片刻后,刘艾迟疑道:“天子这是何意?莫非又改主意了?”

  天子之前正是为他们所说动,他们连出镇扬州的刺史人选都已经定下了。

  谁知道天子居然又犹豫了。

  众人一番讨论后,最终也拿不出解决方案来。

  等他们想要杨彪拿个主意时,却发现杨彪居然睡着了。

  眼见杨彪入睡了,张喜等人也只能暂时告辞离去。

  杨修和杨良将张喜、刘艾等人送出杨府。

  随后,杨修一个人独自回了杨彪卧室。

  一进房间,就看见杨彪正张着眼睛看着屋顶。

  杨修也不意外,只是安静的走到杨彪床榻边坐了下来。

  过了好久之后,杨彪突然开口道:“天子优柔寡断,吾恐日后必有祸乱。”

  杨修却是面露丕否之色,回答道:“天子是否有祸乱,孩儿不知,但恐我杨家之患,近在眼前也。”

第388章 南地烽烟

  杨彪了一眼自己儿子,对于儿子如此直白的反对之言,脸上竟毫无意外之色。

  原来杨彪狙击刘封的事情,杨修从头到尾都持反对态度。

  原因无他,对如今的时局大势,杨修要比杨彪等人看的更清楚。

  杨修曾苦劝杨彪拉拢刘封,杨彪实际上也的确这么做了。

  可谁让刘封不吃这套,或者说根本没意识到杨彪的拉拢呢?

  以杨修的意见,即便拉拢不成,也没有必要翻脸,更没必要去狙击刘封。

  刘备父子好歹也是汉室宗亲,况且在外藩之中,也是对天子,朝廷较为恭顺的诸侯,不引以为援,反而与之对立,不是犯蠢是什么。

  可杨彪却拒不听谏,这并非是杨彪真蠢的无可救药,而是视角不同。

  在杨彪的视野里,刘备三年之前才趁着陶谦身死,入主徐州。

  眼下刘备虽然看起来横跨三州,但杨彪认定了刘备必定根基不稳。

  在杨彪看来,徐州本是陶谦的,刘备虽然为陶谦所托,成功入主,但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外人,在徐州毫无根基。

  刘备这三年,不在徐州好好耕耘,反而穷兵黩武,居然出兵豫、兖,明着就侵占了兖州的任城国,同时还侵占了豫州的大片土地。

  眼下又迫不及待的南下扬州,以大部分士人的视角来看,刘备的的确确就是一个虚浮的胖子。

  在东汉,除非和士族豪强深度合作,才能有效的动员起领内的力量。否则就以曹操为例,堂堂兖州牧,麾下十几万人马,一夜之间,险些就被彻底赶出兖州。

  在杨彪看来,刘备即便比当初兖州之变前的曹操强上一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前不久传来的会稽之乱,无疑成了印证他们猜测的铁证,也让他们断定了刘封并不受扬州士族豪强们的欢迎。

  这也是杨彪一党成功劝说天子刘协狙击刘封的主要原因。

  同样,这也是杨彪蓄意狙击刘封的根源。

  在杨彪看来,没有士族豪强基础的刘备父子,乃是与自己最为契合的合作对象。

  自家有名望,有官位,有天子的宠幸,有士族的仰望,有经国济世之能,偏偏缺少的是武力,无法平定天下。而刘备却恰好拥有武力,而且根基甚浅。

  双方不但形成了资源上非常契合的互补状态,而且杨彪还觉得刘备较为容易掌控,野心也要远远小于袁绍和曹操。

  在杨彪看来,日后给刘备一个太尉,乃至大将军的官职,刘备也应该心满意足了。

  可杨修却和杨彪的看法截然不同。

  杨修看问题显然要比杨彪深入的多,他敏锐的察觉到虽然刘备三年下三州,可对于治下的动员能力和统治力完全不像是个外来新人。

  别的不说,刘备初入徐州,居然就开始屯田了。

  虽然第一年才仅仅屯田五千户,三四十万亩田地,但这件事本身就相当敏感。至少从侧面可以看出,徐州士族豪强不但没有扯刘备后腿,还给了不少帮助。不然以刘备当时的家底,无论如何都搞不起来这种规模的屯田的。

首节上一节443/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