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479节

  “先父死时,策年不过舞象,猝遭重担,行差踏错,为袁术所欺骗,为逆贼征伐江东,扰乱扬地,其罪甚重。”

  “幸而蒙左将军不弃,加恩释罪,宽宥孙家,容策效力自赎,心中感激之情,实难以言表,唯愿尽心竭力,报效明公恩德之万一。”

  “今荆州事变,近在咫尺,我州紧邻荆襄,且还在下游,荆、扬二州本就同饮一江之水,怎能不早做准备?”

  孙策慷慨激昂,神色恳切道:“将军,策愿前往长沙,拜会伯绪先生,为您说得长沙来降!”

  刘封大为吃惊,除了他以外,堂上大部分人也都对孙策侧目相视。

  实在是众人都没想到,孙策这时候会跳出来,而且居然还想为刘封去说来半个荆州。

  是的,如果张羡肯投降刘封,那刘封得到的可不仅仅只有一个长沙郡,他将能够得到整个荆南四郡,甚至还能提前发动鲸吞荆州的计划。

  刘封目光如炬,紧盯着孙策整整一盏茶的时间。而孙策则老老实实的匍匐在地,根本没有敢抬起头来。

  心中千思百转,还生出了想要询问身边人意见的心思。

  可最终,刘封还是谁都没问,自己一人下了决断:“善!既然伯符有此雄心,那封如何能无动于衷。汝此行所需何物,可尽数报于幕府之中,我必尽力应承。”

  听见刘封竟然恩准了自己所请,孙策大喜过望,别看他嘴上信心十足,可实际上他却一直担心刘封根本不会放他离开。

  可刘封却完全没有多少顾虑,如此轻而易举的同意了他的请求。

  归根到底,还是两个人的视野差距太大。

  在刘封心中,孙策本人固然是个不错的武将,但也仅此而已。

  刘封优厚孙策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收拢孙家军的人心,并将他们消化为己方的养分。

  孙策本人愿意为自己效力则是意外之喜,不愿意,他也会养着对方。

  即便跑了,那孙策一人又能成什么事情?

  无敌如真霸王项羽,孤家寡人后,也只得自刎乌江的结局,更何况孙策不过是个小霸王罢了。

  散会之后,众人先后离去,堂上只剩下了内阁三秘书,坐在席中和刘封大眼对小眼。

  刘封没忍住,开口问道:“你们就没什么事情要问我?”

  诸葛亮露出淡然的浅笑,庞统忙着用小扇遮嘴,而陆逊则是一脸正色,只是嘴角忍不住高高翘起。

  三人虽然神情各不相同,但却都是同一个意思,那就是没话想说。

  刘封不由苦笑起来,他还想好为人师,想要用荆州之事给诸葛、庞统和陆逊上上一课,没想到这三人精根本不给自己机会。

  显然诸葛三人也已经察觉到了荆州之变可能要持续很久,现在远远不是插手的最好时机。反倒是按部就班的训练军队,清剿山越,更能迷惑刘表,让其倾力南下平叛。

  刘封拿他们三也没办法,干脆起身离开。

  ********

  “张士鸿他怎么敢的!?”

  荆州襄阳,州府大殿之中,刘表宛如雄狮一般大声咆哮,须眉飞扬。

  蒯越等人同时起身拜倒,同声高呼:“明公息怒。”

  刘表看着堂中拜倒的文武官吏,心中的火焰不减反增。

  正是这些人,屡屡劝说自己不要去动张羡,要按着自己的意思,张羡早就该被拿掉了。

  张羡性格耿直,与刘表很是不和,两人虽然没到势同水火的地步,但也彼此互恶。

  刘表几次三番的想要去除张羡,却都是被州府之中的大小官吏们给拦了下来。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刘表自己都很明白。

  因为张羡是荆州人。

  张羡是荆州南阳人,在荆州南部的四个郡中轮转担任太守,至今已经是零陵、桂阳和长沙三郡太守了。

  对于荆州士族来说,这可是根正苗红的自己人。况且有张羡在荆南牵制刘表,刘表迫于压力,就会更加拉拢荆北的士族豪强们。

  “我要亲征,我要执张士鸿之首于阶下,亲自问其罪,惩其过,以警天下叛徒贼子。”

  刘表的视线在堂上众人中扫过,脸色阴沉,胡须凌乱。

  堂上诸多荆州士族可谓是面面相觑,被刘表要亲征这一手给吓懵了。

  自刘表入荆州以来,他就没带过队伍打过一场襄阳的仗。他几乎全是通过结盟协议,暗杀对象来达到扩张版图的目的,就连襄阳城,也是韩嵩等人帮他说降的。

  刘表从来没证明过自己的领兵能力,更别说是大几万人规模的大仗了。

  “明公!万万不可!”

  众人一听这话,顿时炸开了锅。

  一大堆人拼了命的反对,想要劝说刘表放弃亲征。

  在他们看来,刘表几乎没有统领大军的天赋,而现在荆州南部已经全部叛乱。

  眼下荆州内战在即,你刘表还是不要瞎起哄了吧。

  刘表仿佛也从一窝蜂劝说自己不能冲动的臣僚们态度中察觉到了这一点。

  可他依旧生气啊。

  张士鸿是个什么东西,既无才能,也无德行,完全靠给同乡们当狗才混到了长沙太守的职位上。要不是这群人私心作祟,苦苦拦住自己,张羡早就被自己给抓去刑讯了。

  刘表对于张羡还是很有能力自信的,在他看来,虽然自己不曾带过大军,可张羡也没有类似的经验啊。

  “明公,张羡虽然无能,然其麾下却有桓阶、刘蟠等人也俱是文武双全之人。尤其是桓阶,曾经随着孙文台征战中原,未有一败。”

  别驾韩嵩苦劝道:“明公千金之躯,如何能与瓦砾相碰,况且州中大将云集,只需随意挑选一位出战即可,明公又何必要亲自上阵呢?”

  刘表从别驾韩嵩的话里听出了潜藏的意思,明白对方是不看好自己主动出击的。

第426章 荆北军议

  韩嵩、宋忠、邓义、刘阖、文聘、黄忠等人俱是南阳人,南阳帮在刘表麾下的力量还是相当强的,而且几任别驾都是出自南阳帮,其势力之盛可见一斑。

  只是南阳帮内部比较分散,又是多个家族联合,并不能像蒯、蔡、黄、庞四大家族那样紧密抱团,故而屈居于其下。

  韩嵩作为别驾,此时自然是南阳帮的龙头之一,他的意见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南阳帮的态度。

  “异度,汝怎么看?”

  刘表并没有直接回复韩嵩,反而询问起了蒯越。

  场上的大部分人都有些疑惑,不明白刘表这是为何。

  少数聪明人却是醒觉过来,脸色沉了下来。

  如今荆州军中,唯蒯越有帅才,若是刘表不能亲征,那大概率统帅之位必然是要交给蒯越的。

  刘表现在逼迫蒯越表态,显然是依旧没有放弃亲征的念头,对于这些少数聪明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忧心的信号。

  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之下,蒯越缓缓起身,先冲着刘表躬身行礼,随后开口道:“启禀明公,越在想一个人。”

  刘表眉头微皱,隐现不悦,但最后还是和声和气的问道:“异度所思何人?此人之事竟比眼下之事还要焦急吗?”

  “确实如此。”

  蒯越正色答道:“正如明公所言,此人之事,万不可疏忽大意。”

  刘表面色一变,他和蒯越相交多年,知道对方足智多谋,能让他如此郑重对待的,必然不是小事。

  于是,刘表变了个脸色,好声问道:“异度所言之人是谁?”

  “扬州刘子升!”

  蒯越吐出五个字来,声振全场。

  众人中的绝多数这才反应过来,意识到了扬州刘封的威胁。

  如果刘封仅仅只有一州之地,那还好说,可刘封背后还有坐拥豫州和徐州的刘备呢。

  场上一下子气氛跌到了低谷,而刘表脸上的神色也再一次发生了变化,黑的跟锅底似的。

  片刻后,刘表努力的平复着心情问道:“最近可有扬州的奏报?”

  “启禀明公,扬州如今并无太大动静,其新扩之军,也都布置在了豫章、会南。暂时也未有发现所部有调动的迹象。”

  开口的人乃是刘阖,负责对外情报和谍报工作。

  他之前也曾给刘表送上过扬州的军事情报,刘封将军队分的很散,显然目标依旧是境内的百越族。

  即便现在开始召集,没有一两个月,大部分的部队是不可能集结的起来的。而两地距离很近,又有长江相连,想要发动突袭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否则日后吕蒙、陆逊也不会上演白衣渡江了。

  听到刘阖的报告之后,刘表脸色稍稍好转。

  张羡从来不在刘表的眼中,对方此刻的造反,对于刘表来说,也是羞辱意味要大于危害。

  此时的刘表可不认为张羡能顶得住北荆州的雷霆一击,毕竟双方实力差距的确过大。

  可如果扬州刘封插手的话,那情况可就逆转了,所以对于刘表来说,扬州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了。

  刘表又看了一眼蒯越,心里有些发虚。

  扬州如今的确没动静,可万一南下平叛打成持久战了,那扬州还会不会继续旁观,这可就不好说了。

  刘表自己也知道,论统领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别说和蒯越相比了,就是蔡瑁他都比不过。

  同时,有没有刘表坐镇后方也是相当关键的事情。

  如果他能坐镇襄阳,即便扬州真的动手了,他也能第一时间支援江夏,确保南下大军的安危。

  可如果他南下了,襄阳又该让谁坐镇?

  刘琦?

  他虽然年长,可同荆州本地士族关系很差,尤其是蔡家,更是势同水火。

  而且即便刘表无视这一点,让刘琦坐镇,他也完全压不住场子,权力依旧会落入蒯家、蔡家的手中。

  刘琮?

  那就更不可能了,这都没成年,而且完全就是蔡家、蒯家的傀儡了。

  想清楚这些问题之后,刘表亲征的心思算是彻底凉透了。

  “开阳。”

  刘表从沉思中回过神,询问刘阖道:“如今扬州兵力分布如何?”

  刘阖略一细思,即刻回答道:“一军三万余众在会南,一军万人在会中,一军六千人在会北,会稽境内至少有兵马五万之众。江北两郡也有一军三万人,另有两万水军,此二地合计就有十万人马。豫章境内还有一军两万人,剩余万余人,则分驻吴郡和丹阳郡境内。”

  大规模驻军其实是很难长期隐瞒的,尤其是这种万人以上规模的。

  有经验的细作谍报可以从每日送入军营中的薪柴,米面,蔬果就能计算得出营中兵力几何。

  因此,刘阖对扬州兵力的描述大致上是靠谱的。

  听完之后,刘表心中微动,从内心赞同了刘阖之前的分析。那就是刘封是把军事重心放在了清剿百越,平定内乱上了。

  于是,刘表的目光转到了蔡瑁身上:“德,我意以汝为帅,明年开春动兵,南下平叛。汝以为需多少兵马,才能毕其功于一役?”

  蔡瑁闻言,顿时精神一振,不过随即他的目光悄悄的掠过蒯越,发现后者并无反应后,这才悄悄松了口气。

  “明公放心,瑁只需水陆步骑五万人,定能在年内报捷!”

  蔡瑁这话说的相当稳当,五万人可是整个荆州五分之二的兵力了,而且还将时间拉长到一年。

首节上一节479/5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