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482节

  繁钦本来就很是推崇赵俨和杜袭,这话一听,哪里还肯给刘表卖命,当时就表示请敬受命。

  事后赵俨先返回了中原,而杜袭则拉着繁钦跑去了长沙。

  故此,杜袭和繁钦对张羡的了解,应该是在座所有不知道刘封意欲荆州的人里面,知道的最多的一个了。

  果然,杜袭当即起身离席,冲着刘封拜倒。

  “恭喜明公!”

  刘封面露惊讶,好奇的问道:“子绪先生快快请起,不知这喜从何来?”

  “刘景升,守户之犬也;张士鸿,圊溷蠢豕也。”

  杜袭听见话后,起身坐回席中,随即回答道:“如今犬豕相争,而明公位于溷外,喜自从天降尔!”

  随后,杜袭侃侃而谈道:“自袭东投明公之前,正旅居于长沙。张士鸿性情屈强不顺,憨蠢无知,虽受荆南士们喜爱,却也深受其制,历来不为刘表所喜,两人之间怨恨甚深。故此,袭敢断定,此番刘、张相争,定然有荆南诸多士族豪强的挑拨撺掇,张士鸿不过为人所刀罢了。”

  刘封看着杜袭,心中颇为吃惊。

  虽然知道对方才能绝伦,精明强干,可也没想到对方仅仅只是凭借着张羡造反这一条消息,就推断出了这么多的内容。

  似乎是为刘封的目光所鼓舞,杜袭继续大声说道:“以袭之见,刘景升绝不会容忍张士鸿割地自守,必会兴大军南下平叛。而张士鸿得荆南四郡响应起兵,刘表对荆南又素来过多盘剥,吾料双方定然会形成僵持,刘表必然顿兵于长沙之下。”

  “子绪此言,颇有道理。”

  赵俨冲着刘封弯腰行礼,随后开口道:“明公,子绪智略深敏,谋谟过人,俨以为,其之推论,或许为真。”

  刘封的目光转向钟繇、董昭、陈群、赵云和太史慈。

  他们是如今左将军幕府和扬州牧州府之中的文武重臣,自然也要听听他们的建议。

  只是这五人都是聪明人。

  钟繇能够在汉魏之间切换自如,生的两个儿子俱是人杰,一个想要在三国后期割据一方,而另外一个能在弟弟谋反的前提下保全家族。

  黑胖子董昭就更不提了,全身上下五百个心眼。

  陈群、赵云两个有些相似,都是厚道人,但情商不行,可在大节上表现的很是优秀。

  太史慈文武双全,机敏过人,想的自然也多。

  一时之间,这五个人竟然没一个想开口说话的,都在或真或假的沉思着。

  “伯符可是有话要说?”

  刘封看见孙策欲言又止的样子,于是主动询问道:“堂上无有禁忌,伯符可畅所欲言。”

  此时孙策还不知道刘封的荆州战略,因为之前的决断,所以刘封还没有派人联系桓阶、张羡,故此也没有必要提前和孙策讲述这件事情。

  如果真和孙策沟通了荆州战略,以孙策的机敏,此刻根本不会想要发言。

  “明公有所不知,我家与长沙功曹桓伯绪有旧,昔日家父曾举荐桓伯绪为孝廉,并表奏其为尚书郎,后家父为贼所害,桓伯绪甘冒奇险,亲赴襄阳,说得刘景升将家父尸首交还,实乃是义直之士。”

  得到刘封的主动邀请,孙策当即起身开口:“我曾听说,眼下他正在长沙郡中任职,正是张太守之亲信重臣,或许我等可以联络其人,以探知荆南具体情况。”

第425章 孙策请缨

  刘封在孙策的脸上看到了跃跃欲试,小霸王这时空再也没机会变成真霸王了,但他勇于任事,想要光大门楣的心思,哪怕到了刘封麾下也依旧如故。

  只是如今孙策自己也很清楚,他心里那点不该有的心思还是趁早烟消云散的好。

  孙策的战略眼光一直颇为不俗,在袁术麾下的时候,他就主动请缨南下江东。

  当时江东可是久攻不下,而袁术往北发展却是相当顺利,汝南本就是袁氏根基之地,门生故吏遍布全郡上下,即便不愿意为其效力,也很难拉下脸来反对他。

  东汉毕竟是个人情社会,尤其是门生故吏的关系,简直和父子关系没多大区别。

  也就是袁术的名声太臭了,给了这些士族豪强们推拒的借口,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法公然反对袁术,因为这违反了当时的道德准则。

  孙策舍易就难,还是颇有大局感的。

  “伯符且先起来。”

  刘封对孙策颇为和蔼,毕竟孙家一系的降将和兵马也不少,哪怕这次扩了军,孙家一系的兵马依旧占比高达两成以上。

  要不是孙尚香实在是太小了,今年才刚刚七岁,否则恐怕热衷于牵线的人会很多。

  不过即便孙尚香如今还小,她也几乎不可能会有其他选择了,只要她能顺利长大,则必然会被刘封收入后宫之中。

  这与有无感情完全无关,哪怕刘封只是为了让孙家放心为自己效力,也必须要如此去做。

  听到刘封的话后,孙策不敢怠慢,立刻起身回到席中坐下。

  对于孙策的恭谨顺从,刘封很是满意,继续说道:“伯符所言的确不错,据封所知,桓伯绪已为张士鸿所征辟,现为长沙郡主簿,张士鸿对其很是器重,几为言听计从。”

  “此番张士鸿起兵反叛刘景升,就有桓伯绪的功劳,正是他力主起兵,与张士鸿痛陈刘表不臣之心,这才使得张士鸿下定决心与刘景升反目。”

  刘封先肯定了孙策所言,并且补充了不少就连孙策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随即道:“这次召诸君前来,正是想请诸君教我,如今局势,我扬州该如何应对。”

  场中又是寂静了片刻,五大巨头之中的赵云终究没忍住,第一个开口了。

  “少主,荆州位于我州上游,且有江夏西陵阻隔,除非自然豫章西出,否则恐难逾越。”

  赵云虽然没有明说,可他话里的保守意味却是相当浓郁,他所持有的态度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众所周知,扬州入荆州也只有两条路,要么就是走长江,要么就是翻大山。

  前者比后者要通畅数百倍,而且人力消耗也是后者的数百分之一,傻子才会翻山越岭的从豫章出发,而且即便走这条路,翻越了大山之后,抵达的也只是长沙郡。

  此时南方虽然得到了不少避乱的中原士族和人口,可荆州的精华依旧在江北,而不在江南,去长沙对整个荆州实在是意义不大。

  赵云正是担心刘封贸然与荆州开战,所以第一个跳出来劝说刘封,在他的视角里,荆州江防固若金汤,扬州水军逆流而上必然是凶多吉少。

  作为扬州军中的重臣,赵云自然觉得自己有义务警示刘封悬崖勒马。

  听完赵云的话后,刘封只能暗暗叹气,自己家四叔什么都好,就是情商实在是太低了。不过这也很合理,毕竟人无完人,子龙叔父在其他地方都相当优秀,也该有些许缺陷了。

  刘封的目光在钟繇、陈群、董昭的身上掠过,最后停留在黑胖子身上。

  董昭感受到刘封的目光,随即脸色一垮。

  刘封明显这是要他出面安抚住赵云。

  赵云在扬州军中地位十分超然,能和太史慈这样的刘封弓马老师加心腹重臣平起平坐,并为扬州军中的两大军头,此时所领之军,亦是仅次于摧锋军的精锐,更是钦定的未来新军。

  董昭是真的不想和赵云对上,但刘封又在给他眼色,逼的黑胖子不得不绞尽脑汁思考起来。

  虽然心中很是不愿,可董昭也只能在刘封的注视下,费心解释道:“将军有所不知,刘景升对我扬州态度已有转变,之前江北刘勋叛逃,就为其所收留。荆州在我州上游,若不能乘此良机,先发制人,恐日后反为荆州所制啊。”

  赵云眉头紧皱,董昭说的情况他自然也是知道的,听完董昭的话后,他也颇为认同。

  可赵云依旧担心,荆州所占据的地利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水战顺风顺水的优势极大,很难被抵消。

  原时空里孙策、孙权兄弟俩打了那么多次江夏,败多胜少,这也足以证明赵云并非是杞人忧天,他的担心还是很正确的。

  问题只是在于赵云并不知道刘封的计划全貌,他眼下的正确,其实是盲人摸象的正确。

  “诸位有什么其他看法吗?”

  刘封故意询问起在座的其他人来。

  只是场中诸人都摸不清楚刘封心中所想,而且仓促之间,他们心中也难有成型的计划。

  因此,堂上重新陷入安静之中,除了赵云外,并没有人再提出建议。

  刘封心中迟疑,思索着要不要将荆州计划公之于众。

  眼前这些人俱是幕府亲信,要么如太史慈、赵云,钟繇、董昭、陈群等这般和刘封关系密切的重臣,要么就是如赵俨、杜袭这等才能卓著,且对刘表很是不屑的新进。

  因此,刘封也不太担心计划会泄露。

  只是最后,刘封还是决定暂时不说。

  原因很简单,刘封觉得现在远远不是出手的时候。

  原时空里,刘表平定荆南可是打了整整一年多,现在才到哪里,距离高潮可还远的很。

  眼看着堂上诸君没有新的意见了,刘封就打算休会。

  可这时候,孙策却是突然离席拜倒,态度十分谦卑的匍匐在堂上,额头低触地面,大声喊道:“将军明鉴,家父昔日为国讨董,血战多场,险死还生而不气馁,终获成功,得以大败董贼,光复神京,上报国家,下报黎民,臣身为人子,也与有荣焉。”

  “只可惜天子西狩,家父为奸人所阻,不得长驱而入关中。后又因识人不明,为奸邪所蒙蔽,征伐刘表,却为黄祖暗箭所伤,最终战死沙场。”

  “先父死时,策年不过舞象,猝遭重担,行差踏错,为袁术所欺骗,为逆贼征伐江东,扰乱扬地,其罪甚重。”

  “幸而蒙左将军不弃,加恩释罪,宽宥孙家,容策效力自赎,心中感激之情,实难以言表,唯愿尽心竭力,报效明公恩德之万一。”

  “今荆州事变,近在咫尺,我州紧邻荆襄,且还在下游,荆、扬二州本就同饮一江之水,怎能不早做准备?”

  孙策慷慨激昂,神色恳切道:“将军,策愿前往长沙,拜会伯绪先生,为您说得长沙来降!”

  刘封大为吃惊,除了他以外,堂上大部分人也都对孙策侧目相视。

  实在是众人都没想到,孙策这时候会跳出来,而且居然还想为刘封去说来半个荆州。

  是的,如果张羡肯投降刘封,那刘封得到的可不仅仅只有一个长沙郡,他将能够得到整个荆南四郡,甚至还能提前发动鲸吞荆州的计划。

  刘封目光如炬,紧盯着孙策整整一盏茶的时间。而孙策则老老实实的匍匐在地,根本没有敢抬起头来。

  心中千思百转,还生出了想要询问身边人意见的心思。

  可最终,刘封还是谁都没问,自己一人下了决断:“善!既然伯符有此雄心,那封如何能无动于衷。汝此行所需何物,可尽数报于幕府之中,我必尽力应承。”

  听见刘封竟然恩准了自己所请,孙策大喜过望,别看他嘴上信心十足,可实际上他却一直担心刘封根本不会放他离开。

  可刘封却完全没有多少顾虑,如此轻而易举的同意了他的请求。

  归根到底,还是两个人的视野差距太大。

  在刘封心中,孙策本人固然是个不错的武将,但也仅此而已。

  

  刘封优厚孙策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收拢孙家军的人心,并将他们消化为己方的养分。

  孙策本人愿意为自己效力则是意外之喜,不愿意,他也会养着对方。

  即便跑了,那孙策一人又能成什么事情?

  无敌如真霸王项羽,孤家寡人后,也只得自刎乌江的结局,更何况孙策不过是个小霸王罢了。

  散会之后,众人先后离去,堂上只剩下了内阁三秘书,坐在席中和刘封大眼对小眼。

  刘封没忍住,开口问道:“你们就没什么事情要问我?”

  诸葛亮露出淡然的浅笑,庞统忙着用小扇遮嘴,而陆逊则是一脸正色,只是嘴角忍不住高高翘起。

  三人虽然神情各不相同,但却都是同一个意思,那就是没话想说。

  刘封不由苦笑起来,他还想好为人师,想要用荆州之事给诸葛、庞统和陆逊上上一课,没想到这三人精根本不给自己机会。

  显然诸葛三人也已经察觉到了荆州之变可能要持续很久,现在远远不是插手的最好时机。反倒是按部就班的训练军队,清剿山越,更能迷惑刘表,让其倾力南下平叛。

  刘封拿他们三也没办法,干脆起身离开。

  ********

  “张士鸿他怎么敢的!?”

  荆州襄阳,州府大殿之中,刘表宛如雄狮一般大声咆哮,须眉飞扬。

  蒯越等人同时起身拜倒,同声高呼:“明公息怒。”

首节上一节482/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