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529节

  换了曹操自己,也觉得继续在物资上开口,有些欺人太甚了。可这么多的物资摆在跟前,却不试探一下,又是心有不甘。

  两相矛盾之下,只能询问起自己的心腹谋主来了。

  戏忠却是斩钉截铁道:“万万不可。”

  “为何?”

  曹操讶然,他没想到戏忠的态度竟如此坚决。

  “主公,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啊。”

  戏忠劝谏道:“刘子升大势已成,主公此次谋夺南阳,乃是虎口夺食。如今事情已成,切忌贪得无厌,得寸进尺。主公可别忘了,日后还需联合刘家一起共抗河北啊。”

  曹操闻言,陷入沉思之中,片刻后,点头认可道:“志才所言,方是正理,是我贪心了。”

  随即,曹操决断道:“既然如此,就依刘子升之策,共分荆北。”

  曹操性格刚强果决,一旦做出了决定,立刻就付诸实施。他一方面派郗虑再往国,同刘封达成契约,一边以戏志才为使,暗中前往襄阳。

  如今他和刘封是谈妥了,可想要具体施为,显然还需要说服蔡瑁。

  只有掌握了襄阳城中武力的蔡瑁配合,才能兵不血刃的拿下襄阳,刘封肯定不会想要一个空壳襄阳,更不会想要一个白地襄阳。

  在曹操的角度思考,刘封能让出整个南阳郡加上一个汉水北岸的樊城,那肯定是要曹操出力帮他拿下襄阳的,否则凭啥给你分这么大的好处。

  那这个问题难吗?

  对于曹操来说,其实一点都不难。

  只要蔡瑁同意,襄阳唾手可得。

  而蔡瑁会不会同意?

  曹操相信一个亭侯,再配上一个朝官的待遇,蔡瑁应该会非常满意了。

  **

  戏忠在入襄阳之前,就已经有人为他疏通好了一切。

  蔡瑁听闻戏忠到来,心中也是暗自得计。

  戏忠乃是曹操的谋主,许多人都知道这件事情。

  眼下曹操将戏忠派来襄阳与他暗中接洽,在蔡瑁看来,显然是曹操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蔡瑁的判断的确没错,可却是有了一定的偏颇。

  “曹公要我配合刘子升控制襄阳!?”

  蔡瑁险些惊叫出声,满脸疑惑不解的望着面前略显瘦弱的戏忠,就连对方许诺的条件都置若罔闻了。

  “不错。”

  戏忠肯定的点了点头,对于蔡瑁的震惊,他丝毫没有异色,显然是早有预料。

  蔡瑁目瞪口呆,他一直以为不论曹操能否调停成功,襄阳城则必然会是落入曹操手中的,从来没想过曹操居然会把嘴里的肥肉给让出来。

  倘若不是眼前的戏忠是曹操身边最为得力的谋主,他此刻说不定都会把对方给绑了,送回曹操跟前去了。

  “怎会如此!?”

  蔡瑁心里有些忐忑,背着刘表勾连曹操,甚至出卖襄阳,他心里都不会有什么愧疚,因为他自认能够给刘表,襄阳带来好处。

  别的不说,蔡瑁有把握给刘表争取一个九卿的位置。

  在这乱世情况下,九卿自然远比不过实权州牧。

  可眼下刘表已经一败再败,整个荆州都丢了十之七八,只剩下一个南阳郡了。而且荆襄士族民心浮动,就是眼下的襄阳城中就很不太平。

  据蔡瑁所知,有不少士族豪强已经派出了子弟前往国联系刘封。

  对于这些事情,蔡瑁目前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毕竟就连他自己都有了其他打算,更遑论其他人。

  可别人能联系刘封,蔡瑁却不愿意,他自认为看清楚了刘封,对方在扬州的所作所为,让他心惊肉跳,不寒而栗。他本能的觉得,若是刘封入主了襄阳,那蔡家的好日子可就算到头了。

  因此,在得掌襄阳军权之后,蔡瑁只选择了曹操一头,就连士族大家习惯性的两头示好,多方选择的策略都没实行。

  可蔡瑁做梦都想不到,如今竟然会是曹操来逼迫他去迎奉刘封。

  整件事对他而言,显得既荒唐,又可怖。

  此刻戏忠可不会理会蔡瑁心里的戏份,他直接摆出条件:“将军勿忧,我家主公与将军乃是多年至交,情深意切,早已为将军安排妥当。”

  蔡瑁一听,心神顿时为之吸引:“敢问曹公是如何安排的?”

  “事成之后,将军可直入朝中,封亭后,若愿为文职,以侍中相待,若有意继续带兵,则以大将军府司马相酬。”

  戏忠一边说着,一边紧盯着蔡瑁,关注着对方的反应。

  “果真!?”

  蔡瑁顿时大喜过望,这个条件可是已经超过了他心中的底线。

  别看蔡瑁这些年历任两千石的显宦,江夏、南郡、章陵太守轮流做了一圈,又在刘表刚刚被朝廷拜为镇南将军后,立刻就被辟为镇南将军军师,执掌军机要事。

  可四百年大汉依旧深入人心,朝廷中央的官职爵位依旧不是地方太守所能比拟的。

  太守乃是两千石,侍中不过一千石,高配为比两千石,看似以蔡瑁的身份转任侍中是贬值了。可实际上侍中的职位含金量远超普通太守,恐怕也只有南阳太守、汝南太守这等天下一等一的豪郡太守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因为侍中的官职由来便是为皇帝设侍中寺,专司陪伴皇帝左右,以备皇帝顾问应对,拾遗补缺。

  关键就在这陪伴皇帝这四个字上。

  与皇帝朝夕相处,有了感情,还怕日后没有升迁?

  更何况连这个官职本身都因为陪伴皇帝左右而获得了更大的权柄。

  最初仅仅只有以备问答,拾遗补缺权限的侍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扩大了自身的权柄,除了原有的以备问答扩充成了参与决策外,还额外新增了生活照料、随驾出行、上传下达、文书审核、监督官员、举荐人才等诸多权力。

  这使得侍中的含金量大大提升,从原来的六百石位卑权重的小官,直接一跃成为了能与御史中丞、将作大监等重要官职匹敌的存在。

  蔡瑁对侍中的职位满意之极,更别说曹操还额外许诺他一个亭侯爵位了。

  东汉的爵位可是相当稀罕的,只有军功可以封爵。

  别看东汉末年天子都被欺负很惨,可爵位依旧相当吃香。

  就连关羽这样桀骜不驯的武人,都对曹操封赏的汉寿亭侯念念不忘,在正史上,关羽离开曹操时的确封金了,却没有舍得挂印,可见东汉爵位有多珍贵。

  蔡瑁最后一咬牙,询问道:“曹公要我如何配合?”

  有了曹操的保证,蔡瑁的心理就又起了变化,不再抗拒勾连刘封了。反正到时候他也是要离开襄阳,前往雒中的。

  戏忠看出蔡瑁已经心动,心里悄悄的松了口气,他最担心的就是蔡瑁不肯答应,现在看来,事情已成。

  戏忠将曹操和他商议好了的计划托盘而出。

  蔡瑁需先接应曹军入樊城,然后再向刘封献出襄阳。

  先入樊城,自不必多解释。

  虽然已经和刘封商议好了,可樊城太过重要,必须先行掌握在手才能安心。更何况蔡瑁本来就是自己这一边的,自然要先行安排好樊城交接。

  至于襄阳这一边,等到刘封入城掌控之后,蔡瑁便可以带着家私、财货和部曲安全离开,前往雒中都城就职。

  听完整个计划,蔡瑁倒是没有什么异议,只是他随即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曹公打算如何安置镇南?”

  蔡瑁口中的镇南,自然是荆州之主,镇南将军刘表了。

  眼看着蔡瑁这会儿想起来刘表了,戏忠心中不由哂笑,要说蔡瑁全无半点忠心或许不对,只能说他还是有忠义之心的,只是不多。

  “镇南也一起前往雒中,出任九卿之一的太仆卿。”

  太仆在九卿之中,是负责掌管车马等事务,后来也扩张出了管理马政,包括马匹的饲养、繁殖、训练等,以满足国家军事、交通等方面对马匹的需求。因此,从这一职责角度,太仆也被称为“马政长官”。

  在王朝鼎盛时期,太仆可是相当吃香的职务,虽然权力不大,但地位很高,而且相当有油水。

  马政中的黑色、灰色收入简直多不胜数,足够让马政上下官僚吃的肠肥脑满。

  可惜现在正值王朝末年,全国的马场都已经被各地的诸侯占为己有,天子连六匹同色马匹都凑不齐,太仆都快变成一个虚职了。

  不过蔡瑁倒是很满意,觉得曹公言出必践,果然给了刘表一个九卿位置。至于刘表愿不愿意出任这个九卿太仆,那就不是蔡瑁关心的事情了。

  戏忠搞定了蔡瑁之后,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起行动,而郗虑这一边,也再一次来到了国,求见刘封。

  得到曹操同意的消息后,刘封可谓是喜出望外。

  毕竟他可是做好了拱手相让的心理准备的,现在居然还能白得一座襄阳城,光是这座城市的战略价值就不容多说了,更不提城里那三百多万石的粮食,以及各种物资了。

  心满意足的刘封,这一次可再没有继续轻慢郗虑,而是摆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之态,让郗虑好好见识了一番款曲周至,宾至如归的热情待遇。

  各种美味珍肴如流水一般奉上,案上调味,尽是雪盐、霜糖、香油、肉脯,更有许多前所未闻的特色佳肴,看的郗虑目瞪口呆。

  与先前送别时截然不同,刘封亲自出席了这次洗尘宴会,诸葛亮、庞统、陆逊、太史慈、张辽、徐晃等诸将也尽数出席,可谓是给足了郗虑颜面。

第482章 荆州战毕

  欢宴至半夜结束,郗虑彻底醉倒,不省人事,被送往客院休息。

  刘封则带着些许醉意,询问道:“你们认为郗虑所言是否为真?”

  郗虑这次前来,通传了曹操接受刘封划汉水为界,平分襄樊的方案,并表示愿意说服蔡瑁开城。只是希望刘封能够允许蔡瑁带着蔡家的家私、部曲和财货离开襄阳,北上雒中。

  对此,刘封自然毫无异议。

  “此事定然为真,大将军没有任何必要欺骗我等。”

  诸葛亮聪慧过人,自然看的出来刘封其实并不是在真的怀疑此事,而是将此事看的太重,想要得到身边人的肯定。

  须知原本刘封都打算拱手让出襄阳了,现在不但拿到了襄阳,还白赚了襄阳城中的各种钱粮物资,自然是喜不自禁。

  “主公。”

  刘封另一侧的太史慈拱手道:“摧锋军已养精蓄锐多时,接管襄阳一事,是否交予我部操办?”

  刘封看了眼太史慈,呵呵笑了起来。

  襄阳已经是囊中之物,而且极大概率不会有什么战事发生,可算是送到嘴边的战功。

  不过太史慈、张辽、徐晃等人皆是刚矜自傲之辈,平时反而看不上这种功劳,担心被人看成是迎奉钻营之辈。

  如今太史慈会主动请战,显然也是被憋狠了。

  因为战略地位的关系,摧锋军一直被刘封压在手中,不曾动弹。

  太史慈等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赵云的挽澜军、周瑜的豫章军、贾逵的江东军各种征战立功,就连远在会南的高顺军,也时不时的有新的捷报传来。

  太史慈等人自然眼红不已,更是求战若渴。

  眼前的襄阳虽然有些胜之不武,但他们也已经顾不上这么许多了,想着不论好歹,先拿下再说。

  只可惜的是,太史慈等摧锋军诸将虽然跃跃欲试,但注定是要希望落空了。

  因为刘封并不打算使用摧锋军。

  作为自己的王牌精锐,心腹嫡系,刘封对摧锋军自然是信心十足的。

  也正因此,他才有意藏拙。

  可想而知,曹操必然会在襄阳布下诸多的谍报细作,重点就是针对研究入城的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动用摧锋军显然毫无必要。

首节上一节529/5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