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54节

  不过装备上真是太拉胯了,这也难怪了,丹阳兵被曹操和他手下各种打崩,丢盔弃甲乃是常规操作。

  徐州再是富庶,也经不起丹阳兵这么消耗啊。

  更何况甲胄之类的军械本就是生产繁琐,产量不高,自然来不及补充了。

  刘封无奈叹息一声,道阻且长,慢慢来吧。

  又等了好一会,排列好的队伍总算是安静了下来。

  刘封走到众人的跟前,打量着他手下第一批部曲。

  随后,他朝着旁边招了招手。

  看见刘封招手,几个近侍扛着一截木桩,几袋粟米,几匹绢帛以及一盘铁钱和一块金饼走到他身边,然后将东西放下。

  刘封指着木头,朝着队列中的丹阳兵们喊道:“这根木头,大家都看见了吧?现在只要谁能扛着这木头走到校场大营门外,赏绢帛一匹,粟米一袋。”

  后世只要稍微熟悉一点历史的人都能知道,刘封这是在效仿商鞅的故智立木悬金的典故。

  只可惜在场所有人,包括徐盛、潘璋、曹猛在内,都不明白。

  这也很好理解,这年头的知识可是极其昂贵的,更别说这些典故了。

  这种典故只有在长篇史籍中能有幸看到,而这些长篇史籍动轴数车之重,不是巨富家族,哪有收藏的资本。

  徐盛家里算是莒县豪强了,平时吃肉练武,识文认字,算是有钱了吧?

  可他家里的藏书,恐怕连一套完整的经纶都凑不齐,能够有几篇断章就很不错了。

  至于普通人,别说看了,就是见都没见过。

  这也让认识字,读过几卷残篇的徐盛也一无所知。

  校场内的士卒们大眼瞪小眼,他们甚至一度都听不懂刘封到底是什么意思。

  刘封倒是没有不耐烦,而是再一次重复,同时讲的更为细致一些:“谁能把这根木桩子,从我脚底下扛到校场的大门口,我就重重赏他。我脚底下的这匹绢帛和那袋粟米,就是给他的奖励!”

  这一回,丹阳士卒们算是听懂了刘封的意思。

  只可惜,依旧没人主动站出来,大家伙反而看起热闹来了,在下面窃窃私语。

  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会有这等好事。

  这木墩子看起来倒是挺沉的,可这里到校场门口不过数百步,哪里值得这么许多财帛。

  只当是刘封年少玩心重,想要拿他们这些大头兵戏耍着玩。

  刘封倒是丝毫没在乎这些,还用眼神示意徐盛和潘璋不要去阻止,让这些士卒随意议论。

  接着,看见没人出来后,刘封继续抬高了价码:“自现在起,谁能把这木桩子扛到校场大门口,除了刚才的赏赐以外,再额外加上一串贴钱!”

  因为军官们没有制止,丹阳兵们的胆子本就变得越来越大。

  现在刘封又一加码,像是朝着油锅里泼了一勺子凉水,直接炸锅了。

  所有的士卒都在议论纷纷,嗡嗡声越来越响,就连一些军官都参与了进去。

  可即便如此,也依旧没人肯站出来试试。

  站在前面的刘封也能听到一些只言片语。

  主要就是信不过,觉得这么简单的事情,就能得到绢帛、粟米和制钱,这简直是在开玩笑。

  一定是刘封这个州伯公子在耍人玩,想看他们上当。

  校场远处,站着两个披着甲胄的青年,两人背后还站着十几个属下。

  这些人个个健壮彪悍,一看就与校场中的丹阳兵不一样。

  这些人不但见过血,而且手底下都有不少条人命。

  “阿博,你看少主这是在干啥?”

  一个长相敦实的青年问起身边好友。

  “看不懂。”

  

  被叫阿博的青年也看不懂,只是猜测道:“有可能少主是想找个最听话的人。”

  这两人一个叫夏侯博、一个叫傅士仁,都是刘备嫡系部曲里的心腹军官。

  这些人年富力强,是刘备细心培养的潜在将领苗子,日后一旦扩军,都是要重用提拔的。

  现在,刘备将他们两个人派来帮刘封练兵,显然是担心自己儿子受了委屈,可谓是操碎了心。

  只是这两位有些特殊,一个在刘备三回徐州的时候,已经做到了军中大将,却因为曹军围城,与关羽一起投降了,此后消失在了历史上,再也没有留下半点痕迹。

  至于傅士仁,那可就更有名了,投降东吴,成了背刺二爷的利刃,直接葬送了季汉最大的一次希望。

  从后世的史料来看,傅士仁刚开始是坚守城池,也拒绝见虞翻。

  与其说是真心投降,不如倒说是被虞翻给算计了。

  实际上虞翻在说动傅士仁之后,也十分担心傅士仁会反悔,立刻让吕蒙控制了公安城防,然后挟持傅士仁出城。

  但不管怎么说,傅士仁的背叛是铁证如山,就像他现在为刘备出生入死一样。

  只是这会儿,不论是夏侯博还是傅士仁,都看不懂刘封的操作,只能静观其变。

  事情的后续发展完全在刘封的掌控之中。

  因此,他继续按部就班的再度抬高了赏钱:“还是没有人吗?那从现在开始,赏钱翻倍!谁能做到,两匹绢帛,两袋粟米,两串制钱!”

  这一次,议论声不涨反降,场面居然渐渐地冷下来了。

  这些士卒们竟然有些害怕起来了,觉得刘封别有所图,否则如何会开出这么高的悬赏?

  说不定谁真去扛了,还没走到大门口,就会被埋伏的刀斧手给剁成肉泥了。

  正是这种胡思乱想,让士卒们心里发慌,生怕因为自己太活跃而被刘封主动选中,竟然连讨论都不敢参与了。

  刘封耐心很足,无视了潘璋和徐盛担忧的视线,继续等着。

  其实刘封早在暗中安排了内应,这内应还是那个曹猛亲自部署的。

  脑洞向历史爽文,《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朋友的新书,喜欢这类题材可以看一下

第90章 二愣移木

  从刘封来之前,就已经设计好了一切,也安排妥了演员。

  只是刘封本心还是希望能有人真正的站出来,而不是让一个演员来表演。

  曹猛一直注视着刘封的一举一动,深怕漏过了行动的暗号,可刘封就是迟迟没有反应。

  就在刘封又一次加码,直接把赏金提高到了四匹绢帛,四袋粟米,四串铜钱,再加上一块金饼的时候,终于,有一个身高七尺,体格强壮,面相憨厚的老实汉子站了出来。

  原本刘封还以为对方会跟自己确认一下,可没想到这老实汉子是真老实,站出来后,就直接去搬那段木桩。

  这木桩最少也有五六十斤重,换算成汉代的计量,那是妥妥的超过百斤了,即使是成年人搬起来也是有些吃力的。

  这个汉子咬牙将木桩扛起,然后一步步的向外走。

  此时,校场内居然还响起了一片嘘声,一些兵油子仿佛像是没看够热闹,于是便对这个老实汉子产生了一些不满,喝起了倒彩。

  老实汉子倒是根本没做理会,自顾自的搬着木桩,一步步走到校场大营门口,然后放到了营门外。

  这一段路并不长,也就几百步路,就算分量不轻,普通人也都能完成。

  当老实汉子把木桩放到位置后,他身后的丹阳兵卒们嘈杂声。

  有些是在给老实汉子加油鼓劲,有些则是喝倒彩,混在一起,很是嘈杂。

  “都安静!”

  “闭嘴!”

  “谁再敢说话,鞭罚二十抽。”

  刘封一个眼神,潘璋、徐盛、曹猛带着各自的军官开始弹压起来,校场上很快就恢复了先前的安静。

  刘封走到壮汉面前,看着对方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壮汉抬起头看了刘封一眼,赶忙又低下脑袋:“小人叫牛二愣。”

  “二愣,把头抬起来。”

  刘封拍拍他的胳膊,然后朝远处招了招手。

  田丹等少年将东西全部放到一辆板车上,然后拖了过来。

  “这个木墩,是谁搬到大门口的?”

  刘封转身朝着军阵高声问道。

  军阵里的士卒面面相觑,这不就是牛二愣搬的吗,少主咋还问我们呢?

  难道少主脑袋不太好?

  “是牛二愣!”

  士卒们迷茫的时候,潘璋、徐盛、曹猛等人带着心腹手下赶忙大声回答起来,总算没让刘封冷场。

  有了军官们的带领,士卒也纷纷喊了起来,一时之间,校场上满是牛二愣的呼声。

  牛二愣呆愣愣的看着面前的战友,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刘封想干嘛。

  “好,既然大家伙都看到了,那大家伙也都还记得我刚才说了什么吧?”

  刘封将牛二愣拉到板车前,指着板车上的东西道:“牛二愣,这是我给的赏格,奖励服从我命令的人。而在刚刚,整个校场上的士卒里,只有你服从了我的命令,所以我要奖赏你!”

  “这些东西,都是的了。不但奖励给你了,而且今天下午我还要放你半天假,让你把奖赏送回家里去!现在,你就可以离开了,用这板车把所有的奖赏都给送回家去。”

  刘封展颜一笑:“不过这板车可不是赏格,记得明日上午回营时带回来。”

  轰的一声,整个校场都炸锅了。

  所有士卒,包括曹猛等人在内,都不敢相信刘封竟然真的践行了赏格。

  几乎所有人都悔恨的肠子都青了。

  尤其是刚才奚落牛二愣最开心的兵油子,这会儿只觉得牛二愣平日里是在藏拙,分明狡猾奸诈之极,要不然他是怎么看出少主是真在放赏格的?

  刘封倒是觉得,这个牛二愣就是单纯的木愣。

  刘封亲眼所见,如果不是旁边的老乡一直拉扯着他,他恐怕早就出来搬木桩了。

  牛二愣的老乡也目瞪口呆,他倒是好心,牛二愣被戏耍是小,如果顶撞了少主,那可就是大事了。

  却没想到,少主的赏格都是真的,他的好心倒是差点让牛二愣错失了一大笔横财。

  “这些,真的都给我了?”

  牛二愣呆呆的看着赏格,满脸的不可思议,显然虽然他站出来搬木桩了,可他自己都没想过刘封会兑现诺言。

  可见,丹阳兵的军心已经烂到什么程度了。

  堂堂一个徐州牧家的公子,发了几袋大粟米,几匹绢帛的赏格,竟然整个军营里都没人相信。

  刘封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复官兵之间的信任。

首节上一节54/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