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551节

  曹昂谦虚答道:“今日能再见将军之面,昂唯有喜悦于心。”

  刘封点头以示领情,随即问道:“不知子千里而来,所为何事?”

  曹昂沉吟了一下,组织好语言后方才开口道:“前将军已为大司马所平,兵败之后,自焚而死。如今易县已为大司马所下,河北一统,不知此事左将军可有耳闻?”

  袁绍平定河北这件事情,是足以震动天下的大事,如今恐怕除了益州的刘璋、交州的士燮还不知道外,其他诸侯哪怕是西凉的马腾、韩遂都应该有所耳闻了。

  刘封自然也不会例外,事实上要不是他在荆南半做行县,还能更早收到这个消息。

  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刘封更是直接去信给刘备,建言父亲早做准备,提防袁绍的同时,也要小心曹操背盟。

  “此时我已知晓,大司马平定河北,恐其目光将会南移,河内、兖州恐成其目标。”

  刘封也就随口一说,袁绍的南下的图谋可谓是路人皆知,而南下最佳的两个通道,无非就是河内孟津,以及兖州白马等渡口了。

  只是刘封没想到,曹昂等的就是他这番话,当即离席大礼参拜道:“左将军不愧是国之柱石,对于大司马之野心洞若观火。昂此来,正是奉了大将军之令,前来荆州寻左将军求援的。”

  刘封脸色尴尬,没想到一句顺口话居然被对方抓了小辫子。

  沉默片刻后,刘封开口问道:“大将军意欲何为?”

  曹昂仍然匍匐在地,听到刘封的声音后,恭敬回答道:“欲求三事。”

  刘封大手一摆道:“说来我听。”

  曹昂得到刘封允准,当即慎重而又略带热切的开口道:“其一乃是河内诸事,家父曾于河北大败眭固,其人如今于河内掌握重兵,家父担心其人不稳,故此想请左将军修书一封,痛陈利害,以免同室操戈,徒现亲者痛仇者快之情状。”

  “可以。”

  刘封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不过他也慎重回复道:“我虽与眭固多有往来,得其效力,可毕竟河内远在上千里外,即便修书,也无成算,此事汝需报于大将军案前。”

  要说私交,刘封和眭固关系肯定是不错的,毕竟自三年前起,刘封与河内的贸易就是交予张杨、杨丑、眭固三人,

  这可都是金灿灿的财货,眭固又不是傻子,怎么会和刘封关系不好?

  只是河内如今要陷入天下级别的大战漩涡,财货虽然动人,可性命以及前程无疑更加重要。

  就是刘封自己也没信心能够说服眭固站在袁绍的对立面,为自己和曹操而战。

  因此,刘封这话看似推诿,可实际上却是真话,曹昂分的清楚,当即感激道:“能得左将军修书,昂与家父已是感激莫名,眭固如何决意,自与左将军无关。”

  刘封点头回应道:“既然子兄如此明理,此事当无疏漏。”

  见第一件事如此轻易办成,曹昂脸上闪过一丝喜色,随即开口提起了第二件事:“其二,大司马虎踞河北,麾下兵马达四十万之众,几三倍于家父。河内又易攻难守,家父令昂前来求援,还望左将军不忘旧日情分和约定,能够施以援手。”

  “此事我与大将军确有约定。”

  刘封相当痛快的就承认了昔日与曹操有过约定的事情,并承诺道:“但凡大司马南下过河,我与家父布置在汝南、任城、鲁国一线的军队必定前出增援。”

第505章 子修三求

  “战事爆发三个月内,至少还有两个军团四至六万人的增援。不过这些部队暂时还散布在豫州、徐州诸多防区之内,需要时间集结,补充军械粮草。”

  刘封继续说道:“至于徐州方向,会有不少于三万人的部队对青州发起牵制性攻击,以分大司马之势。如此,我家也算是尽到盟友之责了吧?”

  曹昂悄悄松了口气,刘封这番回复,已经足够他回去交差的了。

  不过父亲曹操的吩咐,却是希望能够得到刘家更多、更广的支援,并不受限于更多的兵力,粮草、布匹、财帛、军械、木材等等各类物资,也是曹军如今十分急切的需求。

  “左将军高义,对朝廷,对天子之忠心,家父铭感于心。”

  曹昂斟酌着词汇道:“只是河内乃兵家重地,朝廷兵力却需要沿着黄河千里布防,实无力再投入重兵增援,仅以目前的兵力,不过张杨所部两万人以及朝廷万余部众,若无援军,恐难久支。”

  刘封皱起眉头,用略带疑惑的眼神望向曹昂。

  后者则硬着头皮开口道:“家父恳请左将军看在两家盟友的份上,能够支援一批粮草军械。若是能够再支援一部分精兵于河内战场,那就再好不过了。”

  刘封这才恍然,旋即就想要摇头拒绝。

  支援一些钱粮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如今的刘封可算财大气粗,即便不算刘备的家底,也足以凭借一己之力,支撑起曹军所需了。

  只是增援兵马那可就风险太大了。

  以河内张杨两万人为例,其中真正能算得上精锐战兵的,恐怕能有四分之一就不错了,是绝无可能都是战兵的。

  即便东汉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战兵,辅兵的分野,但一样是有精锐部曲这样相当于战兵的组织的。

  就以吕布的陷阵营,并州突骑,其规模都不大,陷阵营就只有七八百人,突骑规模最大时一千多,近两千骑,规模小时也只有一千二三人。

  这些都是精锐战兵,是不可能去挖战壕,堆土台的。

  事实上除开刘封以外,包括刘备在内,天下军阀目前搞的都是这样一套军事体系。区分仅仅是战兵的比例问题。

  一般来说,实力越强,势力越大,兵力越广的大军阀,战兵比例反而会越高。越小的军阀,战兵比例反而会越低。

  吕布所部其实也不例外,之所以他会看起来像是“例外”,原因是他的主力其实丢在长安城内了,能跟着他突围的,其实就是精锐战兵。

  张杨毕竟只是河内一郡的地头蛇,麾下更有杨丑、眭固两大形同藩镇的派系,战兵比例必然要远低于大军阀,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曹军增援那万人,战兵比例或许会更高,视该部在曹操麾下的精锐程度,战兵比例可能从二三成到五成不等。

  这么一算的话,别看河内如今有三万大军,实际上真正能够野战的,还是那不到万人的精锐,事实上野战的胜负,也往往决定在这万人之上,其余的兵马用来守城还是比较合格的,但若是用来野战,那就完全得看指挥官的水平了。

  可来攻打的袁绍军,那战兵比例妥妥的得在四成以上,如果精锐部曲够多,给你来个五成、六成都不意外。

  曹操有心死守河内,但把精锐部曲投入到这等绞肉机战事之中,无疑是最血亏的事情。

  精锐最能发挥作用的,其实还是野战,就像日后关羽、张辽于白马,于禁于延津,徐晃史涣攻伐河内,乐进破乌巢。这些都是顶级精锐战兵,这些部曲之中,全甲都是基本配置,精锐程度纯粹得看铁甲的披甲率了。

  这也是为什么拥兵几十万军队的大国,损失了最精锐的数万战兵之后,就会在短时间内一蹶不振的根本原因。

  这样的军队拿去守城,打绞肉战,是极其吃亏的,对于曹操这样的名将来说,不是战略性的需要是绝无可能的。

  可关键是河内也重要啊。

  既然自己舍不得,那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找别人去帮忙了。

  张杨他们虽然好利用,但却有利有弊,一来未必靠的住,二来未必挡得住。

  要是刘封肯下场,那曹操可就能长松一口气了。

  那么刘封到底想不想下场呢?

  那肯定是不想的,但刘封又不想失去河内。

  如今刘封采购战马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海贸,自辽东采购。另一个方向就是内陆,自河内向河东采购。

  如今多了一条,那就是自南阳盆地,过武关,入关中,向陇西采购,但这条路线的交通环境是远远不如河内的,既没有黄河、淮水这样的大河流作为依靠,地形又是多山。

  其次,河内的得失,也会给曹操带来截然不同的压力,压力越大,曹操跳反的可能性就越大。

  须知眼下曹操可是最弱的一方,以他的眼光,以及荀、程昱、贾诩等人的谋略,肯定不会甘心给刘封、刘备父子俩当肉盾的。

  最后一点,那就是刘封有心派出部分精锐,一试袁绍军主力的真实水平,这对于后面的大军交战,是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河内对刘封也是相当重要的,若是能守,刘封自然是希望能守住。

  可这兵却真的不好派,别看这次只需要派个数千人,但却必须人皆精锐,相当于数万之众的军魂,而且这些人孤悬于河内,与本土远隔数百里,也需极为坚韧不拔的将领方可。

  刘封最先想到的就是高顺,只是高顺身在南平,又有军主之职,若是真派他去的话,要么动大军前往,要么就是降职使用了。

  随后,刘封又想到了张辽,张辽本身攻守两端确实不俗,但张辽是刘封军较为少有的骑兵名将,而且还是武庙级别的,万一有什么闪失,损失太大。

  可让谁去呢。

  迟疑片刻,刘封暂时搁置道:“此事容我三思。”

  曹昂心中大喜,他原本认为刘封很大可能会一口回绝,却没想到居然似乎还有商量,这如何能不让他喜出望外。

  来时他爹曹操给他定了三件事情,能完成第一件事,就算他合格,完成第二件事,就算他优秀,第三件事纯粹是给他用来练手,锻炼自家儿子的,曹操做梦也不敢想这么美。

  可现在刘封这一松口,曹昂忍不住就起了小心思,这要是能说动了对方,回去可不得让父亲高兴坏了?

  想到这里,曹昂面色诚挚道:“昂所言,句句属实,我军形势确实危急,恳请左将军明察。”

  刘封点点头,旋即又交流了一番,主要还是刘封问,曹昂答。

  因为刘封的表态,曹昂显得极为乖巧,刘封但有所问,曹昂无不回答,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晚间,刘封又设宴款待曹昂,宾主尽醉。

  刘封直睡到次日中午才醒,起来没多久,朱然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封帛书。

  “主公,这是徐州大主公处送来加急密信。”

  如今刘封身边第一批亲随,如吕蒙,凌统等人尽数放了出去,让他们追随诸葛亮等人建立功勋,也好让他日后拔擢。

  现在身边的乃是第二批侍从,乃是朱治外甥兼义子朱然、周瑜之侄周峻,周宾之子周舫、周泰之子周邵、孙策之三弟孙翊,堂弟孙皎。

  同时,内阁中的文书也尽数改易,启用了陈群之子陈泰,钟繇之子钟毓、孙策的四弟孙匡。

  孙策本人本衔为中郎将,又被拜为苍梧都尉的军职,即将参与交州攻略。二弟孙权也被升迁至江夏郡郡治西陵县中担任县令。如今堂弟孙皎、三弟孙翊和四弟孙匡俱是被召入近卫,一时之间,孙家声势盛隆,门庭若市,前来拜访的马车都排出了巷尾。

  刘封之所以会这么安排,既有酬功,又有安抚的作用。

  孙策在这次荆州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不提大方向上的成就,仅仅荆南四郡这一块,就占了一半以上的功勋。

  先是成功阻击住了蒯越的大军,后又孤城据守,挡住了荆北讨伐军的轮番猛攻,并牢牢将其牵制在了城下。

  最后还分化了长沙的荆南军,并在最后策反张羡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孙策的功劳不但巨大,而且还相当敏感。

  整个原孙系的官吏将校士卒们也都或多或少的关注着这件事。

  毕竟严格意义上来说,孙策是刘封吞并的第一个稍具规模的大军阀,再之前就是据有琅琊五、六个县邑的臧霸了。

  至于袁术,他并非是吞并,而是剿灭。

  袁术本人都已经被刘封父子送入雒中,听候天子发落了。

  因此,刘封可谓是重酬了孙策之功,不但重新由校尉擢升为中郎将,还将先前剥夺了的乌程侯爵位重新赐予了孙策。

  孙策表现的相当感恩,甚至还两次上书推辞爵位,可刘封却已经是打定主意,坚决不予。

  对孙策的重赏像是一个信号,彻底安抚住了所有原孙系出身的官吏将佐。

  倒不是说这些人到现在还在忠心孙氏,不可否认,依旧对孙氏有感情的人还不少,只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再为孙氏效死了。而孙家如今得到的厚赏,更多的是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孙系标签并不会影响自己的仕途发展了。就连孙策本人都一样能被刘封如此拔擢重用,他们又还能有什么可忌惮的。

  从朱然手里接过文书,刘封随即翻看起来。

  原来,这正是徐州刘备听从荀攸之建议,准备主动在青州开衅,与袁绍交锋的信件。

  刘封看完之后,心中只有一句话,那就是真不愧是荀公达啊。

  此策之绝妙,几乎算尽了人心。

  即便奸诈多算如曹孟德,也得喝荀公达的洗脚水吧。

  只是不知这一计策,曹操处的荀文若,袁绍处的荀攸若是否能够看破,若是真能看破,是否又会说破。

  不过不论对方是否看破说破,刘封却是觉得这一计划有百利而无一害,当速行之。

  当即,刘封就开始回书给自家老爹,除了支持这一计划外,同时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之一,就是举荐关羽为主帅,希望刘备不要轻举妄动。

  其次则是叮嘱青州战场以稳为主,可以联合吕布、张邈、陈宫、孔融一起出兵,只是千万小心吕布。

  吕布见利忘义,外厉内荏,当真是个多变的性格,这点还真不是演义抹黑他,史书里也是这个嘴脸。

  别看袁绍喊着要杀吕布,两人关系你死我活似的,可吕布这种短视无脑变色龙,一旦袁绍给足了好处拉拢他,这货是真敢临阵反水的。

  参考日后吕布跟袁术那三番五次的勾搭,足以证明这些。

首节上一节551/5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