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559节

  虽然自家两位叔父在荆州举足轻重,深受刘表尊重,在州中也握有权柄,但想给他谋一个孝廉的名额,还是颇为吃力的。

  每年举孝廉,唯有南郡太守和荆州牧有资格举荐,南郡范围内贤才众多,士族豪强林立,别的不提,庞家不论声望和权势,就弱不了蒯家多少。而且孝廉这种事情,也并非是你家世所能决定的,更别说蒯祺本人并非蒯良、蒯越的亲子了。

  蒯越虽然颇有才干,但那仅仅只是有才而已,他的才能并没有达到脱颖而出的地步,同时也没有炒作成功,再加上年纪也小,怎么看这几年的孝廉的名额都不会落到他的头上。

  可没想到刘封居然直接许给了他一个名额,这自然让他喜不自禁。

  按照东汉的规矩,举孝廉之后是要入雒阳深造的,孝廉中的精英则会被提拔为尚书郎,外放都是县令起步。而一般的孝廉,则会被外放为县长。

  不过现在已是乱世,各地的孝廉不再前往雒阳进修,而是直接作为资历启用入仕。

  虽然没有了中央的履历和人脉,但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入仕的门槛。

  有蒯越、蒯良的照拂,到时候想要升迁可就容易的多了。

  就以今年一年的事情来看,蒯祺能够跟着蒯越先南征荆南,后入侵交州,可不都是蒯越的功劳?

  蒯祺作为文书,虽然未必能立什么大功,但这些小功劳却是毫无风险的累积了起来,日后升迁,必然能快过其他同僚,这就是名门大族的底蕴。

  一旦有好的机遇,蒯祺竞争得手的概率也要远超同辈,一步快,自然也就步步快了。

  “自然是真。”

  蒯越不悦的板起脸来,训斥道:“左将军和为叔难道还会戏耍你不成?”

  看见叔父动怒,蒯祺赶忙道歉道:“叔父勿恼,是小侄说错话了。只是因为太过高兴,方有此问。”

  蒯越这才淡去怒色,心平气和的询问道:“那左将军幕府你还去是不去?”

  蒯祺心中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当即表态道:“侄儿愿往。”

  “善。”

  蒯越脸上闪过一丝笑意:“既如此,你早做准备,待交州事定,我会以汇报之名,遣汝前往扬州复命,届时左将军应会将你留下。”

  蒯祺赶忙谢道:“多谢叔父。”

  “不必谢我。”

  蒯越摇了摇头,随即又叮咛道:“以我观之,左将军素轻空谈,尤重实务。汝若是留在左将军幕府之中,切忌高谈阔论,当重实务处置,少言多做,万不可叫苦,汝可明白?”

  蒯祺仔细的将蒯越的话记在心里,点头应道:“侄儿记住了。”

  “善。”

  蒯越这才满意的笑了起来,随即安排道:“且将这文书抄录发送下去,大军补充完毕后立刻出发,不得延误拖沓,各郡主官从速就任。传令魏校尉,下月中旬之前,我要抵达交趾广编,行县交趾,让他挑选五百精锐扈从即可。”

  苍梧广信距离南海番禺并不远,仅仅只有两三百里,走郁水一路东行即可抵达番禺。到时候再转海路前往交趾,可直抵龙编城下。

  这一路轻车简从,只需要十几天的时间即可到达。

  为了早日抵达交趾,稳定局面,坐实士燮归顺的结果,蒯越自然等不及大军行动了,想要挑选数百精锐扈从,先行出发,轻装简行,以达到尽快抵达交趾龙编的目的。

  蒯祺有心想要劝说对方注意安全,可看见自家叔父眼中的决绝,就明白蒯越心意已定,绝不可能被自己劝动,只能应声道:“喏!”

  **

  刘封在寿春继续巡视军队,重点放在了骑兵上。

  此时摧锋、挽澜两军中的骑兵,已经开始换装骑兵三宝,其中包括马蹄铁、马镫和马鞍。

  事实上除了马蹄铁外,马镫和马鞍早就已经出现了,但这些马镫、马鞍都不属于三宝,或者说是被淘汰的骑兵三宝,因为这些出现的马镫都是单边马镫,是用来给骑士便于上马的,而马鞍也是一样,是用于改善骑士骑乘的。

  这个时代的单边马镫千奇百怪,也没有统一的式样,有的甚至就是一根绳子绑了个结。而马鞍也是一样,最原始的不过就是在马背上绑了块布或者皮毛。

  虽然也有一些作用,但聊胜于无,是不配成为真正封建时代的骑兵三宝的。

  真正的封建时代骑兵三宝,所指的是双边马镫以及高桥马鞍,两边同时有着适合骑乘者腿长的马镫,至少具有四重作用,一能帮助骑手保持平衡,二能增加操控马匹的方法,三能分担身体的重量,减轻腿部和臀部的压力,使得骑乘者更加舒适,以及和马匹配合的更加协调。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骑乘者能够利用马镫,更好更便捷更安全的发力,使得在马上双手脱缰成为了可能。

  至于高桥马鞍,起到的作用也是和双边马镫极其相似,高桥马鞍可以将骑乘者的屁股固定在马鞍中,同时也起到了上述四个作用。

  两项一叠加,使得骑兵的战力大大增强,彻底碾压了步兵。

  “主公,这高桥马鞍,双边马镫,俱是奇物,有了他们,骑兵可谓是如虎添翼。”

  张辽跟在刘封身边,对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可谓是赞不绝口:“以末将之见,有了这两样东西,骑军战力至少可以翻上一倍,演练娴熟之后,就是增加两倍也未尝不可。”

  刘封满意的点了点头,看见张辽这么高兴,他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要知道生产这些骑兵三宝的开销可是不小,马镫、马蹄铁可是需要大量的精铁,每一对马镫需要消耗三斤精铁,一套四只马蹄需要消耗五斤精铁,就这一万多套的马镫和马蹄铁,就足足耗费了八万多斤精铁,以四十斤一副铁甲来计算,这些精铁可是能多打造出整整两千套以上的铁甲。

  但好的骑兵远远不是步兵所能比拟的,双方在机动力上就是两个层面。

  若不是囊中羞涩,刘封甚至还想调整摧锋、挽澜军的配属,给他们增加一到三个龙骑兵营的编制,以配合骑兵进行战略机动任务。

  只是奈何马匹、精铁、车辆、人员都紧缺,只能无奈暂时搁置了。

  “公明、德谋、义公,你们有何想法?”

  刘封的目光转到了徐晃、程普、韩当三人身上,程普、韩当的历史定位可能不如徐晃,更远不如张辽,但他们二人却是江东军中极为少见的顶级骑将。

  后来孙十万在合肥被张辽吊打的时候,程普已经病死,韩当也身染重兵,没有随行。

  但凡有他们两个人在场,指挥骑兵,张辽再想突的那么舒服可就难了,程普、韩当在孙坚手底下时,就是负责指挥骑军作战。而且他们交战的对手,那可是巅峰时期的西凉、并州、三河铁骑。

  其中就有跟随吕布增援南线战场的张辽,双方很大可能在阳人聚之战中就交过手。

  可见程普、韩当两人骑战水平之强,即便不如张辽、徐晃,也相差不会太远,至少是有一战之力的。

  可惜等到程普、韩当这两个保底A级的骑将死后,江东军再没有B级以上的骑将了。

  以程普、韩当的眼光,自然能看出骑兵三宝的优越以及带来的提升。

  再想到刘封居然舍得将如此神兵利器交到自己的手里,饶是对孙坚敬若神明的程普、韩当,此刻心中也是百感交集,甚至隐约生出个心思,觉得刘封的胸襟绝不在老主公之下,而能力则犹有胜之。

  “明公,有此利器襄助,三五倍之敌也难是我等对手。”

  程普语出真心道:“明公之能,实令普钦佩之至。”

  韩当相较于程普,更为口拙,只能在一旁连连点头,粗糙的大手还在高桥马鞍上轻轻摩挲,显然是爱之已极。

  “德谋所言甚是,不过不可轻敌大意。”

  刘封先是赞同了程普一句,随后却是叮咛道:“须知能力越强,责任越大。骑军如今可是要担负起决战时一锤定音之效,当有百死不悔,有我无敌,必要时浴血破阵的气势,这也远非往日可比。”

  不仅仅是程普、韩当,就是张辽和徐晃也齐齐躬身应是。

  刘封这可谓是恩威并施,张辽等人俱是心悦诚服。

  看了片刻骑军操演之后,刘封又转头望向徐晃,询问道:“公明缘何不语?今日你我君臣,畅所欲言,不必拘谨。”

  徐晃生性沉稳,沉默寡言,向来都是讷言敏行的性子。

  只是今日太过沉默,刘封既不想让徐晃有被自己疏忽的感觉,又的确好奇徐晃所思所想,故而主动询问起来。

  刘封突如其来的问话,若是换了其他人,恐怕会先告罪。

  可徐晃却像是早有预料一般,半点也无吃惊的模样,其实这就是他的性格,颇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味道。

  徐晃认真的回答道:“末将在想这马蹄铁极为难得,有了这东西,不但战马驰骋起来更为方便,而且也不会因为马蹄损毁而无用了。而且如今在马上使用骑弓、长枪等兵器,明显要方便许多,甚至可以一手骑枪、一手圆盾,盾牌可同时庇护人马。”

  刘封听完,登时笑了起来,徐晃这说的正是马蹄铁的最大功效。

  其实在马蹄铁出现之前,骑兵是相当脆弱的,就是因为太容易马失前蹄了。

  不但战马的马蹄损耗起来很快,马蹄这个东西,没损耗完前是会自然恢复的,可一旦损耗完毕角质层,那就再不可逆了。而且没有马蹄铁,普通一个拳头大小的石块都能蹦断马腿。

  可有了马蹄铁,情况就截然不同了,骑兵驰骋起来就可以更加放心,也能更集中注意力在人与人之间的战斗上了。

  “公明所言甚是,末将还想着,有了马镫、马鞍、马蹄铁这三样宝物,骑军的骑射能力当大大加强。”

  张辽也开口赞同,同时添砖加瓦道:“主公,以辽之见,可在骑射这块增加训练强度,务求人人能射。”

  “不错,若是能以骑军机动骑射先行挫动敌方阵脚,定然可助步兵大阵取得优势。”

  程普也开口赞同,并出谋划策起来。

  看着张辽、徐晃、程普、韩当等骑将们你一言,我一语,刘封心中暗自欣喜。

  等到张辽等人告一段落后,刘封才自怀中取出一叠帛书,分别递给张辽等人:“文远、公明、德谋、义公,这份帛书之中,记录的是我拟定的新式战术,你们可先看看。”

第515章 封葛对奏

  这就是刘封的性格使然了,即便他有着后世的知识和历史经验,但他仍然不会贸然使用,因为他始终牢记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专业的事情,还是需要询问专业的人。

  虽然目前他刘封也算是百战名将,如今的东汉帝国之中,即便是曹操,袁绍这样的顶级诸侯,也不敢说能稳赢刘封。

  可刘封自己却知道,他的百战百胜,完全是战略角度去碾压别人的。

  真就是学会了哥的运营,只要老老实实的A过去,对方就躺下了。

  即便是用奇技,诸如奔袭寿春,钱塘登陆、州陵大捷这些,他也仔细的询问了太史慈、张辽、徐晃等顶级骑将,以及董袭、甘宁、周泰、蒋钦这些顶级水将的意见之后,才予以实行的。

  故而这次整理了这一份骑兵战术之后,刘封并没有强制推广,而是先发放给了太史慈、张辽、徐晃等人观看,想要倾听一下他们的意见。

  只有他们真正认可了,刘封才会放心大胆的推广至全军。

  刘封的这份骑兵战术宝典,主要是几大分类。

  第一个分类就是蒙古骑兵作战方式,其核心是切角战术。这种战术用于骑兵队步兵的常规战术。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可以以最小的伤亡代价,击破步兵。

  第二个分类则是金国的骑兵强冲战术,这部分分为两个次级分类。

  A次级分类,就是东汉版本的铁浮图,在关键的必要时刻,不惜代价进行重骑兵突击,破阵以达到战术突破的目的。

  B次级分类,则是后金也就是野猪皮的战术,以身披铁甲的重装骑士,冲到距离敌军步兵方阵数十米的地方下马,然后以强弓重箭在短时间内进行火力倾斜,给予敌方正面甲士重创,等到对方士气严重下挫,甚至是濒临崩溃的时候,重装骑士们才会重新上马,冲锋蹈阵破敌。

  这种战术虽然比不得A次级分类那般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但伤亡率和性价比却是要更胜一筹,不过这种战术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需要大量的时间。

  遇到坚韧的步兵方阵,可不是你一波两波箭雨能够破阵的,甚至来上七八回都破不了阵的情况也是极有可能的。

  因此,这个分类的两种战术都要学习,可以区分情况而进行使用。

  第三个分类就是冲锋战术,主要分成三种,第一个是蒙古式冲锋,即散兵冲锋法,灵活机动性能拉满,适合机动战、奔袭战、骚扰战,但缺乏决定性突破能力。

  第二个是自秦汉时期以来所维持的楔形冲锋,突破点力量最强,但侧翼非常脆弱,需要其他部队提供保护。

  最后一个则是刘封特别强调的,便是有史以来最为科学有效,在历史上多次被证明是极为有效的骑兵冲锋战术墙式冲锋。

  毫无疑问,墙式冲锋是性价比最高,效率最强,最为科学的骑兵冲锋方式了。

  虽然有着地形限制,但中原可是东汉帝国最大的平原所在,只要别在沼泽、森林这些地方冲锋,那就是无往不利的。

  最后一个分类则是刘封所知晓的一些骑兵卫生知识,主要是日常护理,包括清洗马匹、马蹄、鬃毛、鞍具包裹部位,饲料的干净和保质,饮水的洁净、多餐投喂以及防范警惕战马的传染病。

  这几份帛书上洋洋洒洒写了数百字,这还是简略版,只分门别类的介绍了下分类,每个分类也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两句话。

  可太史慈、张辽、徐晃等精通骑战的将军看了之后,俱是心神大震。

  他们一看之下,立刻就发现了这些帛书上记载的东西是何等的价值,在东汉这个年代,可谓是家学的不传之秘,甚至就相当于是武人豪强们足以媲美经学世家经典家学的存在。

  有了这些帛书,几乎可以系统性的训练骑兵将领出来。

  这些骑兵将领虽然未必会有太史、张、徐、程、韩这些将领的高度,但最少也是及格线以上的水平,少数能够达到良好。若是学员的人数基础大了之后,未必不能出现前面这些高度的顶级骑将。

  “这些……这些帛书上所记述之事,我等均是从来不曾见过。”

  太史慈和张辽、徐晃等人对视了一眼,情不自禁的问道:“也不知主公是从何而得,莫非是寻到了什么失传兵法了?”

  炎黄天下,素来讲究三大功,其中著书立传便是其中之一。

首节上一节559/5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