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561节

  这不由得刘封不动心,不但让陈登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就连诸葛亮都忍不住在心中推演了起来。

  “若要分驻三城……加上湛城,最少也得一万余人。”

  刘封心中微动,忍不住站起身在堂上缓缓走动。

  片刻之后,他的目光忍不住来到了诸葛亮的身上。

  似乎对方同一时间也感受到了刘封的视线,当即抬头,正巧对上了刘封的眼睛。

  太险。

  刘封很清楚的看懂了诸葛亮想要表达的意思。

  又沉吟了大约半炷香的时间,刘封终于做出了决断。

  “太险,不可为也。”

  在众人或是期待,或是忧心,或是忐忑的目光中,刘封还是拒绝了陆逊的建议。

  陈登、太史慈、张辽等人的眼中闪过失望和遗憾,而诸葛亮、赵云、徐晃却像是松了口气一般。

  唯有陆逊,让刘封很是意外,他居然神情自若,无悲无喜,仿佛刚才提出建议的人根本不是他似的。

  刘封暂时顾不上反应奇怪的陆逊,继续补充道:“前者大将军遣使求援,吾已应之。然援兵多寡,驻扎何地,却是连日踌躇未决。今幸得诸君良策,如拨云雾而见青天!“遂拍案定计:“着朱治为先锋将,精选部曲四千精锐,即日兵发河内,暂屯河阳县城。”

  众人这才恍然,原来刘封还是属意河阳。若只是四千精锐的规模,的确进退上可方便许多,更不会有伤筋动骨之虞。

  不过刘封继续补充道:“若日后有天赐良机,再做增兵,为时不迟。”

  太史慈当即提议道:“主公英明,只是如此安排的话,是否可增厚朱治所部器械?”

  “老师所言甚是。”

  被太史慈这么一提醒,刘封醒觉了过来:“届时当取府库精甲三百领、强弩千张以助军威,厚其军械。”

  太史慈当即满意而退。

  随后,陆逊也开口道:“主公,河阳濒临黄河,县外有港,可否增调部分水军于朱公所部?”

  “善。”

  陆逊的建言也十分合理,刘封略一沉吟就答应了下来,只是稍稍改变了些许:“朱公所部本就是江东子弟,擅长操舟,人员就不必调拨了,给朱公他们增添部分艨艟,早舸即可。”

  如此一来,必要时刻朱治所部可以自行撤退,只要曹操不跳反,就不必担心会被包围在河内了。

  **

  商议完河内诸事之后,没有等待赶来寿春的朱治,刘封就已经再度启程,离开寿春,沿着淮水水系一路北上,于十一月下旬时,带着各种礼物、珍宝、财帛抵达了徐州东海郯城。

  得知好大儿的到来,刘备本打算出城十里,亲自前往码头迎接。所幸被荀攸、郭嘉等人劝住,总算是没有做出亲父迎子的戏码。

  不过即便如此,刘备也早早的等在了郯城西门外,静候刘封抵达。

  隔了老远,开路先驱就传回了消息,言说刘备已经等在城门外。

  一听这话,刘封哪里还敢端着,赶忙带着许褚、周峻,周邵、周承、孙翊、孙皎等亲随们打马出阵,扔下车队,径自朝着城门疾驰而去。

  抵达城门,隔了老远看见刘备后,刘封当即滚鞍落马(东汉有马鞍,只是没有高桥马鞍,真正的马匹三宝里的马鞍指的就是高桥马鞍),冲着刘备就跑了过去。

  刘备一看好大儿朝着自己跑来,也忍不住心中的激动,快步迎了上去。

  一时之间,两队人马跟着自家主公蜂拥而上,宛如两条巨龙汇聚在了道路中央。

  “孩儿不孝,累得父亲远迎。”

  刘封和刘备碰头的刹那,毫不犹豫的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冲着刘备叩首拜曰:“孩儿惭愧。”

  刘备虎目含泪,心疼的将刘封赶忙拉了起来。

  算算日子,都快一年多没见过自家好大儿了,对方不但巩固了扬州,居然还趁着荆州内讧出兵干涉,竟一口气拿下了荆州六郡。要不是曹孟德那家伙趁火打劫,南阳郡也不过是熟透了的果子,唾手可得而已。

  刘备拉着刘封的手,上下打量了好一会,这才挤出来一句:“我儿长高了。”

  比起上次离别,刘封的确又长高了许多,如今已经妥妥的成年人体态了,而且因为常年主事,久居上位,脸上的青涩也快要褪光了。

  要不是脸上还有些许少年绒毛,谁敢相信这就是年方十五的孩童?

  更无法相信这个孩童小小年纪,却已经名扬天下,做成了许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伟业,成为了一个攻城略地,坐断东南,几乎全据长江天险的一方诸侯。

  “父亲却是风采依旧。”

  刘封也含泪回应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孩儿忠于王事,不能在父亲身边承欢尽孝,还望父亲善加保重,多多加餐。”

  东汉以忠孝治国,孝道比天大。

  刘封对刘备的孝心众人有目共睹,不但平时常常使人探问刘备,吴氏、田氏,年节时令都有礼物奉上,从来没有疏漏。

  如今父子重聚,更是真情流露,在场众人自然是不吝夸奖,赞不绝口的。

第517章 父子议姻

  进入郯城之后,刘备亲自带着刘封前往后院拜见母亲、妻子,以及刘封的几个弟弟妹妹们。

  不得不说,刘备的身体素质相当不错,这几年里,又给刘封添了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如今刘备已有四子四女,虽然远远不能和曹操原时空中二十九个儿子相提并论,但想到刘备后来到了荆州之后,还能生出三个儿子来,显然是肯定能追得上孙权七个儿子的成绩了。

  因为有医家的照料,以及刘封设计的卫生制度,再加上这个时空中徐州再也没有了连场恶战,刘备家眷更没有轮番落入各路军阀的手中。

  故而吴氏、田氏的身体不但没有恶化,反而比起涿州时还要好上了几分。

  刘备固然十分高兴,刘封心中的喜色也是不遑多让。

  拜见了吴氏、田氏之后,刘封又奉上了精挑细选的礼物,其中最为珍贵的自然是来自交州的棉衣、葛布,珍珠等贵重宝物了。

  吴氏、田氏固然很是欢喜,刘禅等弟弟们也都拿到了各自的礼物,就连刘备也收到了刘封精心准备的一颗玉印。而堂下诸臣,包括关羽、张飞、田豫、牵招、臧霸、荀攸、鲁肃、刘晔等人也俱有馈赠。

  一时之间,郯城上下皆大欢喜,喜气洋洋。

  当晚,刘备在府中设下酒宴,为好大儿接风洗尘,就连远在琅琊的张飞、沛国的关羽也都跑了回来,共襄盛举,而且刘封,则成了这场酒宴最大的客人。

  饶是刘封酒量不错,也喝了个酩酊大醉。

  等到次日醒来,发现自己居然和老爹同床共枕,心中哂笑起来,看来自己也得到了老爹同塌而眠的待遇了啊。

  刘封醒来后,刘备很快也醒了过来。

  看着刘封,刘备眼神有些复杂,不知不觉间,儿子已经做下如此一番大事,基业不比自己来的差上半点。

  若是考虑到刘封所做的事情,算上徐州、豫州乃至兖州的功劳,对方的功业恐怕还在自己之上。

  刘备自然不可能会对此有什么想法,更不会怀疑自己儿子,可看着这个太能干了的儿子,却让正值壮年的他有些睹儿思老的别样感觉。

  “你此次回来的正好,为父倒是有一件事情想要问问你的看法。”

  刘备像是要甩开自己的想法,一边更衣,一边同刘封说道。

  刘封当即起身行礼道:“父亲下问,儿必知无不言。”

  刘备笑了起来,摆了摆手:“不必如此拘谨,你我乃是父子,又非外臣,何必如此多礼。”

  刘封本能的想要回答一声喏,可想到刘备的话,赶忙止住,忍不住笑了起来。

  看见刘封笑了,刘备也笑了起来,而刘封也笑的更加大声了。

  卧室之中居然爆发出一阵大笑声,听的外面的侍从和护卫很是疑惑,却是不知,正是这一番大笑,却是将父子之间的隔阂去了个七七八八,氛围变得更加融洽温暖了起来。

  “汝兄关平,如今已年十八矣。”

  笑声渐收之后,刘备嘴角仍然挂着笑意,缓缓说起了刚才提到的事情:“你二叔想要为他求娶你妹妹,长兄如父,你也见过坦之,跟为父说说你的看法。”

  听完刘备所说的事情,刘封脸上笑意不变,心里却是咯噔一下。

  随后,他一边做出思考状,一边小心的去观察刘备的神色,直到发现对方神情自若,甚至都没观察自己后,这才小小的松了口气。

  不怪刘封如此慎重,刘备提起这件事本身就很诡异。

  刘备可是父亲,有刘备在,刘封兄弟姐妹的婚事哪里轮得到刘封来置喙,所谓长兄如父,那也是父亲没了之后,或者不在身边,无法联系的时候才能代替行使父权。

  重要的是代替,而不是真正拥有这个权利。

  眼下刘备就在堂上,自己弟弟妹妹的婚事自然是他一言而决,最多也就是询问一下祖母吴氏和自己母亲田氏的意见。

  刘备居然询问自己,怎么看都怎么诡异,自然由不得刘封小心谨慎起来了。

  可实际上,刘备却并非是想要考验刘封,而是真的想要听听刘封的意见。

  刘备本人和关羽、张飞情同手足,又因为没有族人支持,这无疑使得关羽、张飞二人的地位等同于宗族力量。

  刘封眼下继承人的地位已经是牢不可破,甚至都自成一体了。

  刘备虽然并没有因此而忌惮刘封,但却在荀攸、郭嘉等人的提醒下,注意起了刘封与关羽、张飞之间的关系。

  关羽为关平求娶的可是刘封的嫡亲妹妹,田氏所生的嫡长女,与刘封一母同胞。

  若是以往,刘备自然直接就下决断了,可在荀攸等人的建言下,刘备情不自禁的担心起刘封会有自己的想法来。

  这说起来不可思议,其实却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事情,其根源就是刘家集团如今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两元体制。

  刘备固然需要女儿来进行联姻,难道另外一元刘封就不需要了吗?

  别说刘封还未有完婚,即便完婚了,也立刻就生出女儿了,想要联姻,最少也得十年以上,而以刘封未来人的认知,那更是得二十年以上了。

  那么最有利于刘封联姻的也就只剩下他的妹妹了,其中又以嫡长女,如今也已年满十四的长妹刘琬最为适合了。

  刘备倒真不是怕刘封会反对,他怕的恰恰是刘封有意见却不说,日后埋怨上了关羽、关平,那才是最糟糕的局面。

  在询问了荀攸、郭嘉之后,两人都建议刘备开诚布公的直接询问刘封。

  这才有了今天的问话。

  刘封心中虽然松了口气,但嘴上却是恭敬回答道:“大妹婚姻,理应由父母做主,若是祖母、母亲没有意见,父亲自可乾纲独断。”

  刘备预料到刘封会如此说,心平气和的解释道:“你祖母、母亲两处,为父自然会去询问,不过现在为父是想要听听你的看法。”

  刘备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刘封自然不会不识好歹,要再是推脱,反而徒惹刘备怀疑。

  “父亲,若说想法,孩儿倒确实是有点看法。”

  刘封也不推辞了,直接说出了心底里的看法:“先前孩儿曾同父亲提起过孔明,孩儿对其很是看重,却有想要建言父亲将大妹许配于他的想法。”

  这并非是刘封推诿之言,之前其实他就有和刘备沟通过,但事情并没有定下,更没有敲定具体的联姻人选。

  刘封也是大意了,他印象里关平从来就没娶过刘家女,关平的妻子在正史上并没有留下姓氏,刘封倒是在野史中看过关平妻子乃是黄氏女的传闻,倒是和诸葛亮成了连襟。

  后来黄氏女病死,关平续娶了赵云之女为妻。

  荆州沦陷时,正是赵云之女赵氏抱着独子关樾逃脱,并隐姓埋名,这一支也成了关羽唯一传下来的血脉。

  但这种说法问题相当大,赵云之女在主公刘备,父亲赵云,小叔关兴俱在益州的情况下,不返回益州投奔,反而在荆州隐姓埋名,这怎么都说不过去。只能说这有可能是民间朴素的愿望,不希望关二叔绝后,才故意编出了这么个故事。

  正是对这段典故很是了解,刘封才会麻痹大意,他完全没想到关羽居然会为关平求娶自己的妹妹。

  刘封可以笃定,刘备必定对关羽所请很是心动,要不是突然考虑到了自己的看法,自己这次回来估计都能喝上关平和大妹的喜酒了。

  “嘶……这……”

  刘备此时也猛然想起来之前刘封提到的联姻了,刘封有多重视诸葛亮,刘备自然也很清楚,怕不在关羽、张飞之于自己之下。

  此时,刘备不由暗自庆幸,幸好有了荀攸、郭嘉等人的进言,说不定他们正是想到了这件事,才会旁敲侧击的让自己来询问刘封的意见。

  刘备站起身来,在卧房内缓缓踱步,显然是被这事给难住了。

首节上一节561/5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