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58节

  刘备其实和曹操的交情还要更深厚,曹操第一次举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刘备甚至还跟着曹操去了他的家乡一起募兵。

  要不是有这些关系,刘备何德何能,也配写信给死了老爹的曹操劝和?

  就算刘备厚着脸皮写信,曹操会去看一个不知道哪来的土鳖写的书信吗?

  读者老爷们,我又来了,下一次加更在下午五点!

第93章 幕后黑手(第三更求首订!36)

  正因为感情好,刘备此刻才会如此愤怒,要知道刘备这时候远远没有日后那么反曹,还是相当重视和曹操之间的友情的。

  此刻的刘备,其实才刚从公孙瓒的船上跳下来,又在陶谦的船上过了一手,最终成功的跳到了袁绍的阵营里。

  不得不说,刘备的跳槽技巧是真的很棒的,他和吕布跳槽的本质似乎是没区别的,都有过背叛主公的经历。

  但刘备和吕布的跳槽又似乎有着本质区别,因为除了曹操以外,刘备其他的所有老板,都不曾说过他的坏话,而且还和他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而即便是曹操,心里也是将刘备摆在第一位。

  毕竟嘴炮归嘴炮,评价归评价。

  嘴上可以谩骂刘备是织席贩履之徒,忘恩负义之辈,可心里却始终视其为人中之龙。

  而刘备第一次跳槽去陶谦那的时候,公孙瓒还凑了一百胡骑、两千流民给他当家底,可见别说是撕破脸了,双方的感情还是很好的。

  陶谦原本是想收刘备当保安队长的,结果病重之后,思想前后,索性干脆直接把徐州让给了他。

  之后到了袁绍那也不遑多让,袁绍可是让儿子袁谭以师之礼侍奉刘备,临别的时候,又给了一大笔启动资金,让他南下骚扰许昌。

  等到了刘表那时候,如果不是曹操对刘备太了解了,刚一平定河北,就火烧屁股一样的南下荆州。

  但凡曹操在河北享受个半年太平时光,你信不信三让徐州的事情能在荆州重新给你演上一遍。

  正史上可不像演义里面,整个荆州都是投降集团。

  正史里面的荆州几乎是分裂的,投降的拥立刘琮,反抗的站队刘琦。

  正是因为反抗派的势力也很大,刘备南下逃窜,路过襄阳的时候,诸葛亮才会强烈建议刘备拿下襄阳,作为抗曹据点,他有自信在数日之内为刘备摆平襄阳内部。

  诸葛亮这可不是吹牛逼,是真的有信心,这信心来源何处?

  当然是来源于襄阳内部的反抗派了。

  其实就连刘琮本人都不想投降,纯粹是被胁迫的。

  他甚至还觉得对不起刘备,暗中派人前往告诉刘备曹操南下了。

  要不然可就没啥长坂坡了,刘备说不定直接就让曹操给堵死在新野城里了。

  刘备现在这个气啊,在他看来,自己现在是和曹操一个阵营的,都是袁绍好大哥的盟友兼藩属。

  这可不是玩笑话,袁绍这时候可是百分百纯金的好大哥。

  别看袁绍后来和曹操你死我活的,眼下这个关键点上,袁绍真的就是一个好大哥的形象。

  放着心腹祸害公孙瓒不管,硬是凑了五千精兵给曹操送了过来,不但自带干粮,还额外送了五千石粮草给曹操,担心自己的孟德弟弟没饭吃。

  这不是好大哥是什么?

  对刘备也是一样啊,既表示之前各为其主,既往不咎,丝毫不介意刘备站在公孙瓒阵营里和自己打了三四年的过节,还大力支持刘备接掌徐州,热烈欢迎刘备兄弟加入袁绍大家庭。

  这个时候的袁绍,是最有带头大哥风范的袁绍。

  刘备安心了,却没想到曹操不安心啊。

  要知道糜竺可是他仅有的两根命根子,不论是动了陈登还是糜竺任何一个,另外一个都是独木难支的。

  刘备这次是真恨上曹操了。

  “封儿,那以之见,接下来该怎么办?”

  刘备虽然恨上了曹操,却也知道自己这会儿拿对方没办法。

  甚至都没法和袁绍告状。

  别说你还没抓到证据了,就是真抓到证据了又能怎么样?

  袁绍现在还占着兖州的东郡,你看曹操能咋地?

  刘封不知道自己老爹的心思,只是以为对方在问如何对付曹宏。

  “此事好办。”

  刘封早就想好:“父亲只需要先将韩循下狱,接着坐视曹宏犯错即可。”

  “以曹宏的智谋,是不可能想的出如此高深,一环扣一环的计谋的。”

  刘封一脸的成竹在胸:“可想而知,必定有人在背后给曹宏出主意。以孩儿之见,此人必定是荀文若、戏志才、程立三人之一。”

  “从这手法上来看,孩儿觉得,该是程立之手。”

  “荀乃是王佐之才,其人计略堂堂正正,以势压人。或有奇计,却不会如此下作。”

  “戏志才乃是寒门出身,多智计,好诡计,然此人用计虽好险好诡,却很少用毒计。”

  说到这里,刘封忍不住想起了后世的一个笑话。

  曹操之所以如此重视程昱和贾诩,完全是因为他在这两个人的身上找到了作为人的底线。

  曹操觉得自己哪怕到处屠城,哪怕自己坑杀俘虏,抢劫百姓,但和这两个人想出来的计策一比,自己妥妥的是满分仁君啊。

  “依孩儿看,躲在曹宏背后的,应该就是程立!”

  这味道太熟悉了,程立可不就最擅长绑票吗,尤其是肉票。

  “程立?”

  刘备眨巴着眼睛,没听说过啊,难道是孟德新收的谋士?

  “正是,此人乃是东阿县人,极有谋略,却轻视百姓,视人如畜。”

  听到这里,刘备脸上浮现出厌恶之色,愤怒道:“此等人有才无德,纵使有绝世之才,也不该使用,孟德如何变成现在这般牲视百姓。”

  刘封也是若有所思,这件事情给他敲响了一个警钟。

  这是真实的世界,可不是游戏世界。

  不是你在安心发展,就能安心发展的。

  周围的势力,无不会对你的势力进行渗透和影响。

  曹操,袁绍,孔融,袁术,孙策,刘繇,这些人都不是NPC,他们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计划。

  就好像这一次,刘封只是想要辅助刘备踏踏实实的在徐州种地,消化丹阳派系,先收复琅琊,再夺回广陵,最后重建彭城,一统徐州州境。

  这些事情都是徐州内部的事情,丝毫没有向外扩张的意图。

  可刚开了个头,就已经看到曹操在下黑手了。

  那没看到的黑手还有多少?

  这让刘封不寒而栗。

  不过刘封没有继续发散思维,而是收拢了回来,建议道:“父亲,曹广义,不过草包尔,一旦有事,必定只能求助于身后人。”

  “父亲可速将韩循羁押,下狱待罪,此为敲山震虎之计。”

  “曹广义突遭变故,必定心神不宁,只要他联系身后人,我们便可顺藤摸瓜,将他们一网打尽。”

  刘备满意的点了点头,儿子的想法和他如出一辙,他之所以刚才对曹宏如此容忍,无非就是助长他的骄气,最好能让他被彻底冲昏了头脑。

  “好了,你既然回来了,就去你祖母和母亲那里请安吧。”

  刘备挥了挥手:“她们如今可是知道了你要夜宿军营的事情,你先想好怎么和她们解释吧。”

  刘封一听,顿时懵逼了:“父亲,孩儿不过是奉了您的命令……”

  “嗯?”

  刘备闻言,顿时不满了:“那行,我现在就命令你回府来……”

  “父亲,孩儿错了!”

  感觉到大事不妙,刘封立刻乖乖认怂。

  刘备感到不满,一想到自己又差点替这小儿受过,顿时忍不住呵斥道:“逆子,还不快滚!”

  刘封狼狈的逃离了正堂,然后前往后院。

  正如他所意料的那样,刘母和田氏对他好一通不满,埋怨他这么小的年龄,居然要去军营夜宿,刘封只能忍耐着,偷偷的分一些锅到刘备头上,最终才侥幸得脱。

  出来之后,刘封又回了军营,与丹阳军同训同食同休同宿。

  之前说过,丹阳出强兵,精锐,陶谦这些丹阳兵是正宗的丹阳兵,但为什么战斗力却这么拉胯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自然是将帅不行。

  不论是陶谦,还是大军头曹豹、许耽,不论能力还是胆魄都不够格,让他们来领导,自然只会让军队战斗力江河日下。

  第二,这些丹阳兵在徐州这个富庶的地方待的久了,人都是有惰性的,穷横的时候可以不要命,但富裕了之后,就会变得惜身畏死了。丹阳兵原本就军纪很差,全靠敢打敢拼,现在连敢打敢拼都做不到了,那自然是强不起来了。

  第三,就是组织度的问题,这些丹阳兵已经让曹操在两年的时间里,分别打崩了整整三四次,军心、士气和组织度都几乎清零了。

  军队最重要的不是猛将,也不是智者,而是组织度,其次是军心凝聚度。

  刘封进入军营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恢复组织度。

  不论是立木悬金,还是胜者吃肉,又是同甘共苦,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在丹阳兵将士们心里,建立起对他刘封的信任。

  有了信任度,他说的话才能取信众人,组织度才能逐渐恢复。

  刘封有信心,只要给他两三个月的时间,这支丹阳兵不说脱胎换骨,至少会大有起色。

  

  如果能够在和昌的交战中恢复自信,那改头换面的时间将会大大提前。

  接下来的时间里,刘封几乎是两点一线,早晚各回州府一次,给刘母、刘备和田氏晨昏定省,然后就回到军营泡着。

  训练的项目也从简单的站军姿,走步,渐渐增多到了队伍演练,部曲对抗。

  刘封尝试性的组建了长枪兵,选用的都是长达五米的竹制长枪。

  幸好此时的徐州还有大片的竹林,取材十分方便。

  而且简易的竹枪制作非常简单,只需要包裹住持握的一头,然后将另外一头削尖即可。

  当然训练时不能这么干,容易引起误伤。

  不过真正的竹枪要比这种复杂一些,需要制作复合结构的枪柄,以橡木一类的硬木为芯,外面包裹竹片,枪柄涂漆防水,然后和竹枪主体接合起来。

  这样的长枪可以防水,坚固,成为制式武器。

  在这个缺少盔甲的时代,像这样的长枪兵,威力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能够披上皮甲,以盾牌防御远程攻击,再搭配上弓箭手反击,可谓是攻防一体。

  再配以部分的刀斧手,用以对付敌人重点突破的甲士,那就没有太大的弱点了。

  徐盛、潘璋、夏侯博、傅士仁四人,都被刘封这种新式的作战模式所惊讶,一时之间也分不清好坏。

  但只从正面那茂密的枪林来看,就觉得这长枪阵有些吓人。

首节上一节58/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