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590节

  得了陆逊的宽慰,洗镇心中好受了许多。

  毕竟町山的主寨可是他们洗家多年经营的根基之地,而且这里还是关口要隘,哪怕过往的商队并不多,但依旧能够征收到相对于洗家来说很是丰厚的商税,这可是白得的好处。

  真要交出去,那等于是在洗家胸口割肉。

  但为了生存,洗镇还是咬牙干了。

  不过很快,洗镇就好受多了,因为陆逊居然给了他一个莫大的好处。

  “我观洗君颇有勇力,不知是否有投军之心?若是洗君愿意为我主效力,我可表奏洗君为别部司马,独领一部。”

  初听完陆逊的话时,洗镇几乎怀疑起自己的耳朵来。

  陆逊居然许给他一个别部司马。

  东汉的军职可是一直都相当坚挺的,对于少民也很少有什么怀柔羁縻官职。就是匈奴投降内迁之后,护匈中郎将也都是由汉人出任的,这可是相当于太上单于的地位。

  灵帝时期,夏育北征鲜卑,那可是整整三万多大军,还有配属的匈奴、乌桓骑兵。

  领兵的主将夏育是个校尉,副手一个是临时设置的破鲜卑中郎将,另一个则是匈奴中郎将。

  有此可见汉代的校尉之尊贵,而别部司马是独立指挥权的军司马,虽然权力大小和麾下兵马的人数、精锐程度、军械装备等有着很深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军阶却是实打实的军司马了。

  军司马之上,便是校尉,军司马往往是以校尉的副手,或是指挥千人一部兵马的指挥官出现。是真正意义上的中高级军官。

  以洗镇的出身和势力,若没有其他考量,给他一个屯长就已经很不错了,给个曲军候都是破格提拔了。

  毕竟以汉军的战力,正面交手的情况下,一屯百人轻轻松松就能攻破洗家的四百青壮。

  现在陆逊居然直接给了他一个别部司马的军职,就算考虑到町山大寨的补偿,那也是破格中的破格了。

  对于洗镇这等西南土著来说,别部司马更是做梦都不敢奢望的显职。

  洗镇心中忧愁尽去,化作满腔的感激之情,朝着陆逊再次大礼参拜,叩首大喊:“镇乃一介草莽,碌碌乡里,无有所长。今蒙将军如此厚待,实不敢当,唯有以死效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陆逊满意的笑了起来。

  当日下午,陆逊派遣鲜于丹领精兵八百,与洗镇一起前往町山接防。

  洗家上下老幼,将会先分散到其他的小寨之中。

  这些小寨其实也就是相当于中原的村落,规模比村落可要小的多了,一个寨子多则三四百来人,少的甚至只有一百几十人。

  仓促之间,其实很难真正安顿好洗家主寨的人。可同灭族相比,就算是席地而睡又算得了什么。

  洗镇的动作很快,仅仅是三天的功夫,就将主寨给清理了出来,交给了鲜于丹。

  对于洗镇的举动,洗家大部分人都十分反对。可洗镇不惜把自己亲弟弟洗铭给拿出来杀鸡儆猴,狠狠揍了一顿,让其都下不了地。

  陆逊闻听此事,对洗镇倒是更加欣赏了几分。

  有勇有谋,有格局,还够狠,不意草莽之中,竟然爬出了这么一条虬蟒。

  陆逊当即下令,直接启用刘封给他的空白文书,表奏洗镇为别部司马,并要求洗家出三百人,林家出三百人,龙家俘虏出三百人,其他小土司们合共出两百人,共计一千一百人,编为一别部,以洗镇为军司马,以林广、曼隆(颇有勇力的小土司)为曲军候,统领此部人马。

  陆逊此举可谓是釜底抽薪,一方面用汉军人马驻守龙峡口和町山两处关键大寨,同时调度囤积粮草物资。另一方面将本地豪强土著的精壮勇士抽调一空,并调入汉军军官进行训练。

  如此一来,本地豪强土著武力虚弱,不但威胁不到两处大寨的守备汉军,还要反过来依靠汉军保护他们的安全,而他们的精锐武力反而为汉军所用,担负起先导、劳役等辎重任务,必要时刻还能投入战斗。

  陆逊此举乃是阳谋,不但拿出了一个军司马,两个曲军候,以及几个屯长的名额,还有军贸的庞大利润。

  没有了洗铭“独吞”,军贸的利润均分给了本地的土著。洗家得三成,林家也得三成,剩下的四成中,曼隆独得一成,剩余的小土司们平分三成。

  既有了政治前途,又有大把的经济好处,就算本地土著豪强对陆逊大肆抽调人力很是不满,但也足以安抚平息了。

  陆逊在同洗镇聊完的当天,就派出人手返回交州。

  别看陆逊他们过来花了足足一个月,可回程却快多了。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少数人赶路和大队人马赶路是两码事,前者甚至在平原地区能做到一日六百里至八百里,

  第二点就是顺流逆流的关系了,陆逊他们出兵的路线是沿着温水逆流而上,时间又是深秋,刮的是西北风,等于还是逆风。

  可使者回程却是顺风顺水,轻舟简从沿着温水直下,仅仅只是六天时间,就已经抵达了交州州治广信县。

  其实这看起来很是夸张,实际上却并不惊人,这还是因为温水水流冬日平缓,若是走大江顺流而下,风向又恰好顺风,那真是千里江陵一日还。

  使者在广信下船后,来不及休息,从码头找了一匹马,直奔州府而去。

  到了州府后,使者拿出加急令牌,州府门口的护卫立刻放行,并有甲士护卫,扈从着他前往后院。

  到了后院门口之后,一边派人前往后堂提前禀报蒯越,一边迅速而仔细的给使者验了身,检查了衣物,确定没有暗藏武器后,才将他放入后院。

  这使者是陆家子弟,名为陆续,现在陆逊军中为文书。

  上堂之后,一看见蒯越,陆续便立刻大礼参拜。

  这位荆州名士深得刘封信重,甚至将交州交到他手中,蒯家又是荆州名族,在二刘交替的过程中,竟然不降反升,从刘表的心腹一跃变成了刘封的心腹。

  光是这一点,就让天下各大名族极为眼红羡慕。

  要知道这样交替的过程中,即便是天下名族都未必能够自保。

  边让乃是天下名士,兖州魁首,可在曹操入主兖州的过程中,边家全族尽覆,连孩童都没能幸免。

  顾陆朱张乃是江东名族,吴郡四大姓。

  可在孙家入主江东的过程中,顾陆朱张可是损失了许多利益,尤其是陆家,若不是有陆逊被孙策、孙权兄弟俩看中,又及时低头,险些就要破门了。

  于吉名满江东,在扬州的声望几乎登顶,可结果呢?

  连吴国太出来劝谏都没能保住于吉的性命,死后脑袋还被挂在城楼杀鸡儆猴。

  这才是东汉末年军阀争夺地盘,治权交接时的残酷景象。

  否则荀、陈、郭、韩、钟等名门大家又何以分散投资,将家族子弟分别投奔至不同军阀的麾下,为的可不就是关键时刻能有资格说些好话,保全同族的性命吗?

  像蒯家这样先是刘表的心腹,随后又摇身一变成了刘封的铁杆,世所罕见。

  这可不仅仅得是蒯家能力了得,还得刘表、刘封两个主君配合,甚至后者才是最关键的。

  因此,即便族兄陆逊深得刘封的重用,族叔陆绩又跟在刘封的身边,陆续对蒯越依旧极为尊敬,虽疲乏之极,却依旧不敢有半点怠慢。

  蒯越挥挥手,招呼陆续起身。

  待陆续入席之后,立刻有人奉上热汤。

  “你且歇息一会,容我先看完文书。”

  蒯越和声抚慰道:“我已命人为你准备饭食,稍后可先用饭。”

  陆续赶忙道谢。

  蒯越随即打开文书,仔细翻阅起来。

  这一路上,陆逊虽然与蒯越相隔三千里以上,可联系却并没有断绝,一方面是陆逊每隔五日就遣人折返交州,上禀近况于蒯越。另一方面,则是运送补给的船队空船后折返交州,也带回来了许多情报。

  这并非是陆逊一部,吕蒙、吕岱、廖化、文聘等四将也俱是如此照章办事。

  因此,蒯越对前线的情况不说了如指掌,但始终是了解大体的。

  不过这次陆逊送回的文书内容较多,而且还牵涉到了许多关键之事,蒯越不但看的十分认真,而且还很慢。

  一盏茶后,堂外响起了几声脚步,几个魁梧大汉身披铁甲走了进来。

  来人正是孙策、黄忠、魏延三人。

  眼下孙策已经进位中郎将,黄忠早在刘表麾下就已经是中郎将了,唯有魏延,才刚刚被提拔成了校尉。况且孙策、黄忠二人,不论是能力,资历,军功都要远超魏延。

  故而即便是以魏延的骄傲刚矜,在孙策和黄忠两人的面前依旧很是低调。

  三人上堂之后,看见蒯越仍在翻看文书,三人不约而同的放轻了动作,小心翼翼的各自入席坐下。

  又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后,蒯越看完了文书,心中有了计较。

  蒯越一抬起头,孙策三人当即弯腰行礼。

  “三位将军不必多礼。”

  蒯越拿起手中的文书,将上面的事情叙说了一遍,最后开口问道:“陆伯言向我要兵,诸君以为如何?”

  魏延军职最低,黄忠资历稍浅,年龄也大,唯有孙策,虽然也是降将,但却是最先投降刘封的,而且还带着一郡之地,数千残兵并整个家族。

  虽然当时是迫于形势,但功劳却也不小。

  再加上其人性格出挑,最先开口也就不足为奇了。

  “将军,以策之见,伯言所言可行!”

  孙策一副当仁不让的神色道:“末将恳请往援陆伯言,必为将军和主公拿下益州郡。”

  陆逊文书中着重讲的并非是郡的问题,而是益州郡。

  陆逊将自己收集到的益州郡情况悉数送回,并明确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便是拿下益州郡并郡中诸县。

  这是堪称关键的任务,成则可北望成都平原,败则连南部都站不住脚,前功尽弃。

  因此,陆逊请求蒯越最少给他三千兵马,其中两千要主力精锐,另外一千则为守备兵马。

  陆逊拟用五百人守备龙峡口和町山,然后再以四千野战精锐带着五百守备兵并一千一百百越兵入侵益州郡。有四千野战精锐在手,陆逊有信心在一年内拿下整个益州郡。

  对于陆逊的计划,孙策很是看好,并毛遂自荐,想要立下此功。

  当然了,孙策眼中可不仅仅是益州郡这点功劳。一旦拿下了益州郡,这里就成为了最佳的前进基地,与郡比起来,益州郡不但人多,粮多,经济好,而且境内有河流直通成都平原。

  一旦成功拿下益州郡,汉军就可以在这里囤积大量的粮食、军械、箭矢、药材、布帛等各种战备物资,然后走水路输送往成都平原。

  可想而知,届时拿下益州郡的兵马,必定就是征伐成都平原的先锋军,很可能会捞取这次伐蜀战争中最大的战功,吃到最为丰厚肥美的膏腴。

  这才是孙策跃跃欲试,积极求战的原因。

  对孙策的主动请缨,蒯越不置可否,只是温和的笑道:“伯父勇烈,不逊乃父。且稍安勿躁。”

  随即,蒯越的目光望向黄忠道:“汉升,汝有何看法?”

第549章 公孙南来

  黄忠当即说道:“陆伯言此策条例清晰,兵力分配井然有序,可谓是算无遗策。忠以为此策可行,将军但有所命,忠亦愿率本部人马驰援陆伯言。”

  黄忠虽然看的没有孙策那么清楚,但他久带兵马,战斗经验极其丰富。

  光是听陆逊的方略,他就判断陆逊此策定能成功。即便不能大胜,也必然能在益州郡站住脚跟。

  先前孙策态度如此积极,黄忠自然也生出了几分竞争之心。

  孙策自恃有刘封的看重,虽不敢于对蒯越无礼,但以他的性格,自然也和黄忠、魏延聊不到一块。

  孙策固然刚矜轻剽,黄忠和魏延也都不是什么好脾气。

  孙策属于刘封直属,这个位面的孙家和江东土著的关系并没有经过孙策身死,孙权中前期的缓和,因而依旧很是恶劣,所以孙家这个明明江东出身的本地豪强,却被江东派系所排斥。

  与之相对的,黄忠和魏延却是根正苗红的荆州派系出身,两人都是南阳郡人,是真正的乡党,此后又一起成为了刘表的直接提拔的嫡系将校,关系一直都保持的不错。

  荆州易主之后,黄忠和魏延自然本能的和蒯家、庞家、黄家走的比较近,毕竟大家都属于荆州派,黄忠本人更是黄家的支脉。

  三人之间的关系虽不至于势如水火,但也绝对算得上泾渭分明,竞争的心思溢于言表。

  蒯越依旧不做决定,只是温和的点了点头,最后看向了魏延。

  魏延显然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等到蒯越看向他时,他暗下决定,起身道:“将军,以延之意,当援重兵!”

  “哦!?”

首节上一节590/5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