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们也未必没有隐患,这田产虽然分田到户,可所有权却依然在官府的手里,他们算是官府请来的佃户。
不过当时官府也留了个口子,允许他们攒钱赎买,只要出的起钱,就可以把土地转为私有。也正是这个口子,吸引了古姜这些并非走投无路的人也加入了民屯中。
不过这些都不妨碍溪山村,襄贲县,乃至整个东海西部三县,这片地区所有的民屯户都对刘家父子感激涕零。
以吴征来看,这还只是个开头,等到今年夏收,粮食收上来了,缴纳了税赋,剩下的都归了自家的时候,对刘使君的感激之情才会到达巅峰。
那时候,恐怕就是让这些农人为使君去死,也会有大把大把的人愿意吧。
古姜对吴征频频劝酒,他准备的也不是什么好酒,而是酸涩浑浊的劣酒,可就是这种酒水,吴征也半个月没舍得喝过了。
这一次算是大快朵颐了。
两人正先聊着,突然外面跑进来几个孩童,冲着古姜和吴征就大喊贵人来了。
古姜和吴征顿时一惊,微微醉意都被吓的不翼而飞。
别管来人是谁,能叫贵人的那一定不一般。
两人赶忙打来水冲了把脸,去去酒气,接着整理了下头巾衣服,就打算出门迎接贵人。
却没想到贵人来的速度也快,这会儿的功夫,就已经到古姜家门口了。
“你们俩谁是亭长,谁是里正?”
一个锦袍汉子走进院子,扫视了一圈,没发现什么问题,便朝着古姜和吴征问道。
古姜和吴征赶忙自我介绍。
“我是本村里正。”
“我是此处亭长。”
锦袍汉子点点头:“尔等可知是谁来了?”
古姜和吴征一脸茫然的摇了摇头。
锦袍汉子冷哼一声:“外面的乃是东海国相,府君徐大人。”
府君!?
古姜和吴征好悬没瘫倒在地。
他们俩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员也不过百石大吏,何时见过两千石的府君。
古姜倒是见过方伯家的公子,只是不知道这位公子是多少石俸禄。
看见古姜和吴征好似两只受惊的鹌鹑,不由自主的缩成一团时,锦袍汉子露出了自得的神情。
“行了,你们二人也不用害怕,我家府君爱民如子,只要尔等如实回话,不但无罪,还会有赏。”
锦袍汉子话锋一转,安慰起眼前两人。这一搓一揉,就已经让古姜和吴征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的听他吩咐了。
古姜和吴征连连点头,还对锦袍汉子感激不已,跟着他出了自家院子。
此时外面的道路已被车队堵塞,徐已经走下马车,站在原地打量着四周。
虽然这个村子人气还不够足,却有着勃勃生机,仿佛春天即将到来一般,让徐有些开心。
“参见府君!”
在锦袍汉子的引领下,古姜和吴征朝着徐跪拜行礼。
“且起来吧,汝家中可有酒水吃食?且去安排些个,不足的可领了钱去找同村购买。”
徐确实挺随和的,问清楚古姜是里正后,对他吩咐道:“我这些下属也连日辛苦,奔波荒野,今天就不走了,在贵村叨扰一晚,就劳烦你好生安排了。”
上位者可以客气,态度可以和蔼可亲,可要求却不能打折扣。
古姜虽然不明白这点,但他的行动却恰好回答正确了。
他赶忙应了一声,立刻发动起全村村民,让他们将家里珍藏的肉食、鸡子,好酒之类的物件统统拿出来。
村民们自然不敢有半点反抗,甚至连不满都没有。
这可是府君!
整个溪山村忙碌了起来,男人纷纷取了家中的珍藏送往里正古姜家,女人则拘着孩子回家,生怕小孩子不懂事,冲撞了府君车架。
徐确实亲民,对于古姜家竟丝毫不嫌,还一屁股坐在了石墩上,招呼古姜和吴征道:“坐吧,都坐吧。”
等古姜和吴征坐下之后,徐面色和蔼道:“无须紧张,只要尔等没有作奸犯科,今日本府恕尔等无罪。”
看见古姜和吴征脸色放松了一些,徐心中暗自点头,看来此二人倒确实是没做什么恶事。
其实刚才这句话,是徐的一波试探,但凡心中有鬼,听见此话不但不会放松,更会提心吊胆,战战兢兢。
往日,徐就用此招找出过不少贪官污吏,屡试不爽,可见这一招的效果有多好。
眼见两人不是奸猾油吏,徐也就直接了许多,开始询问起春耕前的准备,口粮是否足够到夏收,村子有没有什么困难等等比较接地气的问题。
古姜这时候倒是不慌了,虽然有些慢,却一个接着一个的回答徐的问题。
只是每次回答问题,他都忍不住先感激了一通州牧父子,让徐听的有些诧异。
按理来说,古姜不该有这样的行为,就算拍马屁也轮不到他一个微末大小的里正。
听着听着,徐有些明白过来了。
原来他们屯田的口粮,种子,农具,甚至是耕牛,都是方伯父子俩费心筹措来的。
“哦,那你们知道方伯是从哪里筹集到这些东西的吗?”
古姜和吴征一起摇了摇头:“并不知晓。”
徐也不失望,本来就没指望他们会知道,只是试探的问一句罢了。
不过刘备能够筹措物资,收拢难民屯田,往昔倒是小看了这个边郡武人了。
徐是徐州士族豪门,虽然远比不上陈登的陈家,但在广陵海西那也是伐冰之家,有数的豪强士族。
自己的父亲更是大汉度辽将军,管的恰好就是幽州武备。
因此,他本心是不怎么看得起刘备的,只是出于对他来援徐州的恩情,保持一定的礼敬罢了。
现在看到对方居然关心徐州民生,筹措物资钱粮恢复地方,这一幕大大增加了徐对刘备的好感。
尤其是听说了刘备在襄贲、兰陵、承县三处大搞民屯,今年冬日就组织了第一批整整五千户,将郯城县外的难民收敛走了一半,不由大为赞叹。
徐可是有真才实学的亲民官,并非不识实务,只是掐指算了一会儿,就大致知道这些民屯需要消耗多少粮食和财货了。
最少也得是十几万石粮食,几百万钱的财货。
徐得出结论,心里赞叹刘备倒是比陶公更有手腕和胆魄。
入主不过数月,竟已能筹措如此之多的粮食物资,还肯舍得投入民生,可称赞一句以民为本了。
若是使君真的能安分守己,关心地方百姓,恢复生产桑农,自己倒是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广陵未经战火洗礼,民间存粮不少,他可遣人回乡中收粮,以助方伯实施善政。
从刚刚的刘备到现在的使君、方伯,可见刘备这波屯田在徐这里获得了多少加分。
当听到古姜说一个月前,刘封在襄贲县一口气诛杀了三十多个小吏时,徐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他仔细的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得知这些小吏竟然连屯户的口粮和种子都克扣的时候,他内心也满是怒火,淡淡的吐了一句:“此等丧尽天良之徒,确实该杀。”
徐历来对贪腐极其痛恨,当初灵帝母亲的外甥张忠贪婪成型,整个荆州没有一个人敢弹劾他,可他徐就敢,而且不但敢,还做成了。
逼的灵帝将张忠调离南阳,同时还迎难而上,整肃了整个荆州官场,接连指控五个郡的太守及下属贪赃枉法,最后这些官员都被逮捕定罪。
这就是徐的气节。
徐抚摸着长须,虽觉得刘封有些好杀,年纪不大,杀性却有些重。
不过此事刘封却不算做错,杀性问题,日后自己遇上了,好好劝导几句,让其能收敛一些便可。
倒是没想到,明公的儿子竟也有此能,仿佛这是后继有人啊。
不知不觉间,刘备在徐的心里又提升了一个档次,从方伯变成明公了。
古姜一听,开心的笑了,在他看来,连府君都说公子杀的好,那公子一定就是杀的好了。
随后,他们又聊到了刘封大破昌,这一下子徐又给惊到了。
“这消息从何而来?”
徐忍不住确认起来:“方伯竟同昌开战了?”
他行县外出俩月,竟丝毫不知刘备已同臧霸开打,自然也不知道刘封为何会同昌大战了。
古姜和吴征愣了愣,没想到府君居然连这等大事都不知道,不过他们也只敢心里想想,嘴上老老实实的把他们所知道的情况说了一遍。
徐脸色一下子阴沉了下来,哪怕听见刘封在最近刚刚大破昌也不例外。他倒不是见不得刘备父子好,而是觉得刘备怎么如此沉不住气,妄动干戈。
在他看来,臧霸虽然不服州府,但毕竟是州中的问题,可以谈判解决。
臧霸就算再跋扈,也没有明着对抗州府,举兵造反啊。
徐刚刚还为刘备安定地方,恢复生产而感到高兴,现在就已经有些恼火了。
在徐看来,刘备既然能筹集到开战的粮食,为何不先将钱粮用来恢复民生呢?
再退一步,哪怕只是积蓄着以备荒年,也要比穷兵黩武强上百倍。
臧霸不服,可以礼教之,贸然动兵,打赢了折损钱粮,打输了那对徐州又是一场兵火之灾啊。
“那开阳那边战况如何了?”
徐忍不住打断了古姜和吴征对刘封的吹捧,直接问起了主战场的情况。
可惜的是,襄贲还在郯城的西边,中间还有条河流阻断,更别说这二三十里地根本毫无人烟了,消息哪有那么容易传递过来。
再加上古姜和吴征地位低微,自然是一问三不知了。
徐有些焦急起来,但表面上还是压住了急色,只是给了亲随一个眼神。
亲随赶忙凑了过来。
徐小声吩咐道:“去,让他们不许喝酒,吃饱喝足之后,我们立刻出发。”
那亲随愣神了下,原本不是说好了今天不走了,好好休息一下的吗?
怎么又要出发了?
亲随本能的低声反问道:“府君,我们去往何处?”
迎来的是徐有些气急的回答:“回郯城。”
很快,徐一行人就吃饱喝足,然后浑然忘了刚才说要留宿的要求,留下整整八百钱,让古姜和吴征分给村民,然后就又掉头离开了。
古姜和吴征无奈,只能按照东西的价值开始分钱。
拿的最多的是古姜,他把县中长吏金睿赏给他媳妇的五斤腊肉全部贡献了出来,还搭上了半坛子水酒。
虽然徐后来说了不许喝酒,可实际上众亲随和护卫的士族早就已经喝上了。这条命令最后也只是起到了让他们没有喝醉了的效果。
其他村民拿出来了一些冬日野菜,腌菜之类的吃食,还有一些劣质水酒,也都分到了一些钱,顿时欢天喜地的散去。
只剩下古姜和吴征后,两人面面相觑。
记得刚才府君的态度,之前还是挺高兴的,可最后却突然冷了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