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朱棣有苦自知。
张玉是他手下猛将,但张辅却在应天。
张辅是张玉的嫡长子,如果调到五军都督府,短时间看来,没有影响。
但时间一长,自己手下的其他军兵,不可能不对张玉有防范!
这五军都督府,隶属于朝廷军阀,将来一定是和朱棣的边军敌对。
张玉的嫡长子在敌方阵营做了官儿,这事儿,朝远看,可就扯不清了啊!
这狗东西,真阴损呐!
朱棣心中大恨,恨不得当场抽刀,捅死铁铉。
这小子默不作声,不说话则已,一说话全是阴谋算计。
摆明了就是要挑拨离间,摆明了就是要给燕藩之中上眼药。
哪怕知道不会中计,但就是要故意的恶心你。
铁铉说完,蓝玉和李景隆对视。
“你安排的?”
李景隆茫然道:“没啊,不是说让我自己上吗?这是什么情况?”
蓝玉眯着眼,似乎察觉了什么:“这两人….呵呵,咱那外甥孙,看来做了几手防范呐!”
常茂也震惊了,低声道:“这臭小子,不得了了呀!啥时候把这两人也收服了?乖乖!真有本事!”
蓝玉压了压手,拉着李景隆:“你愣着干啥?上啊!现在正是好时机。”
李景隆一脸幽怨,这还要自己上?
我躲着不说话,难道不行么?
他硬着头皮走上前,微笑着道:“启奏皇上,臣觉得铁给事中说的有理!”
“前几日,臣在通淮门外和张指挥有过一面之缘,虎父无犬子!张辅若能来我五军都督府,吾一定夹道欢迎!”
朱元璋笑着道:“既然都这么说,那张辅想来有什么过人之处吧?成!调其去五军都督府做个指挥副佥事!一门两将,大喜事!”
木已成舟,朱棣面皮抽了抽,微微看了一眼李景隆,心里不知想些什么。
今天这事儿,好似有人商量好了一番,背后似乎有一张手,在推波助澜!
绝不是这么巧合!
有人就是在离间他朱棣和张玉!
高!
真他妈是个高明的手法!
朱棣心中暗自佩服。
宴会才过了一半,隐约已经开始有了刀光剑影的局面。
虽然很多人感受不到,但朱棣和解缙、蓝玉等人心里却像明镜一般。
朱元璋这时候才似乎想起什么,似笑非笑的看着朱棣。
“咱让你们回来过寿,年都没过,一个个来这么早做啥?”
朱棣收敛刚才的心思,笑着对朱元璋道:“爹,你说过,路上尽量节俭,年关前百姓都在家过年,沿途叨扰不了几人,年后人多,所以咱兄弟才都想着尽快过来,免得劳民伤财。”
朱棣回答的四平八稳,末了还道:“儿臣们都很感激父皇,这次一家子团聚着实不易。”
朱元璋点点头,随即叹口气道:“咱是皇帝家,和寻常百姓不同,寻常百姓想团圆,纵相隔千里,骑着一匹马,过些时日也能见到。”
“可咱一大家子要团圆一次,那沿途百姓的耗费可不少。”
“大明现在还不富裕,百姓们还是苦哈哈,要不是有人给咱说,要咱和家人团聚团聚,咱其实是不愿意你们回来的。”
朱元璋开口,大殿上众人渐渐安静下来。
第148章 暗流涌动!
此话说出口,众人脸色各自不一。
这次团圆.…不是皇帝自己的主意?
朱棣心里一惊,面不改色的道:“噢,呵呵,不知是谁,竟能劝动父皇,我等能有今日团圆,当感谢他。”
朱元璋神色有些低落,低声喃喃:“你们团圆了,可他没团圆,一家人….还是少了一个呀!”
这声音很小,小到只有旁边的朱允和朱允能听的真切。
朱棣和一些藩王,都在期寄的看着朱元璋,等着老爷子的回答。
朱元璋淡淡笑了笑:“成了,都吃酒吧。”
想起朱长夜,朱元璋脸上带着几缕笑容,缓缓开口道:“咱有生之年,要去北平看一场雪。”
朱元璋突如其来的话,让朱棣有些莫名其妙:“爹,您想去北平,儿子们随时接驾!”
“只是….为啥突然想去北平?”
朱棣接着问道。
朱元璋目光露出一抹柔情,道:“因为一句词。”
“啥?”朱棣有些不解。
朱元璋缓缓吟唱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份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曾经朱长夜的这句《沁园春,雪》,不知勾起了朱元璋多少次的向往。
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朱元璋便会仔细品读。
越是读下去,对北方江山的向往便越是不可自拔。
而今被读了出来,藩王们无不拍手叫好!
“父皇有气吞山河之志!”
“贯穿历史岁月长河,唯我辈今朝无限风流!”
“父皇此词艳压古往今来无数帝王!”
藩王们争相拍着朱元璋马匹,虽有讨好的意味在,但更多的则是骨子里对这首霸气的词欣赏!
朱棣更是眸光熠熠,对朱元璋道:“父皇此词做出来,儿臣才知道北国竟如有如此风光,儿臣久居北平,都被父皇此词感染!”
朱元璋不置可否的笑笑,道:“是么?”
朱棣激动的点头:“是!尤其下半段,更是道尽了父皇的高屋建瓴的眼光,高瞻远瞩的志向。”
“呵呵。”
朱元璋玩味的笑笑。
朱棣微微看了朱元璋一眼,心里有些奇怪,却也不知道父皇为什么这副高深莫测的表情。
知道这首词出处的人,在大明朝廷寥寥无几,孔讷和黄子澄几人是知道的,詹徽和傅友文两人是知道的。
朱棣越是如此夸赞,就越是抬高了朱长夜的地位。
詹徽和傅友文相视一笑,也没多说什么。
宴会在激昂的酒杯交措中结束。
这是一次接风宴,也是一次团圆宴。
各路藩王在应天还要待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没有朱元璋的吩咐,他们只能斡旋在鸿胪寺和后宫之中行动。
随着朱元璋离去,众人也神色各异的退出了永华殿。
朱元璋回到谨身殿,对左右道:“去叫尚善监的人过来。”
没多时,尚善监的太监走来。
不愿再不咸不淡的问道:“今日皇宴位置的安排,谁主使的?”
尚善监一名太监噤若寒蝉,颤抖的道:“大,大都是尚善监安排,尊卑秩序是没乱的,不过.…”
朱元璋冷冷看着他:“说。”
“不过允殿下来过一次尚善监,所以.…”
朱元璋沉声嗯了一声,脸色忽暗忽明:“下去吧。”
谨身殿就剩朱元璋一人。
他揉了揉眉心,酒精开始冲上额头,乃至于头有些疼痛的撕裂感。
“他娘的,今天破例了,咱大孙让咱少喝点酒,这要是被那小子知道,不知怎么数落咱。”
“孙子动心思,儿子也有心思,这个大明呀….哎!爹啊,这来聚一次,才知道问题大的很呐!”
朱元璋叹口气:“人人都想那个位置,可踏马的,却从不掂量掂量够不够资格!”
“咱要的是大明江山永续,咱要的是汉家儿郎不在受到欺辱,咱要的是家庭和睦,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就这点要求,就都不能满足咱吗?”
“标儿,大孙,咱还没死,这一个个都如此动了小心思,咱要是两腿一瞪走了,你们.…能拿捏住他们吗?”
“外敌的威胁,咱的大明虎贲完全有能力解决。你们是正统的嫡子嫡孙,更不会有臣子敢忤逆你。可是……可是,若有一天,咱朱家有人威胁到你了,你们会咋办呢。”
朱元璋心里有些纠结。
虽然朱元璋老了,但这双矍铄的眼睛,依旧有强大的穿透力。
他心里像明镜一样,只是寻日不愿意说罢了。
如果说现在还有对皇权的威胁,对朱标朱雄英的威胁存在,那一定是来自大明帝国的内部!
外部的那些蟊贼,一代帝王朱元璋还看不上眼。
没人能踩在他这个强硬的帝王,强硬的国家之上,威胁大明皇嗣!
可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边疆塞王呢?
明初的分封和后来有本质的不同,分为塞王和内王。
这是朱元璋的分封初衷。
可以说,任何一个政策出来,在出来的初期,它一定是好的!
坏就坏在,祖宗家训这条政策中。
后世的帝王不敢打破朱元璋的威信,不敢冲突祖宗家法,这才会让分封的藩王变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