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律法的管控力相对薄弱,人们对于道德礼法知之甚少,更不会知道我抢了你的摊位,我吐了你口水,我殴打你家小孩,我见死不救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是不耻的。”
“如果放任此风下去,国家会动荡,人性会没有约束逐渐开始放肆。”
“或许站在现在这个时空去想这事儿,总觉得会不可能,那么如果将一个初生的婴儿,放在毫无人烟的地方去养育,最终他会变成什么样子,谁又能知道呢?”
朱雄英顿了顿,抬眼看了一眼四周。
四周雅雀无声,有好一些人开始沉思,频频点头。
还有一些人,譬如傅友德等武人,则瞪大眼睛,满脸写着:他在说什么?我是谁?我在哪?
朱高炽面上也开始出现沉思之色,脸上还挂着微笑,因为他现在也拿不准朱雄英究竟会继续抛出什么言论出来。
不打扰别人说话是基本的礼仪,朱高炽名师教导,这点礼节还是懂的。
朱雄英则继续道:“好,律法和德治的观念如此产生,接下来,便是进入了大一统的华夏局面。”
“从秦开始,秦朝便确定了依法治国为主旋律的治国方针。”
“不可否认秦朝是强大的,对外战争上几乎没有失利,也是华夏国土大一统的开端。”
“但是不可忽略的一面,当人们谈起秦朝的时候,总会以苛刑、暴虐为主旋律去评价它,何以为?”
“秦朝在确定依法治国方针之后,忽略了对百姓礼乐德行的教导,最终让国内人心惶惶,最终出现陈涉吴广之流,因苛刻的刑法,因大泽乡的暴雨,无法规定时间进入咸阳,而揭竿而起。”
“从春秋到秦朝,都在证明着单纯的礼乐德行,或者单纯的律法治国的方针行不通。”
“于是,在进入汉朝开始,直到我国朝皇明,我们祖先无时无刻不在做两件事,确定律法,教导礼乐德行。”
“我们总说,我们痛恨异族入侵,无论是五胡之乱,还是暴元统治,我们一代代的汉人,都在奋起反抗,何以为?”
“因为我们的文明会在这些蛮子手中崩塌,我们生生不息,自强不息,一代人给后人建立起来的礼乐德行,会因为异族蛮子的统治而缺失,国家的犯罪率提升,廉耻心枯竭,同袍为利而不知耻等事会逐渐显现起来。”
“于是一代人中,总会出现那些挽天倾的男人,譬如屠杀十万胡人的武悼天王,譬如先天下之忧的范仲淹,譬如书生提剑的辛弃疾,又譬如……亲手推翻暴元的洪武圣上!”
“一代代人,我汉人中总会涌现出几个站着山巅俯瞰天下的男人,去挽救大夏将倾,去守护这脆弱不堪的华夏文明!”
“不可否认我汉人的每一个百姓都是伟大的,但佼佼者为何只有那么几个?丹青上留名的也只会是那几个。”
“史书上,看到的是冰冷文字,可抛开史书之外,看到他们对华夏汉人的贡献,方才知这一类人的伟大!”
朱雄英的思想,此刻已经拔高到了一定的程度。
他跟着朱长夜学习许久,目光已经远大到放眼整个世界。
周围所有人,都在跟着朱雄英的思绪一步步走下去。
如果说前面的话,朱雄英还有些高屋建瓴阳春白雪,那么这一段话就更加通俗易懂起来。
“一代人给我们留下的,是属于汉人的谦谦有礼,是属于汉人的宽广胸襟,是我们现在的知书达理,是我们现在的胸怀天下,是和平,是创新,是发展……”
“这些宝贵的东西,划破历史长河,被一代代流传至今。”
“索性,我们的文明没有丢失,我们依旧心中有礼,依旧知廉耻,依旧爱好和平,依旧不卑不亢,但我们也依旧懂得且有能力对杀攻伐任何侵略者!”
顿了顿。
朱雄英看着朱高炽,道:“你说你北平城以法而治,却依旧百姓知礼,是因为这是一代代祖宗将我们汉人的礼乐给流传下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我们已经组建成了一个知廉耻懂荣辱的汉人大家庭。”
“所以我们虽还在注重德行礼乐,但我们已经可以做到不用大力推广,却能让百姓心里搭建起了荣辱观。”
“所以,小王爷,你现在知道,为什么北平在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百姓还依旧有耻且恪了吗?”
“不是你北平治理的多么好,而是我们汉人文明在一代代进步,一代代传承,是百姓的进步,是执政者的进步,是国家的进步!”
“这一份东西,我可以自豪的说,没有一个国家,能可以和我汉人几千年搭建的文明相提并论!”
言毕。
鸦雀无声。
朱高炽脸上也没有了笑容,仅有的一些微笑,也渐渐消失,呆呆的看着朱雄英,有点不可思议。
更多的,则是被朱雄英的引经据典的知识面给征服了!
这么一个庞大的辩题,他认为的无解之题,就这么神不知鬼不觉的,被朱雄英一句句给化解了。
每一句都贴合着主题,没说出一句废话,却将朱高炽抛出的辩证治国论,给分解拆散的淋漓尽致!
这要不是对治国已经理解到了一个新高度,又怎能一句句说的如此条理清晰,且极具信服力!
这一场酣畅淋漓的分析,许多新颖且不矛盾的观点,直接震撼着众人的心底。
所有人都痴痴张开嘴巴,无声的看着朱雄英。
很多人的思想高度,根本跟不上朱雄英的思维!
别说跟上他的思维,就连话语,他们都跟不上。
于是乎,就有许多人愣在原地,在回味着朱雄英刚才的话。
当然,也有聪明人。
“啪啪啪!”
掌声响起,只有一人,且越来越大。
人群中,渐渐走出来一位不高的夫子,他头戴四方巾,看起来不过三十来岁。
“好!”
“说的精彩至极!”
说着,他走到朱雄英面前:“方孝孺,见过朱公子!”
朱雄英愣了愣。
方……孝……儒!
他怎么来了?
方孝孺面皮都在微微颤抖,脸上带着扭曲的兴奋,一直弯腰行礼。
第165章 朱元璋的高兴!
“夫子请起。”
方孝孺不为所动,“让吾,多行礼片刻!”
作为礼法集大成者,方孝孺在明初的成就,丝毫不亚于孔家,他的影响力,也和刘三吾不相上下!
方孝孺就那么埋头见礼,久久不起,心中的震撼,波涛汹涌,久经不衰!
他的鲜血,因为朱雄英这一番言论,在炙热的流淌着!
……
谨身殿内。
朱元璋端着浓浓的茶水呷了一口,古波不惊的脸上,泛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这个臭小子!”
“咱让你狂妄点,你倒是听话。”
朱元璋喝口茶,再次摇头笑笑:“呵!想怎么输?这小子口气挺大啊!”
要知道老四给他大儿子,可找了不少名师教导。
你小子未免太猖獗了!
不过也对,你可是咱爹教导,比老四他家儿子教导的名师好多了。
朱元璋莞尔一笑,不过朱雄英越是这样,越是有这股子劲,朱元璋就越是喜欢。
“继续说下去!”
锦衣卫指挥使蒋站在朱元璋一旁,便继续朝下说。
朱元璋早已经在梅园,布控满了锦衣卫。
今日这番聚会,不仅仅是针对朱雄英,培养朱雄英!
更多的是….
今年,朱元璋准备动刀了!
最近查了许久,
谁当初杀死的大孙,他已经暂时有些眉目了。
那些阻挡着他大孙登基的人,他都准备给砍掉了!
所以他得让锦衣卫去观察梅园的外戚、勋贵等臣僚,看看,那些是需要动刀的!
那些和朱棣走的很近的,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山王徐府,朱元璋也准备动手了!
这些摆不上台面的事,朱元璋不会让朱雄英和朱标去参与,直接给他们铺好路,恶名他一人来背!
蒋继续平静的朝下说去,脸色没有什么起伏。
朱元璋端着茶水,认真的听着。
蒋的话很多,不过说出来的话,竟和朱雄英说的分毫不差!
锦衣卫的力量究竟多强大,可见一斑。
听到朱雄英这一句句,逻辑精密高屋建瓴的分析之后,朱元璋缓缓有些沉默下来。
端着水杯的手,徐徐有些颤了颤,滚烫的热水泼在手背上,竟丝毫不觉得疼。
老爷子面皮渐渐由平静开始变的兴奋,变的激动,变的高傲!
当听到蒋说到那句:一代人中,总会出现那些挽天倾的男人,譬如屠杀十万胡人的武悼天王,譬如先天下之忧的范仲淹,譬如书生提剑的辛弃疾,又譬如……亲手推翻暴元的洪武圣上……的时候。
朱元璋已经拍案而起,茶水打翻一地,面色红润,激动的喝道:“说的好!说的漂亮!”
“句句直刺人心,话话在理!”
“有本事的人,猖獗是自信,是桀骜!小子口气大,是有资本的!”
朱元璋心花怒放!
可惜,蒋就是个工具人,此时要是有几个文官在这里,该多好,马匹肯定蜂拥而上。
朱元璋坐下,继续对蒋道:“你继续说。”
蒋点头,继续平静的说着:这是一代代祖宗将我们汉人的礼乐给流传下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我们已经组建成了一个知廉耻懂荣辱的汉人大家庭。
朱元璋握着拳,脸上已经大笑不止:“这小子,几乎将一个必死之局给破了,而且破的还这么令人心服口服,令人头皮发麻!”
“老四家的儿子再优秀,在咱大孙面前,也变的不堪一击咯!”
朱元璋笑容更甚,听到这里,他就知道,他没必要听下去了,这一场辩证治国论,朱雄英已经完完全全的碾压了朱高炽!
好嚣张的小子!
咱都踏马的,低估了你的本事!
这些日子,这小子总在埋头苦学,朱元璋都看在眼里。
虽然朱元璋一直在教朱怀的本事,但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归根结柢其实还是在那小子自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