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机已现:制衡!】
【妥善处理天门关遣将之事,可将‘君谋’升至翠绿品质。】
郑渊先是一愣,随后不动声色的沉吟片刻,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他将目光缓缓在群臣脸上巡视了一圈:“朕意,封武状元唐易为镇北将军,协助赵勋老将军抗击北炎。”
一石激起千层浪。
十余名官员齐齐劝阻。
“此事万万不可!”
“请陛下收回成命!”
“用此人有失国体啊……”
第2章 雨露均沾的郑渊
在天华皇朝为官无论文武,都是要重德行,品端正,严律己,遵法规,在人生履历上不能留有任何污点。
唐易原本只是一乡间小民,幼时得遇良师教导,练就一身好武艺。
并在三年一次的武试中力压一众武道天骄,夺得魁首。
这本是一个大喜之事。
可谁知在放榜的前夜,这唐易居然在一处风月之地为了名风尘女子,与人大打出手。
此事闹的满城风雨。
虽然武榜照常将名字放出,但唐易却在后来的授封仪式上遭到诸多言官和文官们的弹劾。
导致他现在只能赋闲在家,整日闭门不出,听说是被他的老师罚了个面壁思过。
原本这种小事郑渊根本不会知道。
可在一次微服出宫时听人说起,所以才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帮他一把。
面对群臣劝阻,郑渊自然是准备好了说辞,于是问道:“为何不行?”
“此子品性不端,心浮气躁,不可委于重任。”
“陛下若怜惜人才,大可将唐易派往军前效力,封一小将即可,但镇北将军一职……实为不妥。”
“唐易不过是一武夫,侥幸得了状元,却无半点功绩在身,若封此人为四镇大将,岂能服众?”
众文武接连上前解释。
很显然,郑渊这个草率决定引起了众臣的抗议。
甚至还有不少人将目光转向三位重臣,希望他们能出言劝阻。
但无论闻青山还是诸葛玄策又或是慕容楠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似乎朝堂上的争论还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朝廷现在是用人之际,唐易能夺得年轻一辈的武道魁首,自有不凡之处,怎能因为他年轻气盛时犯下一点小错而置之不用?”郑渊皱眉道。
虽是少年之身,但他举手投足间已有帝王之威,群臣中罕有人敢与他对视。
“还请陛下三思。”
众臣态度依旧坚决。
“罢了,众爱卿刚才说的也不无道理。”郑渊故作思虑,遂改口道:“东伯侯可在?”
“臣在。”东伯侯刑峰年过六旬,他发须灰白,体壮如牛,双目炯炯有神。
刚听到召唤,他便迫不及待地走了出来。
“老将军,你乃天星七将之一的开阳上将,与赵老将军也是袍泽,不知老将军可愿去一趟天门关抗击敌军?”郑渊问道。
“陛下,老臣的大刀早已饥渴难耐了!”
刑峰中气十足,拍着胸口保证:“大炎贼子欺赵勋老哥年迈,行此等卑劣手段,做兄弟的自然要替他讨回公道,只是……”
他说到最后,却面露为难之色,吞吞吐吐。
“只是什么?老将军但说无妨。”
郑渊神色急切,心里却暗暗发笑。
“陛下恕罪,老臣年事已高,身边若无儿女侍奉,恐有不适……”
刑峰嘿嘿一笑:“老臣次子道龙,有万夫不当之勇,若有他从旁协助,那此次天门关一行将会事半功倍。”
此言一出,朝堂上就炸开了锅。
“东伯侯,你这是挟公求私!”兵部尚书面色一变,立刻站出来指责。
“不错,如此任人唯亲,难道侯爷就不怕惹人非议吗?”吏部尚书也站出来说道。
天门关城门坚实无比,纵无大将坐镇也能长久坚守。
所以此次事件看似危急,但却是一个送上门的军功,这等机会,谁人见了能不眼红?
“所谓举贤不避亲,老臣心中绝无私意,还请陛下明鉴。”
面对指责,刑峰也不恼怒,只是面容紧肃,躬身向郑渊一礼。
“老将军戎马一生,建功无数,这些朕都看在眼里,如今年过六旬还要舍弃天伦之乐远赴沙场,身边确实要有个陪伴。”郑渊故作思索,略带犹豫道:“令郎向来寂寂无名,是否真如将军所言有万夫不当之勇?”
听到天子的质疑,刑峰立马变了脸色:“陛下还请放心,老臣愿为吾儿立下军令状,若不立斩将之功,当以败战论处!”
“侯爷,圣上面前请勿说戏言!”
“老将军威名一世,可不能因为逞口舌之快,而晚节不保啊。”
众文武听闻后,皆是忍不住劝说,显然他们也是被刑峰的魄力吓到了。
大炎民风彪悍,武道昌盛,能当上将军的有哪个是善茬?
若是刑峰自己说还好,但是他那名不见经传的儿子可就……
“老夫说出去的话岂有收回的道理?”刑峰冷冷一哼,显然没有领情。
“好!”郑渊哈哈一笑,起身走下御台,亲自扶起了刑峰:“此事朕就应允了!”
“陛下,不可开此先例啊!”
“陛下三思。”
众臣齐齐劝阻。
“诸卿莫急。”
郑渊目光扫了一眼,然后笑道:“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既然老将军携子共赴战场,不如将群臣所荐之人一并带去,此举不但能堵住悠悠众口,还能彰显朝廷的公平,就是不知道老将军能否应允?”
“这……”刑峰面带犹豫。
“放心吧,军令状不会让你白立,令郎若是得了功劳,朕自会额外加赏。若是有过,朕也不会过多怪罪。”郑渊拍了拍刑峰的手承诺道。
见天子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刑峰只好点头道:“老臣遵命便是。”
“好好好!”
郑渊展颜一笑,高声宣布道:“朕意,封刑道龙、洪录、袁达、陆勇、唐易、孙游棋六人为随军将军,协助东伯侯前往天门关抗击大炎。”
“陛下英明!”
这个雨露均沾的结果,自然是没有人反对,纷纷开口赞扬。
反正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至于这些人能否立下大功,可就不是他们能左右了。
而武状元唐易也在名单之列的事……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天子有意为之,所以也没人再敢多嘴什么了。
【帝者善谋略,御下以制衡。】
【制衡已成!】
大事已定,金字也随之散去,坐回龙椅的郑渊暗暗舒了口气。
他贵为天子,一言可定人前程,定人生死,但这种事……无论做多少次都很有压力。
他前世只是个刚走出校门的普通人,当投胎到这个世界发现自己出身皇族,也小小的兴奋了一下。
身为皇帝的独子,自然一出生就被立为太子。
可是好景不长,当郑渊三岁时就被安排学习前贤古书,还有各种天文地理,律法规则等等……学习强度完全不次于前世的高考阶段。
这种日子持续了十二年,直到他父皇驾崩的那一天……
年仅十五岁的郑渊,名正言顺成为了天华之主。
往事一幕幕回显,岁月如梭,眨眼便过。
好在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的他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君主。
“诸位爱卿若无他事,朕就宣布退朝了。”郑渊揉了揉眼皮,与往常一样说了一句。
“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一道慢悠悠的声音响起。
第3章 还请陛下尽早立后,以镇国运!
“丞相请说。”郑渊抬头看去,发现说话之人正是丞相诸葛玄策。
诸葛玄策面带忧愁:“昨日臣夜观天象,察觉七杀、破军、天厄等诸多祸星环伺紫薇帝星,形成‘凶星噬帝’之象。不出一年,天华国运恐遭损伤。”
“国运有损……”
“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啊!”
群臣皆惊。
就连一直扮做吉祥物的太师和柱国公也不禁变色。
国运这东西玄之又玄,跟运气一样,看似虚无缥缈,但关键时刻却会派上大用场,故此无人敢轻视。
“居然还有这种事?”
郑渊眼睛一眯,见诸葛玄策还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就知道事情还有转机,于是顺着话问道:“可有解决之法?”
“自然是有。”诸葛玄策含笑,转而说道:“陛下继位已逾两年六月,可后宫之位始终虚悬。如此阳盛阴衰,可不是长久之计,陛下须早日立后纳妃,方可镇稳国运!”
他话音刚落。
两行金色的字就出现在了郑渊眼前。
【契机已现:立后!】
【将情投意合的女子纳入后宫,封为帝后,可使‘天运’提升至荧红,损,品阶。】
郑渊微微一怔,目光有些呆滞。
按照天华的风俗,他在两三年前就该娶妻了,但由于先皇驾崩,这事也就搁置了下来。
如今三年守孝之期未过,诸葛玄策就主动说了出来,显然是借着此事,提醒他早做准备。
可问题是,他这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皇帝,要去哪里找情投意合的女子?